morikanekkk 2007-6-28 00:41
蔣中正的最愛:白團
[url]http://www.rocmp.org/thread-6106-1-1.html[/url]
以下是轉貼自網路有關於『白團』的一些簡史
----------------------------------------分隔線----------------------------------------------------------------
在一年多前的自立早報上(日期我沒有留下來),台大政治系許介鱗教授便有針對白團作一詳盡的介紹,這些抗戰末期的“支那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曾指揮日軍在華北的“三光作戰”,屠殺無辜的中國人達五萬人,戰後理應判A級戰犯,但戰爭一結束,日方參謀本部次長河邊虎四郎立即打兩通電報給在南京的總司令官岡村以及在山西的第一方面軍司令官澄田睞四郎,頒佈新的作戰命令,即命令兩位司令官各自與何應欽將軍以及山西軍閥閻錫山締結”共同打擊共軍”的秘密軍事協定,此又稱為“芷江協定”,這幾位日軍參謀在戰後不但沒有被審判,還成為國民黨的勦共參謀(這大概也是造成戰後蔣失去民心,進而喪失大陸統治權的原因之一)。
岡村寧次和澄田睞四郎等舊皇軍軍官,在戰後滯留大陸幫蔣剿共,一直到東京審判終結,東條英機及土肥原賢二等戰犯判刑處決後,也就是在蔣軍節節敗退而中國大陸逐漸為中共控制的一九四九年一月26日,岡村才由上海的國府軍事法庭審判,何應欽特選律師為其辯護,判決無罪,三天後,岡村由湯恩伯護送與其他戰犯二百五十九名乘米國船回日本,當時中共稱國府的判決無效,要求押回北京重審,在岡村的部下酒井隆等都被處決的情況下,代總統李宗仁也就發令押回,然而湯恩伯回電說:岡村業已登船出公海,無法押送,李再電駐東京的代表團團長商震,要求將岡村引渡回國,商震也置之不理,岡村等乃得以活命,岡村寧次的救命恩人,實乃蔣介石,何應欽,湯恩伯三人也。
岡村為報答救命之恩,才答應蔣的要求,組織舊日本陸海空的核心人物為“白團”,以對抗"赤魔"。在國府軍中原敗退而宜昌,南昌連續失陷的一九四九年七月,岡村與澄田睞四郎(前第一軍司令官),十川次郎(前第五軍司令官)商議,募集舊皇軍兵團參謀或連隊長級軍官富田直亮等十七名,在東京高輪的一家旅館簽“血盟書”,籌組“白團”為蔣效命,團長富田直亮曾任第二十三軍參謀長,化名“白鴻亮”,其他團員皆化中國名以避人耳目,岡村尚稱日方派遣白團是軍事合作的第一步,最後將組織“反共義勇軍”,以國際反共聯盟作戰。蔣也以黨總裁之名,在七月二十七日決定設立“革命實踐研究院”,八月一日在草山設“國民黨總裁辦公室”,下設八組以及設計委員會,開始正式活動。八月五日,美國發表中國白皮書,說明中國的赤化完全是國民政府的貪污腐敗,並透露美國將切斷美援而有放手之意。十月一日中共政權成立,十月十五日國府遷都重慶,翌日革命實踐研究院第一期生在臺舉行開學典禮,其目的在召集黨政軍三方面有志節,有操守,有作為的同志前來接受嚴格的教育。十一月一日化名白鴻亮的前日軍參謀長抵達臺北。十一月17日白鴻亮與林光(前日軍情報大尉荒武國光),由包滄瀾陪同乘專機赴渝參加重慶會戰,然而前線軍隊倒戈,指揮官被俘,十一月28日,白鴻亮飛出重慶,三十日重慶失守。十二月五日代總統李宗仁飛美,十二月六日毛澤東赴莫斯科,十二月十日蔣亦飛台組“外來政權”,此時中國政界三巨頭皆遠離國家執政的崗位。
白團在台的目的,一在設計臺灣的防衛計畫,二在重建國府部隊,施予精神教育,依蔣介石的策略,新式武器可以獲自美國,但是精神士氣必須由白團教育。換言之,硬體取自美國,軟體則取自日本,此為蔣致勝的祕訣。
蔣認為大陸的失敗,乃在於國軍將領意志不堅而有二心,必須嚴加整頓,從十一月至十二月以“白團”為名的日本軍事顧問十九名陸續抵台,在圓山訓練所從事國軍指揮官級的再教育。到了一九五一年夏,白團的教官前後增加到八十三名,皆舊日軍少將至少佐級中堅核心精英,其實力相當於戰前日軍三個師團的腦力。
從一九五零年起,在革命實踐研究院名下,分設“圓山軍官訓練團”,分普通班與高級班,徹底的施行反共精神教育,然而,一九五一年五月,美軍顧問團正式成立,為了避美軍耳目,日軍白團從一九五二年由圓山轉移石牌,並以實踐學社之名活動,故有地下國防大學之稱。“圓山軍官訓練團”團長或“實踐學社”社長皆由蔣介石自兼。彭孟緝為教育長,這也是他在國軍得勢的原因之一。總教官為白鴻亮(富田直亮),副總教官為帥本源(山本親雄),范健(本鄉健),其他教官皆由日籍軍官禮聘。其長期高級班,有如日本的陸軍大學,海軍大學,專門訓練軍司令官,師團長,兵團參謀長,而短期中級班則訓練兵團參謀,連隊長級。名稱有“黨政軍連合作戰研究班”,“科學軍官儲備訓練班”,“戰史研究班”,“高級兵學班”,“戰術教育研究班”,“動員幹部訓練班”等。
經由日本軍事顧問在台訓練了約六千多名優秀軍官。蔣介石對白團的訓練相當信任,甚至有非“實踐學社”出身者,不得晉升師長級以上軍職的不成文規定.。日本軍事顧問團所以能成為保衛金馬的影武者,是白團背後有一堅強的軍事研究所的存在。從一九五三年起,岡村寧次與前海軍大將及川古志郎共謀,集合前陸海空精英在東京成立軍事研究所,支援在臺灣的白團,為了隱蔽存在,稱為“富士俱樂部“,專門蒐集研究有關戰史,戰略,戰術的資料,每週定期開一次研究會,並應臺北的要求,將臺海危機等列為研究課題,整理資料,做成方案,傳送臺北。從一九五三年起十年間,寄出的軍事圖書七千多冊,資料五千多件,其中亦包括細菌戰資料。
金門島的軍事設施,有六成是建築在堅固的巖石底下,這是採日本軍事顧問的建議建造。如果遵照美軍顧問團的意見,好大喜功的將飛機砲臺擺設在島上四處炫耀,早就被共軍的炮雨所炸毀了。因此前日軍參謀誇言“日本將校團救了蔣介石”,也不為過。
白團在一九五四年二月提出極機密的“反攻大陸初期作戰大綱之方案”給蔣介石,而在一九五八年“八二三”金門發生炮戰的臺海危機時,團長富田直亮於八月二十五日率同重要人員巡視金馬防務,停留五日,指導守備區指揮部實施兵棋演習,對該地區防衛作戰部署多所策劃,也證明白團為保護金馬的幕後功臣。
實踐學社從一九五零年起到一九六五年,由彭孟緝任教育長或主任,但唯恐彭藏有野心,在軍中勢力過分龐大,一九六五年結束。富田直亮率同江秀坪(岩坪博秀),喬本(大橋策郎),賀公吉(系賀公一),.楚立三(立山一男)五人,另成立實踐小組,在陸軍指揮參謀大學工作,由蔣緯國當聯絡人,並改聘富田直亮為陸軍總司令總顧問。白團在一九六九年解散,團員有二十三名約四分之一編入日本自衛隊,將對中共作戰經驗帶回日本.富田直亮則一直留台到一九七九年,該年四月二十六日逝世東京,其一部份的骨灰分存於臺灣的海明禪寺。
蔣如全靠美軍顧問團,則亦可能步南越吳廷炎之後塵,對老美的陽奉陰違,默默以“白團”實踐,乃生存之道也。日本皇軍之特點,在於效忠天皇,不存貳心。以白團教育國軍,除了灌輸徹底的反共精神之外,乃在教練效忠領袖不存貳心也。日本將校以救命之恩圖報,固然講究義氣,但所作所為皆合乎日本國利益,此乃蔣與白團合作無間之要訣,後人殊堪吟味也。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