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大貴賓 2007-7-15 11:10
“0”:基督教眼裏的印度“異教徒”
數學計算的基礎是阿拉伯數字,離開這些數字,很多算式無法計算。其實,這些阿拉伯數字並不是阿拉伯人發明創造的,而是發源於古印度,後來被阿拉伯人掌握、改進,並傳到了西方,西方人便將這些數字稱為阿拉伯數字。以後,以訛傳訛,世界各地都認同了這個說法。
阿拉伯數字是古代印度人在生產和實踐中逐步創造出來的。
[b]“0”與現代科學[/b]
在人類古代文明進程中,數字“0”的發明無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有了“0”,不僅使記位數字的表達簡潔明瞭,使得數學運算簡便易行,而且從“0”的概念出發,發展出逼近零的無窮小數從而產生導數,進而產生微分和積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0”是數字中最重要和最具有意義的數。沒有“0”,便沒有現代數學,也就沒有在此基礎之上建立的現代科學。
數字“0”是印度人發明的。有意思的是,與印度有過同樣輝煌燦爛歷史的其他文明古國,如古希臘、古埃及、古代中國,以至於古代瑪雅文化都與“0”失之交臂。
在古代印度,進行城市建設時需要設計和規劃,進行祭祀時需要計算日月星辰的運行,於是,數學計算就產生了。大約在西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居民的數字就比較先進,已經採用了十進位的計算方法。
西元前500年左右,隨著經濟文化以及佛教的興起和發展,印度數學處於領先地位。天文學家阿葉波海特在簡化數字方面有了新突破:他把數字記在一個個格子裏,如果第一格裏有一個符號,比如用一個圓點代表1,那麼第二格裏的同樣一個圓點就表示10,而第三格裏的圓點就代表一百。這樣,印度人發明瞭數字符號的方式來表徵一個數本身,而且符號所在的位置次序也賦予了重要意義。
不過印度人在這個時候還沒有用“0”的符號,“0”這個數字是到了笈多王朝(西元320—550年)時期才出現的。西元4世紀印度人完成的數學著作《太陽手冊》中,開始使用“0”這一符號,只不過當時是實心的小圓點“·”。後來,小圓點演化成為小圓圈“0”。
到了西元7到8世紀,地跨亞非歐三洲的阿拉伯帝國崛起。阿拉伯帝國在向四週擴張的同時,阿拉伯人也廣泛汲取古代希臘、羅馬、印度等國的先進文化,大量翻譯這些國家的科學著作。
[b]基督教抵制印度數字[/b]
印度的一位旅行家毛卡在西元760年左右經長途跋涉,來到了阿拉伯帝國阿巴斯王朝首都巴格達。毛卡把隨身攜帶的一部印度天文學著作《西德罕塔》,獻給了當時的哈裏發(國王)曼蘇爾。曼蘇爾十分珍愛這部書,下令翻譯家將它譯為阿拉伯文。譯本取名《信德欣德》。這部著作中應用了大量的印度數字。由此,印度數字便被阿拉伯人吸收和採納。
此後,阿拉伯人逐漸放棄了他們原來作為計算符號的28個字母,而廣泛採用印度數字,並且在實踐中還對印度數字加以修改完善,使之更便於書寫。
阿拉伯人掌握了印度數字後,很快又把它介紹給歐洲人。簡單明瞭的印度數字一傳到歐洲,就受到歐洲人的歡迎。可是,開始時用印度數字取代羅馬數字,卻遭到了基督教教會的強烈反對,因為這是來自“異教徒”的知識。
1202年,義大利出版了一本重要的數學書籍《計算之書》,書中廣泛使用了由阿拉伯人改進的印度數字,它標誌著新數字在歐洲使用的開始。這本書共分十五章,在第一章開頭就寫道:“印度的九個數字是9、8、7、6、5、4、3、2、1,用這九個數字以及阿拉伯人叫做“0”的記號,任何數都可以表示出來。”
西方人接受了經阿拉伯傳來的印度數字,但他們當時忽視了古代印度人,而只認為是阿拉伯人的功績,因而稱其為阿拉伯數字,這個說法一直流傳至今。
[b]“阿拉伯人數字”[/b]
西元760年,印度一位旅行家來到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他把攜帶的一部印度天文學著作《西德罕塔》獻給國王。國王令人將其翻譯成阿拉伯語,從此印度數字及印度的計算方法傳播到阿拉伯國家。
與冗長繁雜的羅馬數字相比,這種數字記法有很大優越性,於是在歐洲普及開來。由於是阿拉伯人將印度數字帶來的,所以歐洲人一直稱其為“阿拉伯數字”。為了區別開來,阿拉伯人自己的數字常被稱為“阿拉伯人數字”。“阿拉伯人數字”大體也來源於印度數字。
別看是近親繁殖,“阿拉伯人數字”與“阿拉伯數字”寫起來可是截然不同。舉例來說,4是反寫的“3”,5是一個圓圈,0則是一個點,7寫成“V”,8則是把“V”上下顛倒過來寫。
如今,在阿拉伯國家,所有標有數字的商店、銀行、車站和汽車牌照等,寫的都是“阿拉伯人數字”。
keve0223 2007-7-16 18:53
在別的宗教眼中, 基督教也是異教徒, 同樣受人排斥, 所以尊重別人宗教很重要!!!
gz1234 2007-7-18 20:01
现在到底是信奉那个宗教的人最多呢,反正不是基督教。
網絡大貴賓 2007-7-19 23:36
文章係講數字之起源
回文就變左講宗教
:oh::oh::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