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Web Hosting | 外賣系統 | Server colocation | Web Shop System | Makeup course |

查看完整版本: 婦女地位很重要 漢代“尊母不尊父”

網絡大貴賓 2007-7-24 10:14

婦女地位很重要 漢代“尊母不尊父”

在漢代,婦女的地位,婦女的作用,婦女的權利保障,與其他若干歷史時期,特別是與一些人以為可以較典型地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宋明時代,在某些方面有明顯的不同。

      漢代的女權,首先要提到呂后。呂后多謀而果斷,漢並天下後,曾經努力協助劉邦翦除異姓諸侯王。她處死韓信,力促劉邦夷滅彭越宗族。漢惠帝死後,呂后臨朝稱制八年,擅權用事。其實,漢代這種所謂“母党專政”,“權在外家”的情形屢有發生。例如東漢時期,“多女主臨朝,不得不用其父兄子弟,以寄腹心,於是權勢太盛。”

  漢武帝是武功卓越的帝王,而衛青以皇后衛子夫同母弟的身份被任命為大將軍,霍去病以衛子夫姊子的身份被任命為驃騎將軍,李廣利以漢武帝所寵幸李夫人兄的身份被任命為貳師將軍。漢武帝時代的三位名將都由女寵擢升,也是可以反映漢代婦女對政治生活有重要影響的跡象。

  鄭樵在《通志·氏族略》中曾經指出,直到三代以後,“姓之字多從女,如姬、姜、嬴、姒、嬀、姞、妘、婤、姶、嫪是也。”其實,在漢代,仍然可以看到承認女係這一古老文化現象的遺存。漢景帝長子劉榮因母為栗姬,於是被稱為“栗太子”。漢武帝子劉據立為太子,因其生母為衛皇后衛子夫,又被稱為“衛太子”。劉據的兒子劉進,因生母為史良娣,所以又稱作“史皇孫”。平陽公主也隨母姓,號“孫公主”。漢靈帝的兒子劉協,也就是後來的漢獻帝,因為由董太后親自撫養,稱“董侯”。淮南國太子有稱為“蓼太子”者,據說“蓼”也是“外家姓”。這一現象不僅表現在皇族。高祖功臣夏侯嬰的曾孫夏侯頗娶了被稱為“孫公主”的平陽公主,以致後世“子孫更為孫氏”。

  關於女性祖先“妣”,除了通常“祖妣”的說法而外,也有“妣祖”稱謂。也就是說,女性祖先被置於男性祖先之前。對於漢代一般人來說,“先妣”較“先祖”佔據著更尊貴的地位,在祭祀禮俗中也應當更為優先的意識依然存在。“妣祖”之說由來尚早,如《詩·小雅·斯幹》:“似續妣祖,築室百堵。”這樣的說法在漢代文獻中仍然可以看到。例如王粲《太廟頌》:“昭大孝,衎妣祖。”《漢書·郊祀志下》記載王莽宣佈的禮祀制度,說到“祀天神,祭墬祇,祀四望,祭山川,享先妣先祖”。按照顏師古的解釋,這是《周禮·春官》規定的“大司樂”的職能,先妣,是指周人始祖姜嫄,先祖,是指周部族的早期領袖先王先公。《周禮·春官·大司樂》中“享先妣”在“享先祖”之先。漢代學者鄭玄的解釋,確實是“先妣,姜嫄也”,“先祖謂先王先公”。

  明代史學家張燧曾經著《千百年眼》一書,作縱橫千百年的歷史評論。這部書的卷四有“漢高祖尊母不尊父”條,說漢高祖劉邦即皇帝位後,先封呂雉為皇后,封子為皇太子,又追封其母曰昭靈夫人,“時太公乃遺而不封,已不可解”,又過了2年左右,劉邦相繼封劉賈、劉喜、劉交、劉肥為王,丞相蕭何以下大小功臣也皆已分別受封,“而太公復未議封,即群臣亦無一言及之,何也?”於是感嘆道:“是帝為天子已七年,而太公尚為庶人也,大異矣!”張燧以為劉邦先封其母卻遺忘其父大可驚異,卻沒有說明其中的原因。其實,能夠指出“尊母不尊父”這一現象,已經是重要的歷史文化發現了。

  漢代還多有婦女封侯,得以擁有爵位和封邑的情形。例如,漢高祖劉邦封兄伯妻為陰安侯。呂后當政,封蕭何夫人為酂侯,樊噲妻呂媭為臨光侯。漢文帝時,賜諸侯王女邑各二千戶。漢武帝也曾經尊王皇后母臧兒為平原君,王皇后前夫金氏女為脩成君,賜以湯沐邑。漢宣帝賜外祖母號為博平君,以博平、蠡吾兩縣戶萬一千為湯沐邑。王莽母賜號為功顯君。王莽又曾建議封王太后的姊妹王君俠為廣恩君,王君力為廣惠君,王君弟為廣施君,皆食湯沐邑。兩漢史籍記載女子封侯封君事多至30余例。

  魯迅先生曾經盛讚漢代社會的文化風格:“遙想漢人多少閎放”,“毫不拘忌”,“魄力究竟雄大”。當時民族精神的所謂“豁達閎大之風”18對社會生活的全面影響,是在討論漢代女權時不能忽略的。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婦女地位很重要 漢代“尊母不尊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