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大貴賓 2007-9-1 22:52
日本眾多名跡以《詩經》詩語命名
《詩經》在兩千餘年的流傳過程中,給讀過它的人精神影響既深亦廣,更使他們在種種場合表達自己意願的時候,有意識地選擇《詩經》的語言,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文化現象, 稱之為“詩經現象”。
《詩經》對日本文化產生的影響,已經深入到日本社會的深層, 村山吉光在他的《詩經鑒賞》就提到日本有眾多的以《詩經》詩語命名的名跡。
地名。有富山縣西部的高岡市,乃1609年命名,取“鳳鳴高岡”之意。後此地成立詩社,名曰“鳳鳴社”,亦取其意。《大雅·卷阿》:“鳳凰鳴矣,于彼高岡。”市名之於高岡,寓有高潔不俗之意。
歷史建築名。明治初期的1883年倣照歐洲建築的接待外國貴賓的設施,被命名為鹿鳴館,意取《詩小序》“鹿鳴,宴群臣嘉賓也。”其時常舉辦遊園會、舞會和化粧舞會,成為日本文化歐化的象徵。
文庫名。收藏有二十萬冊古籍和六千冊古代美術作品的靜嘉堂文庫,意取《大雅·既醉》“其告維何,籩豆靜嘉”末二字。
學校名。舊埼玉縣南埼玉郡大字上野田,乃有舊菁莪小學校址,語出《小雅·菁菁者莪》,其首章有“菁菁者莪,在彼中阿。即見君子,樂且有儀。”《小序》:“菁菁者莪,樂育材也。君子能長育人材,則天下喜樂之矣。”菁莪小學命名于明治時代,一直沿用至今。1947年設立的菁菁中學,校內有刻著詩人神保光太郎詩句的文學碑,其詩大意為:“菁莪之子兮,豐饒而強健,生長兮,生長兮。”
殿堂名。山形縣鶴崗市致道博物館藏有明治年間漢學者副島種臣所書橫匾“關雎堂”,其左側書:“余于莊內侯邸講《關雎》,故為書茲語。”其事在1891年8月。
樓館名。埼玉縣埼玉市現存喬遷館,建於1799年,意取《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于喬木。”
店舖名。京都和東京皆有老鋪鳩居堂,專門經營熏香和文具。名取《召南·鵲巢》之意。賴山陽曾撰《鳩居堂記》,載于《山陽遺稿》卷五。東京具有一百多年曆史的出版社有斐閣,以出版法律和經濟類書聞名,其名出自《衛風·淇奧》首章:“有斐君子,如切如磋。”
碑石名。米澤市上杉神社境內松岬公園內有甘棠之碑,意取《召南·甘棠》篇,1897年由當地甘棠會所立。
此外尚有庭園名(東京文京區的六義園,取詩有六義之說)、亭臺名(越後岩室溫泉有綿綿亭,出自《王風·葛藟》)等、社團名(舊陸軍將校的友好學術研究團體偕行社,意取《秦風·無衣》第三章“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似以學校名為多,除了上面所說的以外,江戶時代津藩校名有造館,意取《大雅·思齊》末章“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丸龜城學館敬止館建立於1825年,“敬止”一語出自《大雅·文王》第四章:“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以及《周頌·閔予小子》中的“夙夜敬止”、“不聽敬止”。岡山縣備前市的閒谷學校內有鶴鳴門,意取《小雅·鶴鳴》:“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
日本的“詩經現象”,今天正被許多人遺忘;但它曾被作為日本文化細胞的歷史,並不會因為被遺忘而永久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