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大貴賓 2007-10-28 10:18
怒濤幽靈:中國海軍子母巡邏艦
[color=Blue](一)引子[/color]
很多人想必都看過日本的經典動畫片《机動戰士高達》。高達完全是科幻,但是高達中的一些概念和設想是十分前衛和大膽的,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高達和母艦的設定。高達是具備“炮艦般的破壞力,戰斗机般的机動性,戰車般的防護力”的戰斗武器,而母艦彌補了高達唯一的缺陷--續航力和适航性。可以說高達和母艦在《机動戰士高達》中是完美的搭配組合。
[color=Blue](二)南海呼喚新的中小型艦艇[/color]
中國的海上利益主要集中在南海海域,而中國海軍的主要巡邏區域也主要集中在南海。富饒的漁業資源,海底蘊藏的石油,天然气資源,令南海諸國垂涎不已。誠然,中國海軍在東南亞一帶占据壓倒性的优勢,當年的167就被笑稱為“可以單艦摧毀南海小國的全部海軍”,但是未來的戰爭決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也決不象有些人說的“可以憑借167單艦摧毀南海小國的全部海軍”。鳥瞰巡弋南海的諸國艦艇,我們可以發現,東南亞小國几乎都是小型戰艦,而我們的巡邏艦比較大,在速度發揮上很吃虧,比如說駐香港的紅箭,可以說火力上完全達到甚至大大超過東南亞小國最大,最強的艦艇的水平,但是其航速衹有33節,可以看出,紅箭的設計思路是強調可以到達南海海域的續航力,和相比較東南亞小國壓倒性的火力优勢﹔而東南亞國家因為國力不強,軍費有限,所以比較重視中小艦艇,而當今世界上的小型艦艇大多達到40節以上,有些小吨位的甚至達到50-60節。于是紅箭空有強大的火力,卻攝于航速有限,以及對方可能采取的群狼戰術,難以發揮其火力优勢。
可以看出,紅箭是在机動性和續航力妥協之下的產物,而最終結果,紅箭并不成功。
[color=Blue](三)國外子母艦的研究[/color]
于是大家很自然的聯系到了我先前所說的《机動戰士高達》中高達和母艦的搭配。那就是設想中的子母巡邏艦。我們先來看看美國計划中的子母艦。2000年,美國艦船設計咨詢公司班德一拉維斯聯合公司(以下簡稱BLA)最近提出了一种戰艦新概念:子母艦,這是為美國海軍研究局和海軍水面作戰中心進行的未來一攬子研究計划的一部分。計划中,母艦搭載五艘55米長,300吨排水量的單体小水線面子艦,可以進行戰區內机動部署。母艦長228米,排水量2.1萬吨,母艦和子艦均裝備有各自獨立的武器系統,母艦還額外裝備有補給,維修設備,以便長時間海上巡航。母艦達到高度的自動化,全艦衹有45名成員。子母艦的面市必將使未來海戰面貌大為改觀,子母艦將擁有母艦的續航力,和子艦的机動性,而母艦,子艦均配備了各自的武器,使得打擊方式變的更加多樣化,對對方大型艦艇即可以實施遠程攻擊,也可以進行群狼圍攻﹔對對方机動目標亦可以輕松追擊。另外母艦的補給和簡易維修能力使得整個作戰單元對補給艦隊的要求大大降低。未來高科技海戰必將成為大消耗的戰爭,對艦隊補給的依賴必然大大提升。而補給艦是海上一個基本沒有防御力的龐大目標,而且由于敵方封鎖,補給顯然難度很大﹔并且如果是獨立執行作戰任務的單位,要鄉得到補給和維修更是難上加難。子母艦的出現圓滿解決了這些問題,為未來的海軍建設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color=Blue](四)子母艦的戰術使用[/color]
子母艦的建造首先是滿足南海巡邏的要求,實現的是高費效比的戰斗編成。利用母艦的續航力和适航性,和子艦的速度和机動性達到最优搭配。
中國建造子母艦的概念雖然源于南海的防務需求,但是子母艦的使用,并不是局限于南海。在當今中國海軍水面艦隊,面對日本,美國處于全面劣勢的情況下,我們完全有必要進行新戰術,新戰法的創新。對于我國來說,什么才是未來最佳也是最實際的海上反艦平台呢?插入縱深的隱形艦艇似乎是美軍唯一的水上克星(美國人的隱形技術獨步天下,但是反過來,其反隱形技術卻也不見得有多高明),“非傳統型”的船体构造(穿浪型、半潛式、多船体等等以謀求高速、隱形、及良好的适航能力)、加上隱形技術(全面降低艦艇的雷達、紅外、音響、磁性和光學特征)、再加上先進的反艦導彈以及高速靜音的推進系統(如AES電力推進系統、噴水推進裝置、超導動力推進系統等),配合相應的電子偵察技術(如偵察衛星、預警机等)、高超的指揮藝術(如夜航隱蔽出擊)及合理的戰術運用(如多角度飽和攻擊),就一定能成為所有大型水面艦艇(包括航空母艦)的克星,因為高速(最大速度達50節以上)加上隱形將會使所有傳統的防御手段都等同于零。利用高度隱型的母艦悄無聲息的潛入敵航空母艦戰斗群的防御縱深,然后釋放小艇實行高速突襲,出奇制胜。因為小艇的目標小,干弦低,速度快,無論是導彈還是大中口徑艦炮都難以進行有效的對抗﹔而小口徑艦炮又難以進行有效的毀傷。任憑敵人航空母艦戰斗群的反導能力如何高,面對近距离的飽和打擊,也勢必難以全身而退。
[color=Blue](五)母艦的設計思路[/color]
母艦的設計基本上應該把續航力和适航性放在首位,并且應該具有較為完善的對所載小艇的補給和簡易維修能力,具備一定的獨立作戰能力,用以實行攻擊航空母艦編隊的型號應全艦應實現高度的自動化,和高度的隱身化。据英國簡氏防衛周刊聲稱,在積极防御的指導思想之下,中國近年來對隱型技術的研究持有相當的積极態度。報道透露中國目前正在幵發之中的隱型材料主要是 BD21 系列材料,包括 SF18,主要用于隱型戰斗机、轟炸机、巡航導彈,可以吸收 2-18GHz 寬頻率雷達的輻射源。其反射消耗 達 -10 dB,相對吸收輻射超過 60%。 SM07 是雷達吸波薄膜,主要用于隱型戰斗机、轟 炸机、巡航導彈,可以吸收 2-18GHz 寬頻率雷達的輻射源。其反射消耗達 -15 dB,相對 吸收輻射也超過 60%。它們都由西凱光學技術集團研制。
据悉,中國大陸近年來一直在從事戰斗机、戰艦的隱型化設計。海軍新一代的“旅海”驅逐艦也在外形設計上以避免銳角等方式加入了隱型理念。新一代隱型材料,隱型涂料,隱型外型設計技術的應用使得代母艦具有相當的隱型能力,使得母艦可以在必要的時候,潛入敵人航空母艦編隊的防御縱深,盡可能的抵近敵編隊然后再釋放子艦,一方面可以使子艦盡可能少的裝載燃料,多裝載彈葯﹔另一方面小艇打大艦,越是接近,獲得胜利的几率越大,從而為子艦的攻擊贏得先机。為實現隱型,母艦的設計還要盡可能低矮,為了實現大自持力,母艦還必須擁有相當容積的油料倉和彈葯倉,并且必須有完備的補給和維修設備。雖然机庫顯得多余,但是直升飛机起降平台卻是必須的。因為設計被用于攻擊敵航空母艦編隊,所以強大的電子對抗能力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為了減少被發現的几率,艦上不會有高大的桅桿,也不會裝備大功率的電子設備,必要的雷達天線可以設計成折疊式,至于攻擊航空母艦編隊,則由預警机引導﹔并且艦上設置有內藏伸縮式机庫和發射滑軌,用于發射無人偵察机。隱型艦炮和近放炮也是必須的,反艦導彈發射裝置采用隱型設計,唯一缺點是因為搜索和指引的問題,無法裝備VLS系統,退而求其次,采用可收起折疊于甲板之下的類似拉母的近程防空導彈代替。艦上還裝備有先進的衛星定位和通信系統。
[color=Blue](六)母艦艦型的選擇[/color]
母艦可采用類似美國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建造的海影(排水量560吨、雙船体构造)號無尾跡隱形艦的設計,予以放大。當年令設計人員始料不及的是“海影”號在試航時碰到的最大問題居然是過于隱形以至難以追蹤、觀測。采用這种艦型的最大优點在于躲避水下攻擊--先前我的描述大家似乎也可以猜出端倪:子母艦的唯一弱點是缺乏反潛能力。采用無尾跡隱艦型一方面水下体積小,不易被打擊﹔另一方面難以被水下目標捕捉到。因此就能有效規避反潛的問題,使子母艦單艦行動成為可能。這种船型的煙霧是在艦体之下排出,紅外信號也非常小。因為并不注重瞬時啟動能力,而特別要求遠航能力,母艦上蒸汽輪机成為首選。可采用167上采用的蒸汽輪机,這個型號比較成熟,性能穩定,而且克服了傳統型號蒸汽輪机啟動慢的缺點,并且具有功率大,保養簡單,可靠性高,价格便宜的优點。
[color=Blue](七)子艦的特點和選擇[/color]
2208艇的下水在國內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其影響力甚至超過了170。2208能有如此的魅力就是因為它是世界上第一艘穿浪形隱形攻擊艇。外界推測2208應該在500吨左右,但是我覺得雙体的2208因為獨特的外型設計,排水量應該不會那么大。因為采取了全隱身的設計,估計其雷達反射僅能相當于兩三吨的小船。由于采用了噴水推進,消除了船体高速航行時螺旋槳的空泡效應。由于一般的穿浪形高速船的航速都在35節以上(螺旋槳推進),所以2208的航速因該在50節以上。因此2208的机動性毋庸質疑。世界上第一艘實用型隱形護衛艦是瑞典的“維斯比”號,但它仍采用了傳統的單体船型。就隱身設計而言我們的2208甚至要优于“維斯比”論攻擊力我們的2208更是占据壓倒性优勢。2208或許將成為子艦的一個不錯的選擇。2208裝備重新設計外型的隱形AK630作為主炮,對付小型艦艇已經足夠,据推測反艦導彈共裝備8枚,可以兩枚齊射,火力強度相當可觀。
[color=Blue](八)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color]
子母艦的优點上面已經重點闡述,但仍然存在著一些技術上的問題有待解決。首先是類似海影的艦型必然存在子艦回收的問題。子艦的回收必須安全,快速,可靠,這就要求复雜的裝置和机构。這些裝置尚有待研究。其次是攻擊敵人航空母艦編隊時如何撤退的問題。如果一旦釋放了子艦后母艦被擊沉,或者被逼退,子艦衹能坐以待斃。這些問題都還有待專家的研究和解決,不過我堅信子母艦的設計思路將會是一個非常有益的嘗試!
結語:在中國海軍會穩步發展的道路上,子母艦將會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Go+go+go~! 2007-10-28 12:37
如果我沒有記錯, 很久以前, 當 LASH 以及 SEABEE 這些類型的商業子母船初初出現時, 便已經有人這樣提議的了. 他們甚至主張把母船上面的子船, 在戰爭期間以魚雷艇或其他的飛彈艇代替, 作戰時, 便可以由母船將大量的魚雷艇和飛彈艇帶到敵方港口, 參加封港行動.
wahaoops 2007-11-3 19:36
very good!
thanks for sharing
badboy888 2007-11-4 23:11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sha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