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dog 2007-11-13 20:08
瑣羅亞斯德教(拜火教)
[b]瑣羅亞斯德教[/b](英文 : Zoroastrianism,波斯文:زرتشتیگری),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曾被伊斯蘭教徒貶稱為「拜火教」,在中國稱為「祆教」(「祆」,拼音:xiān,中古拼音:hen,意為天意所授之教,這是專門創造的一個漢字,注意不要把「祆」「左示右天」誤作「祅」「左示右夭」)。
瑣羅亞斯德教的思想屬二元論,有學者認為它對猶太教以及後來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影響深遠。瑣羅亞斯德教的神「密特拉」也進入到羅馬帝國的宗教中。目前此教在伊朗偏僻山區和印度孟買一帶的帕西人(又譯作巴斯人)中仍有很大的影響。
此教的創始人是瑣羅亞斯德(前628年-前551年),出身於安息帝國的一個貴族騎士家庭,20歲時棄家隱居,聲稱30歲時受到神的啟示,改革傳統的多神教,創立新的宗教,但受到傳統教祭司的迫害。直到42歲時,大夏的宰相娶他女兒為妻,將他引見國王,瑣羅亞斯德教才在大夏迅速傳播,77歲時他在一次戰爭中,在神廟中被殺身亡。另有說法謂瑣羅亞斯德的生存年代要更早,拜火教也非他首創,他只是一個集大成者。
[u]教義[/u]
阿胡拉•瑪茲達是代表光明的善神,安格拉•曼紐是代表黑暗的惡神;善神的隨從是天使,惡神的隨從是魔鬼,互相之間進行長期、反覆的鬥爭,為了戰鬥,阿胡拉•瑪茲達創造了世界和人,首先創造了火。瑣羅亞斯德的出生是善神阿胡拉•瑪茲達勝利的結果,瑣羅亞斯德的精髓每一千年產生一個兒子,他指定第三個兒子為救世主,以徹底肅清魔鬼,使人類進入「光明、公正和真理的王國」。人死後要進入「裁判之橋」,根據其生前所作所為決定入地獄或天堂,但在世界末日時都要最後受一次最後審判,惡人的靈魂可以蕩除罪惡而復活。
瑣羅亞斯德教的主要經典是《阿維斯陀》,意思是「知識」,也叫「波斯古經」,主要記述瑣羅亞斯德的生平以及教義。原有21卷,亞歷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後認為,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作戰太勇敢,故毀去拜火教所有經典,所倖存下來的阿維斯陀僅有一卷,而在希臘留有的一部完整21卷抄本後來散佚。在波斯薩珊王朝期間,拜火教復興,這一卷《阿維斯陀》被拼湊、補齊成為21卷,但與原來的版本已不可同日而語。
[u]祭祀儀式[/u]
瑣羅亞斯德教認為,火是阿胡拉•瑪茲達最早創造出來的兒子,是象徵神的絕對和至善,是「正義之眼」,所以廟中都有祭台點燃神火,最壯觀的是在伊朗利用天然氣修建的神廟,四方的神廟四角有四根連接天然氣井的管道,在廟頂四角有四個日夜燃燒的火炬。日常點燃和保存神火要經過繁複的儀式。
瑣羅亞斯德教認為,火、水、土都是神聖的,不得沾污,所以教徒死後只得實行天葬,即放置特定的場所讓兀鷹吃掉。
[u]傳播[/u]
瑣羅亞斯德教在中東迅速傳播,薩珊王朝時成為波斯帝國的國教。佛祖釋迦牟尼悟道後招收的第一批弟子就有拜火教徒,不過名為「迦葉」的門徒並非大迦葉,只是重名而已。後來阿拉伯帝國征服波斯,在伊斯蘭化過程中,瑣羅亞斯德教受到伊斯蘭教排斥,被迫向東遷徙,部分進入印度,部分通過西域進入中國。當時西域各國都信仰瑣羅亞斯德教,在中國受到當時南北朝時代的北方各國皇帝的支持,唐朝時也有許多祆祠以備「胡商祈福」,宋朝以後則基本消失。今天的伊朗境內尚保留有5座寺院,但規模都很小,也舉行宗教儀式,內有長年不滅之聖火。
在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記載的明教,即歷史上的摩尼教,就是起源於瑣羅亞斯德教,但教義融合了大量基督教、佛教等其他宗教教義。國內常不加區分的將瑣羅亞斯德教與摩尼教統稱為「拜火教」,含義比較混亂。實際上二者並不是同一種宗教,二者關係類似於猶太教與基督教的關係。
[u]帕西人[/u]
在8-10世紀間,一部分堅持信仰瑣羅亞斯德教的波斯人,不願改信伊斯蘭教而移居印度西海岸古吉拉特邦一帶。這些波斯移民在印度被稱為「帕西人」(Parsi),至今共有10萬人左右,仍信瑣羅亞斯德教,主要從事工商業,操古吉拉特語。雖然這些帕西人並非穆斯林,但這是我們在印度歷史上最早見到的「帕西」(Parsi)一詞,按《大英百科全書》的解釋:「『帕西』(Parsi)一詞,其意為波斯人(Persians),乃移居印度的波斯瑣羅亞斯德教徒之後裔。」可見,自中世紀起在印度出現的「帕西」(Parsi)一詞是「波斯人」之意。後來,隨著伊斯蘭教在南亞次大陸的廣泛傳播,在印度民間流行的語言中,「帕西」一詞的詞義逐漸擴大了範圍。
鴉片戰爭以前,已有帕西人到廣州經商,其後亦有帕西人在香港定居。帕西人向來親英國, 相傳香港在日佔時期,日本人將帕西人與英國人關押在一起, 與印度人分別看待.有部分帕西人以販賣鴉片起家,原來在香港居住的帕西人,大都在1997年前移民外國.
廣州的長洲(著名的黃埔軍校正位於長洲島上)有「帕西教徒墓地」,墓地原已荒廢失修, 在2002年被列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墓地在2005年完成修繕, 附近有"外國人公墓".在鴉片戰爭以前, 由於外國人不得進入廣州城,因此外國商船隻能停泊在長洲島,不幸客死的外國人唯有葬在長洲島上的山頭.
在香港, 比較著名的帕西人有摩地(摩地是香港大學的創辦人之一, 尖沙咀有摩地道),律敦治(香港今有律敦治醫院),香港現時亦有名為祆教墳場的帕西人墓地。
在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下方,有一個白頭墳場,也是祆教教徒的墓地。
維基百科
[url]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8B%9C%E7%81%AB%E6%95%99&variant=zh-tw[/url]
[[i] 本帖最後由 blackdog 於 2007-11-15 19:40 編輯 [/i]]
palisades 2007-11-23 01:20
多謝分享.....又學到野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