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hwawa 2008-3-6 14:00
加一些 Hedda Morrison 1946 的筲箕灣相片。
[img]http://www.heddamorrison.com/hm/images/fl_photo/38E.jpg[/img]
[img]http://www.heddamorrison.com/hm/images/hki_photo/38F.jpg[/img]
[img]http://www.heddamorrison.com/hm/images/vh_photo/079A.jpg[/img]
[img]http://i116.photobucket.com/albums/o17/pashwawa/ZIMG_4120.jpg[/img]
大隻西 2008-3-6 20:08
[quote]原帖由 [i]choihung[/i] 於 2008-3-6 00:56 發表
大隻西兄:
請問這五間已不存在的戲院即是現在的哪堙H [/quote]
啊!難倒我了!相信西南風兄比我更了解 試說一說 永華在華都國貨對面 跟著是筲箕灣和斜對面的金是 這兩間都是在大馬路的 再上些是長樂 是在後一條街 太古就在太古船塢內。
大隻西 2008-3-6 21:46
[quote]原帖由 [i]西南風[/i] 於 2008-3-6 13:27 發表
東大街現存的陸標有聖馬可中学、電車頭、筲箕灣官小和天后廟而已。
比對#29相片﹕年代應還早一點。碼頭是界乎電車頭和官小之間,所以不會是在〝海防博物館〞的下面。圖中山上的是鯉魚門兵房的–部份。 兩 ... [/quote]
原來是西南風兄的老家 我小時就讀筲箕灣崇真小學 有同學帶過我到他家裡 就是聖十字徑村 當時初春天 踏步上是很斜的天梯 那裡像是處於在雲霧間的角度 很美!!!
choihung 2008-3-6 22:40
[quote]原帖由 [i]西南風[/i] 於 2008-3-6 01:27 PM 發表
東大街現存的陸標有聖馬可中a、電車頭、筲箕灣官小和天后廟而已。
比對#29相片﹕年代應還早一點。碼頭是界乎電車頭和官小之間,所以不會是在〝海防博物館〞的下面。圖中山上的是鯉魚門兵房的–部份。 兩 ... [/quote]
今天剛去東大街走了一遍,真的,天后廟低過馬路面,是不是填海填得太高了?聖馬可中學已經搬了很久,舊校舍就淪爲鬼屋,不知道爲什炯o洩灡伅℅晲S有把它拆掉。
又在筲箕灣道走走,淺水碼頭村的石級還在,不過那個村口名牌已不見了。兩位說過的5間戲院有3間在筲箕灣道,都找不到痕跡了。
現在站在基灣小學的門前(西灣河街),往下望就是那個垃圾收集站(舊西灣河碼頭),往外就是小公園、港島民生書院和逸濤灣,一點海都看不見了。説實在,填海已把整個海岸貝啋膜F。
這個老區也在不知不覺中慢慢的變了。
eric54 2008-3-6 22:52
各位 ........ 晚上好 !
choihung 姐,晚上好 !
小兒升中一都想讀 聖馬可
未知收唔收佢 ?
choihung 2008-3-6 22:58
[quote]原帖由 [i]eric54[/i] 於 2008-3-6 10:52 PM 發表
各位 ........ 晚上好 !
choihung 姐,晚上好 !
小兒升中一都想讀 聖馬可
未知收唔收佢 ? [/quote]
Hi eric54 兄:
好久不見!
聖馬可歷史悠久,我覺得新校舍的環境比舊校好,起碼不在馬路旁!If your son belongs to band 1 St Mark's is a good choice! I heard Salesian's standard has been declining!
西南風 2008-3-6 23:06
[quote]原帖由 [i]choihung[/i] 於 6/3/08 22:40 發表
今天剛去東大街走了一遍,真的,天后廟低過馬路面,是不是填海填得太高了?聖馬可中學已經搬了很久,舊校舍就淪爲鬼屋,不知道爲什炯o洩灡伅℅晲S有把它拆掉。
又在筲箕灣道走走,淺水碼頭 ... [/quote]
<<<〝又在筲箕灣道走走,淺水碼頭村的石級還在,不過那個村口名牌已不見了。〞
真的嗎?豈有此理!▁[b][color=Red][size=6]XYO,KJE.▍▇▄◆◎▄◤╳○◎pop456asdr他媽的[/size][/color][/b]。
我明早去看看、再回你。
choihung 2008-3-6 23:11
[quote]原帖由 [i]西南風[/i] 於 2008-3-6 11:06 PM 發表
<<<〝又在筲箕灣道走走,淺水碼頭村的石級還在,不過那個村口名牌已不見了。〞
真的嗎?豈有此理!▁XYO,KJE.▍▇▄◆◎▄◤╳○◎pop456asdr他媽的。
我明早去看看、再回你。 [/quote]
西南風兄:
不要太激動!!我等你的考察報告! 我不肯定是不是我看漏了眼!
Brat 2008-3-6 23:14
[quote]原帖由 [i]choihung[/i] 於 2008-3-6 01:00 發表
西灣河碼頭 - yes, now the rubbish collection point is the old Saiwanho pier, exactly facing Kei Wan Primary School. Early 80s before the reclamation I took ferries from Kwun Tong to Saiwanho ... [/quote]
當年很多同學住牛頭角上/下邨、佐敦谷、調景嶺、觀塘等地,每天乘小輪到西灣河碼頭再轉車上學,太安樓地下波樓就是流連好地方,還有愛秩序街,街頭小販林立、紅豆冰、椰汁、豬耳鷄脚、炸大腸、牛什、炸蕃薯、車仔麵、串燒沙嗲、涼果、美食天堂
pashwawa 2008-3-6 23:19
西南風兄的電腦好像中毒了。
choihung 2008-3-6 23:24
[quote]原帖由 [i]Brat[/i] 於 2008-3-6 11:14 PM 發表
當年很多同學住牛頭角上/下h、佐敦谷、調景嶺、觀塘等地,每天乘小輪到西灣河碼頭再轉車上學,太安樓地下波樓就是流連好地方,還有愛秩序街,街頭小販林立、紅豆冰、椰汁、豬耳遄B炸大 ... [/quote]
對啊! 我以前也有問過住在九龍的同學爲何跑老遠過來這邊上學,他們說就是因爲可以坐車坐船,可以有好多細藝,如果讀離家較近的學校,就沒有這份樂趣了。
現在大家都為生活奔波,不知道還會享受逼車逼船的樂趣乎?
choihung 2008-3-6 23:26
[quote]原帖由 [i]pashwawa[/i] 於 2008-3-6 11:19 PM 發表
西南風兄的電腦好像中毒了。 [/quote]
:lol
pashwawa 兄- 不要再刺激西南風兄了,不然他睡不荂A提早給我們提交他的牌匾考察報告!
西南風 2008-3-7 13:28
各位兄弟姊妹,
小弟昨晚一時激動,出言不遜、多有失禮。在這里講聲〝對不起,請各位包涵、包涵〞。
沒了,真的沒有了,誠亦憾事。一個有六十幾年歷史的牌匾,冇阻擾周遭環境、交通。又有主要地標(海岸線)作用。當局一聲不响的把它折了,真的是所為何事呢?九成是旁邊X記生果檔攪的鬼。
>>>〝啊!難倒我了!相信西南風兄比我更了解 試說一說 永華在華都國貨對面 跟著是筲箕灣和斜對面的金是 這兩間都是在大馬路的 再上些是長樂 是在後一條街 太古就在太古船塢內〞
永華是位於冠男酒樓斜對面大單邊(冠男酒樓相片的右手邊、不在鏡頭內)。
筲箕灣戲院卽今日的新成大樓(新成街)。
金星在海利街或海晏街(註﹕原金星戲院是左便單邊的)。
太古在筲箕灣差館北面一百至百二米左右,卽太古城的乜湖樓、物湖樓。
長樂則全冇印像,但丫媽話、我手抱時,外公帶過我去這兒一次。
今日所見的天后廟,是原廟搬遷的、原址應在現址以東二百五至三百米左右。現廟內的神衹、物件(連四大塊鯨魚骨)都是原裝的。
[[i] 本帖最後由 西南風 於 2008-3-7 13:30 編輯 [/i]]
dorothytiffany 2008-3-7 14:32
舊物不再, 回港後第一件事就是再探筲箕灣東大街!!
choihung 2008-3-7 15:57
[quote]原帖由 [i]西南風[/i] 於 2008-3-7 01:28 PM 發表
各位兄弟姊妹,
小弟昨晚一時激動,出言不遜、多有失禮。在這里講聲〝對不起,請各位包眷[〞。
沒了,真的沒有了,誠亦憾事。一個有六十幾年歷史的牌匾,冇阻擾周遭環境、交通。又有主要地標(海岸線)作用。 ... [/quote]
西南風兄:
不要緊,我們也非常明白你的心情!
非常感謝你的詳細“考察報告”,還有那些舊戯院的位置介紹。我是80年代初才搬到東區,有你們這些老街坊的詳細介紹,真的得益不淺。我父母現在住在新成街,如果沒有你們的介紹,真不知道街口的新成大樓位置原先有一家戲院。
DorothyTiffany 兄:
東大街還有老區的純樸特色,不過最多的店鋪還是餐廳,你回去的話該好好吃一頓。謝謝寶貴的照片。
牛奶蛇 2008-3-8 06:43
筲箕灣有一間博文學校, 是我五十幾年前讀過. 學校位於電車路, 零零汀汀突出行人路. 我不知這個學校有幾多個課室, 只記得我的課室有四行位, 两行一年級, 两行二年級, 一個老師同時教两級,那時的同學大都衣衫褴褛, 年紀頗大, 其中一個同學坐在最後, 背上揹有一個嬰孩, 每當婴孩哭啼便自動行出課室. 又有一個同學, 每次返學都帶着一個擦鞋箱, 各位, 不要以為我在講粵語片故事, 这些都是親历其境.
这裹有博文學校校友嗎?
西南風 2008-3-8 12:36
[quote]原帖由 [i]牛奶蛇[/i] 於 8/3/08 06:43 發表
筲箕灣有一間博文學校, 是我五十幾年前讀過. 學校位於電車路, 零零汀汀突出行人路. 我不知這個學校有幾多個課室, 只記得我的課室有四行位, 两行一年級, 两行二年級, 一個老師同時教两級,那時的 ... [/quote]
哈!學兄、遇着你,真好。我是五六年入讀該校的,在五八年轉到筲箕灣官小(官校新開張嘛)。重記得這幅孔聖像嗎?我就被罰過揸耳仔跪聖人了。(唉...真羞家......:L:L)
學校佔了該棟唐樓的二、三樓共四層,出入都是在淺水碼頭村那邊門口的。而我所謂升班,就是坐位由屋尾調到去騎樓那邊而已。
在這兒謹祝學兄 身体健康、事事如意。
風
choihung 2008-3-8 13:47
[quote]原帖由 [i]牛奶蛇[/i] 於 2008-3-8 06:43 AM 發表
筲箕灣有一間博文學校, 是我五十幾年前讀過. 學校位於電車路, 零零汀汀突出行人路. 我不知這個學校有幾多個課室, 只記得我的課室有四行位, 峖璊@年級, 峖璊G年級, 一個老師同時教巹,那時的 ... [/quote]
牛師兄、西南風兄:
兩位好。我80年代初才搬到港島東區,不過還記得當時在筲箕灣道有一“超舊”的樓,前面有博文學校4個字,後來很快就給拆掉建了新大廈。好高興可以在這裡聼聼這所舊學校的校友講講歷史。
pashwawa 2008-3-8 13:56
另一張聖十字徑村的圖﹐對該區不熟悉﹐只可發圖支持。
[IMG]http://i116.photobucket.com/albums/o17/pashwawa/ZShaukiwan_St_Cross_Village.jpg[/IMG]
siulau 2008-3-8 15:12
小西灣
dorothytiffany #52 小西灣的圖是英國軍情局Signal Intelligence的重要基地。
[img]http://attachments3.timway.com/month_0711/20071130_8c091c18d82347ac38c0xpzHKbthLo2A.jpg[/img]
小西灣與及西灣青州這些天線系統都是用來接受國內的無線電,以分析中國電訊所用的密碼系統之用。
二戰盟軍的勝利,重要關鍵是盟軍破解了德意日的密碼系統,他們的軍事步署都盡在盟軍掌握中,何能不敗。香港一向都是英國軍方情報系統的重要基地。我看過的書有講,在二戰前,香港的英軍情報系統已知道日本即將進侵東南亞。但由於這是重要情報,只能向倫敦報告,對香港的軍方都要保密。而香港的情報人員,亦在戰爭前撤離香港了。
除了以天線接收訊號來分析外,另一個重要的情報來源就是電報局。遲至五六十年代,電報仍是遠距離的重要傳訊工具。通過電報局,就能將外國領事與其國家間的訊息截下來。雖然各國的電報都有加密,但只要有足夠人力及科技的幫助,大部份的加密系統都是能破解的。這亦是在英治期間,電報局及電話公司與英方有密不可分關係的原故。早些時小超人想將PCCW賣給外國人,這肯定是觸及中國忌諱的。
西方在Signal Intelligence這方面是遙遙領先的。二戰末期,據說美國除了蘇聯的密碼外,世界各國的密碼已盡破解(這書並沒有講能不能破解英國的密碼)。要不是蘇聯領事犯不了一個錯誤,重複使用了部份密碼,露出了破綻,令到美方得以將部份密電破解,致使蘇聯在美國原子研究的間諜被識破。這是五十年代的大事。
pashwawa 2008-3-8 17:26
加圖﹐六十年代初的柴灣﹐永遠墳場剛興建﹐只佔山頭一小部份。
[IMG]http://i116.photobucket.com/albums/o17/pashwawa/ZChai_Wan_Cementary.jpg[/IMG]
大隻西 2008-3-8 17:31
[quote]原帖由 [i]pashwawa[/i] 於 2008-3-8 17:26 發表
加圖﹐六十年代初的柴灣﹐永遠墳場剛興建﹐只佔山頭一小部份。
[img]http://i116.photobucket.com/albums/o17/pashwawa/ZChai_Wan_Cementary.jpg[/img] [/quote]
又一幅珍贵的柴灣照片 感谢pashwawa兄!!
eric54 2008-3-8 19:42
加多張 ...... ( 柴灣 加拿大 軍人墳場 )
[img]http://img.photobucket.com/albums/v322/eric54/426164208eIObLb_ph.jpg[/img]
牛奶蛇 2008-3-8 22:21
[quote]原帖由 [i]西南風[/i] 於 2008-3-8 12:36 發表
哈!學兄、遇着你,真好。我是五六年入讀該校的,在五八年轉到筲箕灣官小(官校新開張嘛)。重記得這幅孔聖像嗎?我就被罰過揸耳仔跪聖人了。(唉...真羞家......:L:L)
學校佔了該棟唐樓的二、 ... [/quote]
西南風老兄, 你好。我是五四年入讀該校一年級的. 你唔講起, 我己忘記那幅畫在牆上的孔聖像了, 你現在講起, 又記番多些博文學校點滴. 印像中, 博文學校用的課本有異於其他學校, 我記得讀的是千字文, 尺牘及詩歌, 其中一課至今還有些印像.
矮子矮, 摸螃蟹,
螃蟹上了坡, 矮子還在河裹摸.
讀这課書時, 我自己的名還未識寫.
大隻西 2008-3-9 02:17
[quote]原帖由 [i]eric54[/i] 於 2008-3-8 19:42 發表
加多張 ...... ( 柴灣 加拿大 軍人墳場 )
[img]http://img.photobucket.com/albums/v322/eric54/426164208eIObLb_ph.jpg[/img] [/quot
又加一幅珍贵的柴灣照片 感谢eric54兄:handshake
西南風 2008-3-9 10:24
學兄,早!講真喇我就對這學校冇乜特別印像、學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點解被罸跪聖人?全都忘了。可以一提的是:
1.)學生大多是超齢的,同級中我已經超了一年,比我大了兩三歲的也有四五個。(尤以女同學為甚)
2.)艇上來的同學是用墨魚汁寫毛筆字的,有點異味、怪怪的。
3.)原來家w也在那兒讀過幾個月同二舅母在那兒讀了一年多。想來,博文學校在筲箕灣都有很久的歷史。
哈、當年我嘅"主場"是在聖馬可中學旁的波地(今曰的遊樂湯)。你呢?
牛奶蛇 2008-3-9 14:37
[quote]原帖由 [i]西南風[/i] 於 2008-3-9 10:24 發表
學兄,早!講真喇我就對這學校冇乜特別印像、學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點解被罸跪聖人?全都忘了。可以一提的是:
1.)學生大多是超齢的,同級中我已經超了一年,比我大了兩三歲的也有四五個。(尤 ... [/quote]
「用墨魚汁寫毛筆字」都算很有創意. 可見那時一般人的景况.
回憶中, 那時很多同學都是赤脚返學, 我比較好些, 穿一雙木屐. 後來學校規定要學生穿鞋才可進課室, 我老媽給我買了雙馮強布鞋, 用報纸包着帶返學校, 入課室前換鞋, 臨走時又換回木屐. 此例一出後, 學校好像小了些學生, 後來發生了什么, 不是我細少年紀可了解.
我兒時住在金星戲院斜對面, (常常把它與長樂戲院撈亂), 怎少出街, 我六歲搬离筲箕湾, 對遊樂場地冇什么認識.
eric54 2008-3-9 17:06
各位老前輩 ..... 你地好,
半世紀前 香港人真是吃盡苦頭 !!!
小弟很喜歡聽各位前輩 , 細說從前往事
小弟 64 年才搬到柴灣
記得 ( 馮强鞋廠 ) 好似在聖馬可附近,
仲有 ( 程君俠 )
大隻西 2008-3-10 00:22
馮强鞋廠 程君俠 小時也知道 程君俠好像是跌打的。
小時我母親有一契子 一契女 是水上人 各分別住在船上稱[哂家] 是舊遠洋魚船改裝 只停泊在避風港 不能使動 這些人很富有 每個家族都有幾艘大魚船 每次有回船(注:水上人不叫船返 很避忌)送來給我家的海鮮就是一袋二袋 小時家境很窮 但對這些海珍也不大興趣 我很多時都跟母親在金星戲院後面 [黃耀南制藥廠]前的修理船廠 坐小舢舨駁艇登上[哂家] 有時是我自已來撐 小小年紀我已懂[搖櫓]操控這些小艇 其後太安樓建成 很多的水上戶都喜遷到這棟名廈 自始我也沒再去過船廠這帶 現在更不知變成怎樣子了!
dorothytiffany 2008-3-10 01:00
[quote]原帖由 [i]大隻西[/i] 於 2008-3-10 00:22 發表
馮强鞋廠 程君俠 小時也知道 程君俠好像是跌打的。
小時我母親有一契子 一契女 是水上人 各分別住在船上稱 是舊遠洋魚船改裝 只停泊在避風港 不能使動 這些人很富有 每個家族都有幾艘大魚船 每次有回船( ... [/quote]
馮强塑膠廠的舊外貌...................
choihung 2008-3-10 01:14
亞公岩
憐鴢e輩、老街坊:
繼上次東大街考察的第一擊後,看過各位前輩的描述,上星期六下午我再去了東大街一趟,這次我一直走到譚公廟,回頭經過行人隧道,順道去亞公岩看看(這是我第一次去那堙I)那邊真的很靜(因爲太靜,我急步地走,怕給人打劫!!),有幾所工廠大廈,有寥寥的石屋和鐵皮屋(該是亞公岩村吧?)最後走到玉皇廟(非常小的一家廟),旁邊開了一家風扇博物館,可以免費入場(不過我沒有進去)。我不知道平日也是不是那珊R,不過覺得很有趣,在鬧市中有一個寧靜的小角落,那堣]好像是給遺忘似的。
我是很晚才搬到港島東區,所以筲箕灣、亞公岩一帶的歷史所知甚少,希望各位前輩能在這裡多“講講古”,貼照片更好,尤其是關於亞公岩一帶的。
整個海岸迅ㄘ啋膜F,然後就是高樓大廈,昔日漁村風味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前輩們描述50年代的事情,字字細膩,昔日大部分香港人生活艱苦,可是那個年代的人卻不會抱怨社會福利不夠,譬如說,可以念書已經是非常難得的事情,懶理超齡不超齡,校舍夠不夠設施,有沒有鞋子,有沒有文具之類,帶弟妹、刷鞋箱照樣過來上課,那種拼搏、不計較客觀環境而努力向上的精神是非常值得現今新一代借鏡。
pashwawa 2008-3-10 07:57
幾年前到海防博物館,下車後﹐途經譚公廟﹐那裡確是相當清靜。而且周圍都有鐵欄圍著﹐不容易前往。
下圖為現今的筲箕灣的譚公廟。
[IMG]http://i116.photobucket.com/albums/o17/pashwawa/ZTKM.jpg[/IMG]
下圖為亞公岩的玉皇廟
[IMG]http://i116.photobucket.com/albums/o17/pashwawa/ZYWM.jpg[/IMG]
[[i] 本帖最後由 pashwawa 於 2008-3-10 17:51 編輯 [/i]]
pashwawa 2008-3-10 10:14
五年前左右的聖馬可中學﹐後方為明華大廈。
[IMG]http://i116.photobucket.com/albums/o17/pashwawa/Z146_4697.jpg[/IMG]
eric54 2008-3-10 10:59
多謝 ........ pashwawa 兄, 的圖片 !
pashwawa 2008-3-10 13:01
[quote]原帖由 [i]牛奶蛇[/i] 於 2008-3-8 06:43 發表
一個老師同時教两級,那時的同學大都衣衫褴褛, 年紀頗大, 其中一個同學坐在最後, 背上揹有一個嬰孩, 每當婴孩哭啼便自動行出課室. ... [/quote]
五六十年代由於大部份的家庭都不是兩個夠晒數﹐兄弟姐妹可多至十多人﹐年紀大的姐姐很多時要負責湊大弟妹﹐一個只有六七歲的可能背負著母親剛生下的弟妹。此等情景常當普遍。
[IMG]http://i116.photobucket.com/albums/o17/pashwawa/Zpiggyback.jpg[/IMG]
choihung 2008-3-10 22:50
[quote]原帖由 [i]eric54[/i] 於 2008-3-10 10:59 AM 發表
多謝 ........ pashwawa 兄, 的圖片 ! [/quote]
Same thank you to pashwawa from me!! For all the prompt feedbacks!
choihung 2008-3-10 22:58
Saiwanho, Shaukiwan and Chai Wan
Just my personal view:
話時話,西灣河、筲箕灣、柴灣一帶都是港島的平民區,但是在感覺上這一帶的治安比九龍那邊的老區較好,沒有那洮~流複雜,不知道各位在這一帶的老街坊有沒有同感?
特此聲明,我並非在這裡對九龍那邊的老區作出任何貶意,如有誤會,敬希原諒!
pashwawa 2008-3-11 13:58
[quote]原帖由 [i]choihung[/i] 於 2008-3-10 22:58 發表
Just my personal view:
話時話,西灣河、筲箕灣、柴灣一帶都是港島的平民區,但是在感覺上這一帶的治安比九龍那邊的老區較好,沒有那揦品流複雜,不知道各位在這一帶的老街坊有沒有同感?
特此聲明,我並非 ... [/quote]
我自幼到今都是住港島﹐少時父母都不大喜歡我們過海到九龍﹐尤其是旺角區﹐可能六十年代旺角是罪惡中心。就算現在﹐每次到旺角﹐人潮湧湧都有透不過氣的感覺。
找到張1966年的筲箕灣地圖﹐都有註明兩三間戲院的位置。看到長樂﹐金星﹐及筲箕灣﹐是否有間戲院就叫筲箕灣戲院呢﹖
[IMG]http://i116.photobucket.com/albums/o17/pashwawa/Shaukiwan_1966_map.jpg[/IMG]
[[i] 本帖最後由 pashwawa 於 2008-3-11 14:01 編輯 [/i]]
choihung 2008-3-11 16:41
[quote]原帖由 [i]pashwawa[/i] 於 2008-3-11 01:58 PM 發表
我自幼到今都是住港島﹐少時父母都不大喜歡我們過海到九龍﹐尤其是旺角區﹐可能六十年代旺角是罪惡中心。就算現在﹐每次到旺角﹐人潮湧湧都有透不過氣的感覺。
找到張1966年的筲箕灣地圖﹐都有註明兩三間戲 ... [/quote]
Wow, 好珍貴的地圖,謝謝! 從中看到那些老戲院的位置了。西南風兄說過筲箕灣戲院在現今新成街新成大樓的位置。
大隻西 2008-3-11 18:00
[quote]原帖由 [i]pashwawa[/i] 於 2008-3-11 13:58 發表
我自幼到今都是住港島﹐少時父母都不大喜歡我們過海到九龍﹐尤其是旺角區﹐可能六十年代旺角是罪惡中心。就算現在﹐每次到旺角﹐人潮湧湧都有透不過氣的感覺。
找到張1966年的筲箕灣地圖﹐都有註明兩三間戲 ... [/quote]
有黑邊白是符號是戲院 還有永華及太古沒在圖內。
西南風 2008-3-11 18:12
pashwawa兄及dorothytiffany兄,
非常多謝兩位提供的照片,它們令我感觸良多之餘亦打動了一個八十歲老人(家母)的心。
照片﹟182: ‵吓......呢間野當年我都有做(車鞋面),旺的時候,一個月可賺五、六十蚊架、好多女仔喺度做架。′ 家母口述,風轉載。
照片應是從望隆街隔住大明渠(不在鏡頭內)向聖馬可方向影的。這間廠主要生產各式膠底布面的運動鞋。
照片﹟187﹕ ‵噫.....邊度尼架?几時影架?彩色嘅?′ 家母口述,風轉載。
我有四個舅父、兩個大姨而家母則排行第二,唉!可想而知。(我就排最大,做揹仔公都做唔少喇!)
dorothytiffany 2008-3-11 18:37
西南風兄: 口述歷史實在非常珍貴難得, 感謝令壽堂的寶貴補充! 僅祝她老如松柏, 幸福快樂, 並更多為我們提供她記憶中的資料!
pashwawa 2008-3-11 18:49
[quote]原帖由 [i]西南風[/i] 於 2008-3-11 18:12 發表
pashwawa兄及dorothytiffany兄,
非常多謝兩位提供的照片,它們令我感觸良多之餘亦打動了一個八十歲老人(家母)的心。
照片﹟182: ‵吓......呢間野當年我都有做(車鞋面),旺的時候,一個月可賺五、 ... [/quote]
多謝大隻西兄對地圖畫龍點睛。
西南風兄:
彩照是七十年代初在新界拍的﹐這大湊細的現象在新界延至七十年代。
我亦祝愿令壽堂幸福快樂。
再加一圖﹐五/六十年代由筲箕灣望太古方向。
[IMG]http://i116.photobucket.com/albums/o17/pashwawa/ZSai_Wan_Ho_1950s.jpg[/IMG]
西南風 2008-3-11 18:54
[quote]原帖由 [i]dorothytiffany[/i] 於 11/3/08 18:37 發表
西南風兄: 口述歷史實在非常珍貴難得, 感謝令壽堂的寶貴補充! 僅祝她老如松柏, 幸福快樂, 並更多為我們提供她記憶中的資料! [/quote]
dorothytiffany兄,
你太客氣了、多謝祝福。
Delimali 2008-3-11 18:59
Thanks for sharing !!! :verygood::verygood::verygood:
西南風 2008-3-11 19:00
[quote]原帖由 [i]pashwawa[/i] 於 11/3/08 18:49 發表
多謝大隻西兄對地圖畫龍點睛。
西南風兄:
彩照是七十年代初在新界拍的﹐這大湊細的現象在新界延至七十年代。
我亦祝愿令壽堂幸福快樂。
再加一圖﹐五/六十年代由筲箕灣望太古方向。
[url]http://i116.p[/url] ... [/quote]
pashwawa兄,
太客氣了,多謝祝愿。
大隻西 2008-3-11 23:13
[quote]原帖由 [i]西南風[/i] 於 2008-3-11 18:12 發表
pashwawa兄及dorothytiffany兄,
非常多謝兩位提供的照片,它們令我感觸良多之餘亦打動了一個八十歲老人(家母)的心。
照片﹟182: ‵吓......呢間野當年我都有做(車鞋面),旺的時候,一個月可賺五、 ... [/quote]
送上一圖祝令壽堂壽比南山!
choihung 2008-3-12 00:52
[quote]原帖由 [i]pashwawa[/i] 於 2008-3-11 06:49 PM 發表
多謝大隻西兄對地圖畫龍點睛。
西南風兄:
彩照是七十年代初在新界拍的﹐這大湊細的現象在新界延至七十年代。
我亦祝愿令壽堂幸福快樂。
再加一圖﹐五/六十年代由筲箕灣望太古方向。
[url]http://i116.p[/url] ... [/quote]
Hello Pashwawa 兄:
請問圖中是不是筲箕灣道?是的話大概是筲箕灣道的那部分呢?
謝謝!
choihung 2008-3-12 00:54
[quote]原帖由 [i]大隻西[/i] 於 2008-3-11 11:13 PM 發表
送上一圖祝令壽堂壽比南山! [/quote]
大隻西兄:
馮強鞋廠在筲箕灣道407號。。。那是不是今天的筲箕灣中心的位置呢?
謝謝!
dorothytiffany 2008-3-12 06:37
[quote]原帖由 [i]pashwawa[/i] 於 2008-3-11 18:49 發表
多謝大隻西兄對地圖畫龍點睛。
西南風兄:
彩照是七十年代初在新界拍的﹐這大湊細的現象在新界延至七十年代。
我亦祝愿令壽堂幸福快樂。
再加一圖﹐五/六十年代由筲箕灣望太古方向。
[url]http://i116.p[/url] ... [/quote]
相同地點, 去年所攝...........................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