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3up4 2007-12-14 14:16
[quote]原帖由 [i]maxey888[/i] 於 2007-12-14 06:13 發表
圖中還未見有振興餅家廣告招牌, 此相好肯定是50's年代拍攝下來的.. [/quote]
識得咁講者﹐ 你都算係舊灣仔老餅
咁送樣野俾你回味一下
[url=http://ifs9.imagefly.info/v/7e/jpg/wanchai_somewhere196.html][img]http://ifs9.imagefly.info/t/7e/wanchai_somewhere196.jpg[/img][/url]
那時..........
離夏巴十多分鐘步程可達
灣仔老餅必能認出﹐ 無難度
[url=http://ifs9.imagefly.info/v/4e/jpg/wanchai_rickshaws196.html][img]http://ifs9.imagefly.info/t/4e/wanchai_rickshaws196.jpg[/img][/url]
[[i] 本帖最後由 up3up4 於 2007-12-14 06:28 編輯 [/i]]
maxey888 2007-12-14 14:37
[quote]原帖由 [i]pashwawa[/i] 於 2007-12-11 20:06 發表
比一比在三十多年後同樣地方影的太源街。。。
[img]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152/2103217286_e5b90cbe7b.jpg[/img] [/quote]
三十多年後的太源街, 變化真是很大, 所有戰前舊樓已畀清拆重建, 只剩下那檔印咭片的大排檔, 還有街囗的金魚檔可供回憶..
master_bates 2007-12-14 14:41
第一次見呢度 ,我估右邊係舊灣仔碼頭。 左邊絛路係未填海既告士打道。 左手邊白色建築物足否灣仔警署?
maxey888 2007-12-14 14:48
[quote]原帖由 [i]up3up4[/i] 於 2007-12-14 14:16 發表
識得咁講者﹐ 你都算係舊灣仔老餅
咁送樣野俾你回味一下
[img]http://ifs9.imagefly.info/t/7e/wanchai_somewhere196.jpg[/img]
那時..........
離夏巴十多分鐘步程可達
灣仔老餅必能認出﹐ 無難度
ht ... [/quote]
努力回憶中, 如没記錯應是舊灣仔碼頭..
pashwawa 2007-12-14 14:54
老餅太多﹐估地方都無乜難度。
eric54 2007-12-14 21:48
[quote]原帖由 [i]up3up4[/i] 於 2007-12-14 14:16 發表
識得咁講者﹐ 你都算係舊灣仔老餅
咁送樣野俾你回味一下
[img]http://ifs9.imagefly.info/t/7e/wanchai_somewhere196.jpg[/img]
那時..........
離夏巴十多分鐘步程可達
灣仔老餅必能認出﹐ 無難度
ht ... [/quote]
[img]http://img.photobucket.com/albums/v322/eric54/2007-12-14_215129.jpg[/img]
up3up4 2007-12-14 21:53
[quote]原帖由 [i]pashwawa[/i] 於 2007-12-14 06:54 發表
老餅太多﹐估地方都無乜難度。 [/quote]
無人要你估
給你「回味」唶。。。mnmmmmmmmmmmm
唔會唔記得﹐ 只是不時是想不起
一看見有關的東西就會聯想回來的.......這便是懷舊
看了連聯想也沒有的﹐ 就是歷史資料﹐ 不是懷舊。
加燦 2007-12-15 10:27
[quote]原帖由 [i]eric54[/i] 於 2007-12-14 21:48 發表
[img]http://img.photobucket.com/albums/v322/eric54/2007-12-14_215129.jpg[/img] [/quote]
Had forgotten where the old pier was, we used to take it to cross the harbour & then the Yuen Long bus to see our uncle - one of the few relatives that lived in Kowloon & New Territories... actually the pier's very close to our 'old' home - 229 Lockhart... we'd had moved to 堅尼地道(二馬路) just before I was born but the address on my birth certificate is still Lockhart... thx for the pics & the street map showing the old pier.....
牛奶蛇 2007-12-15 11:17
[quote]原帖由 [i]pashwawa[/i] 軒尼斯道路旁仍可隨處泊車。相片在中心最遠處應是莊士頓道與軒尼斯道交界之處﹐老街坊都稱之為三角油站或夏巴。是由於在三角位有代理福特汽車的 Wallace Harper 及一個 Caltex 油站。夏巴以經不全在了﹐但Caltex尚全。 該油站應該超過50年歷史了
[img]http://i116.photobucket.com/albums/o17/pashwawa/Triangle_Station.jpg[/img]
[/quote]
以前很多學神在此三角油站等師傅車,小弟也是其中一個. 舊灣仔碼頭的停車場是眾學神練習泊車之所, 不知是否湊巧, 每次學泊車都碰到鄭少秋, 而且還輪流同學泊一個位. 有次還車前車後一同駛入淺水灣練灣路. 說起來己是七四年的事矣.
up3up4 2007-12-15 12:18
在老灣仔, 可作地標的油站還有這個
[url=http://ifs9.imagefly.info/v/82/jpg/mobile_gas.html][img]http://ifs9.imagefly.info/t/82/mobile_gas.jpg[/img][/url]
灣仔中環的分水嶺也是在此
up3up4 2007-12-15 12:19
在老灣仔, 可作地標的油站還有這個
[url=http://ifs9.imagefly.info/v/82/jpg/mobile_gas.html][img]http://ifs9.imagefly.info/t/82/mobile_gas.jpg[/img][/url]
灣仔中環的分水嶺也是在此
pashwawa 2007-12-15 14:21
[quote]原帖由 [i]牛奶蛇[/i] 於 2007-12-15 11:17 發表
以前很多學神在此三角油站等師傅車,小弟也是其中一個. 舊灣仔碼頭的停車場是眾學神練習泊車之所, 不知是否湊巧, 每次學泊車都碰到鄭少秋, 而且還輪流同學泊一個位. 有次還車前車後一同駛入淺水灣練灣路. 說起 ... [/quote]
附近學車的熱點有很多﹐除了灣仔碼頭﹐還有摩利臣山的活道﹐加路連山道,掃杆浦﹐跑馬地成和道一帶(有考車中心)。我都是在加路連山學泊車的。
pashwawa 2007-12-15 23:39
灣仔的波樓
波樓在六七十年代是龍蛇混雜的地方。在那年代的灣仔﹐我想是全個香港波樓最集中的區域。七十年代初還是學生的時候﹐我就徘徊波樓﹐最初是因打波子機開始﹐很多波樓都是附設有波子機的。那時著校服都可以上波樓的﹐亦沒有年齡的限制﹐好像到七十年代末期政府才立例穿校服的學生或十八歲不可到波樓。
我打波子機的年代﹐是用token的﹐依希記得是五毫子硬幣一局﹐亦有些是一元三局.波子機都是機械式的﹐分牌不是電子顯示﹐到後來溫莎及滿意桌球室才改用代幣(token)及電子分牌顯示。我到現在仍然喜歡那種機械式的感受。打熟的機可以用五毫打很久﹐有些時候打到很多credit﹐亦可以賣給其他人﹐所以雖然袋口不多錢﹐亦可以消磨很久。打得多波子機﹐自然亦開始對檯波有興趣試試﹐搞到終日流連波樓﹐學業成績也馬馬虎虎。
說回灣仔波樓﹐七十年代初有洛克道的快樂﹐娛樂﹐灣仔道/莊士敦道交界的白宮﹐七十年代中期加多了堅拿道西的滿意及溫莎。波鐘是下午六時前是$2.4﹐之後是$3.6. 快樂因波檯的質數差一點﹐好像波鐘亦是平一點的($1.8)。初期到波樓的人是三山五岳﹐我亦亦多次遇過差人查牌。除了波樓有檯波﹐我亦常到有檯波及波子機的傑志體育會(在軒尼斯官立小學隔鄰)打波及玩波子機。
直到七十年代後期﹐檯波在香港比較普遍﹐其他地方才容易找到波樓。
各位有相同經驗的師兄﹐可否腸談一下。
[[i] 本帖最後由 pashwawa 於 2007-12-16 08:02 編輯 [/i]]
asia.miles 2007-12-16 16:11
[quote]原帖由 [i]cooolman[/i] 於 2007-12-11 17:20 發表
50年代的灣仔莊士敦道。
左手邊-太原街口,右手邊-【修頓球場】。
遠處(第三輛電車)可見大王東街口的【和昌大押】。
當年生活簡單,馬路上車輛不多,可以隨時過馬路................
再行前D,到o左菲林明道口o既【英京酒家】,即今天的"大有大廈".......[/quote]
想當年念中學的時候, 也在過英京酒家跟同學喝茶,那個時候已經覺得很有粵語長片的味道。 真的十分懷念。 它的旁邊還有一間戲院,即現在“陶源酒家”位置。是不是就叫“英京戲院”?記得那是有三家戲院的: “英京”?, 國泰, 京都。 看戲十分方便。 最愛是在駱克道星期六補習時走課去看電影, 我還記得師姐做女主角的處女作”山狗“, 在那時的標準已是十分大膽。 :blowme:
謝謝你的相片把以經模糊的記憶感覺喚出來。:bow: 有點濫情了。:L
pashwawa 2007-12-16 16:39
應該是東方戲院﹐英京酒家和東方戲院都是現時的大有商場。東方主要是放映首輪西片的。
'山狗'是1980的電影﹐東方仍存在嗎﹖我也記不起它是何時關門的。
asia.miles 2007-12-16 16:45
[quote]原帖由 [i]cooolman[/i] 於 2007-12-11 18:14 發表
50's年代【貝夫人健康院】
60's年代【貝夫人健康院:o】
[/quote]
小時候體弱多病,母親常帶我到貝夫人看街症,那種火酒味, 吊扇,黃色牆,棕色長木椅,舊式公共醫院的布局又瀝瀝在目。還有在收音機常聽到的”佩夫人止咳露“, 當時對“佩夫人“ 是否就是這一位“貝夫人”沒有深究, 以為看病而有咳藥水賣是理所當然。 :slap::o 母親多辛苦,我多stupid...:saujai:
asia.miles 2007-12-16 17:43
[quote]原帖由 [i]pashwawa[/i] 於 2007-12-16 16:39 發表
應該是東方戲院﹐英京酒家和東方戲院都是現時的大有商場。東方主要是放映首輪西片的。
'山狗'是1980的電影﹐東方仍存在嗎﹖我也記不起它是何時關門的。 [/quote]
[url=http://talkcinema.wordpress.com/2006/09/24/%E6%9D%B1%E6%96%B9%E6%88%B2%E9%99%A2%E3%80%80%E4%BE%9D%E4%BE%9D%E4%B8%8D%E6%8D%A8/]東方戲院[/url]看是1981年關門的。'山狗'我應該是在國泰看的。 至於京都則是繼銅鑼灣豪華戲院後,穩佔港島情色片戲院的一席位。現在只剩下它一間,見證電影興衰,不知道它現在是一個怎樣的戲院?:wondering::wondering:
[[i] 本帖最後由 asia.miles 於 2007-12-16 19:25 編輯 [/i]]
無謂之 2007-12-16 23:11
thanks..................
加燦 2007-12-17 08:45
[quote]原帖由 [i]asia.miles[/i] 於 2007-12-16 16:45 發表
小時候體弱多病,母親常帶我到貝夫人看街症,那種火酒味, 吊扇,黃色牆,棕色長木椅,舊式公共醫院的布局又瀝瀝在目。還有在收音機常聽到的”佩夫人止咳露“, 當時對“佩夫人“ 是否就是這一位“貝夫人”沒有 ... [/quote]
I think 貝夫人 clinic was named after Governor Sir William Peel's (貝璐) wife, he served in the 1930s... I used to go to there too, I guess that was the place for poor folks like us (that got sick every now & then)... I still remember it - long lineups to get a number & then wait to be called....
thx for the memory!
管你員 2007-12-17 09:14
good post !
thanks for sharing
master_bates 2007-12-17 10:19
「貝夫人健康院」英文名是Violet Peel Health Centre。 Violet Peel 乃加燦兄提及之前港督夫人。
maxey888 2007-12-18 13:54
[quote]原帖由 [i]pashwawa[/i] 於 2007-12-15 23:39 發表
灣仔的波樓
波樓在六七十年代是龍蛇混雜的地方。在那年代的灣仔﹐我想是全個香港波樓最集中的區域。七十年代初還是學生的時候﹐我就徘徊波樓﹐最初是因打波子機開始﹐很多波樓都是附設有波子機的。那時著校服都 ... [/quote]
灣仔道/莊士敦道交界的白宮卓球室應是灣仔區最舊的波樓, 六十年代已經開始營業
maxey888 2007-12-18 14:13
[quote]原帖由 [i]pashwawa[/i] 於 2007-12-16 16:39 發表
應該是東方戲院﹐英京酒家和東方戲院都是現時的大有商場。東方主要是放映首輪西片的。
'山狗'是1980的電影﹐東方仍存在嗎﹖我也記不起它是何時關門的。 [/quote]
東方戲院間中也有上映舊西片但收正場票價, 記得在那曾睇過重映的風流軍醫俏護士,三劍俠, 六壯士, 六三三敢死隊等等.
maxey888 2007-12-18 14:27
[quote]原帖由 [i]asia.miles[/i] 於 2007-12-16 16:11 發表
想當年念中學的時候, 也在過英京酒家跟同學喝茶,那個時候已經覺得很有粵語長片的味道。 真的十分懷念。 它的旁邊還有一間戲院,即現在“陶源酒家”位置。是不是就叫“英京戲院”?記得那是有三家戲院的: “英 ... [/quote]
當年的英京酒家名氣就等如現今的陸羽茶室, 是富裕人家的消費場所, 勞苦大眾很少會上去喝茶
ronaldyyy 2007-12-18 14:30
[quote]原帖由 [i]asia.miles[/i] 於 2007-12-16 17:43 發表
東方戲院看是1981年關門的。'山狗'我應該是在國泰看的。 至於京都則是繼銅鑼灣豪華戲院後,穩佔港島情色片戲院的一席位。現在只剩下它一間,見證電影興衰,不知道它現在是一個怎樣的戲院?:wondering::wonder ... [/quote]
兄弟 :
相信記錯左 京都正場係西片和港產片 早場和一至五 四點場 情色片 , 新都穩佔港島情色片戲院龍頭 :victory:
asia.miles 2007-12-18 20:39
[quote]原帖由 [i]maxey888[/i] 於 2007-12-18 14:27 發表
當年的英京酒家名氣就等如現今的陸羽茶室, 是富裕人家的消費場所, 勞苦大眾很少會上去喝茶 [/quote]
當小弟去的時候, 英京酒家已經末落。價錢跟新的茶樓便宜。但很快就拆掉。
asia.miles 2007-12-18 20:47
[quote]原帖由 [i]ronaldyyy[/i] 於 2007-12-18 14:30 發表
兄弟 :
相信記錯左 京都正場係西片和港產片 早場和一至五 四點場 情色片 , 新都穩佔港島情色片戲院龍頭 :victory: [/quote]
謝謝指正, 可能小弟當時正值少年十五二十時,對情色片特別有興趣,:P 但一般看早場或十二點半。
cooolman 2007-12-18 23:03
灣仔【修頓球場】
約1948年的灣仔【修頓球場】,照片右手邊的經濟飯店,是港府特許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有功勞的人士經營的。
[URL=http://img253.imageshack.us/img253/606/hongkongpostcards023ak0.jpg][IMG]http://img253.imageshack.us/img253/606/hongkongpostcards023ak0.jpg[/IMG][/URL]
cooolman 2007-12-18 23:24
50's年代的灣仔軒尼詩道,從堅拿道西望。右手邊是【大三元酒家】,左手邊是【英男大茶樓】。第三輛電車所在,是馬師道口的【同德大押】(可參考pashwawa 兄的貼圖),現在仍在營業。
[URL=http://img57.imageshack.us/img57/9248/1212hn9.jpg][IMG]http://img57.imageshack.us/img57/9248/1212hn9.jpg[/IMG][/URL]
master_bates 2007-12-19 10:30
[quote]原帖由 [i]cooolman[/i] 於 2007-12-18 23:24 發表
50's年代的灣仔軒尼詩道,從堅拿道西望。右手邊是【大三元酒家】,左手邊是【英男大茶樓】。第三輛電車所在,是馬師道口的【同德大押】(可參考pashwawa 兄的貼圖),現在仍在營業。
[url]http://img57.imageshack.us/i[/url] ... [/quote]
請問各位高手d舊樓天台向天好似天線的物體是什麼?
happy20050904 2007-12-19 15:20
很多值得回味舊日香港
各位人兄,那些照片可以讓人了解更多有關香港的歷史
happy20050904 2007-12-19 15:26
很多值得回味舊日香港
各位人兄,那些照片可以讓人了解更多有關香港的歷史
pashwawa 2007-12-19 16:11
[quote]原帖由 [i]master_bates[/i] 於 2007-12-19 10:30 發表
請問各位高手d舊樓天台向天好似天線的物體是什麼? [/quote]
那些應是收音機的天線﹐在原子粒收音機未流行前﹐之前的真空管收音機需要較強力的戶外天線﹐五十年代是收音機黃金年代﹐所以看到天台的收音機天線像七八十年代時的電視機天線一樣普遍。
pashwawa 2007-12-19 17:07
[quote]原帖由 [i]cooolman[/i] 於 2007-12-18 23:24 發表
50's年代的灣仔軒尼詩道,從堅拿道西望。右手邊是【大三元酒家】,左手邊是【英男大茶樓】。第三輛電車所在,是馬師道口的【同德大押】(可參考pashwawa 兄的貼圖),現在仍在營業。
[url]http://img57.imageshack.us/i[/url] ... [/quote]
多謝coolman兄的圖片﹐這圖可看到的唐樓都是一律四層(連地下)的﹐好像戰前的樓宇都是這樣的﹐請問各位﹕是否戰前一些建築的條例限制了樓宇的高度﹖
up3up4 2007-12-20 05:00
[quote]原帖由 [i]pashwawa[/i] 於 2007-12-19 09:07 發表
多謝coolman兄的圖片﹐這圖可看到的唐樓都是一律四層(連地下)的﹐好像戰前的樓宇都是這樣的﹐請問各位﹕是否戰前一些建築的條例限制了樓宇的高度﹖ [/quote]
個人理解:
(1) 現在人就以住高層為『架勢』, 開揚無敵景觀。
50年代電梯未普及, 七八層高已經行到索氣哩
雪櫃又未流行, 日日要落街買送, 一日行幾轉。。。
(2)水壓
高廈便要有水泵, 水箱。 那時大廈無這些裝置。
水喉水全靠輸水管的水壓。
制水時常叫『樓下閂水喉』便反影出是水壓不足。
街喉的水壓不足把水送至四五層高罷。所以四層已是極限。
既然住高層咁唔好, 高層搵人黎買囉。
那時人口不多, 住低層沒有今天的大噪音, 廢氣, 樓上拋下垃圾, 冷氣滴水的問題, 所以二, 三樓更搶手。
[[i] 本帖最後由 up3up4 於 2007-12-19 21:01 編輯 [/i]]
加燦 2007-12-20 10:21
Very good explanation, Bro Up3Up7... I've learned something too!
thx!
up3up4 2007-12-20 13:08
繼估架咋
仲有可能係:
是否法例規定樓高四層以上就必要在地基打樁, 打深的樁。
要讀建築的人來答囉。
打樁即建樓成本加大了後多。,
pashwawa 2007-12-20 13:17
說起灣仔的戰前唐樓﹐不可不提現在樓宇的必備設施 - 沖水廁所。
由於戰前舊樓一般都是簡陋的﹐沒有沖水的設備﹐處理的方法就是‘倒夜香 ’。一個家庭的排泄物會被儲存在一個木桶﹐睡前拿出門口﹐每晚深夜時分會有野香婦來倒夜香。在七十年代初仍十分普遍﹐到八十年代則無乜聽到了。現在灣仔仍有一兩棟戰前舊樓(包括藍屋)﹐不知他們怎樣解決﹖還是已有新式的水廁﹖
up3up4 2007-12-20 13:22
少時也是住唐樓,
有一次....
深夜來倒夜香的亞叔不小心在樓梯滑倒了...........(應該是)
第二天趕著上學, 那時的樓梯沒有燈, 昏暗得很
當聞到味和感覺到沒有『腳踏實地時』 。。。以經是太遲了。
所說的樓梯是類似這種
我住的那幢, 樓梯密封的, 看不到街,沒有光,更黑!
[url=http://ifs9.imagefly.info/v/62/jpg/stairways.html][img]http://ifs9.imagefly.info/t/62/stairways.jpg[/img][/url]
一次二樓有人過身, 門口掛了藍燈籠, 內有蠟蠋
蠋光在黑暗中搖晃。。。。
十歲的我差點不敢獨自上樓梯
[[i] 本帖最後由 up3up4 於 2007-12-20 06:30 編輯 [/i]]
up3up4 2007-12-20 14:17
住唐樓也有很多好的回憶
(1) 上天台玩
[url=http://ifs9.imagefly.info/v/4a/jpg/rooftop_playground.html][img]http://ifs9.imagefly.info/t/4a/rooftop_playground.jpg[/img][/url]
同隔離, 樓上樓下dee friend係天台聚合, 打波子, 打公仔紙, 掟仙, (也有玩下碟仙!)
(2)蠟玻璃線,同隔幾條街遠既人界紙鷂,
(3) 新年時用火箭同對街的一夥互轟, 戰況激烈架。
為求陰毒, 用多一點錢去買『火箭炮』做軍備。
正宗既火箭炮呀, 係支火箭前加上了爆仗, 射到對方身邊時才爆!驚對方唔死。 也有用雙響炮打平射。。。嘿!!
(不過, 軍備的確昴貴, 年初一的利是錢很快報銷了, 年初二便回復太平, 東線無戰事了。)
(註: 突然諗起)
新年時,在路邊發現有狗屎, 塞個大口徑電光炮 (鞭炮拆出黎過dee, 夠勁)入篤屎到, 等。。。等。。。
等有人將近行過時就點火, 跟住拿臨走哩。。
"砰 !!!!!!!!!"
殺傷力可比炸彈之碎片橫飛 。。。:lol
[[i] 本帖最後由 up3up4 於 2007-12-20 06:26 編輯 [/i]]
man7111139 2007-12-20 16:47
[quote]原帖由 [i]up3up4[/i] 於 2007-12-20 06:17 發表
住唐樓也有很多好的回憶
(1) 上天台玩
[img]http://ifs9.imagefly.info/t/4a/rooftop_playground.jpg[/img]
同隔離, 樓上樓下dee friend係天台聚合, 打波子, 打公仔紙, 掟仙, (也有玩下碟仙!)
(2)蠟 ... [/quote]
電光炮都識 年紀不少 :lol:lol
cooolman 2007-12-20 17:54
[quote]原帖由 [i]man7111139[/i] 於 2007-12-20 16:47 發表
電光炮都識 年紀不少 :lol:lol [/quote]
【五龍吐珠】.......又如何?:P
dorothytiffany 2007-12-20 23:50
[quote]原帖由 [i]cooolman[/i] 於 2007-12-20 17:54 發表
【五龍吐珠】.......又如何?:P [/quote]
是否玩過"佰佰"紙? 小時覺得很得意, 用鎚仔敲擊就會發聲及有火花.
up3up4 2007-12-21 03:11
[quote]原帖由 [i]dorothytiffany[/i] 於 2007-12-20 15:50 發表
是否玩過"佰佰"紙? 小時覺得很得意, 用鎚仔敲擊就會發聲及有火花. [/quote]
有, 。。當然有
仲有一排留到依加
[url=http://ifs8.imagefly.info/v/6b/jpg/toy.html][img]http://ifs8.imagefly.info/t/6b/toy.jpg[/img][/url]
用鎚仔敲擊?? no way...that's suck
係用手指按著一格紙, o拍o拍紙有火藥的面向下 。。
係石牆面到快速地
『擦』一下。。。
一定要快, 否則便會燒手指!!:lol
(唔知你明唔明點玩?)
(咁樣係女孩子面前就看似有點『瞻色』)
註:長大後 贍則欠奉, 色心卻練成。。。。呵呵:loveeyes:
[[i] 本帖最後由 up3up4 於 2007-12-20 19:18 編輯 [/i]]
up3up4 2007-12-21 03:25
同o拍 o拍 紙 同期的有射蠟鎗。
個子彈底放入 o拍 q拍 紙 (通常會打孖, 用兩格, 大火力!)
彈頭就塞入蠟, (將子彈殼彈頭部份在蠟燭上刮一下便成)
一打響時, 熔左dee 蠟會射出, 『撻』係敵人手臂上, 辣到佢叫救命!!!。。呵呵呵
射女仔時便會好心腸一點,
換上濕水草紙, 然後話俾佢知過dee 係『鼻屎』黎。。。:lol
(長大後, 改用『實彈』來『射』女了!)
[[i] 本帖最後由 up3up4 於 2007-12-20 19:33 編輯 [/i]]
pashwawa 2007-12-21 09:39
消失的臺
臺(台)這名詞﹐在香港不是十分普遍﹐為人所熟悉的是摩頓台﹐諾士佛台﹐繼園台等。
據我所知﹐灣仔有萬茂台﹐南固台﹐竹居台﹐鳳凰台﹐賢華台。這些台都是在山邊的﹐我想台這名是用在山邊一幅較平坦的地方。有時亦會用作街道名。
萬茂台是在萬茂里沿石級上﹐在堅尼地道交接的地方。
南固台就是船街有名的鬼屋﹐不知是用作地名還是建築物的命稱。
竹居台是在今胡忠大廈及合和中心之上。為中華傳道會現址。
鳳凰台位於胡忠及舊郵局之後的一條小路﹐現在已沒有了。
賢華台在鳳凰台之東面﹐只留下稱呼。
開埠初期﹐皇后大道東是海邊﹐灣仔是較早發展的地方﹐相信這些‘台’是很繁盛及人口稠密的。
有興趣或有知道灣仔有其他台的﹐請加入討論。
附圖為灣仔尚存的遺跡。
[img]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299/2126114430_4431c3e206.jpg[/img]
[img]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302/2126114262_7f76470938.jpg[/img]
[[i] 本帖最後由 pashwawa 於 2007-12-21 09:45 編輯 [/i]]
cooolman 2007-12-21 15:11
[quote]原帖由 [i]up3up4[/i] 於 2007-12-21 03:25 發表
同o拍 o拍 紙 同期的有射蠟鎗。
個子彈底放入 o拍 q拍 紙 (通常會打孖, 用兩格, 大火力!)
彈頭就塞入蠟, (將子彈殼彈頭部份在蠟燭上刮一下便成)
一打響時, 熔左dee 蠟會射出, 『撻』係敵人手臂上 ... [/quote]
up3up4兄,
俾蠟鎗打中真係好痛o架!小弟童年最怕就係豆鎗同蠟鎗。:L
加燦 2007-12-22 09:28
[quote]原帖由 [i]pashwawa[/i] 於 2007-12-21 09:39 發表
消失的臺
臺(台)這名詞﹐在香港不是十分普遍﹐為人所熟悉的是摩頓台﹐諾士佛台﹐繼園台等。
據我所知﹐灣仔有萬茂台﹐南固台﹐竹居台﹐鳳凰台﹐賢華台。這些台都是在山邊的﹐我想台這名是用在山邊一幅較平坦的 ... [/quote]
Speaking of 鳳凰台, does anybody remember the '打更老'? I was so scraed of him that I would either run or walk really fast past him whenever he's there... ...I think you could tell time by the number of times he beats his drums? ...and he's there to drive away evil spirits? ... perhaps Brother up3yp4 or 牛奶Sir can enlighten us?
Thx
pashwawa 2007-12-22 10:54
[quote]原帖由 [i]pashwawa[/i] 於 2007-12-19 17:07 發表
多謝coolman兄的圖片﹐這圖可看到的唐樓都是一律四層(連地下)的﹐好像戰前的樓宇都是這樣的﹐請問各位﹕是否戰前一些建築的條例限制了樓宇的高度﹖ [/quote]
找到些關於灣仔的戰前樓宇高度及比較統一的資料。看來在當時灣仔在新填海的地方(軒尼斯道/莊士噸道以北)是一個有規劃的新發展區域。
----------------------------------------------------------------
灣仔是香港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1841年首宗官地拍賣﹐東角(銅鑼灣區) 、跑馬地及春園成為商業和住宅發展區。春圍街一帶早期聚居了不少歐洲人。香港第三任總督文咸( Sir S. G. Bonham ) 當時並沒有自己的官邸,他向一位英國商人羅信( Rawson ) 租住的房子就在灣仔春園街。1850及1860年代﹐灣仔海旁興建了不少船塢和貨艙﹐原居住於春園的富裕歐洲人搬離該區﹐這裡成為鄰近海軍船塢工作人員住宅區﹐新的華人聚居點。1921-1931年完成了東區海岸填海工程,把摩利臣山挖出泥土堆填在軍器廠街與東角之間,填得90英畝土地,即今日告士打道一帶,重修的軒尼詩道成為主要大道之一。1930年灣仔區亦在填海而得的土地上興建了630所“唐樓”,城市發展得非常迅速。1932年頒行新的建築物條例,限制住宅樓宇最高為五層,而其他建築物最高只有三層。限制了建築密度,通風和採光條件得以改善。在這些條例下建造的唐樓今日尚可在灣仔軒尼詩道一帶找到6。灣仔街市是灣仔早期填海區內的一座重要建築物。
up3up4 2007-12-22 13:03
[quote]原帖由 [i]pashwawa[/i] 於 2007-12-21 01:39 發表
消失的臺
臺(台)這名詞﹐在香港不是十分普遍﹐為人所熟悉的是摩頓台﹐諾士佛台﹐繼園台等。
據我所知﹐灣仔有萬茂台﹐南固台﹐竹居台﹐鳳凰台﹐賢華台。這些台都是在山邊的﹐我想台這名是用在山邊一幅較平坦的 ... [/quote]
點解叫『臺』?
[url=http://ifs8.imagefly.info/v/4d/jpg/living_terrace.html][img]http://ifs8.imagefly.info/t/4d/living_terrace.jpg[/img][/url]
因為它們真是一個臺來嘛!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