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奸剋星 2008-2-8 09:21
政版國情教育︰春節紀史
春節紀史
(●作者元三,解放日報資深記者、編輯,學者。有十餘部法學、文學、哲學、教育、倫理、心理學著作在大陸出版。現定居上海。有新脫稿的人生回憶錄一部,近七十萬字,擬在海外出版。有意之出版家可聯繫。電子郵箱︴email]Gzhaoyuansan@163.com[/email] 。本文為ETtoday.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2008/02/07 19:58
元三
「春節」,古代是指春天的節序。江淹《雜體詩•張黃門協<苦雨>》:「有弇興春節,愁林貫秋序。」
現代,則以陰曆元旦,也即正月初一為「春節」。 在此日進行貼春聯,行祭祀,互相拜年等活動。
古代,此日也叫「正月之旦」、「正旦」、「正元日」。古書上,記載了當日發生的一些歷史事實。現摘一些,供讀者玩味。為保持原狀,用古文行文:
《尚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
《列子》:「邯鄲之民,以正月之旦,獻鳩于簡子。簡子大悅,厚賞之。客問其故,簡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東觀漢記》:「戴憑為侍中,正旦朝賀,帝令群臣說經義,不通者奪其席,憑遂重五十余席。」說明有五十個大臣因經義不通被趕出宴會去。
《典略》:「明帝使博士馬均,作司南車,水轉百戲。正月朝,造巨獸魚龍蔓延,弄馬倒騎。」
《魏略》:「正始元年,商風大起數十日,髮屋拆樹,動太極殿東閣,正旦大會,又甚,傾床案,曹休將誅之征也。」
《王渾集》:「詔問明正旦會,四方計吏入見,臨朝當何所宜?渾奏:『舊正會計吏軒下,中書令宣詔,問方土所宜,士人賢才,隱伏未達,風俗好尚,禮教之宜;勤農務本,以盡墾殖之利;刑獄清理,無枉濫之失;郡守長吏,勤心治政,為民興利除害。訓化之績,授以紙筆,意陳聞見。以明聖旨垂心四遠。』」
《晉咸康起居注》:「十二月庚子,詔曰:『正會日,百寮增祿,賜醹酒,人二升。」
《裴宣新語》:「正朝,縣官殺羊,懸其頭於門。又磔雞以副之。俗說以厭癘氣。玄以問河南伏君。伏君曰:『是土氣上升,草木萌動,羊啃百草,雞啄五穀,故殺之以助生氣。』」
從以上史摘,可以管窺古代統治者,從皇帝到百官,乃至縣太爺,在春節這天的行為舉止,思想狀態。對我當代百姓,也可算春節一樂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