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Web Hosting | 外賣系統 | Server colocation | Web Shop System | Makeup course |

查看完整版本: 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160年前遊剛開埠的香港,並詩紀之

dw194711 2009-8-9 16:40

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160年前遊剛開埠的香港,並詩紀之

<乘火輪船遊澳門與香港作>            清   何紹基

火激水沸水轉輪,舟得輪運如有神,約三時許七百里,海行更比江行駛。不颿不篙惟恃爐,爐中石炭氣燄粗。有時熱逼頗難避,海風一涼人意蘇。一日澳門往,一日香港息。澳門半華夷,香港兵外國。一層坡嶺一層屋,街石磨平瑩如玉。初更月出門盡閉,止許夷車奔馳逐。層樓疊閣金碧麗,服飾全非中土製。止為人人習重學,實宇車船等儀器。其人醜陋肩骭修,深目凸鼻鬚眉虯,言語侏離文字異,所嗜酒果兼牛羊。漸染中華倉聖學,同文福音資考輒。謂余書有辟邪用,試懸老掫(取上、手下)驚群酋。平生足跡遍行省,今日得此韻外遊,萬怪魚龍窺醉墨,近仙樓與杏花樓。

何紹基(1799-1873)生於嘉慶四年(1799),字子貞,號東洲,湖南道州人,為清代大書法家,其書法被譽為清代第一;工詩,惟詩名盡為其書名所蓋。
道光二十九年(1849)何氏五十一歲,供職國史館,夏,奉命典試廣東。乃趁機赴港、澳一遊,並寫此詩以紀之。時剛割讓香港僅八年(1841年1月26日英國佔領香港島),何氏此詩記述當時的香港情狀頗詳,乃研究香港早期歷史的珍貴資料。

[[i]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09-8-13 11:08 編輯 [/i]]

tiutiu111 2009-8-9 19:19

回復 1# 的帖子

真的好珍貴呀 !  dw 兄是小弟老師 。

dw194711 2009-8-10 01:10

何紹基像
[img]http://i240.photobucket.com/albums/ff277/tws12414/herbs/hsj11-.jpg[/img]

[IMG]http://i240.photobucket.com/albums/ff277/tws12414/herbs/hsj14-.jpg[/IMG]

[img]http://i240.photobucket.com/albums/ff277/tws12414/herbs/hsj17.jpg[/img]

[[i]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09-8-10 01:14 編輯 [/i]]

dw194711 2009-8-10 12:55

回復 2# 的帖子

tiu兄過獎,愧不敢當。

dw194711 2009-8-10 14:25

[quote]原帖由 [i]dw194711[/i] 於 2009-8-9 16:40 發表 [url=http://forum.timway.com/f/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969342&ptid=282306][img]http://forum.timway.com/f/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清   何紹基

火激水沸水轉輪,舟得輪運如有神,約三時許七百里,海行更比江行駛。不颿不篙惟恃爐,爐中石炭氣燄粗。有時熱逼頗難避,海風一涼人意蘇。一日澳門往,一日香港息。澳門半華夷,香港兵外國 ... [/quote]

"一層坡嶺一層屋"應是寫香港半山區的情景。 "街石磨平瑩如玉"大概是石板街的寫照。 "初更月出門盡閉,止許夷車奔馳逐。" 初更是晚上七時開始,全城家家戶戶盡都關門閉戶,顯示當時應是在實施宵禁戒嚴,華人晚上不准外出,只有洋人的汽車才能在街上奔馳。" 層樓疊閣金碧麗" 當是指洋人的洋房豪宅而言。................結句"近仙樓與杏花樓",何氏自注云:"近仙樓在澳門,杏花樓在香港。"  可知 1849年,杏花樓是當時香港上流社會飲宴的高級酒樓。
杏花樓於1846年開業,地址在上環水坑口(PossessionStreet)附近,乃香港當時有名之大酒樓。據悉,孫中山先生與興中會員常假其間進行秘密會議。乙未(1895)年七月初八日,孫中山、楊衢雲、何啟、及德臣西報記者黎德(Thomas H. Reid)即在此草擬廣州進攻方略及英文對外宣言。......自水坑口妓院遷往石塘咀後,杏花樓才告歇業。戰前香港酒樓業元老均謂:香港酒樓管理制度自杏花樓始。

1868年香港杏花樓側影
[IMG]http://i240.photobucket.com/albums/ff277/tws12414/herbs/Db22.jpg[/IMG]

[[i]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09-8-10 14:36 編輯 [/i]]

dw194711 2009-8-12 14:05

何紹基詩中謂"初更月出門盡閉,止許夷車奔馳逐。"正是描述當年香港宵禁的情景。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百幾年前的香港一直都實行宵禁,且一禁就是半個世紀,是何原因香港要實行如此長時期的宵禁呢?
香港開埠之初,西人住宅區基本集中在中環半山或山頂,一般盜賊犯案後本來不易逃遁,只是由於當時缺乏維持治安的警察,且西人對華人普遍不信任,所以這些佔領者對他們的居住環境一直都缺乏安全感。
港島半山的堅道,就是以香港第一任警察首長的名字(William Caine)命名的。1841年4月30日,香港政府尚未正式建立,義律已經委任第26軍團上尉軍官威廉.堅出任首席裁判司,在今日的警察博物館內,可以見到義律發出的那張委任狀,這個任命付予威廉·堅拘捕、審判和監禁罪犯的三重權力。
當威廉·堅被委任為首席裁判司之後,他肩負了香港治安的職責,從那時起他著手組織香港警隊,香港警隊最早期有32人,他的職位其實包含了掌管警察和治安兩方面的職責,在1844年警隊條例生效之前,他是警隊裡面的第一位首長。三十二人的警察隊伍,要應付分佈在港島不同地區居民的治安,絕對是應接不暇,再加上當年海盜肆虐,在烏燈黑火的夜間巡邏危險性高,很少人願意夜更當值,港英政府於是實行宵禁。
早在1842年,威廉·堅已經頒佈命令,在晚上十一時以後不準華人外出,但看更例外,如果有違人士,警察有權將其拘捕。到了1843年,更將時間提早了,即入夜至十時之間。市民可以外出,但必須持有燈籠才可出行。超過這個時間便不能外出,到了1844年,政府進一步規定,晚上無論華人或洋人,都要在門口掛上燈籠或油燈,而且要保證這盞燈到次日六時不可熄滅,其目的是為了方便警察巡邏。
從香港政府1858年的憲報,我們道知到了1858年,宵禁更提早至夜晚八點開始,八點之後出街必須申請行街紙,規定了申請人是誰,他是為誰工作,要經過甚麼地方,這張行街紙的有效期不超過一個月。
當時警察的職責主要是維護外籍居民的治安,華人唯有自己出錢請人〝打更〞,更夫每兩個小時巡街打更一次,他們除打更外,通常還沿途高叫:〝提防瓦面,小心燈燭。〞因那時照明用油燈或洋燭,容易發生火燭。而賊匪入屋行竊,多自瓦面而來,打更的作用在於驚嚇盜賊。
隨著警察增多,〝打更〞在上世紀50年代己結束了它的歷史,但最遲淘汰打更的地方,是灣仔的鳳凰台。鳳凰台在皇后大道東胡忠大廈背後,百多年來自我保安,夜夜打更報時,直到上世紀70年代鳳凰台拆卸重建才取消。
我幼年時仍聽過一首形容警察的童謠:〝ABCD,大頭綠衣,捉賊唔到吹BB。〞
早期香港警隊警員分為abcd四組,a組是以歐藉,或是英藉或是葡藉為主,b組就是印度藉的,c組主要是來自本地華人,即是廣東人為主,d組就是來自山東的威海衛。大頭綠衣,其實是反映在華人警察的制服上,早期的華人警察制服是深綠色的,而且頭戴著一頂尖尖的竹帽,所以看起來頭好像比較大,綠衣則反映在制服上,所以他們便被俗稱為大頭綠衣。
為了滅止罪案,1843年6月30日政府成立治安委員會,委任44位有聲望的人士為Justice of the Peace,中文即為太平紳士,負責協助英軍和警察維持治安。這是香港最早的太平紳士,這44位人士全部是英籍,大部分是商行的老闆。
1844年5月警隊條例正式生效,港府從英國大都會警隊調任查爾士·梅接任威廉·堅任警務處長,他帶同了大都會警隊的兩位下屬於1845年3月來香港赴任。
查爾士·梅對警隊的最主要貢獻是將警隊的編制增加了,擴展到一百六十八人,包括興建了不少新警署,總共有12間警署在梅署理時期,其中包括了中央警署,它是1864年完成的,而且使用到2004年12月。
這座經歷過一百四十幾年的中央警署,俗稱〝大館〞或〝綠衣樓〞。它的側邊同後面,是裁判處和域多利監獄,方便拘捕、審判、囚禁及處決犯人,當年環首死刑也在這裡進行。
宵禁受到越來越多香港人反對,1897年6月21日,英女皇維多利亞加冕60周年,政府大事慶祝,連續三天,港九處處樹立牌樓,張燈結彩。香港藉此結束了漫長的宵禁歷史,從此城開不夜。

中環荷理活道的中央警署,我們小時都稱之為〝大館〞。
[IMG]http://i240.photobucket.com/albums/ff277/tws12414/herbs/PoliceStation.jpg[/IMG]

[[i]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09-8-12 14:18 編輯 [/i]]

老何 2009-8-12 17:52

[size=5]呀黃, 818,我用手寫板, 你呢?[/size]

大隻西 2009-8-12 20:34

[quote]原帖由 [i]comm[/i] 於 2009-8-12 19:58 發表 [url=http://forum.timway.com/f/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999641&ptid=282306][img]http://forum.timway.com/f/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wondering: 剛開埠的香港當年有幾多人口? [/quote]

「香港開埠時,人口只有數千人,其中相當大的一部份,屬於「以舟楫為家,飄泊無定的船民」。之後,除了歐洲人陸續東來外,華南沿岸一帶流離失所的鄉民也先後擁到,這些人不是打石匠、手工藝匠、小商販、農民、僕役和搬運工人,便是無業者、罪犯和亡命之徒,品流頗為複雜,至於女性佔總人口的比率,更低至只有二成左右,性別分布極不平衡。

譯自:熊一豆網

大隻西 2009-8-12 21:50

[quote]原帖由 [i]comm[/i] 於 2009-8-12 21:36 發表 [url=http://forum.timway.com/f/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000298&ptid=282306][img]http://forum.timway.com/f/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唔該!大隻西
咁張宝仔係幾時出現呢? [/quote]

回comm兄   張保仔年齡1786—1822年

圖為張保仔

[attach]1093481[/attach]

大隻西 2009-8-12 23:00

[quote]原帖由 [i]comm[/i] 於 2009-8-12 22:29 發表 [url=http://forum.timway.com/f/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000723&ptid=282306][img]http://forum.timway.com/f/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burst: 嘩!攪野 [/quote]

請問comm兄惡意定係善意:handshake

dw194711 2009-8-13 11:05

[quote]原帖由 [i]大隻西[/i] 於 2009-8-12 20:34 發表 [url=http://forum.timway.com/f/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999839&ptid=282306][img]http://forum.timway.com/f/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香港開埠時,人口只有數千人,其中相當大的一部份,屬於「以舟楫為家,飄泊無定的船民」。之後,除了歐洲人陸續東來外,華南沿岸一帶流離失所的鄉民也先後擁到,這些人不是打石匠、手工藝匠、小商販、農民、僕 ... [/quote]

多謝大隻哥代答。容小弟稍作補充:
開埠之初,英國曾為全香港島進行人口統計,時島上只有村民約3,650人,聚居於20多條村落,而漁民則有約2,000人,棲宿於漁船上。
1851年太平天國起義,中國內地不少人遷往香港逃避戰亂。香港人口由1841年的5,000多人,到1854增至5 萬多人。之後香港亦逐漸取代廣州,成為中國沿海的主要轉口港。

dw194711 2009-8-13 11:24

[quote]原帖由 [i]大隻西[/i] 於 2009-8-12 21:50 發表 [url=http://forum.timway.com/f/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000423&ptid=282306][img]http://forum.timway.com/f/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回comm兄   張保仔年齡1786—1822年

圖為張保仔

1093481 [/quote]


[color=DarkRed][color=DarkRed][size=5]乜張保仔原來係...........:wondering::wondering::wondering:[/size][/color][/color]

dw194711 2009-8-13 12:27

[quote]原帖由 [i]老何[/i] 於 2009-8-12 17:52 發表 [url=http://forum.timway.com/f/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998892&ptid=282306][img]http://forum.timway.com/f/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呀黃, 818,我用手寫板, 你呢? [/quote]

[color=Indigo][color=Indigo][size=5]大哥來訪,蓬[/size][/color][size=5]蓽生輝!:handshake[/size][/color]
[color=Indigo][size=5]輸入中文呢家嘢[/size][/color],[color=Indigo][size=5]真係各施各法。大約十年前想學倉頡輸入法,嫌佢煩兼難記,唔學!用手寫板[/size][/color],[color=Indigo][size=5]你[/size][size=5]知啦,唔係太好,用左兩年幾,臣左,在此冇得買,又回港在即;得香港老友 download左隻快碼CD,係用部首黎揾字,逐個字揾,真係慢得好緊要,唔係辦法,我三個細路又幫我唔到(佢地淨係打英文,唔識打中文),後來我自己在網上搵到粵音[/size][/color]、[color=Indigo][size=5]英漢輸入法,download左落黎,用得越來越純熟,現在一個鐘頭大約可以打千幾二千字。現在以粵音為主、英漢為輔,再唔掂就要出動快碼部首 o勒。[/size][/color]

tiutiu111 2009-8-13 15:15

[quote]原帖由 [i]dw194711[/i] 於 2009-8-13 12:27 發表 [url=http://forum.timway.com/f/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005766&ptid=282306][img]http://forum.timway.com/f/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大哥來訪,蓬蓽生輝!:handshake
輸入中文呢家嘢,真係各施各法。大約十年前想學倉頡輸入法,嫌佢煩兼難記,唔學!用手寫板,你知啦,唔係太好,用左兩年幾,臣左,在此冇得買,又回港在即;得香港老友 d ... [/quote]

dw1947兄是天才 , 現多久才回港一遊  ?

大隻西 2009-8-13 21:48

[quote]原帖由 [i]tiutiu111[/i] 於 2009-8-13 15:15 發表 [url=http://forum.timway.com/f/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006887&ptid=282306][img]http://forum.timway.com/f/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dw1947兄是天才 , 現多久才回港一遊  ? [/quote]

呀黃兄過來香港飲茶:lol

老何 2009-8-13 22:57

[size=5][color=#4b0082]用手寫板[/color][/size],[color=indigo][size=5]你[/size][size=5]知啦,唔係太好[/size][/color]
[size=5][color=#4b0082][/color][/size]
[size=4]系ah, 我e+學用其元它, 不過好慢[/size]:Q

dw194711 2009-8-14 07:00

[quote]原帖由 [i]tiutiu111[/i] 於 2009-8-13 15:15 發表 [url=http://forum.timway.com/f/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006887&ptid=282306][img]http://forum.timway.com/f/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dw1947兄是天才 , 現多久才回港一遊  ? [/quote]

tiu兄,你真係令我無地自容;我呢個電腦盲只係將慘痛既摸索經驗同老何分享而已;俾D電腦精睇到,真係笑死人冇命賠架!
通常一年一次,最近係今年一月返過。

dw194711 2009-8-14 07:02

[quote]原帖由 [i]大隻西[/i] 於 2009-8-13 21:48 發表 [url=http://forum.timway.com/f/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009537&ptid=282306][img]http://forum.timway.com/f/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呀黃兄過來香港飲茶:lol [/quote]

好呀!到時一定通知你,請你飲茶。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160年前遊剛開埠的香港,並詩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