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Web Hosting | 外賣系統 | Server colocation | Web Shop System | Makeup course |

查看完整版本: 「本港盟友」應該向中國學習的五件事

理魯竇 2009-11-23 21:47

「本港盟友」應該向中國學習的五件事

[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美國總統奧巴馬[/size][/font][size=10.5pt]11[/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月[/size][/font][size=10.5pt]15[/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日[/size][/font][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size][/font][size=10.5pt]18[/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日訪華,但此次訪華恰逢美國處於一個尷尬時刻,國內情緒一片消沉低迷,經濟一蹶不振,政治人物一如既往地互相傾軋。[/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如果美國想要向中國人討教,能從中國身上學到什麼?中國可供美國學習的應有如下[/size][/font][size=10.5pt]5[/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點:[/size][/font][size=10.5pt]

    1.[/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充滿活力[/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今夏某一天,因特爾公司執行副總裁肖恩[/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馬洛尼到中國東北出差,他所乘坐的麵包車疾馳在新修的高速路上。他透過車窗望著世界上最大的建築項目之一,那是中國在建的一個高速鐵路。放眼望去,那裏矗立著一座接一座的巨型混凝土支柱,每一座都佈滿了鋼纜,重達[/size][/font][size=10.5pt]800[/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噸左右。馬洛尼不禁感嘆:[/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我們以前也造那東西。[/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他開玩笑說:[/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但現在,每次你想做什麼的時候,聽到的都是[/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不得建在我家的後院[/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而在這裡,民眾更像是在說[/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一定要建在我家後院[/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size][/font][size=10.5pt]”     

    [/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一些經濟學家認為,考慮到中國的發展階段,目前它在高速鐵路等昂貴項目上花錢太多。但是,撇開具體的基礎設施項目及某些投資是否必要的辯論不說,身在中國撲面而來的是那種勇往直前、充滿活力的感覺。沒有哪個外國人[/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至少我生活在這裡[/size][/font][size=10.5pt]5[/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年中沒遇到過一個[/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會否認這一點。[/size][/font][size=10.5pt]

    2.[/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重視教育[/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許多外國人[/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也有相當多中國人[/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認為,中國對教育的執迷過猶不及。中國的教育體系過分強調死記硬背。它讓孩子發瘋,而從經濟上來說,對日後就業未必有幫助;從情感上來說,對成年人也是一種折磨。[/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這些都沒錯,但他們基本上沒看到重點。經過數十年的教育投資,中國的教育現在已輻射到最偏遠的農村,識字率如今已超過[/size][/font][size=10.5pt]90%([/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美國是[/size][/font][size=10.5pt]86%)[/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而在中國城市,學生們學的不僅僅是閱讀。他們還學數學、自然科學。正如美國前駐華公使威廉[/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麥克希爾所說:[/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他們做的是基礎教育,特別是在數學和自然科學上。我們也需要這樣做。他們的孩子往往領先於我們的孩子。[/size][/font][size=10.5pt]”

    [/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批評家會指出,中國沒有[/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至少尚未[/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培育出什麼諾貝爾獎獲得者。但是,千萬不要低估對勞動力進行基礎教育的重要性,它是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一個關鍵因素。世界工廠不僅僅需要廉價勞動力,還還要聰明的勞動力。通用汽車公司駐上海高管尼克[/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賴利說:[/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無論是流水線工人還是工程師,我們的中國僱員跟世界其他地方工人一樣出色,甚至更加優秀。這要歸功於中國家庭對教育的重視。他們把壓力放在了政府身上,迫使後者打造一個像樣的教育體系。[/size][/font][size=10.5pt]”

    [/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中國政府面對這種壓力作出了反應。他們要求小學數學和自然科學教師必須具有相應科目的學位[/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而在美國,只有不到一半的[/size][/font][size=10.5pt]8[/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年級數學教師擁有數學專業學位[/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在中國全國範圍內還有一個[/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優秀教師[/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項目,為更年輕教師提供教育輔導。而且,中國十分重視從小教授英語和其他外國語言。如果你認為中國對其教育體系的不斷微調,在今後[/size][/font][size=10.5pt]20[/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年不會造成多大影響,不妨設想一下這樣的場景:一個[/size][/font][size=10.5pt]7[/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歲的上海男孩熱烈地跟你討論問題,用的還是英語![/size][/font][size=10.5pt]

    3.[/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贍養老人[/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在對待老人的問題上,很難想像會有像中國和美國這樣大相徑庭的兩個社會。我有這樣的親身經歷:我的妻子是上海人,上個月,我們頭一次一起到美國的養老院去看我的爸爸。這讓她大為震動,後來她對我說:[/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你知道,在中國,把父母送到養老院是十分丟臉的事。[/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在中國,父母撫養子女,子女長大後照顧年邁的父母,這套社會契約已行之數個世紀。雖然中國已開始為退休者逐步建立起一個資金更充裕、更可靠的社會保障體系,幾代人生活在一起的必要性削弱了。但沒有人認為隨著中國變得富有,文化規範會大大地轉變:老人可以在孩子爸媽工作時照顧孩子;他們使年輕一代適應家庭和國家的價值觀;他們提供一種文化延續性,有助於維繫整個社會。[/size][/font][size=10.5pt]

    4.[/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多多儲蓄[/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你或許已經聽過很多次,或許在睡夢中都能重復。奧巴馬總統在北京時應該會公開指出:為了全球經濟,中國人需要多花錢;他們需要多消費;他們需要[/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信不信由你[/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變得更像美國人。[/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這沒錯。但另外一方面,美國需要多儲蓄。當前,美國家庭實際就在這樣做。在[/size][/font][size=10.5pt]2005[/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年美國個人儲蓄率降至零後,去年經濟危機的衝擊促使許多人收緊錢袋。換言之,美國人現在決定存錢以備不時之需。美國的儲蓄率現在約為[/size][/font][size=10.5pt]4%[/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今年曾攀高至[/size][/font][size=10.5pt]6%[/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而在中國,家庭儲蓄率超過[/size][/font][size=10.5pt]20%[/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這部分出於政策原因。正如前所述,工薪階層不僅要照料孩子還要贍養年邁的父母。但中國與許多其他東亞國家一樣,是一個數百年來重視精打細算的社會。這種狀況一時不會改變,即便政府製造了一個更好的社會保障網路,並且成功鼓勵更多的消費者花錢。[/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為什麼美國需要學著節儉一些?因為適當的儲蓄率是一個國家能否保持長期金融健康的最明確指數之一。假以時日,高儲蓄率會增加投資,這反過來會造就生產收益、創新和就業的增加。簡言之,儲蓄是經濟豐收的種子。[/size][/font][size=10.5pt]

    5.[/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放眼未來[/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許多外人在中國能切身感受到那種活力,當奧巴馬到中國時,他同樣會感受到這種活力,而活力不僅僅來自到處可見的熱火朝天的景象,它還來自於一種更大的抱負。政府瘋狂地建造基礎設施不僅僅是為了創造就業。孩子們沒日沒夜地學習不是因為學習很快樂。幾年前,我採訪了一個名叫張鑫[/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音[/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的年輕人,他來自中國中部的一個貧窮省份。他的父母是麥農,生活在田地附近一個只有一間房的小屋裏。他畢業于清華大學,後來當了軟體工程師。張表示,他的成功永遠改變了他的家庭。他的後代[/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那種生活過去了[/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把這個年輕人的故事放大數百萬倍,你就會領會到,這個曾經十分落後的社會已經取得了多大的進步。一個在中國生活多年的美國人這樣說:[/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中國在努力成為它尚未成為的國家。這是向上、有意識、公開的進程。[/size][/font][size=10.5pt]”

    [/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中國人為此自豪,因為正如張鑫所理解的,今天的苦幹意味著今後數十年自己的後代能過上好得多的生活。對於美國人[/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眼下深陷[/size][/font][size=10.5pt]26[/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年裏最嚴重衰退[/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來說,這聽上去是不是似曾相識[/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應該如此。[/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美國《時代》週刊[/size][/font][size=10.5pt]11[/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月[/size][/font][size=10.5pt]23[/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日[/size][/font][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亞洲版提前出版[/size][/font][size=10.5pt]  Bill Powell [/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譯者[/size][/font][size=10.5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0.5pt]朱慶和[/size][/font][size=10.5pt])[/size]

[[i] 本帖最後由 理魯竇 於 2009-11-23 21:48 編輯 [/i]]

至.尊豪庭9 2009-11-23 22:30

本港盟友只識發窮惡;P ;P ;P

masuk 2009-11-24 09:11

中國仲有被鬼佬睇好之處,說明中國不致於太差。
另一方面,當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須努力」,
既是努力,應該鼓掌喝采,予以認同:我是中國人。

至.尊豪庭9 2009-11-24 09:16

本港盟友隻犬失咗踪;P ;P ;P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本港盟友」應該向中國學習的五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