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Web Hosting | 外賣系統 | Server colocation | Web Shop System | Makeup course |

查看完整版本: 說『佛』是什麼意思?

花之慶次 2010-2-15 06:28

說『佛』是什麼意思?

佛教裡對「佛」的解釋與用法其實是很廣泛的。
             除了指獲得覺悟的釋迦牟尼外,認為在釋迦牟尼之前之後,在不同的世界裡,還有許許多多「佛」,例如阿彌陀佛、彌勒佛等等。
              早期的佛教認為「佛」是獲得了圓滿的覺悟者,永遠受到尊敬和崇拜,世俗之人很難達到他的境界。
                  再往後的佛教主張不僅是自己覺悟,也能讓他人獲得解脫的才是佛。佛不僅是一種外在的形象和精神境界,也是一種內在的把握與努力的方向。
                  所以佛教強調,每個人都有覺悟成佛的機會,關鍵在於自己的努力,做到「心中有佛」。
                  推而廣之,佛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充滿了過去、現在、未來的幾個不同的時段裡。總之,「佛」的本意是「覺悟」,凡是擁有這種覺悟精神的人與物都可以稱為佛。
(轉自佛教東傳)

現稍談談覺悟的次序.....
高僧、 羅漢 、天神 、菩薩  、佛  

高僧:
僧人,僧是佛教的三寶之一(佛,法,僧),是佛教的出家人。
         如 三藏法師(玄奘),六祖慧能

羅漢 :

         阿羅漢, 為梵語 Arahan 的音譯。意為殺賊、應供、不生。在早期佛教,阿羅漢是究竟的解境界,與佛果無別,但大乘佛教興起後,將阿羅漢貶低,視為小乘的最高果位而已,其上還有菩薩和佛陀的果位。阿育王傳˙卷五:說法已竟,便得阿羅漢。亦稱為羅漢。
           十 八羅漢是佛陀入滅後,受佛囑咐住在世間護持佛法的十六大羅漢。十六羅漢從五世紀後期,受到中國廣泛的崇拜,並成為佛教藝術重要的創作體裁,唐末至宋初由十六尊羅漢發展成十八尊流行中國、西藏二地。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復重請言:「所說十六大阿羅漢我輩不知其名何等?「慶友」答言:「第一尊者名賓度羅跋羅惰闍;第二尊者名迦諾迦伐蹉;第三尊者名迦諾迦跋釐墮闍;第四尊者名蘇頻陀;第五尊者名諾距羅;第六尊者名跋陀羅;第七尊者名迦理迦;第八尊者名伐闍羅弗多羅;第九尊者名戍博迦;第十尊者名半託迦;第十一尊者名囉怙羅;第十二尊者名那伽犀那;第十三尊者名因揭陀;第十四尊者名伐那婆斯;第十五尊者名阿氏多;第十六尊者名注荼半託迦;如是十六大阿羅漢。」
        如 大迦葉 :佛陀的大弟子 「頭陀第一」


天神 :

天神, 佛教的神是指護法神,天神,天眾。佛教認為,天神的地位並非至高無上,但可比人享有更高的福祗;天神也會死,臨死前會出現衣服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臟臭,腋下出汗,不樂本座等五種症狀。佛教有「十界」之稱,十界是佛,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前四者稱謂「四聖」,後六者稱謂「六道」。四聖已脫離生死輪迴之苦,在淨土樂園中永遠享樂;六道則在穢土中輪迴往復。
     如  帝釋天: 善良的天帝 及四大天王 :掌東南西北的天王

菩薩:

         菩薩, 梵文 Bodhisattva (菩提薩埵)意譯作覺有情。其義有二:一、專指成佛前的悉達多太子。修行本起經˙卷下:菩薩見此眾生品類,展轉相吞,慈心愍傷,即於樹下得第一禪。二、指具備自利、利他的大願,追求無上覺悟境界,並且已證得性空之理的眾生。菩薩所覺悟的境界在佛之下,而在阿羅漢之上。佛說十地經˙卷二:菩薩既得如是大慈、大悲、大捨意樂已,為欲救拔一切有情,轉更訪求世出世間諸利益事。 如:觀世音菩薩 :大慈大悲的菩薩 ,
     文殊菩薩: 大智大慧的菩薩。

佛:

           佛,梵文 Buddha 是佛陀的簡稱。證悟宇宙真理,解脫一切煩惱的人, 佛陀又譯為"浮陀","浮屠","浮圖",等,意思是"覺","覺者","知者"。"覺"有三個含義:自覺,覺他(使眾生覺悟),覺行圓滿 - 是佛教的最高果位。佛陀才俱三項,菩薩缺最後一項,羅漢缺後兩項,凡夫俗人則三項全缺。

             佛教的最高思想是通過修行而最終涅盤成佛。而修行成佛。小乘佛教只修羅漢行,大乘佛教則修菩薩行。由最原始的佛教,可分為兩大門派是「小乘」(Hinayana) 與「大乘」(Mahayana)之別。乘是「運載」之義,能載人至彼岸之意,小乘在先,大乘在約西元一世紀,大約從古代小乘部派中產生。

            根據漢譯佛經的資料顯示,最初可能流傳於中亞細亞,東漢末年傳入中國。主要流行於中國內地、西藏、蒙古、日本、韓國等。對於傳統佛教而言,表示它能渡化更多的眾生。
               對佛陀及其教義採比較開明和創新的解釋,要求佛教徒勿汲汲尋求個人的解脫,應致力菩薩的實踐。現存的大乘宗派,主要有淨土宗、禪宗和天台宗。
             小乘是相對於大乘以成佛為最終的理想境界而言。大乘佛教徒稱那些以證得阿羅漢果為終極理想的佛教宗派為小乘。如經部、正量部、說一切有部等。小乘又稱南傳佛教,主要流傳與斯里南卡,泰國,緬甸,等南亞,東南亞等國。大乘小乘雖有修佛果的深淺之分,但都是以歸與空寂涅盤而得覺悟的。

如:釋迦牟尼佛,佛教創始人,  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教主。

轉自諸佛傳。

chengsh4 2010-3-3 22:03

“佛”就是解脱。终极解脱即成佛。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說『佛』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