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Web Hosting | 外賣系統 | Server colocation | Web Shop System | Makeup course |

查看完整版本: 侯文咏 - 没有神的所在:侯文咏私房阅读金瓶梅

lethargic 2010-4-5 19:34

侯文咏 - 没有神的所在:侯文咏私房阅读金瓶梅

[font=黑体][size=18px]封面:[/size][/font]
[font=黑体][size=18px][img]http://img2.douban.com/lpic/s3837713.jpg[/img]
[/size][/font]
[font=黑体][size=18px]
[/size][/font]
[font=黑体][size=18px]前言[/size][/font]
[size=14px][font=幼圆][font=宋体][size=16px]我很难形容阅读《金瓶梅》时那种被撼动的感觉。似乎随着年纪、眼界增长,内心撼动这种感觉愈来愈难。但在阅读《金瓶梅》的过程中,我却重新经历了一次年少初次读好小说时的震撼─着迷、赞叹、眩惑与不可自拔。一本存在了四百多年的古书,竟带我重温青春年少的阅读悸动─甚至是更加剧烈的冲击,这种神奇的魔力连我自己觉得不可思议。[/size][/font][/font][/size]
[font=幼圆][size=14px] [/size][/font]
[font=宋体][size=16px]事实上,我在高中时代早就读过这本书了。那时班上有位同学带来了未删节版的《金瓶梅》,被同学当成香艳刺激的禁书私下传阅。以当时十六、七岁血气方刚的年纪,可以想见,我的《金瓶梅》阅读除了性爱与背德这些耸动情节外,大部分的其它细节几乎是囫囵吞枣的。以致于在那以后的二、三十年间,我对于《金瓶梅》的印象一直是带着情色意味的浮光掠影。现在想起来,如果不是因缘际会,我可能会一直停留在年少时肤浅的印象里吧。这个定型印象,一直要到四十多岁,多出了一些阅历与新的平和之后,才有能力能把注意力从性爱、背德这些情节中解脱出来,重新细读《金瓶梅》的情节,发现其间隐晦却又绵密的连结,于是开启了这次的发现,以及随后一波又一波的震撼。[/size][/font]
[font=幼圆][size=14px] [/size][/font]
[font=幼圆][size=14px]不[size=16px]像中文世界里面其它的经典小说对『价值』的向往─像是《水浒传》之于侠义情谊,《西游记》之于佛国的理想世界,《三国演义》之于天下一统,即使最愤世嫉俗的《红楼梦》都追求至情至爱─《金瓶梅》描述的是一个不相信任何价值的世界。在这个位于运河旁商业鼎盛的通河县里,从主角西门庆到他的朋友、亲戚、妻妾、佣人……所有的人活着没有什么形而上的理想,也没有人在乎什么生命的意义。大家追求的无非只是吃吃喝喝、性爱玩乐、发财赚钱、争宠斗妍……这些欲望的满足。在这么一个世界里,《金瓶梅》提出了一个很简单、根本,但却又不容易回答的问题:[/size][/size][/font]
[font=幼圆][size=16px] [/size][/font]
[font=幼圆][size=16px]当价值不再,一切只剩下欲望时,生命会变成什么?[/size][/font]
[font=幼圆][size=16px] [/size][/font]
[font=幼圆][size=16px]从传统的文化观点来看,那样的人生是[font=幼圆]沉沦[/font]、堕落的。可是《金瓶梅》的逻辑恰好相反。兰陵笑笑生先带我们进入一个热闹表象世界,再用底层的钱欲、权欲以及性欲,把那个看似秩序井然世界里的所有意义与价值,不管是伦理、道德、义气、友情、爱情……一一解体。他让我们看穿了欲望才是事物的核心,而『价值』只是表层的假象。于是,那些过去被认为最粗鄙、贪婪、淫秽的世俗生活就不再有什么不能被书写的理由。因为和『意义世界』里的虚伪相较起来,世俗的欲望毋宁是更真实的。因为在乎人性的真实,《金瓶梅》毫不避讳地用它的『粗俗』来颠覆『价值』世界的虚伪。[/size][/font]
[font=幼圆][size=16px] [/size][/font]
[font=幼圆][size=16px]或许正是这样的嘲讽触痛了传统文化最无法忍受的那根神经,以致于四百年来,我们看到《金瓶梅》的命运不是被禁、被删,就是被排斥在主流的阅读书单之外。这种忽略、扭曲、误读、甚至是误解,造就出《金瓶梅》独特而又迷人的个性。一方面它拥有最华丽热闹的外表,另一方面却又有最叛逆孤独的内里。它愤世但不嘶声吶喊,寂寞却又不求被人了解。它不只颠覆别人创造出的价值世界,它甚至还用自己的内在颠覆自己的外表。[/size][/font]
[font=幼圆][size=16px] [/size][/font]
[font=幼圆][size=16px]明朝中叶之后那个看似繁荣,却走向腐败、倾颓的时代氛围,固然提供了作品的养分,但无论如何,这样颠覆实在是远远超越时代的。即使在这个高度资本主义发展,欲望消费逻辑当道的时代,听见新一代的孩子挑衅地说着:『我们活着不需要理想,也不需要意义。』时,我们都还惊觉到,这个四百年以前《金瓶梅》提过的问题,不但不因整个主流社会的避讳、压抑而消失,它反而随着时代,变得更加危险、尖锐、甚至充满迫切。[/size][/font]
[font=幼圆][size=16px] [/size][/font]
[font=幼圆][size=16px]当价值不再,一切只剩下欲望时,生命会变成什么?[/size][/font]
[font=幼圆][size=16px] [/size][/font]
[font=幼圆][size=16px]想想,孩子的话或许并不值得太过大惊小怪。毕竟他们眼中看到的价值与意义,更多时候是政治人物口中鼓吹的未来、商人巨贾标榜的理想、学者名嘴坚持的价值,乃至偶像明星的台上一套台下另一套……或许这种能够跨越时空的心情,正是《金瓶梅》最颠扑不破的叛逆了。过了四百多年,《金瓶梅》所讥讽的那个时代,那些人以及种种虚伪的理想与价值,在我们这个时代一样活灵活现。因此,阅读着《金瓶梅》,走在那一大片看似繁华的荒凉废墟里,除了表象那些语言、服装、官阶、唱曲……让我们觉着些许陌生外,最让人惊心动魄竟然是:我们发现自己存在的这个世界和《金瓶梅》的内里,几乎是一模一样的。[/size][/font]
[font=幼圆][size=16px] [/size][/font]
[font=幼圆][size=16px]谁想得到呢?那时就是现在。现在或许还是明天呢。[/size][/font]
[font=幼圆][size=16px] [/size][/font]
[font=幼圆][size=16px]因此,担心读了《金瓶梅》会变得堕落、邪恶的人或许真的是多虑了。现实生活本身能给我们的教导,实在远比书本多太多了。过去那些有名的大奸大恶,哪一个不是读圣贤书出身的呢?因此,让人变坏的绝对不是像《金瓶梅》这么坚持真实,颠覆虚伪的书。反过来,就像蒋勋在《孤独六讲》这本书里面提到的:[/size][/font]
[font=幼圆][size=16px] [/size][/font]
[font=幼圆][size=16px]对人性的无知才是使人变坏的肇因,因为他不懂得悲悯。[/size][/font]
[font=幼圆][size=16px] [/size][/font]
[font=幼圆][size=16px]至于期待《金瓶梅》充满感官刺激的读者或许是要失望的。《金瓶梅》写到最后其实是个深沈的悲剧。显然作者是不认同这些世俗欲望会是生命的终极出路的。但在撕开了价值的假面具,又否定了世俗欲望之后,人将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在《金瓶梅》里显然是没有答案的。我们甚至可以说《金瓶梅》是一本愈读愈虚无、苍凉的一本书,但每每读著作者在冷静凝练的淡写白描中,透露出来对于贫穷、卑劣、贪婪、无知、受苦、找不到出路的人的悲怜与同情,总是让我为之摒气凝神。那构成了我的阅读经验里很珍贵的时刻。我记得曾有一次读着《金瓶梅》的片段,脑海忽然闪过王国维的词句:『偶开天眼覤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才想着,就发现视线已经被自己的泪水模糊了。[/size][/font]

[font=幼圆][size=16px]类似那样毫无预警的震撼几乎是一次又一次,巨大、持续并且余波荡漾。至今我仍然无法形容那种心情。我是在那之后,开始有了想和别人分享这个私房阅读经验的念头。[/size][/font]



连载在作者侯文咏的博客:[url]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549121411_1_1.html[/url]。
[size=5][b]力荐![/b][/size]

ymceee 2010-4-17 00:59

名作!理应登上大雅之堂的经典。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侯文咏 - 没有神的所在:侯文咏私房阅读金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