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Web Hosting | 外賣系統 | Server colocation | Web Shop System | Makeup course |

查看完整版本: 禪語摘錄

小潔 2006-12-15 13:15

禪語摘錄

禪師:有一個人在趕車,可是那車子就是不走,於是他就拿起鞭子併命地打車,拉車的馬兒在車旁悠閑的地草,車子雖被鞭打,馬仍是不動。你說是應該打車,還是打馬呢?

坐禪只是成佛的一種手段,若想真正成佛,只打坐是沒有用的,而是要從心裡去感悟。

追求形式 ?? no.. 應求真正理解。

pentree21 2006-12-15 16:25

If that gay really 拿起鞭子併命地打車only. Then, no matter what, we can't get it move. It doesn't mind whether you are 坐禪 or 從心裡去感悟. It's like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FeiJai 2006-12-16 00:52

心動

兩個小和尚在打坐﹐見門口的竹帘被風吹動。

小和尚甲說: 看﹐竹帘在動。
小和尚乙說: 非也。是風動。

究竟是帘動還是風動? 小和尚的師傅也說不清。

你說呢?

pentree21 2006-12-22 11:37

It is the heart that move.

小潔 2006-12-30 09:18

世上最可怕的是什麼 ?

禪師說 : 是欲望。

人的貪慾與現實之間的源溝是無法逾越的,因為人的貪欲是永無止境,永遠無法滿足的,貪欲是人性最大的缺憾,是一種非理性的執著,破除貪欲,才能自我解脫,明心見性,獲得自在的快樂。

sheepstreet 2006-12-30 21:39

[quote]原帖由 [i]FeiJai[/i] 於 2006-12-15 04:52 PM 發表
兩個小和尚在打坐﹐見門口的竹帘被風吹動。

小和尚甲說: 看﹐竹帘在動。
小和尚乙說: 非也。是風動。

究竟是帘動還是風動? 小和尚的師傅也說不清。

你說呢? [/quote]

物理上,相對於地球,風和竹帘都在動。

有性格 2006-12-31 21:27

心在動~!
色、受、想、行、識!

sheepstreet 2006-12-31 22:28

心在動,對我來說,是指某人未死,心臟還在跳動。

victory999 2007-5-13 09:33

星雲說偈



這首詩偈是唐朝太守李翱的作品。

李翱聽說藥山禪師是大名鼎鼎的高僧,很想見一見他的廬山真面目,就到處打聽,跋山涉水尋訪,終於在一個山頭的松樹下,找到了正在參禪打坐的藥山禪師。李翱十分恭敬地請求開示,藥山禪師卻睬都不睬,一向高傲的李翱,不曾受過如此奚落,終於忍不住諷刺說:「真是聞名不如見面!」意思是說:我久仰您的大名,但見了面後,才知道妳是如此不通人情、不達世故的一個人。說完,很生氣地要離開。藥山禪師忽然開口迸出一句:「你何必貴耳賤目呢!」意思是說:你為什麼耳朵聽的就很寶貴,而親眼見的就認為是低賤呢?為什麼你只相信耳朵,不相信眼睛呢?

李翱一聽,覺得很有道理,就再間:「什麼是戒定慧?」

「我這裡沒有這些閒雜具!」

「如何修行呢?」

「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李翱再發問時,藥山禪師就一手指天,一手指著身旁瓶子的水,閉起眼睛不再開口了。

李翱回去後,潛心研習佛法,撰寫很多心性禪修的書,後來成為一位了不起的學者。

古來多少文人學士,常與佛門大德、禪師來往,聽聞幾句開示就影響了一生。像李翱在見到藥山禪師後,寫下了這首偈,為禪門留下了一段千古公案!

[[i] 本帖最後由 victory999 於 2007-5-13 23:26 編輯 [/i]]

櫻子姑娘 2007-5-14 09:20

^0^

[color=Blue][size=4]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size][/color]


[img]http://img213.imageshack.us/img213/9599/1103438464amq7.jpg[/img]

yanjichi 2007-6-4 08:11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呵呵,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
苏东坡和佛印么

櫻子姑娘 2007-6-7 09:26

^v^

[quote]原帖由 [i]yanjichi[/i] 於 4/6/2007 08:11 發表
呵呵,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
苏东坡和佛印么 [/quote]

[color=Red]有時間就讀多 D 書啦小朋友![/color]
[color=Blue]首詩是蘇大學士寫的,而且亦真正是他修為的境界。確實無誤!
在元祐四年(西元 1089 年,蘇東坡 54 歲)四月下旬,太后詔命他以“龍圖閣學士”出任浙西路兵馬鈐轄兼杭州太守。浙西路管轄六區,包括現在的江蘇南部。
蘇大學士一上任,馬上面對嚴重旱災,他緊急請求賑濟,並在米價欲上場之前,把官米減價出售,緩和災情。杭州自遭水災、旱災相繼肆虐後,大規模的瘟疫開始流行,蘇東坡立即成立一所公立醫院,並將太后歷年賞賜所得,出資五十兩黃金贊助,並請兩位醫術高明的僧人負責,總算將疫情控制,活人無數。接著就是疏渡鹽橋、茅山兩江,解決了困擾多年的水運問題。並在河口建做堰閘,避免海水泥沙再次淤塞了河道。
就是如此這般,蘇大學士在杭州不到兩年,每天忙於公務。但是他每日必定抽時間打坐。這首詩就是他有一天有所開悟,根據體驗而寫下的。
傳出後,卻讓一些好事厚顏無恥之徒附會,被佛印禪師一個「屁」字打得落花流水。要知道當時佛印禪師在鎮江,蘇東坡在杭州。兩地相去幾百里!此外,以蘇大學士的恢弘氣度,會不會因一個「屁」字就 “過江” 興師問罪?這是後人那些厚顏無恥之徒以己之心度聖哲之腹!死硬派認為只有出家人才可以開悟、有証量,眼紅在家居士的修証。才會發生這類笑話的事情出來。可憐可悲也![/color]

:rose:


[img]http://img213.imageshack.us/img213/9599/1103438464amq7.jpg[/img]

victory999 2007-6-7 23:53

原來如此,真係唔講唔知......

victory999 2007-7-22 10:59

[size=5]星雲說偈[/size]


[size=4][color=Red]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color][/size]


這首詩偈是唐朝無盡藏比丘尼的大作,主題是說:世人都在心外求法,用眼睛追求聲色美,耳朵喜聽各類音聲,鼻子聞香嗅辣,舌頭喜嚐甘甜滋味,身體喜愛柔軟觸覺,心裡喜歡各種分別。一顆心,每天都在追逐六塵(色、聲、香、味、觸、法),迷魂失魄。而禪師們卻只要一閉眼睛,不看、不聽、不說,當下整個宇宙就都在他心中了。

「終日尋春不見春」,我們想看看春天的景色,春天在哪裡?春天就是我們的佛性、真如、真心。

「芒鞋踏破嶺頭雲,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如果我們一直追求真如佛性,而一直茫然找不到,歸來時偶然看到窗
前園裡的梅花已悠悠盛開,呵!原來春在枝頭已十分了!這景象就像描寫趙州禪師的一首偈語:「趙州八十猶行腳,只因心頭未悄然;及至歸來無一事,始知空費草鞋錢。」

一個人光是東南西北的向外追求,哪裡會找到自己呢?自己是在我們心中,如果你能有肯定地說「我找到了!」那就很妙了。找到什麼?我找到了自己,我找到了本性,能把自己找到,認識了自己,這是很不容易的。世間上的人,不認識自己,常常愚昧、苦惱,多麼可憐!

你能夠認識自己,就不會去心外求法了,因為心外無我,心外無法,心外沒有世界!無盡藏比丘尼的這首偈語,是告訴人們「我找到了自己」,頗有深義。

[[i] 本帖最後由 victory999 於 2007-7-22 11:01 編輯 [/i]]

小潔 2007-8-24 08:14

轉貼自(慧燈)

別埋怨 先檢討 (選輯自道證法師之---從樂入樂)

小潔 2007-8-24 08:14

[quote]原帖由 [i]小潔[/i] 於 2007-8-24 08:14 發表
轉貼自(慧燈)

別埋怨 先檢討 (選輯自道證法師之---從樂入樂) [/quote]
內容後補...:P:P;P

Jim1138 2007-9-2 20:24

好喜歡傅大仕這首詩: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下過,橋流水不流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禪語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