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Web Hosting | 外賣系統 | Server colocation | Web Shop System | Makeup course |

查看完整版本: 芬芳國粹耀環球

tempjob 2013-4-19 21:25

京劇 is a good things for china

京劇  is a good things for china, we need to issue it and keep it to develop this things.

LouisLee 2013-4-28 14:34

[size=5][color=darkgreen][b][font=新細明體]漢《東安漢里刻石》[/font]2001[/b][/color][/size]

[attach]2303710[/attach]

[font=新細明體][size=5][color=black]局部高清原大:[/color][/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5][/size][/font]
[attach]2303725[/attach]
[attach]2303726[/attach]
[b][size=5][color=#006400][/color][/size][/b]

[[i] 本帖最後由 LouisLee 於 2013-4-28 14:39 編輯 [/i]]

fighterplane 2013-8-12 18:09

期待有新料:loveliness: :loveliness:

LouisLee 2013-8-12 23:31

[b][font=新細明體][size=5][color=Black]李鴻章聽過《彩雲追月》?

[/color][/size][/font][/b][color=Black][url=http://blog.ifeng.com/article/26885117.html]http://blog.ifeng.com/article/26885117.html[/url]
[font=新細明體][size=4]
  嘗試在網上找一點有關《彩雲追月》的資料,驚覺有如下的說法:「據香港中文大學古籍民志研究資料:《彩雲追月》早就見於清代廣東粵音曲譜,對小生活寫景抒情的詩情畫意的描寫就是典型的廣東民間音樂風。民志稱李鴻章任兩廣總督時曾將此曲抄送大內演奏。」而這說法已經不知為多少網頁複製!說來,筆者也試過,如果在搜尋引擎上鍵入「廣東民歌 彩雲追月」,搜尋結果也一樣「群情洶湧」!

  這又讓我想起,其實之前都看過一本楊瑞慶寫的論著《中國民歌旋律形態》(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font=Arial]2002[/font]年[font=Arial]6[/font]月初版),頁七便提到「(《彩雲追月》)這首民歌是先由任光根據廣東民間樂曲改編成器樂曲,後又經人填詞而成。」當時只懷疑楊這說法有何根據。何況,同一書中,鑽研旋律多年的楊氏竟把姚敏作曲的國語時代曲《賣湯圓》誤認為台灣民歌,頗是遺憾。可是現在網上的那個關於《彩雲追月》出處的說法,更是「驚人」。

  然而,這個網上說法,所敘及的語詞頗有不清不楚之處,比如甚麼是「古籍民志研究」?甚麼是「粵音曲譜」?

  筆者立刻請教了余少華(現職中文大學音樂系)、余其偉、鄭偉滔等學者與粵樂名家,他們對網上這個說法都深表懷疑,覺得很可能是穿鑿附會。是的,很感謝網友們把《彩雲追月》的出處移贈給嶺南人,與有榮焉!可是這也不大會是事實,不敢接受!

  查李鴻章任兩廣總督的時間,乃是[font=Arial]1900[/font]年[font=Arial]1[/font]月[font=Arial]18[/font]日至[font=Arial]7[/font]月[font=Arial]17[/font]日。如果李鴻章有機會在廣東地區聽到《彩雲追月》,還使人把曲譜抄送往朝廷。那意味這首「廣東民間樂曲」在[font=Arial]1900[/font]年的時候還在民間不住的流傳。《彩雲追月》如此動聽,照理應該一直流傳下去,獲廣東的音樂家發揚光大,但事實卻不是這樣。

  據黎田、黃家齊合著的《粵樂》一書,廣東地區的粵樂琴譜曲集,可考而又最早的一冊,是出版於[font=Arial]1916[/font]年的《弦歌必讀》(丘鶴儔著),書中刊出粵劇過場譜[font=Arial]20[/font]支,小調(即篇幅較短小的民間樂曲)[font=Arial]25[/font]支,大調(即篇幅較大較長的民間樂曲)[font=Arial]5[/font]支,但當中並沒有《彩雲追月》。難道只不過十六年時間,《彩雲追月》便在廣東地區失傳?動聽的《彩雲追月》,在廣東地區命運如此坎坷?

  秦啟明編著的《音樂家任光》(安徽文藝出版社[font=Arial]1988[/font]年[font=Arial]4[/font]月初版),當中有長篇的任光年譜,年譜中指出[font=Arial]1935[/font]年夏秋間,「作器樂曲《彩雲追月》,是為百代國樂隊創作的民族管弦輕音樂曲。全曲分三個樂段,引子和樂段之間的間奏,均由探戈的伴奏音型構成,樂曲取自中國特有的五聲音階,寫成富有民族特色的旋律。配器上用簫、笛和中胡、二胡進行輪奏和領奏,用琵琶、秦琴彈撥出輕盈的襯腔,又用低音二胡撥指和敲擊定音木魚進行節奏性伴奏,從而形成聲部交叉和樂句的起落對答,使音樂呈示出一幅蒼穹夜空、明月悠懸,萬籟俱寂,彩雲追逐的一派綺麗景象。此曲成為任光最受歡迎的器樂作品之一。」這年譜完全沒有提到任光這首《彩雲追月》是「根據廣東民間樂曲改編」,或者那時秦啟明並不知有這一材料與說法。

  一個重要問題,從[font=Arial]1916[/font]年至[font=Arial]1935[/font]年,廣東地區出版的民間音樂曲譜,從不見有《彩雲追月》的蹤影,任光又從哪兒得到這首廣東民間樂曲《彩雲追月》?

  也許,從《彩雲追月》的曲調本身,更能探尋出重要原因,從而撥開迷霧。然而說這些之前,宜先多介紹一下傳統中國民間曲調的審美傾向。內地音樂學者管建華多年前著的《中國音樂審美的文化視野》(中國文聯出版公司[font=Arial]1995[/font]年[font=Arial]10[/font]月初版)提及「中國音樂與建築藝術之形象最突出的特點和相對應之處之一便是曲線之美……」、「中國古代建築的曲線性造型比比皆是……均為非幾何的自然曲線,它與山巒的起伏、樹木枝葉等自然輪廓和曲線之間極為協調……」、「中國音樂極為重視旋律的塑造。旋律是通過不同音高連接構成的『線條』,而中國音樂旋律線條之象也有曲線之美的突出特徵。」(以上文字見書中[font=Arial]141[/font]及[font=Arial]142[/font]頁)。事實上,傳統中國民間音樂的旋律線條,對過份幾何化的作法是迴避的,這些尤以江南至嶺南地區的音樂為然。

  西方音樂卻相反,其旋律線條喜歡幾何化,當然,還更講究立體結構。所以西方旋律作法很重視「反覆」和「模進」這兩種手法。

  若問:中國傳統民間音樂的曲調就完全不採用「反覆」和「模進」的嗎?當然不是,只是因為崇尚自然曲線之美,除了「句句雙」這種旋律句構,中國傳統曲調一般避免太明顯的「反覆」和「模進」,常常喜歡在「反覆」或「模進」的過程中稍變一變。

  寫到這兒,要作簡單介紹的也差不多了。應當說說主角《彩雲追月》。

  《彩雲追月》共三段,採用的其實是七聲音階,只是4音到第三段才現身,[font=Arial]7[/font]音在首二段也較少出現,傳統的五聲音階感覺較強罷了。第一段的旋律,從第三小節起,[font=Arial]6i6535[/font]這組音連同節拍完完整整地無間斷地「反覆」了兩次,其後,再從[font=Arial]6i6535[/font]這組音「模進」出[font=Arial]353212[/font]這個新音群,立刻又把這個新音群「反覆」了一次「半」。這樣的「反覆」和「模進」,幾何感極強,是用西方的旋律構作技巧來組織比較中國感覺的七聲音階。這種寫法,說是出自曾留學法國學音樂的任光,是非常可信的。但若說是出自晚清的廣東民間音樂,那就很難置信。

  《彩雲追月》的第二段旋律,倒是比較富自然美態,酷似中國傳統音樂的依心而行的寫法。

  《彩雲追月》的第三段,採用了更多的西方音樂的立體結構寫法的技巧,宜於用大樂隊展現。如果說這樣的樂段也出自晚清的廣東民間音樂,那就更是難以置信。當然,其中的樂句對答形式,是很傳統的,可是其中用到的節拍,卻又很現代的。這第三段其實一直使用了民間音樂中的「壓上」手法,即不許1音出現,造成轉調效果,7音其實相當於轉調後的3音,但到最後,1音又回來亮相,並結束全曲(這種讓被隱沒的音臨末再出場的手法,也不難在中國民間音樂中見到),似乎象徵終於把月亮「追上」了。

  寫了這麼多,其實也很難否定甚麼,因為如前人說的:「說有易,言無難(意謂:說存在某東西很容易,要否定某東西的曾經存在卻極難)」,想以區區二千來字便去否定上述那種網上說法,那是不可能的。但筆者旨在提供一點視野,如果能讓大家多一個半個思考的立足點,並順便認識傳統中國音樂旋律的審美趣味所在,時間與心血也就不枉花了。[/size][/font][/color]

xocatII 2013-8-17 10:58

testing here only

理魯竇 2013-9-13 17:12

清明上河圖

2007年,小弟有幸在香港看過真蹟展覽,未知下次展覽是何年何月了。

LouisLee 2013-10-1 19:23

[b][size=6][color=#008000][font=新細明體]韓雲山老師極珍貴倣倪雲林筆意畫作 -[/font] 196[font=新細明體][font=Arial]0[/font] 年 (韓氏家藏)[/font][/color][/size][/b]
[b][font=新細明體][size=6][color=#008000][attach]2451299[/attach][/color][/size][/font][/b]

[attach]2451300[/attach]

[[i] 本帖最後由 LouisLee 於 2013-10-1 21:14 編輯 [/i]]

理魯竇 2013-10-1 20:07

Louis 兄,小弟最近曾觀看CCTV 1 (15)  一個叫"尋寶"的節目,有好多寶物值得一看,唔知你有無睇過﹖

LouisLee 2013-10-1 21:15

[quote]原帖由 [i]理魯竇[/i] 於 2013-10-1 20:07 發表 [url=http://xocat2.com/f/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1425056&ptid=498702][img]http://xocat2.com/f/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Louis 兄,小弟最近曾觀看CCTV 1 (15)  一個叫"尋寶"的節目,有好多寶物值得一看,唔知你有無睇過﹖ [/quote]

[font=新細明體][size=4][color=black]冇, 好少睇電視。[/color][/size][/font]

理魯竇 2013-10-1 21:31

我上幾次睇到鄭板橋,何香凝,齊白石的大作,都是在民間珍藏,平時應該好少見到。
頁: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芬芳國粹耀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