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Web Hosting | 外賣系統 | Server colocation | Web Shop System | Makeup course |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海军的LCS之路(zt)

jameskg1 2007-2-4 23:13

中国海军的LCS之路(zt)

笔者认为,在未来发展中最值得中国海军借鉴的是德国的FDZ 2020护卫舰。首先,德国海军与中国海军一样,也是区域性海军,与美国这样的全球海军相比,德国海军对中国海军来说更具可比性。其次,它的前瞻性极强,作为一型技术验证舰,它针对的是15∼20年后的海上威胁,是真正的未来型护卫舰,其类似原美国DD-21舰的小雷达截面、内倾式上层建筑以及内置有集成式联合孔径天线的封闭式桅杆无疑将是未来水面舰艇的发展方向。特别是作为全隐身型护卫舰,FDZ 2020的上层建筑顶端内置有集成式联合孔径天线的封闭式桅杆(IM-SEM),实现了不同用途天线的整合,即多探测功能的“孔径集成”。整合在IMSEM桅杆中的雷达天线主要包括S波段有源相控阵天线阵列,分别用于对空、对海搜索及引导区域防空导弹。此外,该级舰还采用了吊舱式综合电力推进设备,以及喷水推进系统等。总体而言,该级舰比英国的45型驱逐舰更为引人注目,也比美国的DD(x)更具现实性。FDZ 2020护卫舰是德国海军实现21世纪海上网络中心战的核心,应该成为我们发展下一代水面舰艇时借鉴的首选对象。其三,FDZ 2020的外延性比单纯瞄着别人家门口花园的LCS更好。


濒海作战的“领军战舰”[ 转自铁血社区 [url]http://bbs.tiexue.net/[/url] ]


该计划是一个完整的水面战舰家族,其适用范围极广,并不单是一个护卫舰计划,而是涵盖从小型护卫舰到6000吨级的“广空域防空型护卫舰”在内的大部分水面战舰设计领域的家族。如果中国海军在发展未来轻型护卫舰时能借鉴这个思想,那么在1500吨级轻型护卫舰上得到验证的技术将可以很顺利地应用到更大的战舰上,这样就可以大大节约研制成本,方便后勤保障。相比之下,为了满足LCS高速性能的要求,美国投标中演示的几种舰型全部采取了高速型舰体,向大型化发展很难。其四,与FCS相比FDZ 2020护卫舰技术指标实现的可能性更大,这对一贯务实的中国海军来说非常重要。其五,与发展LCS相比,FDZ 2020护卫舰更容易取得技术支援。预计不久的将来,欧洲对华军事贸易限制将被打破,在并不具备太大攻击性的轻型护卫舰方面与欧洲方面开展合作应该是可能的,几个美国眼中的“中等军事强国”共同研制足以克制美国LCS的轻型护卫舰,将具有深远的地缘政治意义。

对中国海军来说,来自海权强国的威胁迫切而现实,而现役战舰大多老旧的现实又迫使我们不得不先建造和引进一些性能稳妥、技术成熟的战舰以解燃眉之急。但在脚踏实地的同时也要有远大理想,一些新的技术和装备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平台来进行试验评估。为了减少风险,发展一款试验型的1500吨级护卫舰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作为突击的主力舰艇与辅助攻击的舰艇大不相同。在辅助性任务中,随着各国对200海里经济区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现代OPV的重要性同步加大。缺乏海岸警卫队对中国海军构成极大的困扰,中国海军的轻型舰队负担着繁重的任务,一方面与小国海军一样执行一些“海上警察”的任务,一方面中国执法机构的船艇数量严重不足,并且缺乏海岸警卫队这样的准军事机构。维持海上治安对中国而言尤其复杂,比如在黄岩岛与菲律宾的纠纷、钓鱼岛与日本的纠纷、与越南的海上纠纷等都需要中国海军介入。从另外的角度来说,中国海军的轻型舰队需要到达700海里以外的南沙进行巡逻,而053系一方面在执法任务上大材小用,另一方面缺乏对空防御火力。钓鱼岛则是更大的尴尬,按照协议,中日两国都有义务阻止本国人员登岛,但是都不能使用海军,而中国恰恰缺乏海岸警备队这样的机构,只能看着日本海岸警备队执法。在世界范围内,海军与海岸警卫队的职责区分已经不很明显了,海岸警卫队需要协助海军执行禁运等任务,海军也经常成为在沿海岸作战的主力,德国等发展千余吨的护卫舰取代FAC执行外海作战任务,这两种类型的舰艇都不用于远洋作战。英国追随着美国的“濒海战斗舰”取代22/23型护卫舰的FSC计划,虽然用于沿海作战,却需要“跨越大洋”,英、美的FAC、FPB、Corvette、Escort等,与绝大多数国家的海军在概念上完全不同。挪威发展的270吨气垫双体船“盾”级,主要用于巡逻,但是其作战任务完全涵盖“暴风”级FAC,显示小国海军更强调在坚持突击的情况下重点拓展多用途能力,将FAC与FPB任务合一。在东南亚、原华约国家、南非、德国等国家,重点发展轻型护卫舰作为海上作战的主力或者作为海上防御的内层作战力量。轻型护卫舰与FAC的发展类似,海上攻击与日常巡逻两不误,在不同的国家侧重有所不同。这一类国家一般辅助使用现代OPV,也有将OPV当成辅助作战舰只,取代轻型护卫舰的廉价解决方案。


濒海作战转型的阵痛


中国海军轻型舰艇发展不但具有历史性,同样具有现实迫切性,一向尾大不掉的海军在转型中痛苦抉择着。海军需要在巩固轻型舰队的基础上逐步拓展中远海作战能力,直到完全走进大洋,在这个漫长发展时期里,轻型舰队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军事地理决定了中国海军在岛链封锁中走向大洋不易,而从大洋攻击进来很容易,一旦敌人进入第一岛链,中国漫长的海岸线就全部暴露在敌人打击之中,敌人可以轻松选择任意一点发起进攻。对中国海军来说,沿海防御在战略上完全是被动挨打,中国也不可能在每一个可能被攻击的海岸上架起大炮、导弹,必须强化发展海上机动作战力量加以应对。美国海军大刀阔斧地发展濒海战斗舰,向世人宣告了沿海作战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轻型舰队无疑是防御性海军沿海作战的主力,重型舰队则不适用。即使中国海军打破第一岛链的封锁,重型舰队也只是减轻沿海防御的压力,海军依然长期需要沿海舰队的存在。这个分析已经和中国海军的发展战略融合,强化机动作战力量,建立大纵深海上防御体系。在这个体系建设中,沿海防御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此基础上向大洋推进。在走向大洋的征途中,中国海军只能量力而行,逐步将防御圈扩大,先在沿海防御圈的外延发展一系列护卫舰级别的岛链区域作战舰艇减轻沿海防御的压力,其后发展重型舰队。有自己特色的LCS的出现符合海军“目标建军、能力建军”的转型方针,确定目标以后,什么技术先突破,就在此技术上发展装备,并不拘泥大舰小艇三六九等排坐吃成果的“传统”。


突破濒海重围的艰难抉择[ 转自铁血社区 [url]http://bbs.tiexue.net/[/url] ]

jameskg1 2007-2-4 23:14

在以上的分析中已经能够看到,中国版的LCS可能仅仅是021型导弹艇的简单替代,在任务与战术上没有多少创新之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入历史,看看海军轻型舰队的发展。中国海军轻型舰艇在海防上担负的任务:

1.消灭敌作战舰只。

2.登陆战与反登陆战。

3.区域侦察、控制等。 4.反潜战。

5.反水雷战。

6.布雷战。[ 转自铁血社区 [url]http://bbs.tiexue.net/[/url] ]

7.巡逻护航、救授等。

在中国海军的力量结构体系依次如下:

1.海岸火力。

2.沿岸鱼雷快艇、导弹艇、炮艇等。

3.大型导弹快艇、护卫艇等。

4.导弹护卫艇。[ 转自铁血社区 [url]http://bbs.tiexue.net/[/url] ]

5.053系列沿海作战护卫舰。

这个体系覆盖了从海岸到近海区域的全部。进入21世纪后,中国海军精简防御层次的路线如下:

1.少量精干的岸防打击火力。

2.大型FAC与FPB海岸防御。

3.中国特色的LCS(轻型护卫舰)的近海防御。

中国第一型突破岛链的舰只是051型(“旅大”级)驱逐舰,用于远洋编队护航和掩护潜艇通过岛链。上个世纪70年代发展的053型(“江湖”级)护卫舰仅仅用于近海防御,直到90年代出现053H2G,海军才拥有第一型近海以外作战的护卫舰。在近海防御圈中,中国主要使用潜艇遂行反潜战,水面舰队还能得到岸基飞机的支援,因此中国近海作战舰无一例外地强化反舰能力。037型(“海南”级)猎潜艇虽然打着反潜的旗号,在中国海军中通常执行各种“万金油”的任务,作为普通巡逻艇以及战时反潜作战。80年代初论证03711的时候,海军认为021型单列导弹艇突击效率足够了,需要大型FPB装载导弹辅助攻击,因此发展出现在的037系导弹护卫艇,主要用于南海长期巡逻。90年代中国海军装备037Ⅱ驻港型高端导弹护卫艇,又发展了更便宜的037IG与改进型037C等作为低端,全面取代了百吨级的FAC与FPB。原先由62系FPB与021型(“黄蜂”级)、024型(“河谷”级)FAC组成沿岸机动作战力量,配合岸防火力构成海岸防御。在从90年代至今的发展中,只在特别合适的要地保留岸炮、岸舰导弹固定阵地,C801系车载机动岸舰导弹投入使用。但是在总体上,岸基打击火力大幅度压缩,海岸防御主要交由海上机动装备完成。在战术合用上,037系导弹护卫艇单独编队作战或者和021型编队作战,有时候也编入猎潜艇、扫雷艇组成轻型舰队;还可以作为辅助力量和护卫舰编队联合作战。[ 转自铁血社区 [url]http://bbs.tiexue.net/[/url] ]

中国海军第二代舰艇以03711的出现为标志,随后扩展在大舰上,海军第三代舰艇以052BC的出现为标志,但是技术上真正的第三代舰艇依旧是即将出笼的濒海战斗舰这种有中国特色的轻型护卫舰。新版的濒海战斗舰的出现让我们看到锐意进取的人民海军在技术上获得的大突破,虽然这种突破尚没有在任务与战术中得到体现。可以预期,海军轻型舰队的大规模换装即将展开,也将有更多惊世骇俗的舰艇展现在世界的面前。

jameskg1 2007-2-4 23:15

现代攻击核潜艇噪声成分及主要降噪措施简介(ZT)

一直看到与HM、SSN有关的争论贴,现简要介绍下现代SSN的噪声成份及主要的降噪手段。

潜艇噪声,从产生根源有两个大方面,一是由本艇设备运作引起的噪声,二是由潜艇运动和海水相互作用后产生的噪声。[ 转自铁血社区 [url]http://bbs.tiexue.net/[/url] ]

前者主要有反应堆主循环泵、海水冷却系统、齿轮减速系统、艇内大气调节系统等重要设施运行时产生的噪声,一般以低频、甚低频的噪声为主,谱线上覆盖连续谱与线谱。噪声原理是机械运动时产生震动,震动传到艇体结构后产生噪声,并通过海水传播。也有空气噪声成份,比如空调系统工作时所产生的。还有管路系统有流体运动时产生的震动,同样可产生噪声。现代SSN,如AKULA级主要通过减振筏、柔性阻尼、艇壳吸振消声瓦来减小振动噪声,其他手段有提高机械加工精度、尽量避免使用往复机械、提高反应堆自循环能力(增大触发主循环泵的工作的航速,提高战术航速)等等。应该看到,随着潜艇动力的成熟,加工工艺的提高,降噪手段的长时间摸索,潜艇内部机械运作所产生的噪声已经大为改善,较低航速时已经降到无法检测的地步,当然,一些频率极低的噪声仍难以隐蔽,如十几赫兹、几十赫兹的机械振动噪声,目前的加个精度还不能完全满足使易被远距离发现的线谱完全消失。

潜艇水动力噪声最主要的来源是推进器,其噪音构成相当复杂,简单的来说包含空泡噪声和推进器本身厚度、弯度等因素与海水作用后产生的噪声。前者目前主要通过采用大倾斜叶片螺桨解决,还有采用复杂的泵喷推进器,效果更好些。后者通过加强叶片强度、减小平均厚度,并使推进系统工作在良好的艇尾伴流之中,如俄亥俄平滑过度的艇尾,可使其大直径螺桨工作在平稳的水流中。螺旋桨的振动还可通过主轴传到艇体上,导致很难避免的甚低频线谱噪声。推进器的噪声随航速的提高而提高,而且幅度很大,到20节时其噪声为潜艇主要噪声,覆盖连续谱和线谱两端,很容易被对方察觉。

水动力噪声第二方面为艇体和海水摩擦产生的噪声,高航速时艇体表面的层流变为涡流,水流各部分压力不均匀,产生噪声。同时导致艇壳振动,产生艇壳振动噪声。艇壳表明的靠孔会使水流产生管风琴效果,数量多时噪声很严重(E级乃其中姣姣者....)。第一个类型的噪声可通过控制流经艇体的水流压力不均衡,进行有效控制。如减少突出物、柔性表皮、粘性高分子液体等(如B级试验艇)。艇壳振动可通过敷设吸振瓦、加强艇壳刚度(实际是用更厚的艇壳,轻壳则用较多的加强框)。流水孔减噪,可以使用开孔少的设计,加开关机构(V级,从V1开始就有了),采用纵缝孔等(西方喜欢,国内贬褒不一)。总体来讲这类噪声相互关联,需通过综合设计来减弱。

最后说下连续谱与线谱的区别。两类谱线潜艇低速分界点在100到500HZ,上面是连续谱,强度不高,需要较近距离才被监听到(与衰减快也有有关)。后者在某些频率强度很高,很容易被拖曳阵声呐发现,需要重视,技术上需要很精细的机械加工精度来弥补。高航速后连续谱占主要成分,延伸到几十HZ的低频,强度很高,此时潜艇的隐蔽性就变的很差,因此潜艇巡航、接敌时必须控制航速,提高声隐蔽性。

jameskg1 2007-2-4 23:18

俄罗斯最先进海军武器揭密(ZT)

噪声可能降至零的核潜艇


俄专家表示,俄军未来的核潜艇将可下潜到惊人的600米深水区。通过采用新的推进方案,核潜艇发出的声响将被降至最低限度,而如果改用水压发动机替代传统的推进螺旋桨,核潜艇噪音甚至可能降至零。未来核潜艇将携带16枚洲际弹道导弹、24枚各种型号的鱼雷以及12枚防空导弹。与现在的水下舰艇有所不同的是,未来核潜艇不仅会在头部,而且会在艇身两侧装配自动化鱼雷发射器。核潜艇的头部和艇身两侧都将安装水声探测系统。当遭到鱼雷攻击时,它们可向指挥舱发出危险信号,同时提供摧毁来犯目标的相关数据。[ 转自铁血社区 [url]http://bbs.tiexue.net/[/url] ]


可击沉航母的“狂风”鱼雷


俄罗斯的“狂风”鱼雷水下航速可达360公里/小时,超过世界上任何同类产品,因而被美国称为“神奇武器”。然而,俄专家并没因此满足。当前,他们正在对“狂风”鱼雷进行进一步的改造。未来的“狂风”鱼雷速度可能超过400公里/小时,而且,它很快还将安装一种特殊装置,使其能够在航行过程中实施机动,让任何一台计算机都不可能计算出它的运动轨迹。俄专家认为,在未来50年里,世界上没有什么武器能够捕捉到这种极速鱼雷。而且这种鱼雷的战斗装药还将增至350公斤超级炸药。不要说摧毁敌军的潜艇,就连强大的航空母舰一旦被它“咬上”恐怕也将在劫难逃。


独一无二的“风雪”导弹鱼雷






1146型隐形导弹巡洋舰


虽说北方舰队“彼得大帝”号重型核导弹巡洋舰威力超群,是公认的美国航母克星,但它也可能会在今后数年退役,被切割销毁,希望是在10年之后,届时新型导弹巡洋舰就可填补它留下的空缺。俄海军设计师现在已开始进行新型导弹巡洋舰的图纸设计工作,据称名为“1146项目”。


未来导弹巡洋舰将装配两个最新型反应堆,可达到45节的高速,每小时80多公里,远远高于现在55公里/小时的水平。巡洋舰还将采用各种隐形电子技术,使用各种消声隐形材料和装置,实质性地提高隐形性能。[ 转自铁血社区 [url]http://bbs.tiexue.net/[/url] ]


未来巡洋舰计划装备下水前俄罗斯所拥有的最好的武器装备。如果说现役反舰巡航导弹能摧毁600公里内的敌方舰艇的话,那么,未来巡洋舰装备的新型反舰巡航导弹射程将达到1000公里以上。1146型导弹巡洋舰计划装备S-500新型防空导弹系统,另外补充最新型“罗伊-5”密集舰炮系统,如果有敌方导弹偶然突破所有火力障碍网,飞到巡洋舰周围800米距离内,“罗伊-5”舰炮将以15000发/分钟的超快射速迅速将其摧毁,并向舰载计算机系统实时显示攻击目标图像。在反潜武器装备方面,将补充装备特种高威力反潜导弹,使用特种自导装置,入水后根据鱼雷方式引爆,借助发动机迅速接近并摧毁目标。


未来巡洋舰另外一个杀手锏是浮雷,它可事先布设在敌方舰艇可能出现的水域,借助雷锚沉入水底等待敌方舰艇到来,根据事先录入水雷数字存储器中的敌方舰艇声音辨别系统,辨认方圆3公里内的敌方舰艇,包括噪声水平最低的潜艇,锁定目标后,启动攻击系统,水雷脱锚,借助导弹鱼雷发动机,迅速接近目标,将其炸毁。(北斗)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海军的LCS之路(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