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ing002 2012-9-2 13:33
葉建源紅底文章
[font=Tahoma, Verdana][size=16px][size=3][font=Tahoma, Verdana][size=16px][size=3](轉自香討)[/size][/size][/font]
[font=Tahoma, Verdana][size=16px][size=3]
[/size][/size][/font]
滿口民主的葉建源, [/size]日前被爆係當年係大公報撰文寫文章,
[size=3]大家要知道, [/size]登過出黎既野就係洗唔甩既!
[size=3]"共青團"、"少先隊".....嘩嘩嘩![/size]
[size=3]佢一早就已經走得咁前![/size]
[size=3]CY同吳克儉要call佢黎解說國民教育先得.....[/size]
[size=3]
[/size]
[size=3]佢既紅底有幾紅?請自行評量![/size]
[size=3]
[/size]
[b][size=3]
[/size][/b]
[b][size=3]德育的廣義與狹義
香港教育學院講師 葉建源[/size][/b]
[size=3]
[/size]
[size=3]中學德育專業委員會是中國教育學會的屬會之一,四年前創辦,今年十月二十六至三十日,在福建省廈門召開第二屆學術研討會。筆者有機會參加這次會議,增長不少見識,謹與各位讀者分享。
[/size]
[size=3]
[/size]
[b][size=3]內地中學德育委會
[/size][/b]
[size=3]
[/size]
[size=3]這個委員會是典型的由三方面組合而成的會,包括主管有關政策的部門官員、研究人員、中學前線教師,同時會議參加者包括全國各地的代表,因此可以從多個層次和多個方面研討問題,以非官方的形式,加強政策及行政、科研、教學三方面的聯繫,互相反饋,有利於官民之間的溝通,打通政策與科研之間的樊籬,促進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對話,是件好事。
[/size]
[size=3]實際上,會議之間還加插了不少康樂活動,更進一步拉近彼此的距離,這在幅員廣闊的中國而言,來自各地的代表濟濟一堂,娛己娛人,更是整合各方面的不可缺少的一環。
[/size]
[size=3]這次會議,可謂專家雲集,代表國家中央的有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陶西平、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德育處新舊處長李樹海和孫學策等,省市級的有北京市教委德育處處長董柏林、上海市教委德育處處長董念祖、廣東省教育廳監察專員陳業彬、福建省教委宣教處處長江聲樹等,來自研究人員的有北師大教授賀允清、東北師大教授王逢賢、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德育中心教授詹萬生,至於地方的教研人員、德育教師,以及刊物編輯,以及前來參加會議的福建省與廈門市教委官員及教研人員,為數就更多了。
[/size]
[size=3]這次會議的另一個特點,是首次邀得臺師大公民訓育系教授林有土參加,使與會者有機會把視野延伸至海峽對岸,彼此交流觀點,結交友誼。由於會議在與臺灣僅一水之隔的廈門舉行,這一點更使會議添上多一分色彩。
[/size]
[size=3]
[/size]
[b][size=3]兩岸學者首次交流
[/size][/b]
[size=3]
[/size]
[size=3]內地的德育,與香港的德育,含義有廣狹之分。香港隨舊日國民政府時期的習慣,把全面教育分為德、智、體、群、美五大領域,德育與群育平等分列,因而德育的涵義偏向個人的修養品德。香港政府既有印發《學校德育指引》,又印發《學校公民教育指引》、《學校性教育指引》、《學校環保教育指引》等,數者之間固有一定的重複,但各有重點,可見香港的德育確實集中在個人的修養品德方面。
[/size]
[size=3]
[/size]
[b][size=3]德育滲透不同層次
[/size][/b]
[size=3]
[/size]
[size=3]內地則不然,習慣上內地把全面教育僅分為德智體三大領域,群育和美育都歸於德育的範疇,因此德育的涵義比香港的一般要廣。所以內地的公民教育、性教育、環保教育等,都屬於教育部門之中的德育處的管理範圍。
[/size]
[size=3]而內地的德育則滲透到幾個不同層次去,一個層次是正規教育的學科,在小學稱為[/size]‘[size=3]思想品德課[/size]’[size=3],中學稱為[/size]‘[size=3]思想政治課[/size]’[size=3];第二個層次是非正規教育中的[/size][size=5][color=#ff0000][b]共青團[/b][/color]、[color=#ff0000][b]少先隊[/b][/color][/size][size=3]及課外活動;第三個層次是介乎正規與非正規教育之間的班主任。這一點,[/size][color=#ff0000]在內容上當然與非政治化的香港教育不大相同,但形式上卻與《學校公民教育指引》所提倡的專門學科、綜合學科、非正規教育三結合的主張,十分相近,有值得借鏡的地方。[/color]
[size=3][color=#ff0000][/color][/size][color=#ff0000]
[/color]
[color=#ff0000][color=#000](原文, 大公報, N年前)[/color][/color][/size][/font]
[[i] 本帖最後由 cwing002 於 2012-9-2 13:35 編輯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