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jik622 2013-4-22 16:17
救濟麵 戰後教會派發窮人: 救濟麵
[size=4][color=#333333]救濟麵 戰後教會派發窮人[/color]
[color=#333333]二次大戰後,美國於亞洲剩下大量物資,如牛油芝士罐頭食[/color]
[color=#333333]品和奶粉麵粉等,若要運回美國,花費遠超物價,便把物資[/color]
[color=#333333]送給當地慈善團體或教會。[/color]
[color=#333333]戰後生活艱苦,有天主教會把這些物資派給窮人,奈何南方[/color]
[color=#333333]家庭很少會打麵條的,有人便把麵粉拿去街市賣錢,神父有[/color]
[color=#333333]見及此,便把麵粉打成麵條才派發,民間稱之為「救濟麵」[/color]
[color=#333333]。[/color]
不同教會做出不同「救濟麵」,有的扁長如上海麵,也有似
日本的烏冬麵,大多以雞皮紙袋包裝。
外婆有一親戚,我家稱她姑婆,她年事已高且身有殘障,但
兒媳不孝,只好於上環磅巷百姓廟一帶行乞度日
外婆除在附近叫賣椰衣掃把外還要照顧姑婆,因惹人同情,
故她乞到的硬幣及「救濟麵」是最多的,但此麵卻輾轉傳至
我們家。[/size]
meijik622 2013-4-22 16:17
救濟麵 戰後教會派發窮人紅衫魚椰菜做湯底要吃得一碗貌似烏冬的「救濟麵」並不容易,首先要把變壞的去除,把好的打散後置於筲箕,透過烈日暴曬至麵身乾爽。之後於某星期天清早買上三數斤新鮮紅衫魚(那年代的紅衫相當便宜),再買椰菜薑芫荽等作配料。紅衫魚起肉打成魚丸,魚頭魚骨煎香後與薑片倒進黃銅�悀滿A注水煮湯。約1小時後,火水爐把湯滾得熱氣騰騰,撈去魚骨,加入麵條、魚丸椰菜�b花和芫荽,也覺香氣四溢。中午時分十分肚餓,先來一碗魚湯救濟麵打救肚皮,麵質粗糙但魚湯有味,椰菜清爽,魚丸鮮甜再蘸上些媽媽從西營盤買來的余均益辣椒油就更美味無窮了,可是時值炎夏,吃時汗如雨下,吃得連湯也帶有汗味!
理魯竇 2013-4-22 18:36
以前我地領救濟品都有好多種,
有麵粉,麵條,奶粉,粟米粉,麥心包,生命麵包........
但多數一出教會門口就轉頭靂去賣。
;P ;P ;P
meijik622 2013-4-22 18:42
:lol 醒目............................
meijik622 2013-4-23 00:38
【扔掉蛋黃損失大】
蛋黃中含有蛋中60%的蛋白質,幾乎全部的維生素、磷、鐵、鋅硒等元素,還有大部分B群維生素都在蛋黃中。雖然膽固醇都在蛋黃裡,但對心臟有益的卵磷脂、單不飽和脂肪酸、葉黃素等健康成分也都在蛋黃裡。蛋白中含有88%的水分、蛋白質和鉀,其他東西就很少了。扔掉蛋黃實在太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