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11211 2014-1-23 23:38
榛名號戰艦
於[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1912%E5%B9%B4]1912年[/url][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3%E6%9C%8816%E6%97%A5]3月16日[/url]在[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7%9D%E5%B4%8E%E9%87%8D%E5%B7%A5%E6%A5%AD]川崎重工業[/url]神戶造船所動工。[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1913%E5%B9%B4]1913年[/url][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12%E6%9C%8814%E6%97%A5]12月14日[/url]下水、[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1915%E5%B9%B4]1915年[/url][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4%E6%9C%8819%E6%97%A5]4月19日[/url]以巡洋戰艦(即西方的戰鬥巡洋艦)身份竣工,並入籍[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8%AA%E9%A0%88%E8%B3%80%E9%8E%AE%E5%AE%88%E5%BA%9C]橫須賀鎮守府[/url]。同年12月與3艘同型艦共同編入第二艦隊第三戰隊。
[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1916%E5%B9%B4]1916年[/url],率先從[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B%B1%E5%9C%8B%E6%B5%B7%E8%BB%8D]英國海軍[/url]引入方位盤射撃瞄準裝置(但為試作機),並為日本海軍中首次裝備。該裝置能使所有砲門預備攻擊同一目標時,統一砲門的指向及發射,為一種遙控操縱系統。
這時正值[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C%AC%E4%B8%80%E6%AC%A1%E4%B8%96%E7%95%8C%E5%A4%A7%E6%88%B0]第一次世界大戰[/url]期間,而日本因身為協約國一員而跟隨參戰,「榛名」亦前往[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6%AD%B7%E5%8F%B2]中國[/url]方面、北支(中國北部)方面、[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8%87%E8%81%AF]俄羅斯[/url]方面進行警備活動。
[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1920%E5%B9%B4]1920年[/url][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9%E6%9C%8812%E6%97%A5]9月12日[/url],為準備對[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5%BF%E4%BC%AF%E5%88%A9%E4%BA%9A%E5%B9%B2%E6%B6%89]西伯利亞出兵[/url]作出支援,因此在[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C%97%E6%B5%B7%E9%81%93]北海道[/url][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0%8E%E5%BF%97%E6%94%AF%E5%8E%85]後志支廳[/url]近海進行戰鬥訓練,期間1號砲塔的右砲內因榴彈破裂而發生「炸膛」事故,導致15名人員死傷,亦令艦體各處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因需要進行修理而返回橫須賀。另一方面,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7%A5%E5%BE%B7%E8%98%AD%E6%B5%B7%E6%88%B0]日德蘭海戰[/url]的經驗,使戰鬥巡洋艦在遠距離砲戰時,其水平防禦在抵禦垂直落下砲彈時的脆弱性開始受到重視,並成為必須要改善的問題,在「榛名」返回並入渠修理時,順便為此進行防禦強化及主砲射程延長的工程。在改裝期間,各海軍列強於[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1921%E5%B9%B4]1921年[/url]簽訂了[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8E%E7%9B%9B%E9%A1%BF%E6%B5%B7%E5%86%9B%E6%9D%A1%E7%BA%A6]華盛頓裁軍條約[/url],為此,計劃中以取代金剛型的金剛型代替艦方案不得不停止,而建造中的[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9%E5%9F%8E%E5%9E%8B%E5%B7%A1%E6%B4%8B%E6%88%B0%E8%89%A6]天城型[/url]亦要停工,因此只好將金剛型近代化試圖維持第一線的戰鬥力,這時已稍微改裝並脫離現役成為練習役務艦的「榛名」,於[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1924%E5%B9%B4]1924年[/url]進行延續之前的近代化大改裝。結果「榛名」成為第一艘實施[b]第一次近代化改裝[/b]的金剛型巡洋戰艦。這改裝是將舊有的煤炭與重油混燒鍋爐更換為重油專燒鍋爐,以及將上部構造物及船體作全面近代化改裝,亦此將由司令塔與船櫓這一低一高組合構成的艦橋,改造成後來日本戰艦獨有的「[url=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F%8E%E9%83%AD%E5%9E%8B%E6%AA%A3%E6%A8%93&action=edit&redlink=1]城郭型檣樓[/url]」(Pagoda mast),而「榛名」即為第一艘使用該設計的戰艦。不過,改裝使重量大增,令速力降至25節,亦因此於[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1931%E5%B9%B4]1931年[/url][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6%E6%9C%881%E6%97%A5]6月1日[/url],「榛名」與另外3艘姊妹艦的艦種由巡洋戰艦改為戰艦。另外,金剛型全艦原本準備將所有混燒鍋爐更改為專燒鍋爐,但由於預算所限而令這時的「榛名」仍留下部份混燒鍋爐。而這一連串改裝的結果,使「榛名」成為日本海軍中少有脫離現役達8年的異例。
全部的改裝於[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1928%E5%B9%B4]1928年[/url]完成後,於同年的[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12%E6%9C%884%E6%97%A5]12月4日[/url],為記念[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8%AD%E5%92%8C%E5%A4%A9%E7%9A%87]昭和天皇[/url]即位而舉行的大禮特別[url=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A7%80%E8%89%A6%E5%BC%8F&action=edit&redlink=1]觀艦式[/url]期間,「榛名」作為供天皇乘坐的御召艦[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6%9B%E5%90%8D%E8%99%9F%E6%88%B0%E8%89%A6#cite_note-.23.E8.81.AF.E5.90.88.E8.89.A6.E9.9A.8A.E8.BB.8D.E8.89.A6.E9.8A.98.E9.8A.98.E4.BC.9D102.E9.A0.81-1][1][/url]。亦因昭和天皇即位的關係,該年的觀艦式為[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8%8E%E6%B2%BB]明治[/url]以來最多艦船參加的一次,當中亦有不少由外國到來的參列艦。
[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1931%E5%B9%B4]1931年[/url][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11%E6%9C%888%E6%97%A5]11月8日[/url],[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9%E7%9A%87]天皇[/url]進行[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6%8A%E6%9C%AC]熊本[/url][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1%8C%E5%B9%B8]行幸[/url]期間再次作為御召艦[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6%9B%E5%90%8D%E8%99%9F%E6%88%B0%E8%89%A6#cite_note-.23.E8.81.AF.E5.90.88.E8.89.A6.E9.9A.8A.E8.BB.8D.E8.89.A6.E9.8A.98.E9.8A.98.E4.BC.9D102.E9.A0.81-1][1][/url]。
其後由於發生[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B%BF%E5%B7%9E%E4%BA%8B%E8%AE%8A]滿州事變[/url]令日中關係緊張﹐而於[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1937%E5%B9%B4]1937年[/url][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7%A5%E4%B8%AD%E6%88%B0%E7%88%AD]日中戰爭[/url]全面爆發之前,「榛名」亦經常在中國方面進行警備活動。
在這形勢下﹐亦趁機為義對空及航空兵裝等進行細部的追加改裝,於[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1933%E5%B9%B4]1933年[/url]9月、海軍軍縮條約失效後更進行第二次的大規模近代化改裝,而這次「榛名」在同型之中艦也是第一艘進行改裝[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6%9B%E5%90%8D%E8%99%9F%E6%88%B0%E8%89%A6#cite_note-2][2][/url]。在整整1年的[b]第二次近代化改裝[/b]中﹐不但更新了動力部份,亦進行了船體及上部構造物的近代化改裝,動力上與新造時比較下,馬力不但倍增,速度上亦達到30節而成為高速戰艦(雖然在官方分類中早列為「戰艦」,但在這以後金剛型戰艦在一般情況下也是稱為高速戰艦)。最早完成近代化改裝的「榛名」,因對應砲戰距離延長的關係而升高了後部艦橋,但亦因太接近後部煙囪而阻礙了其排熱,在後來改裝的「[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C%A7%E5%B3%B6%E8%99%9F%E6%88%B0%E8%89%A6]霧島[/url]」等艦為此對後部艦橋進行向後傾斜的修改以免阻礙排熱,這亦成為「榛名」與其餘的姊妹艦在外觀上其中一個與別不同的特徵。另外相對於「[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7%91%E5%89%9B%E8%99%9F%E6%88%B0%E8%89%A6]金剛[/url]」及「[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F%94%E5%8F%A1%E8%99%9F%E6%88%B0%E8%89%A6]比叡[/url]」帶綾角的主砲塔側面,「榛名」與「霧島」在比較上為圓滑,這亦為金剛型各艦在メ外觀上另一個不同的特徴(在「榛名」兩支煙囪之間的空間為與其他同型艦為闊也是其特徴之一)。
在第二次近代化改裝完了後於1934年移籍到佐世保鎮守府。
已確定無法避免對美戰爭的[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1941%E5%B9%B4]1941年[/url]10月期間,為艦上加設以擾亂磁氣誘導魚雷的舷外電路,另外亦使用水密鋼管來充填船腹(為舷側水線下突出的部份,用以防彈及防止入水)以作為出師前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