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11211 2014-1-23 23:43
回天
回天由特殊潛航艇的乘員黑木博司大尉,仁科關夫中尉於1943年(昭和18年)構想並向海軍高層請求開發,但在永野修身海軍大將擔任軍令部長的期間內,永野始終拒絕簽署其開發命令。直到永野去職後的1944年2月26日,隨著戰局不利才開始試作,1944年(昭和19年)8月正式被採用為兵器。同年9月於山口縣大津島的基地開始操作回天的組織。回天由水面艦用的匿跡魚雷(九三式魚雷)作為藍本設計。完成的「回天」直徑1公尺,魚雷內部可裝載乘員1名,乘員可由小型潛望鏡確認敵艦的位置與操縱魚雷,目標為增加對敵艦的命中率。「回天」所裝載的炸藥量高達1.55噸,為一般魚雷的3倍。完成後,黑木大尉自身搭乘回天於黑髮島海域訓練時因事故殉職(後昇為少佐)。
回天魚雷操縱困難,至終戰為止接受過回天操縱訓練的海軍兵學校、海軍機關學校、予科練、予備學生共1,375人,出擊與戰死者實際僅有106人。戰果亦不大。
早期型的回天魚雷設有乘員逃逸系統,被設定為可容許乘員在魚雷的最後攻擊加速段啟動之前自魚雷中彈出,然而,未有任何記錄指示有乘員曾成功自釋放後的魚雷中逃生並返回潛艇或其他載具的記錄。後期的回天魚雷放棄了乘員逃逸系統的設定,一旦魚雷攻擊失敗,一個自毀系統可容許乘員手動自毀魚雷。
[img=800,543]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8/KaitenMission.JPG/800px-KaitenMission.JPG[/img]
[img=800,545]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8/KaitenType1.JPG/800px-KaitenType1.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