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Web Hosting | 外賣系統 | Server colocation | Web Shop System | Makeup course |

查看完整版本: 為什麼失敗叫「敗北」而不是「敗南」?

tiramisu8888 2017-7-10 10:37

為什麼失敗叫「敗北」而不是「敗南」?

[color=#000][font="][size=14px]我們在讀書看報的過程中經常會碰到「敗北」這個詞,一般人也都明白「敗北」是即是「打敗仗」、「失敗」的意思。但是,我們有想過這個詞的來源嗎?為何不是「敗東」、「敗西」、「敗南」呢?[/size][/font][/color]

[font="][size=14px]失敗為什麼稱為「敗北」呢?[/size][/font]

[font="][size=14px]原來「北」字的本義是「背」或「相背」,它是一個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北」字即為兩個人一個向左、另一個向右背向而坐之形,生動形象地指明該字的意思是「背對背」。[/size][/font]

[font="][size=14px]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一書中亦說:「北,乖也,二人向背。」北既為背,「敗北」就可以理解了。當兩軍相接時,是正面相向的,激戰之後,敗方撤退,轉身逃跑,就成了背向敵方,這就是「敗北」了。勝方朝着敗軍背後銜尾窮追,這就是「追奔逐北」,逐其背也。北即背,「敗北」就是背敵而逃,逃的方向不管是東、是南、是西,都叫「敗北」。[/size][/font]

[color=#000][font="][size=14px]在春秋末期著名的軍事理論家孫武所著的《孫子兵法》一書的《軍事》中就有這樣一句話:「佯北勿從。」在這裏,「北」即是「敗」或「敗逃」,這句話的意思為「敵人假裝敗逃,不要盲目追趕」。[/size][/font][/color]

[font="][size=14px]而在西漢賈誼的《過秦論》一文中亦有「追亡逐北」這樣的說法,意思是「追殺敗逃的敵軍」。此外,唐人李邕《隴關游奕使任令則碑》中亦有句云:「胡虜久摧,戰輒北。」[/size][/font]

[font="][size=14px]秦漢以後,「敗北」逐漸成為一個常用的雙音節詞。例如《史記·項羽本紀》:「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size][/font]

[font="][size=14px]再後來,「敗北」不僅指軍事失敗,而且引申為辦各種事情的失利。而在現代漢語中,「敗北」還被用來泛指在各種競爭、競賽(如體育比賽、競標、競選等)中失敗。[/size][/font]

[font="][size=14px]「敗北」是否因為失敗者都向北方逃走呢?那麼為什麼沒有「勝南」?[/size][/font]

[font="][size=14px]兩軍打仗,輸的一方是「敗北」;運動場上比賽,負方也是「敗北」。是否失敗者都向北方逃走呢?[/size][/font]

[font="][size=14px]當然不是了。看中國的歷史,不難發現,失敗者逃跑的方向大多向南。但是從沒有「敗南」這一說法。負方為「敗北」,勝方是否就「勝南」了呢。也不見得.從來未聞有「勝南」的說法。[/size][/font]

[font="][size=14px]可知這「敗北」之「北」,並不等於東南西北方位的北.優勝劣敗,與方位無關。[/size][/font]

[font="][size=14px]這個「北」字很像兩個人背靠背之形,一個向左,一個向右,這個「北」字即古之「背」字,「背」字是後人為它加上肉旁而成的。[/size][/font]

[font="][size=14px]北既為背,「敗北」就可以理解了。當兩軍相接時,,是正面相向的,激戰之後,敗方撤退,轉身逃跑,就成了背向敵方,這就是「敗北」了。勝方朝着敗軍背後銜尾窮追,這就是「追奔逐北」,逐其背也。北即背,「敗北」就是背敵而逃,逃的方向不管是東、是南、是西,都叫「敗北」。[/size][/font]

[font="][size=14px]中國人的方位詞,都有固定用法,如北上、南下,沒有人說北下、南上的。建房喜坐北朝南,皇帝坐朝要南向而坐才有威勢,都是約定俗成的。敗北不敗南也由此。[/size][/font]

[font="][size=14px]英語中,失敗有一種翻譯叫「go south」,和中國的「敗北」有什麼關聯嗎?[/size][/font]

[font="][size=14px]當你問一個人,「你的生意如何?」如果他說「Down to the south!」或 「Go South」,(往南了!) 就是失敗了。而如果他說「Up to the North!或 「Go North」 (往北了!)則表示很成功。[/size][/font]

[font="][size=14px]英語的go south有消失,失敗,往不好的方向發展了的意思。這個短語起源有不同說法。[/size][/font]

[font="][size=14px]一般人們把好的東西先列在上面,不好的放在下面,而地圖上,上北下南,所以放在下面(南面)的慢慢引申為不好的。[/size][/font]

[font="][size=14px]美國南北戰爭時,北部聯邦勝利,南部邦聯戰敗。所以南部代表失敗,而go south則成了失敗的象徵。[/size][/font]

[font="][size=14px]根據英語詞源網站,go south起源於1920年代,意思是為了逃離追捕或責任而消失去了南方。英語中go south的說法是美國人發明的,在英式英語裏,早些時候用的是go west表示事情變糟了,不好了,完蛋了,因為絞刑架在西邊。不過,後來美國的go south相對使用更為流行,現在英國部分人也會用go south表示發展不好了。[/size][/font]

[font="][size=14px][font=inherit]本文由平行學社(在線文學分享學習交流平台)編輯發佈![/font][/size][/font]
[color=#000][font="][size=14px]原文網址:[/size][/font][/color][url=https://kknews.cc/zh-hk/news/bxj4m86.html]https://kknews.cc/zh-hk/news/bxj4m86.html[/url]

81tkhk 2017-7-17 10:23

覆#1

人們為什麼說往市集買些 (東西) 而不說買些( 南北)?

[[i] 本帖最後由 81tkhk 於 2017-7-17 10:29 編輯 [/i]]

tiramisu8888 2017-7-27 17:38

伊墨卿太守語余曰:「向聞朱石君師言,世俗通行之語,但舉東西而不言南北者,東謂吾儒之教,即孔子之東家某,西即彼教,謂西方之聖人,舉此二端,足以函蓋一切矣。惜當時未聞所據何書。」余嘗私質之紀文達師,師笑曰:「石君篤信彼教,故其論如此。」然余嘗聞明思陵偶問詞臣曰:「今市肆交易,但言買東西,而不及南北,何也?」輔臣周延儒對曰:「南方火,北方水,昏暮叩人之門戶求水火,無弗與者,此不待交易,故但言東西耳。」思陵善之。余謂周乃小人捷給,取辨一時,亦未見確鑿。《齊書·豫章王嶷傳》:「上謂嶷曰:『百年亦何可得,止得東西一百,於事亦得。』」似當時已謂物為東西,物產四方而約舉東西,正猶史記四時而約言春秋耳。
--清‧梁章鉅《浪跡續談》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為什麼失敗叫「敗北」而不是「敗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