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yoreli 2007-4-17 09:32
牛奶可致癌,請勿喝牛奶!
[更新]不要喝牛奶,喝牛奶反而骨質疏鬆
外國愈黎愈多資料顯示
牛奶中的 鈣,酪蛋白,荷爾蒙 與各種癌息息相關!
中國人日常飲食以蔬菜為主,這種低動物蛋白的飲食習慣,
可以明顯減低患癌症的發病率,
牛奶蛋白,可增加動物患癌症機會,
35年前 ,用會引致肝癌的 [黃曲霉毒素]在老鼠身上進行實驗
發現老鼠食物的 酪蛋白 含量愈高
肝癌機會愈大,牛奶蛋白當中,酪蛋白 是佔八十七百分比
當我們吸收蛋白質太過需要時,就會增加癌症機會,
如果吸收正常所需的份量便沒有問題!
我們可改用 大豆 或 小麥的蛋白質,便沒問題了
人的腸胃,最難適應牛 的蛋白質,所以容易產生過敏反應
就算不喝牛奶,也可透過其他食物得到 更多 營養
好肯定說,只要家長不讓小孩喝牛奶
能減少經常出現的毛病 : 濕疹,咳嗽,肚痛,鼻敏感,什至偏食
預防骨質疏鬆,好多人認為牛奶有幫助
可是哈佛大學研究顯示,喝牛奶愈多,骨折更嚴重!
世衛顯示,人體只需要五百毫克的鈣已經夠!
而中國人比外國人吸收鈣質高出一倍!
動物蛋白[牛奶蛋白] 反而令鈣流失,
因為牛奶蛋白會令身體產生酸性,
當體內有過量酸性,身體會把酸性中和,
這過程會把骨骼內的鈣抽走!
雖然飲牛奶幫助小孩成長,可是,太快的成長不太好,
令女孩過早出現月經,增加雌激素水平,
反而增加患乳癌和子宮癌!
男性會增加前列線癌機會!
牛奶是給牛喝的,只對小牛有益,
對人類卻沒好處,
為何我們要吃一些我們不應吃的東西,
不必要的浪費土地,
不必要的製造環境問題
實在沒道理!
cnbadboy 2007-4-17 13:05
Same idea as Dr.Lin from Taiwan!
fancycar 2007-4-20 03:37
我記得“新聞透視”好似講過。
乜嘢都係“適合而止”。
ATLANTIS之心 2007-4-21 02:23
都是植物好~~~豆浆好~~~
Badass 2007-4-26 03:00
Well well well! Really? Maybe. But No problem.
spider_b 2007-4-26 10:49
食煙都會致癌啦
咁又唔係話一食就死
好多嘢都係過量就唔好
都有人講過話食燕窩都會有問題
百分百OK 2007-4-26 22:20
我不是那么喜欢喝牛奶,但牛奶还不至于真的如此大问题吧
genie72 2007-4-28 03:07
每天都有新的科研成果,最后就只有不吃不喝,完全靠输液了
那样可能也不安全吧。
genie72 2007-4-28 03:07
每天都有新的科研成果,最后就只有不吃不喝,完全靠输液了
那样可能也不安全吧。
aabbii 2007-5-2 00:23
o,,,,,,,,i don't think so
小夜治 2007-5-2 19:13
係咩都唔安全嫁啦...
唉...
你食我食嫁姐
睇下邊個死先姐MA
saintsaiya 2007-5-3 23:57
雖然樓主辛苦發了這篇報導
但是還是必須跟大家說一下
那是網路謠言!請參考以下資料:P
[b]美國營養學專家:“牛奶致癌論”屬誤導[/b]
喝牛奶到底好不好?當然好,否則我們也不會大力提倡“每人每天一杯奶”。但是前不久,一篇認為牛奶會致癌的報道卻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這篇文章引用了美國康奈爾大學終身教授T·柯林·坎貝爾的一項研究,稱牛奶會促發癌症,還談到它會引發心臟病、糖尿病、骨質疏鬆等慢性病。
這篇報道再次把“牛奶危害論”帶進了大家的視野。多年來,關於牛奶危害的研究就不斷出現,“牛奶到底能不能喝”困擾了很多人,本報也曾就這個問題進行過探討。這次,我們特地採訪了研究當事人坎貝爾教授和國內權威食品營養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教授,請他們談了自己的看法。
"牛奶危害論"沒啥道理
牛奶依然是生活中的健康食品。
牛奶一直是我們公認的健康飲品,但最近在網上流行的一種“牛奶危害論”指出:喝牛奶對健康沒什麼太大的作用,反而有一定的危害。這種反潮流的觀點在公眾中引起了軒然大波。那麼,它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
來自中國的研究
在文首提到的報道中,關於癌症的研究內容主要引自坎貝爾教授所寫的《中國健康調查報告》一書。書中主要探討了在對健康的影響方面,動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有何不同。
通過電話,坎貝爾教授向《生命時報》記者講述了本書的由來:1981年,中國的一份癌症普查報告引起了他的關注。這份報告包括了2400個縣的數據和詳細的中國癌症分佈圖。在他看來,這項調查很全面,是全球少有的大規模普查。隨後,坎貝爾與當時在他實驗室工作的陳君石博士、在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訪問的黎均耀博士以及英國牛津大學的皮特歐教授合作,在中國69個縣的130個村莊進行了6500個樣本、含639個變數的調查。通過調查,坎貝爾認為,和植物性食物為主的東方飲食結構相比,動物性食物為主的西方飲食結構更易引發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老年癡呆等慢性病。這項研究在全球引起巨大轟動,影響力至今不衰。《中國健康調查報告》一書也是在此基礎上完成的。在書中,坎貝爾通過老鼠實驗指出,含大量牛奶中的酪蛋白的飼料,可加強黃麴霉毒素對大鼠的致癌作用。
“牛奶致癌論”不科學
這正是新一波“牛奶致癌論”的來源。酪蛋白存在於哺乳動物的奶水中,但含量、類型各有不同。坎貝爾教授的實驗方法是用兩組老鼠,通過致癌物黃麴霉毒素使其體內產生肝臟腫瘤,然後一組用只含植物蛋白的飼料餵養,另一組吃只含牛奶酪蛋白的飼料。最後發現,植物蛋白組老鼠的病情沒有變化,而酪蛋白組老鼠的病情明顯惡化。同時,他們比較了飼料中分別含20%酪蛋白和5%酪蛋白時老鼠的腫瘤發生率,最後得出結論:佔牛奶蛋白質87%的酪蛋白會“在動物實驗模型中顯著地促進肝癌的發生”。
動物實驗顯示:牛奶會促進癌細胞生長
我們該怎麼理解這個研究?陳君石教授談了他的看法:首先,老鼠實驗結論不能直接推演到人身上。其次,這個研究是將酪蛋白作為實驗鼠唯一的蛋白質來源,這樣的飲食結構在人類日常飲食中幾乎不可能出現。“平時我們喝的牛奶90%以上是水,所有蛋白質加起來也不過3%;一杯牛奶250毫升,其中酪蛋白能有多少?而人一天至少需要60克蛋白質”——顯然,靠“每天一杯奶”只能滿足小部分蛋白質需求。再次,這個實驗是首先通過黃麴霉毒素引發癌症,大量酪蛋白加強了黃麴霉毒素的致癌作用,而不是直接引發癌症。最關鍵的是,坎貝爾研究的是酪蛋白,“並沒有說牛奶會致癌”,直接得出“牛奶促發癌症”的結論是誤導。
對國內的報道,坎貝爾教授又怎麼看?他告訴記者,這一研究“並不是說乳製品會致癌”,而是說大量食用乳製品可能對健康有不良作用。即使是酪蛋白,坎貝爾教授也不認為它就會致癌。在《中國健康調查報告》中,他寫道:“蛋白質攝入水準和癌症發病率之間有關聯關係,並不能說明蛋白質是導致癌症的病因”,“相關性並不等於因果性”。而癌細胞增殖,也是在老鼠攝入的酪蛋白“達到或超過身體生長速率所需的蛋白質攝入量時”才會發生——很明顯,坎貝爾教授已經在書中向我們說明瞭“牛奶致癌論”不夠科學。
那我們該如何看待酪蛋白實驗的意義?陳君石教授指出:這項研究的真正意義在於讓科學家們注意到蛋白質的來源、含量都會對致癌物的作用產生影響,從而去尋找更合理的飲食結構。
喝牛奶,中美大不同
闡述完對酪蛋白研究意義的理解,陳君石教授接著指出,坎貝爾教授的研究目的,在於警示美國人,中國人不應該全盤照搬。其中的原因,在於兩國人民的牛奶飲用量存在很大差異。
差異到底有多大?歐美國家的人均牛奶消費量超過300千克,而我國僅為21.7千克,甚至低於發展中國家平均水準——美國人把牛奶當水喝,各種乳製品吃得也多;而中國人則是遠遠不足。研究顯示,牛奶營養豐富,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還能促進骨骼發育,提高免疫能力。它的益處這麼多,而飲用量卻遠遠不足,因此我們有必要提倡“每人每天一杯奶”。但是,牛奶喝得太多又會導致鈣流失,有些人會出現腹瀉,因此,陳教授指出,“美國人不可能再鼓勵喝牛奶”,他們的乳製品已經吃得太多,“需要潑點冷水”。
食物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在於搭配
按我們的理解,好的食物自然該多吃,不好的少吃,為什麼還要這邊鼓勵多喝,那邊“潑點冷水”?
“一切都是量的問題。”陳君石教授這樣對記者說,在營養學家眼裏,食物從來就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在於怎麼搭配,在於飲食結構是否合理。“就像很多人說紅燒肉這樣的東西油脂含量太高,有致病風險,但一般人每週吃一兩頓又有什麼關係?可是,你不能天天吃、頓頓吃,那樣身體也會受不了”。這個道理放到牛奶上是一樣的——“我們現在是喝得不夠,需要增加,使我們的飲食結構、營養搭配更合理。這和美國人喝得太多需要限制是一個道理”。
除了癌症,不少人也認為,牛奶等動物性食品與很多慢性病有關。對這一點,從小在農場長大的坎貝爾教授認為,多年的研究結果和人群調查表明,多吃動物性食品,包括牛奶,與癌症(乳腺癌,前列腺癌,直腸癌)、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有關聯”。但是他依然強調這只是一種“關聯性”,“並不是指肉食和牛奶與這些疾病有一個特定的致病機理”,並不是說多吃動物性食品就必然會引發這些疾病。
jinwenjie 2007-5-23 17:32
食物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在於搭配
食物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在於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