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Web Hosting | 外賣系統 | Server colocation | Web Shop System | Makeup course |

查看完整版本: 古董架生及小量介紹(17世紀~2戰)II

khadafy 2006-9-23 14:59

[b][color=Red]Mod.35手持炸藥[/color][/b]
Mod.35手榴彈是義大利在北非期間一種極度常用的制式手榴彈,它並不像其他的義大利武器,它精巧而實用,深受義大利步兵喜愛。

Mod.35全名是Bomba A Mano S.R.C.M. Model 35,其中Bomba A Mano的意思是手上的炸藥。Mod.35手持炸藥的壓鑄鐵殼上都會漆成紅色,因而為它帶來「紅魔鬼」的暱稱。

Mod.35手持炸藥重200克,其中43克是炸藥的部分。此手榴彈的有效範圍達12米,對目標的傷害很大。Mod.35手持炸藥上部有一個鐵環,要引爆它,只要把它的鐵環拉出再投出去便行了。

Mod.35手持炸藥還有一個很奇怪的用途。盟軍部隊發現只要將此種手榴彈的火藥取出,將其引信換成棉芯,就可以成為一種精緻的小提燈。

khadafy 2006-9-27 07:22

[b][color=Maroon]QF 2磅輕型反坦克炮[/color][/b]

QF 2磅輕型反坦克炮是英軍一種於北非非常常用的反坦克炮。

此種反坦克炮於1936年正式加入英國軍隊,它是當時世上最好的反坦克炮。它發射的炮彈重2磅,口徑為40毫米。QF 2磅反坦克炮能把炮彈加速到808米每秒,射程達731米。

QF 2磅反坦克炮戰爭初期用於對抗輕型戰車,偶爾會用來對抗中型戰車。有一特殊環狀發射功能但填裝火藥後無法被人員移動。

1941年末,它被著名的QF 6磅反坦克炮代替。1942年退出北非和歐洲戰線,並在1945年12月完全退役。

khadafy 2006-9-27 07:27

[b][color=Red]維克斯重機槍[/color][/b]
維克斯重機槍是舊式馬克沁重機槍的改量型,它比馬克沁重機槍輕了很多。它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一直服役到60年代,是一把很長壽的槍。

維克斯重機槍由維克斯公司製造,在1912年開始加入英國軍隊。它使用250發連裝式紡織帶,是一枝可靠度很高的槍。維克斯重機槍很特別,當全世界都開始轉用氣冷式重機槍時,英國堅持使用水冷式重機槍。由於它使用水冷的方法,所以只要有充足的水源就能長時間發射。維克斯重機槍是一次大戰前研發的槍,當然不及得德軍的MG-42重機槍,能輕而易舉地達到每分鐘1,000發,但也能達到每分鐘60發,射程也能達到4,500碼。

維克斯重機槍隊一般由6人組成。當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每星期只能生產12枝,又於當時英國的需求實在太高,維克斯公司必須增加產量。維克斯公司在1915年產生產了2,405枝維克斯重機槍;1916年產生產了7,429枝;1917年產生產了21,782枝;1918年產生產了39,473枝。除了座地式重機槍外,英國也曾把維克斯重機槍放在坦克、戰艦甚至飛機上。

維克斯重機槍雖然在一次大戰中很實用,但到了二次大戰便顯得力不從心了。由於它重量重、射速慢、有時甚至會無法發射,使它很難和德國的新式機槍抗衡。

雖然有以上的缺點,維克斯重機槍還是曾在韓戰中便用。由於新式機槍的出現,維克斯重機槍越來越力不從心,最後在1968年退役。

khadafy 2006-9-27 07:31

[b][color=Red]米爾斯手榴彈[/color][/b]

米爾斯手榴彈是英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成功的手榴彈之一。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被英國各種兵種廣泛使用。

米爾斯手榴彈最早的型號是No.5,是由英國威廉.米爾斯爵士於1915年研發的一種研發的一種防禦手榴彈。後來英軍把No.5改量,製作出No.23米爾斯手榴彈。

No.36米爾斯手榴彈是由No.23米爾斯手榴彈發展出來的。No.36米爾斯手榴彈重773克,裝有71克炸藥。它長95.2毫米,半徑61毫米。

No.36米爾斯手榴彈後來更發展出No.36M型手榴彈。該型手榴彈在1917年研製,專為中東的炎熱天氣而設計的。

米爾斯No.5型和No.23後來分別退役,No.36型也在1932年退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使用得最多的是No.36M,它曾被英國各種兵種廣泛使用。直到1970年代,英國研發出L2系列手榴彈,才被完全取代。

khadafy 2006-9-27 07:55

[b][color=Orange]德什卡大口徑重機槍[/color][/b]
德卡是蘇聯第一挺大口徑機槍,捷格佳廖夫於1930年研製成功。他利用了已經成 熟的設計經驗,所以,該槍的自動原理和機構動作與他設計的輕機槍基本相似。該槍對地面固定目標最大有效射程為3500米,對空中目標和地面運動目標為2400米。它採用了科列斯尼科夫設計的高平兩用槍架。

德卡大口徑機槍雖然有不少優點,但它的不足之處也是相當嚴重的:由於射速太低(360發/分),導致戰鬥射速不足以對付空中快速運動目標,供彈 裝置也過於笨重,所以不受部隊歡迎。只於1934年小批量生產,1935年即完全停產。

後來,什帕金完成了提高德卡射速的任務,他研製了轉鼓形供彈機就把問題解 決了。1938年4月,對改進的德卡機槍進行靶場試驗,試驗評審委員會認為:德卡 改進型在結構簡單、動作可靠、使用壽命和經濟性等方面,位居當時世界最優秀 的大口徑機槍行列之中。

1939年2月26日蘇聯國家委員會作出決定,將它列為紅軍的制式武器,型號定為l938年式12.7毫米德什卡大口徑機槍,簡稱德什卡。第一批德什卡是1940年開始裝備蘇軍的,在衛國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經實戰證明, 德什卡不僅是步兵的強火力武器,而且還適用於裝備其他軍兵種。

德什卡重機槍有很多不同的用途。當它用作防空時,會裝在三腳架或DAZ-AA卡車上。在戰爭後期,它又被裝上IS-2重型坦克和ISU-152自走榴彈炮上。當它用作步兵支援時,則會裝在類似M1910馬克沁的上兩輪架上。它間中也會被裝上裝甲車輛的炮塔上,如T-40兩棲坦克。

二戰以後,德什卡又有所改進,主要是減小了品質,改進後命名為1938/46年式機槍。該槍自動方式為導氣式,閉鎖機構為中間零件閉鎖卡鐵撐開式。

khadafy 2006-10-1 18:58

[color=Red][b]法國>>MAB_D式7.65mm手槍[/b][/color]
法國巴榮納自動武器製造公司自1921年起生產半自動手槍。它所生產的手槍均採用慣性閉鎖方式,從原理和外形上極像勃朗寧和柯爾特手槍。
  
  MAB手槍由於動作可靠,品質上乘,在美國和其他國家中,作為袖珍手槍非常暢銷。二次大戰中,MAB手槍繼續生產,但產量有所減少。二次大戰後,MAB手槍裝備法軍。該槍還有一種9mm口徑型。
  
  MABD式手槍是一種改進型,是為法國警察設計的。

khadafy 2006-10-1 19:38

[b][color=Red]捷克  cz.50[/color][/b]
這槍約在1940年發展給警用,
設計受到華特PP影晌,不過這槍設計比PP更安全可靠,使用強力的7.65X17mm百朗寧子彈,

雙重動作半自動
口徑~(s)  7.65x17mmSR (.32ACP)
Weight unloaded  710 g
Length  167 mm
Barrel length  96 mm
容量~  8 發

[[i] 本帖最後由 khadafy 於 2006-10-1 07:39 PM 編輯 [/i]]

khadafy 2006-10-1 20:15

[color=Red][b]西班牙Astra 300[/b][/color]口徑~ 9 mm Short (1922); 7.65 mm ACP (1923)
生產年份~ 1922-1950

長~165 mm
  槍管長~ 90 mm
  重~ 560 g

裝彈~ 7 發

khadafy 2006-10-1 20:20

[b] [color=Brown]西班牙Astra-Pistol M 3000[/color][/b].
Made in Eibar,
生產~ 1946 to 1956.
口徑~ Cal. 7,65 mm

khadafy 2006-10-1 20:51

[b][color=Red]7.62 mm M27 Pistol[/color][/b]
製造~捷克
口徑~7.62mm
這槍曾在 2戰初期大量使用,
早期德軍進入捷克後亦把這槍裝備德軍.

khadafy 2006-10-1 21:00

[b][color=Red]Pistol 6.35 mm (Pocket) Haenel[/color][/b]
These Haenel range of arms were made under patents of Hugo Schmeisser who designed the famous German Sub-Machine (or 'Burp') guns of World War 2. They are of good materials and workmanship, but are not particularly unusual.

khadafy 2006-10-1 21:05

[b][color=Red]Colt 半自動手槍~ Model 1903[/color][/b]
口徑~.32 吋
由百朗寧設計
生產至 1945年

khadafy 2006-10-1 21:09

[b[color=Red]]"星".22 自動 手槍[/color][/b]
西班牙製造
.22口徑商用射杷自動手槍

khadafy 2006-10-1 21:22

[b][color=Brown]Pistol Auto 6.35 mm[/color][/b]
這是簡單blowback自動手槍,只造有極小數量,
由 Carl Walthen 製造,是設計放於手袋及口袋使用。

khadafy 2006-10-1 21:34

[b][color=Red]Enfield Model 1882轉輪手槍[/color][/b]
口徑~.476 吋
這是一種很特別的設計手槍,射擊完要拿出彈堂,重新裝彈.

khadafy 2006-10-1 21:41

[b][color=Brown]雷明登 .44 英吋,單動作手槍(複製品)[/[/color]b]

這複製品由意大利製造,
原槍由 Colt 於美國南北戰中製造及使用.

khadafy 2006-10-1 22:04

[color=Red[b]].476 英吋 四管滑堂槍[/b][/color]
這槍是1882年由Charles Lancester設計,倫敦軍械廠製造,這槍槍身有Headlam上尉及皇家騎兵火炮隊標誌.

khadafy 2006-10-1 22:32

[b][color=Red]9 mm Parabellum MP 18 I (Modified) Schmeisser[/color][/b]
The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original MP 18 I which made its first appearance in 1918. It was modified after World War 1 by removing the magazine housing for the snail type magazine and fitting a housing for the Box-Type magazine. This modification was carried out by Haenel.

khadafy 2006-10-1 22:42

[b][color=Red]比利時 FN .22口徑獵槍[/color][/b]
FN百朗寧半自動.22口徑獵槍,由百朗寧於1914 至 1928 年間製造.

khadafy 2006-10-2 01:36

[color=Red]國民手槍[/color]

在二次大戰情勢開始對德國不利之後,德國軍械界開始尋求簡化武器生產程序並節約資材,在1943年開始設計了一系列的「國民手槍」(Volkspistolen),大都在1944年底開始生產。這些槍大量使用鋼板沖壓和焊接,樣子雖然難看,在功能上並不比精工製成的手槍差。不過由於文件不全,有關它的資料並不完整。

khadafy 2006-10-2 01:43

[b][color=Brown]奧地利 Steyr-Postole M12[/color][/b]

這是一次大戰中奧匈帝國的主要軍用手槍,在1938年奧地利併入德國時,奧國部隊仍然使用這型手槍。這是短後座、旋轉槍管、單動模式設計,口徑9x23mm Steyr,彈匣容量8發。在奧軍併入德軍後,有約200,000支被改裝成9x19mm口徑,其餘約60,000支被移交給警察單位。

khadafy 2006-10-2 02:21

[b][color=Red]格特林機槍(Gatling Gun)[/[/color]b]
在早期的手動機槍中,理查•J•格特林醫生(Dr. Richard J. Gatling)發明的格特林機槍應該是最著名的了。他出生在美國南方,在南北戰爭開始時已經在屬於北軍的印第安那州定居多年。西元 1861 年,他為了縮短戰爭,減少年青人的傷亡,開始著手研究更有效的新武器以一舉打敗南方。西元 1862 年 11 月,他獲得了他第一份機槍的專利。

這個 1862 年式的格特林機槍只能算是原型槍,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它和「咖啡磨」槍一樣使用小鐵管裝用制式 .58 吋口徑的紙包彈藥,也是使用重力運作的漏斗型給彈系統。六根槍管繞著一個軸心旋轉,每根槍管後方有一個撞桿,也隨著槍管一起轉動。實際射速大約每分鐘兩百發。

khadafy 2006-10-2 02:24

[b][color=Red]哈乞克斯機槍(Hotchkiss Machine Gun[/color])[/b]
美國發明家班傑明•哈乞克斯在 1871 年發明了一種外觀跟格特林機槍很接近的機槍,口徑是 37 mm,其實應該稱為機關砲了。由於打不開美國的軍方市場,他搬到法國去發展,也得到不少各國海軍的訂單。後來他設計氣體作用式的自動機槍,獲得法國陸軍採用,日本也抄襲他的設計,成為所謂的南部式機槍。一般提到哈乞克斯機槍,指的是他的氣動式機槍,他的手動式機槍比較不為人所知。

它的外觀雖然跟格特林機槍類似,格特林也公開指控哈乞克斯剽竊他的專利,其實它的內部機件跟格特林機槍並不相同。它只有槍管旋轉,槍機部份並不旋轉,當槍管轉到槍機閉鎖部時,擊發裝置就會將子彈擊發;當槍管轉到其他位置,在那些位置的機械裝置會進行退殼上膛的動作。由於它口徑大,整體重量也較重,多半是賣給各國海軍做為軍艦防禦魚雷快艇之用。

khadafy 2006-10-16 04:46

[color=Red][b]37mmVickers-Maxim MK1[/b][/color]
在正定被日軍俘獲的宋哲元部機關炮,是一戰時的英國老傢夥,最初用來防空,後來海軍和空軍也有使用。
炮使用的是37X69R彈,初速只有365米/秒,炮重62公斤,射速300發/分,這個水平在二戰中用來防空是肯定沒什麼大的作為的,平射打坦克什麼的也是不行的,但是打打公事和人員是沒問題的。

Chun~Lee 2006-10-19 12:59

真精采...好睇,多謝!

khadafy 2006-10-24 01:15

架仔~返坦克步兵自身用保護裝甲,
有點攪笑~像隱者齱I:lol

khadafy 2006-10-24 01:17

[color=Red]99式反坦克地雷[/color].

khadafy 2006-10-24 01:24

[color=Red]架仔97式狙擊步槍[/color]
口徑~6.5mm

khadafy 2006-10-24 01:29

[color=Brown]德軍單兵榴彈發射器[/color]

khadafy 2006-10-24 02:18

[color=Red][b]博查特半自動手槍[/b][/color]

大佛 2006-10-27 02:46

多謝 :applause::applause:

SIG 2006-10-27 10:22

Extreme UGLY French Hotchkiss submachine gun, caliber 9X19mm.:jaw::jaw::jaw::Q:Q:Q

Only stupid French people can design such awful looking weapon, and even in modern days they keep on making ugly stuff!!!!!:nono::saujai::saujai:

liu~wu 2006-10-28 16:03

good

khadafy 2006-11-3 05:25

[color=Red]國軍~20年式八二迫擊炮 [/color]
在上海之戰中, 步兵普遍使用的是20年式八二迫擊炮, 這是金陵兵工廠自行製造的步兵曲射武器, 仿自法國的布郎得(Brandt)八一迫擊炮, 曾發生很大的效果; 但仍籠罩在懼怕日軍火炮還擊的陰影下, 因此有一位迫擊炮連連長, 想出了不用炮座, 用手扶著發炮, 打幾炮就走的辦法, 避免遭受還擊損失。

[[i] 本帖最後由 khadafy 於 2006-11-3 05:27 AM 編輯 [/i]]

khadafy 2006-11-3 05:29

[color=Red]麥迪森20mm機炮[/color]
自「一二八」淞滬戰役後, 國軍深感空防重要, 於1934年及1936年先後購到卜福斯75mm高射炮28門,成立高射炮兵六個連, 均歸防空學校督訓。
  1937年在七七之前, 以新購之37mm及20mm高射機關炮成立高射炮兵團(五營十八連),為保守兵種秘密, 改為陸軍炮兵第四十一團, 又以新購之2公分炮一百零八門成立炮兵第四十二團(五營十六連)。
  20mm防空機炮, 亦可用來作戰車防禦炮, 對付輕裝甲的日式小戰車, 綽綽有餘,中國使用的型號很多, 歐力根(Oerlikon - 瑞士)、 麥迪森(Madsen - 丹麥)、 索羅森(Solothurn - 德國萊茵公司控制的瑞士公司, 或譯蘇羅通)都有。
  除了加裝腳架後, 可作防空用的二四式重機槍之外, 這是抗戰開始時全部的防空火力。
  「蔣介石致何應欽電 (1937年7月4日) …(十)江陰要塞,由八十八師抽一高射炮連增防,錢塘江鐵橋,由八十七師抽一高射炮連任防。除分令外, 特電知照。中正。支戊。侍參。京。」
  「顧祝同致何應欽密電 (1937年9月4日) …….(3)本日未刻,敵轟炸機六架,在閘北譚家橋上空被我八十八師高射炮擊落一架,駕駛員死機內,特聞。顧祝同。支亥。參。翔。印。」
  由以上的兩段電文, 可知當時的88師和87師配有直屬的防空火炮。 按照編制,這兩個師應各有一個炮兵營, 其中有高射炮連、 戰車防禦炮連, 榴彈炮連等。
  「連配有德國造高射炮六門, 每門炮身重兩噸(37mm Flak 36), 用五噸牽引車(Sd Kfz 6/2)載運。 高射炮性能為:高射2,500-3,000米, 平射4,000米。 全連三個排,每排備裝配兩門高射炮。」
  有的資料說當時中國買了一大批德國的88高炮, 這裡是一段相關記載:
  「(1937-江陰要塞)就在「八一三」以前, 軍政部兵工署突然運來八門從德國買來的8.8公分高平兩用半自動火炮,彈藥和觀測、 通訊器材齊全, 四門裝在東山、 四門裝在肖山。 這種火炮兵工署共買了二十門,江陰要塞裝八門、 江寧要塞裝八門, 還有四門裝在武漢外圍的白滸山。 這種火炮命名為「甲炮」,其番號是:江寧要塞為甲一台、 甲二台;江陰要塞為甲三台、 甲四台, 白滸山為甲五台。甲炮高射時、 射面高為6,000公尺, 射程遠為9,000公尺;平射時最大射程為14,500公尺。」

KIKI1230 2006-11-8 10:36

我右睇唔到可以+下我分MA~~~~

khadafy 2006-11-9 09:10

[quote]原帖由 [i]KIKI1230[/i] 於 2006-11-8 10:36 發表
我右睇唔到可以+下我分MA~~~~ [/quote]
閣下可多發幾篇貼子,回應一下就可以加多點分數!

khadafy 2006-11-10 03:28

[b][color=Red]芬蘭蘇米M1931式9mm衝鋒鎗[/color] [/b]
生產單位:芬蘭蒂卡科斯基兵工廠,
蘇米M31式9mm衝鋒鎗是由芬蘭的艾莫.約翰尼斯.萊迪在其設計的M26式衝鋒鎗(發射7.65mm帕拉貝魯姆手槍彈)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1931年正式裝備芬蘭軍隊,命名為M31式。   
除芬蘭外,瑞典和瑞士軍隊也裝備過該槍。

蘇米M31式衝鋒鎗採用大容彈量彈匣或彈鼓供彈----值得一提的是,後來蘇聯的PPSH41衝鋒鎗的71發彈鼓就是仿自蘇米的,結果名揚天下----,射速較高,射擊精度較好,尤其是連發射擊時非常穩定,但全槍質量----較大,槍管較長。這也是早期衝鋒鎗的特點,當時衝鋒鎗的發展各有側重,機動性和火力是不能同時滿足的,蘇米滿足的是火力。在蘇芬戰爭中,曾有一隻蘇米連續射擊3000多發的戰鬥記錄,這和其重型槍管的優秀性能是分不開的。
蘇米M31式衝鋒鎗採用自由槍機式工作原理,開膛待擊。槍機與M26式的槍機完全不同,槍機前有一個固定擊針,槍機後端有一個復進簧孔,保險和快慢機位於扳機護圈的前方,扳到最前方位置為連發射擊,中間位置為單發射擊,最後方為保險。在保險位置時,可將槍機鎖定於前方或後方位置。   
該槍配用20發、36發、50發彈匣,以及40發或71發彈鼓。槍托為木托,有的還配用兩腳架。

該槍採用機械瞄準具。準星為片狀,表尺為弧形座式,表尺射程為100∼500m。

在蘇芬冬季戰爭中,芬蘭士兵使用蘇米衝鋒鎗沉重打擊了蘇聯侵略者。戰後,蘇聯受此刺激,加快了衝鋒鎗的研製。後來,名動天下的PPSh系列,明顯是參考了蘇米的產品

khadafy 2006-11-10 03:41

[color=Red]Blendkoerper 2H反坦克????
算不算武器呢???:wondering:[/color]
2H型閃光型煙霧彈也是與坦克近戰時使用的武器,目的是破壞駕駛員視界,製造擊破坦克的機會.
主要構造為2重玻璃,在投擲出去後,玻璃破裂,使裡面的化學物品產生反應,發光,發煙.
主要資料:
全長:152MM
直徑:63MM
重量:374G
內部藥品:鈦/氯化鈣
其中的鈦與空氣接觸會有化學反應,但如果濕度低的話,就不能充分發煙,所以在內側的容器中加了氯化鈣.

khadafy 2006-11-10 03:47

[color=Brown]Haft-Hohlladung反坦克磁式炸彈[/color]
這種炸彈的正式名稱為Haft-Hohlladung granare 3KG,在德軍中它被分類為手榴彈一類。
 這是因為它可以像手榴彈一樣被投擲使用,但要想它發揮最大的效果,還是接近後引發導火線比較好。
 它在吸附後可以破壞厚達140MM裝甲,對當時所有的坦克幾乎都有效。但是如果沒有煙霧彈或機槍掩護的話,能夠成功接近坦克的機會極少,很是危險。
 它的雷管是與蛋形手榴彈一樣的磨擦式BZ雷管,分為藍蓋(4.5秒)和黃蓋(7秒)兩種
照片中是從側面看過去的炸彈,左邊為磁石,中央為成形炸藥,右側就是雷管了。
 照片中的裝的是4.5秒式的引發裝置。搬運時,通常裝在木箱內,並把引信拆除。
 具體的重量為3.49KG,炸藥量890G,成形炸藥的長度為108MM

khadafy 2006-11-10 03:59

[color=Brown]法國哈奇開斯7.92毫米機槍[/color]

khadafy 2006-11-10 04:28

[color=Red]二戰蘇聯人訓練的邪惡的自殺犬[/color]
很少見的標本……可愛地狗狗背上了炸藥,萬惡地戰爭,邪惡地蘇聯人…  可是為了消滅更邪惡地法西斯坦克,那也顧不得這許多了……這些狗狗據說在戰爭初期蘇軍被打得喘不過氣來,坦克數量也不夠時,作為一種偏門確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不過具體炸掉了多少德國坦克似乎未見統計數字。

khadafy 2006-11-10 06:43

[b]芬蘭蘇米M1926式衝鋒鎗[/b]
芬蘭自行設計與生產的第一支衝鋒鎗是由著名武器設計師艾莫磹钂咱妥穔颩}設計的7.65mm蘇米M1926式衝鋒鎗(見圖4),它具有許多與眾不同的特點,是當時世界上最著名的衝鋒鎗之一。該槍最突出的特點是使用了一個弧度較大的36發彈匣;槍管易於拆卸;有一個手控調節射速的特殊緩衝器;拉機柄位於機匣下方的槍托內;快慢機在槍托右側,可控制單發、連發和保險;早期產品為活動式擊針,到20年代末改為固定擊針。該槍後來又演變為9mm蘇米M1931式衝鋒鎗,但只保留了M1926式衝鋒鎗的可卸槍管和拉機柄,槍機基本上是全新的設計,酷似湯姆遜和蘇羅通的槍機。

khadafy 2006-11-10 20:11

[b][color=Red]Gatling gun 【格特林機槍】[/[/color]b]
由美國人理查•喬登•格特林在1860年代設計的手動型多管機關槍,是第一支實用化的機關槍。19世紀末期,它是歐洲各國控制並擴張殖民地的重要武器;後來在20世紀初為馬克沁的全自動機關槍所取代而沒落。但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砲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砲。

khadafy 2006-11-10 20:13

[color=Red][b]Ager 手動機槍[/b][/color]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 Ager 手動機槍

khadafy 2006-11-10 20:16

[b][color=Red]馬克沁~水龍機槍[/color][/b]
1880 年,美國人西拉姆•馬克沁發明全自動機槍,水冷式,利用子彈發射時的後座力來進行退膛、上膛、擊發的動作,讓槍枝不但可以持續射擊,更提高了射速。

[b]馬克沁(右一)向大清駐英公使(右二,曾紀澤?)展示砍樹的科學新方法。[/b]

khadafy 2006-11-10 20:17

[color=Red][b]Pepperbox 【轉管手槍】[/[/b]color]
在轉輪手槍出現前流行的多管手槍,通常是在一個金屬塊上依圓周挖出數個槍膛,每個槍膛內可以裝一發子彈。使用時類似轉輪手槍,但是是用手把槍管轉到擊發機件的位置上。雖然早在 16 世紀就已出現,但是要直到 18 世紀雷帽撞擊式槍機出現後,轉管手槍才開始大量流行。但是在1840年代以後,轉輪手槍開始出現,比轉管手槍要準確且更容易攜帶及使用,轉管手槍就被淘汰了。

khadafy 2006-11-10 20:19

[b][color=Red]法國哈乞克斯系列機槍[/color].[/b]

1930 年代上海法租界守軍使用哈乞克斯機槍警戒中,
還有注意一下兩個機槍手是西方人,在最右邊和最前面的兩個士兵則是華人

khadafy 2006-11-10 20:22

[b][color=Red]華特~pp手槍[/color][/b]
為警用手槍(Polizei Pistole),簡稱PP手槍,在1931年又推出刑警用手槍(Polizei Pistole Kriminal),簡稱PPK手槍,PPK手槍的長度比PP手槍縮短18mm,這兩型手槍是二次大戰前最先進的手槍,納粹黨於1931年奪得政權後,此兩型手槍大量配發密秘警察。在設計PP手槍時就是為因應警察的需要,因為警察在辦案時,為防範可能遭到嫌犯的襲擊,所以隨身的手槍都已經上膛,而早期無擊槌的自動手槍,子彈上膛後極度危險,所以華爾瑟才設計雙動扳機配合擊槌擊發系統,這使子彈上膛後安全性提高,一旦遭遇狀況,警察可立即拔槍射擊,雖擊槌是在原位,但可經由扣動扳機使雙動扳機的機械聯動使擊槌揚起後,再釋放擊打撞針,而上述動作僅靠一根食指就可完成,而空出的另一隻手則可用於制服嫌犯。PPK手槍主要是供便衣刑警使用,縮短的槍身更適合隱藏攜帶。
PP手槍與PPK手槍所使用的是7.65mm ACP與9mm ACP等低威力子彈,所以並無閉鎖裝置,槍管是固定在槍身座上,復進簧則環繞在槍管上再與滑套結合。在射擊中為防止滑套在前後運行時由滑軌脫出,特別在護弓前緣設計一阻鐵防止滑脫,但如需拆下滑套保養時,第一個動作是拉下扳機護弓,再拉滑套到底往上一提即可卸下滑套。為提高安全性,PP與PPK手槍除裝置有擊槌保險,另有一項設計:子彈上膛指示器,它位於撞針上方,當膛內有子彈時,此頂桿會觸及彈底邊緣,而另一端會在擊槌上方突出,無論以目視或以手指觸摸,可立即確定槍膛內是否有子彈。
二次大戰前土耳其與匈牙利彷製此槍,法國並向華爾瑟公司取得製造合約。歐戰爆發後,PP手槍除配發警察外,也成為軍官配槍,而PPK手槍則由高階軍官佩帶,1945年柏林攻防戰中,蘇軍包圍納粹帝國首都,見大勢已去的希特勒在地下堡壘中舉槍自盡,他所使用的就是華爾瑟特製金質PPK手槍。
戰後PPK手槍廣為各國的情報機構採用,如美國中情局(CIA)、英國的MI-5、MI-6與空降特勤團(SAS)、德國的GSG-9特種部隊與以色列莫薩德(Mossad)情報單位等,(鐵金剛007).
同時前蘇聯以PP手槍的機械結構為藍本,製造出馬卡洛夫與PSM自動手槍,雖然PP與PPK手槍發展至今已有69個年頭,但它們仍是小型手槍的經典之作。
PP (Polizei Pistole)

khadafy 2006-11-10 20:25

[b][color=Red]日7.7mm傘兵用2式可拆卸型[/color][/b]
Japanese Type 2 Paratroop rifle - Serial number 3953
頁: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古董架生及小量介紹(17世紀~2戰)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