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Web Hosting | 外賣系統 | Server colocation | Web Shop System | Makeup course |

查看完整版本: 轉貼--清高宗乾隆之陵--裕陵

blackdog 2007-5-21 14:14

轉貼--清高宗乾隆之陵--裕陵

裕陵是清代入關後第4帝,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的陵寢,它位於昌瑞山南麓的勝水峪。裕陵始建於乾隆八年,主體工程在乾隆十七年基本告竣,共耗銀203萬兩。

   在清東陵所有陵寢中,無論是建築規模還是建築藝術,裕陵都有其獨到之處。裕陵是在清朝國勢鼎盛時期修建的,其品質實屬上乘。

裕陵地宮的石雕藝術

   裕陵地宮中的經文、佛像等雕刻,圖案複雜,內容繁多,居清陵之冠。

裕陵地宮滿雕經文、佛像,工精絕倫,耗工達3年多,為目前所知歷代帝王陵寢最華美者。其雕刻遍佈在9券4門之中,9券為墓道券、閃當券、罩門券、3個門洞券、明堂券、穿堂券和金券,從墓道券算起進深54米,落空面積372平方米。雕刻的內容,大體上以佛教上的人物、吉祥物、法器、文字為中心內容,以民間吉祥圖案為陪襯附加,錯加其間,形成一組雕刻有序,內容豐富的群組建築。地宮共有4道石門,除第4道石門無門樓外,每座石門門樓都是仿木結構形式,用整塊石料雕成,有瓦壟、脊吻、走獸(即獅子、天王、海馬)。脊上月光石上雕有佛像、執壺、孔雀翎、海螺、法杵等吉祥物。石門兩邊的門對上雕刻梵文咒語和花瓶,門對下部是須彌座,上刻法輪等圖案。4道石門,共8個門扇,每扇石門上都雕有一尊生動的菩薩立像,共8尊。她們個個眉清目秀,頭梳高髻,戴蓮花佛冠,雙耳著環,身披隨風飄舞的長巾,著羊腸大裙,周身披纓絡菊花寶珠,袒胸露臂赤腳立于出水芙蓉之上。8尊菩薩各持不同的法器。顯示各自不同的本領。第1道門東扇上的是代表大智的文殊菩薩,右肩花上托寶劍能斬斷人世煩惱,左肩花上托經卷,可使人增長智慧。西扇門上是代表大力的大勢至菩薩,左肩花上托起的法鈴可傳播法音,右肩花上托起的法杵,可以驅散邪惡。第2道石門西扇雕刻代表大願的地藏王菩薩,右肩花托畫卷,能滿足眾生無邊之善願。東扇雕有代表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右肩花上擎念珠,象徵著佛諸無量。第3道石門,西扇雕有代表情德虛空的虛空藏菩薩,右肩花托一彎殘月,象徵著清涼。東扇雕有代表除去蓋障的除蓋障菩薩,右手托太陽,象徵光明。第4道石門西扇雕有代表大行的普賢菩薩,右肩花執法杵,降妖除怪,成就善願。東扇雕有代表大富貴的慈氏菩薩,右手托法輪,預示勇往直前,誓不退轉。這8尊菩薩法力無邊,保佑亡靈不被侵害。

地宮的第1道門洞券裏雕刻著四大天王的坐象。四天王也稱四大金剛。四大天王為釋迦牟尼的外將,他們各居須彌山的一方,保護著東西南北各自天下。門洞西側雕刻著兩位天王,居南的是南方增長天王,名叫毗琉璃,他能使人善根增長,雙手持寶劍,揮動生“風”,守護著南方國土。居北的是東方持國天王,叫多羅吒,為樂神領袖,手持琵琶似在“調”音,守護著東方國土。門洞東側也雕有兩位天王,居北的是北方多聞天王,叫毗沙門,右手持傘,遮風擋“雨”,守護著北方國土。居南的是西方廣目天王,叫毗留博叉,為龍群領袖,他右手托塔,左手纏蛇,寶塔能降服水蛇,使之歸“順”。這“風調雨順”寓意著帝王死後普度眾生,恩澤天下。

穿堂券兩側,對稱雕刻著“五欲供圖”。五欲供即明鏡、琵琶、塗香、水果、天衣,為佛前的5種供物。這些供物的含義是眼睛從明鏡中可以看到顏色,耳朵可以聽到琵琶彈奏的聲音,鼻子可以聞到香料散發的香味,舌頭可以品出水果的味道,天衣遮住身體會有所觸覺。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五欲,即色、聲、香、味、觸,通過人們的5種器官,即眼、耳、鼻、舌、身,反映出來。佛祖釋迦牟尼在創立佛教時,告誡人們,人生下來就佈滿了苦難,苦難的來源就是人們對欲望的追求,只有從根本上消除欲望,才能沒有煩惱,死後會升入天國,進入西方極樂世界。

   金券內雕刻主要有,券頂的佛花雕飾,共刻有3朵大佛花,外層有24個花瓣,花心由梵文和佛像組成,佛花周圍雕有珊瑚、火珠等。金券東西兩側的月光石上各雕佛像1尊,佛像上面是一組八寶。平水牆下的圍牆上均勻地雕刻著數以萬計的佛經咒語,據檔案記載,有藏文29464個字,梵文647個字。

   統計裕陵地宮的主要雕刻共計:佛像46尊、菩薩8尊、天王4尊、佛塔2座、八寶3組、五欲供2組、經咒文字30111個,此外,還有獅子、寶珠等其他紋飾。

blackdog 2007-5-21 14:15

裕陵地宮屍骨的再葬之法

   1928年8月底,為了重新殮葬乾隆帝后,首先要將裕陵地宮修整一番,排除險情,這樣,便將第4道石門的兩扇石門用大繩捆住,移往一邊。

   然後,便是找尋屍骨,未入地宮金券前,使拾到肋骨、膝骨、脊骨、胸骨、踵骨各1塊,這是因為地宮積水,盜陵匪兵為撈取珠寶,就把地面淤積的泥漿弄到地宮外,用水沖洗,一些殘碎的遺骨也拋到陵外去了,真是屍骨狼藉。
  
經過細緻找尋,除了一具完整的女屍,又找到4個頭骨,很明顯,還差一個頭骨。這對於善後大臣們來講,是一件既難堪又無法交差的事情。於是,下令細細找尋。
  
有人提議在被石門壓住的棺木中再找,派出的工匠只好又鑽進棺內搜尋,果然找到了那顆頭骨,不過,這顆頭骨的下頦已碎為2塊。經過大家審定,這恰恰是乾隆皇帝的頭骨,只見兩眼的深眶內作螺旋紋,燈光一照,深洞中有白光射出,令人毛骨悚然。8月30日,正式殮葬時,發生了分岐,那具完整的女屍,毫無疑問單葬一棺,而另外5具屍骨,卻一時不好辯認。5人中,乾隆帝的頭骨、胸骨、脊骨等即粗且大,為典型的男性屍骨,但一些小骨如趾骨、關節骨等也無法分辯。這5具零散的屍骨,究竟怎樣安葬?眾人各執一詞,莫衷一是。
   
如果按單棺而葬,即一人一棺,最為合理,但存在兩個問題,一是骨骼不全,經過盜陵匪徒的這番折騰,雖努力找尋,也是十不存五。二是身份難以鑒定,無法辯認哪個是皇后,哪位是皇貴妃,如果將妃子誤認為是皇后,于禮尚通,等於後人給她抬格了,不失恭敬;倘若將皇后誤認為是妃子,那就屬大不敬行為了。

   正當眾人爭執不下時,負責安葬的遺臣耆齡主張可以同葬一棺,其理由是既然眾人奉安在同一地宮,就等於同穴,同穴何不可以同棺?大家覺得他說的在理。

   於是,大家七手八腳,將乾隆的棺槨抬到金井之上,命婦差們將棺的內外擦淨,在棺內先鋪上5重黃龍緞褥,由耆齡主持,隨員用黃綢包好乾隆頭骨,放在棺正中之北,再將其骨架居中擺平,殮葬好4肢,在其左右兩側,各放置了兩具女人的頭骨和屍骨,同樣在屍骨上面蓋上3重黃緞花被,載澤又將光緒帝所贈兩件遺念衣服敬獻棺內,蒙在了這些屍骨上面,才蓋好棺蓋。

等級分明的地宮類型及構造

   妃園寢的地面建築與地下結構,同後宮主位元一樣,等級森嚴。地位高的,其寶頂(墳頭)就大,地宮結構就複雜;地位低的,寶頂相應收小,其地宮結構就十分簡約。

   裕妃園寢的地宮類型大體上可分為4種,即皇貴妃型、妃型、嬪型、常在型。皇貴妃型、妃型已有開放實例,後兩種目前還沒有。

   皇貴妃在後宮中的地位僅次於皇后,因而,她的地宮結構比較複雜。裕妃園寢中,純惠皇貴妃的地宮已對外開放,實地觀察可知其地宮由墓道券、閃當券、罩門券、石門、門洞券、梓券金券構成。其中,梓券、金券為石券,棺床為石質。石床上有兩具棺槨,居中的為純惠皇貴妃的棺槨,左側為烏喇那拉皇后的棺槨。

   在裕妃園寢中,容妃的地宮已對外開放,為我們瞭解妃型地宮提供了便利。妃型地宮結構為罩門券、石門、門洞券、梓券、金券,棺床為石床,石床上有容妃的棺槨。嬪型地宮的結構是由一磚券、一磚床組成,券前開闢為隧道。常在型地宮十分簡單,僅僅是一座磚池而已。我們通過地面上寶頂的大小,地宮結構的複雜程度,便可清晰地看出清代妃園寢的殯葬等級。

blackdog 2007-5-21 14:16

等級分明的地宮類型及構造

   妃園寢的地面建築與地下結構,同後宮主位元一樣,等級森嚴。地位高的,其寶頂(墳頭)就大,地宮結構就複雜;地位低的,寶頂相應收小,其地宮結構就十分簡約。

   裕妃園寢的地宮類型大體上可分為4種,即皇貴妃型、妃型、嬪型、常在型。皇貴妃型、妃型已有開放實例,後兩種目前還沒有。

   皇貴妃在後宮中的地位僅次於皇后,因而,她的地宮結構比較複雜。裕妃園寢中,純惠皇貴妃的地宮已對外開放,實地觀察可知其地宮由墓道券、閃當券、罩門券、石門、門洞券、梓券金券構成。其中,梓券、金券為石券,棺床為石質。石床上有兩具棺槨,居中的為純惠皇貴妃的棺槨,左側為烏喇那拉皇后的棺槨。

   在裕妃園寢中,容妃的地宮已對外開放,為我們瞭解妃型地宮提供了便利。妃型地宮結構為罩門券、石門、門洞券、梓券、金券,棺床為石床,石床上有容妃的棺槨。嬪型地宮的結構是由一磚券、一磚床組成,券前開闢為隧道。常在型地宮十分簡單,僅僅是一座磚池而已。我們通過地面上寶頂的大小,地宮結構的複雜程度,便可清晰地看出清代妃園寢的殯葬等級。

[url]http://www.qingdongling.com/jinghua.asp[/url]

[[i] 本帖最後由 blackdog 於 2007-5-21 17:29 編輯 [/i]]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轉貼--清高宗乾隆之陵--裕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