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觀塘外賣速遞 | 將軍澳外賣速遞 | Party 美食到會 | 汽車蓬頂維修翻身 | 雪地靴 | 羊毛鞋 | 羊毛鞋墊 | Online Food Ordering System | Pre Wedding Photographer |

發新話題
打印

芬芳國粹耀環球

石濤山水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1-8-16 16:43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1-8-16 16:43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1-8-16 16:43

TOP

石濤山水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體力 +59 讚! 2011-8-16 16:44
  • LouisLee 威望 +59 讚! 2011-8-16 16:44
  • LouisLee 金錢 +59 讚! 2011-8-16 16:44

TOP

石濤山水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體力 +59 讚! 2011-8-20 14:49
  • LouisLee 金錢 +59 讚! 2011-8-20 14:49
  • LouisLee 威望 +59 讚! 2011-8-20 14:49

TOP

石濤山水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體力 +59 讚! 2011-8-20 14:49
  • LouisLee 威望 +59 讚! 2011-8-20 14:49
  • LouisLee 金錢 +59 讚! 2011-8-20 14:49

TOP

石濤山水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金錢 +59 讚! 2011-8-16 16:44
  • LouisLee 威望 +59 讚! 2011-8-16 16:44
  • LouisLee 體力 +59 讚! 2011-8-16 16:44

TOP

石濤山水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1-8-15 14:02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體力 +59 讚! 2011-8-15 14:39
  • LouisLee 威望 +59 讚! 2011-8-15 14:39
  • LouisLee 金錢 +59 讚! 2011-8-15 14:39

TOP

石濤山水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1-8-15 14:09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威望 +59 讚! 2011-8-15 14:39
  • LouisLee 金錢 +59 讚! 2011-8-15 14:39
  • LouisLee 體力 +59 讚! 2011-8-15 14:39

TOP

石濤山水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1-8-15 14:14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體力 +59 讚! 2011-8-15 14:39
  • LouisLee 威望 +59 讚! 2011-8-15 14:39
  • LouisLee 金錢 +59 讚! 2011-8-15 14:39

TOP

中國畫可謂源遠流長,晉之前,多繪人物,山水僅作人物畫的背景。東晉時,文雅之士,喜畫山水山水畫乃漸脫離釋道人物,自成一畫科。南朝梁武帝好繪畫,梁元帝並創山水松石格,遂開國畫以山水為宗。唐以後,國家強盛,人才輩出,中唐時,李思訓創金碧山水(亦稱青綠山水),畫風精研富麗;王維創破墨山水,以詩境作畫,求神似而不求形似。二派風格迥異,後世稱李思訓為北宗之祖,王維為南宗之祖。此乃唐以後國畫山水的兩大流派。北宋時,李成、范寬、董源三家鼎立,號稱"北宋三大家"。至元代有黃公望、王蒙、吳鎮、倪瓚,稱為"元四大家"。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1-8-16 15:29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威望 +5 我很認同 2011-8-17 22:53
  • LouisLee 金錢 +5 我很認同 2011-8-17 22:53
  • LouisLee 體力 +5 我很認同 2011-8-17 22:53

TOP

引用:
原帖由 dw194711 於 2011-8-16 14:55 發表
中國畫可謂源遠流長,晉之前,多繪人物,山水僅作人物畫的背景。東晉時,文雅之士,喜畫山水,山水畫乃漸脫離釋道人物,自成一畫科。南朝梁武帝好繪畫,梁元帝並創山水松石格,遂開國畫以山水為宗。唐以後,國家強盛 ...
金碧山水派代表人物:李思訓、李昭道父子。  初唐山水畫處於低潮,盛唐後有了飛躍,出現李思訓,李昭道等山水名家。  李思訓,人稱「大李將軍」,繼承並發展展子虔畫法,擅畫青綠山水,用工致嚴整的筆法,濃烈沉穩的色彩,確立和完善山水畫「青綠金碧」一派的風格面貌。代表作品《江帆樓閣圖》。  李昭道,人稱「小李將軍」秉承家學,亦擅青綠山水,代表作品《明皇幸蜀圖》。  後人多認為展子虔的繪畫開唐代李思訓、李昭道「金碧山水」一派。而李思訓的金碧山水畫對後來中國山水畫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後世山水畫中的青綠山水就是對他這一派畫風的延續。明代莫是龍和董其昌等人提出繪畫上的南北宗論,則將他列為「北宗」之祖。



            唐  李思訓     《江帆樓閣圖》              ( 原作現存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


此圖表現游春情景,近景山嶺間有長松桃竹掩映,山外江天空闊,煙水浩淼,意境深遠。整個畫面山勢起伏,江天遼闊很有氣勢。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細筆勾勒,畫樹交叉取勢,變化多姿。山石著色,以石青、石綠兩種濃重色彩,顯得金碧輝煌。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1-8-16 16:10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體力 +59 讚! 2011-8-16 16:42
  • LouisLee 金錢 +59 讚! 2011-8-16 16:42
  • LouisLee 威望 +59 讚! 2011-8-16 16:42

TOP


                                  唐  李昭道                《明皇幸蜀圖》                                  ( 原作現存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詩仙李白曾經如此讚嘆蜀地(今四川)的景緻。這幅〈明皇幸蜀圖〉使我們得以想像那壯麗的山河。中唐時期,當唐玄宗正沈浸於長治久安之中,原本鎮守在邊疆的安祿山趁機造反,兵陷長安,迫使玄宗率領眾人離開京城避難,一行人輾轉跋涉,來到地勢險峻的四川。   彷彿一場演出中的舞台劇,沿著畫面下方的兩座橋樑望去,蜿蜒的河谷將觀者的視線引向白雲繚繞的天際,由此分割出三座壯麗的山峰。右側的山嶺間,身著紅色衣袍的唐明皇騎在馬上,領著一隊騎旅自後走出,正待過橋;畫面中段有一部分人馬在山下的空地上歇息,而更前方的隊伍則已深入左邊的峽谷之中。
  畫家在描繪崇山峻嶺時,以飽和不透明的青綠礦物性顏料層層疊染,然後再以清晰明確的墨線,勾畫稜角分明的輪廓,營造出山石塊面堅實的觸感。濃郁艷麗的青綠敷彩,除了令人聯想到大唐盛世的宮廷氣勢之外,同時也塑造了後人所謂青綠山水」的典範模式。

轉載於台彎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 著作權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1-8-16 16:15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體力 +59 讚! 2011-8-16 16:42
  • LouisLee 威望 +59 讚! 2011-8-16 16:42
  • LouisLee 金錢 +59 讚! 2011-8-16 16:42

TOP

北宋三大家

       北宋三大家指中國畫史上的董源、李成、范寬三大畫家。開創了唐人所未開拓新畫風,較為完善了中國山水畫的面貌。

       董源字叔達,人稱董北苑。五代南唐時曾為後苑副使,後入北宋。他的山水畫承荊浩、關ほ的傳統,變更方法,創用「披麻皴」,建立一種平和秀雅的風格。水墨學王維,著色學李思訓,墨氣淋漓,放縱活潑。工秋嵐遠景,大多畫江南真景,嵐色郁蒼,枝幹勁挺,平淡天真,表現出江南山水的特有情趣。
       李成,字咸熙,本是長安人,後遷居青州益都(今屬山東)營丘。人稱李營丘。山水初學關ほ,後摹寫真景,自成一家。喜用直接擦拭的皴法,畫平遠寒林,又因好用淡墨,被稱為「惜墨如金」。作畫精通造化,筆盡意在,挺拔富於變比。
       范寬名中正,字仲立,因生性寬厚溫和,人呼「范寬」。華原(今陝西耀縣)人,與李成齊名,世稱「李范」,他居住終南、太華山中,畫林麓岩壑,能「對景造意,不取繁飾」,因而自成一家。其山水畫峰巒渾厚,勢狀雄強,「得山之骨」。亦擅畫雪景。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1-8-17 13:54 編輯 ]

TOP

                    











                               寒林重汀圖    北宋 董源


                                                日本兵庫縣黑川文學院藏

董源《寒林重汀圖》 描繪隆冬時江南景色。圖中山丘靜穆橫臥,水汀幽深綿延,禿樹無言挺立,纖纖蘆葦瑟縮風中,溪上小橋空寂清冷,荒丘寒樹間的屋舍闃無聲息,構成蕭瑟淒清無人之境。畫家在彼岸坡丘旁以大筆橫拖皴出重重的沙汀,氣勢渾茫厚重,有別於此岸的蘆葦蕭蕭、水流緩緩,又從格局氣勢上打破了平均狀態。兩側坡嶺、樹木、沙汀、屋宇等似同實異,彼此呼應,使靜態圖畫具有內在動感。為畫面帶來節奏感和運動感。汀渚則用長披麻濕筆平拖,具有酣暢渾樸的特點。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1-8-17 15:30 編輯 ]


相關搜索目錄: 運動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1-8-17 22:18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1-8-17 22:18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1-8-17 22:18

TOP

          寒林騎驢圖    北宋  李成


美國紐約大都市博物館藏

此為張大千氏大風堂舊藏,在大立軸上畫文人騎驢行於郊野,前後有童僕相隨。畫上古松有凌雲之勢,間有枯樹寒溪,頗有意趣。詩堂處張大千題以「大風堂供養天下第一李成畫」。畫幅下端又綴有長題,其中云:「米元章《畫史》云寶月大師李成四幅,路上一才子騎馬,一童隨,清秀如摩詰畫《孟浩然騎驢圖》,此云騎馬,一時誤書耳。」又云「松枝勁挺,松葉鬱然有陰,荊棘小木無冗筆,不作龍蛇貴神之狀,即此圖也。」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1-8-17 14:44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1-8-17 22:18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1-8-17 22:18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1-8-17 22:18

TOP

             雪山蕭寺圖    北宋  范寬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雪山蕭寺圖》表現大雪覆蓋下的深山幽谷,點綴以古寺、關隘、寒泉及行旅情節等。皴筆不多而健硬有力,章法嚴整而有變化,墨色染出陰霾的天空,益加襯托出雪嶺高寒的氣氛。為范中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1-8-17 15:13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1-8-17 22:18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1-8-17 22:18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1-8-17 22:18

TOP

引用:
原帖由 dw194711 於 2011-8-16 15:47 發表

                                  唐  李昭道                《明皇幸蜀圖》                                  ( 原作現存臺灣國立故 ...
thank for the description, which assist an outsider (as me)  much...

TOP

在北宋三大家稍前期,就是殘五代期間,有兩位非常重要而有代表性的畫家不能不提,他們就是荊浩、關ほ師徒。後世以「荊關」稱之。

荊浩, 字浩然,山西沁水人,生卒年不詳。中國五代後梁畫家。是中國畫史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山水畫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影響,他開創了北方山水畫派,與他的弟子關ほ在畫史上合稱「荊關山水」。
關ほ,長安人,生卒年不詳,五代後梁畫家。早年拜荊浩為師,對荊浩作品「刻意力學,寢食都廢」,終於達到荊浩的境界並有創新,在當代出名。其所創造的山水號稱「關家山水」。
關ほ的山水畫描寫西北關中一帶的山景,喜愛畫秋山寒拂、村居野渡的情景。關ほ名下的作品有《關山行旅圖》、《秋山晚翠圖》等,上述作品由於筆法都不同,難以證明為真蹟。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1-8-18 14:20 編輯 ]

TOP


                      匡廬圖     五代後梁 荊浩                                            台北故宮博物館藏


五代的隱逸畫家荊浩是水墨山水畫演變的關鍵人物,他將唐代吳道子的筆描與項容的潑墨技法結合,擴展筆墨描寫山水的能力。荊浩的畫風後來由關ほ、李成和范寬繼承,演變成永恆不朽的巨碑式山水。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1-8-18 14:51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1-8-19 03:21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1-8-19 03:21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1-8-19 03:21

TOP


    關山行旅圖  五代後梁 關ほ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關山行旅圖》是關ほ的代表作,畫上峰巒疊嶂、氣勢雄偉,深谷雲林處隱藏古寺,近處則有板橋茅屋,來往旅客商賈如雲,再加雞犬升鳴,好一幅融融生活圖。此畫佈景兼「高遠」與「平遠」二法,樹木有枝無干,用筆簡勁老辣,有粗細斷續之分,筆到意到心到,情境交融。此外,畫家在落墨時漬染生動,墨韻跌宕起伏,足見關ほ山水畫道之精深。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1-8-18 15:13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1-8-19 03:20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1-8-19 03:20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1-8-19 03:20

TOP

引用:
原帖由 dw194711 於 2011-8-18 14:45 發表

    關山行旅圖  五代後梁 關ほ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關山行旅圖》是關ほ的代表作,畫上峰巒疊嶂、氣勢雄偉,深谷雲 ...
我覺得國畫 (尤其寫意), 用心去看; 西洋畫, 用眼看.

TOP

引用:
原帖由 suewong 於 2011-8-18 17:59 發表


我覺得國畫 (尤其寫意), 用心去看; 西洋畫, 用眼看.
Agree!
               

TOP

不久前,一位美籍猶太裔的退休教授給我寄來下面的連結,並附言:" This is truly fantastic. Don't miss it."

能令老美擊節讚賞,國粹應有它的份兒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_popup?v=GsTqmEeBKhw&vq=medium#t=44

TOP


        盛唐 韓幹    牧馬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盛唐 韓幹    照夜白圖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轉貼]   

牧馬圖畫一牧馬人騎白馬,牽一匹黑駿,並轡而行。上有宋徽宗( 1082 -1135 )題字:「韓幹真跡,丁亥御筆。」 依徽宗之題,本幅作者應是韓幹( 活動於八世紀中葉 ), 是唐玄宗( 712-756 在位 )時期的畫馬名家。 
  韓幹少年時在一家酒肆中當夥計,有一次,他到王維家中收酒錢,王維正好不在家,韓幹等著無聊,便撿起石頭在地上畫起人馬,王維看到了地上的畫,發現韓幹很有繪畫天份,於是出錢讓他去學畫。
  韓干最初向曹霸學畫馬,後來奉召入宮,唐玄宗命他向另一位畫馬名家陳閎學畫,但韓幹畫出來的馬,怎麼看都跟陳閎畫的不同,就問他到底是因何緣故?韓幹回答說:「臣本來就有很好的老師,陛下您馬廄裡上等好馬,都是我的良師!」原來韓幹是以真馬做為寫生的對象,所以他筆下馬的神采飛揚,畫法逼真寫實。 
  韓干的《牧馬圖》,生動地表現了駿馬的體態神情,準確、簡煉,真實。牧馬人的形象也威武生動。他的另一幅《照夜白圖》,刻劃的馬四蹄騰驤,仰首嘶鳴,也具有生氣勃勃的特點。從畫風來看,牧馬人兩腮鬍須,體格高大肥壯,是為胡人相貌;馬匹神駿雄健,屬來自西域之品種。在造形上,黑白二馬健碩豐滿,生動逼真,但在線條的描繪上卻是細緻流暢。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1-8-20 14:45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威望 +59 讚! 2011-8-20 14:45
  • LouisLee 金錢 +59 讚! 2011-8-20 14:45
  • LouisLee 體力 +59 讚! 2011-8-20 14:45

TOP

[轉貼]

傳說,唐玄宗有兩匹心愛的「胡種馬」,叫做「玉花驄」和「照夜白」。唐代大畫家曹霸畫過這兩匹馬,可惜真跡已失。曹霸的學生韓幹畫的《照夜白圖》,流傳至今,現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所謂「胡種馬」,又叫做「汗血馬」或「天馬」,原產於西域大宛國。大宛,古西域國名,在今中亞費爾干納盆地。張騫通西域以後,大宛與西漢王朝往來頻繁。唐玄宗李隆基時,大宛與大唐關係更加密切。天寶三年,唐改大宛為寧遠,並將義和公主遠嫁寧遠國王為妻。寧遠國王向玄宗獻「胡種馬」兩匹。玄宗親自將這兩匹馬命名為「玉花驄」和「照夜白」。

    關於韓幹的馬,杜甫在《丹青引.贈曹將軍霸》一詩中,批評韓幹把馬畫得太肥,實際上,當時韓幹是照實際情況畫的,是寫真。因為是皇帝的寶馬,有專人喂養,除皇帝外,其他任何人都不得使用,所以養得膘厚肉肥。杜甫在另一篇作品《畫馬贊》中,稱韓幹畫馬「毫端有神」,這還是很公道的。

TOP


    盛唐 王維              雪溪圖                   原作現存何處不詳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1-8-22 14:49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1-8-24 00:11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1-8-24 00:11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1-8-24 00:11

TOP

發新話題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1997- Xoca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