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網頁寄存 | 網頁設計 | 開網店 | 電郵申請 | Wordpress Hosting | 外賣平台 | 英語課程推薦 | 風水屋 | 房間風水懷孕 | Timway Testimonial | Wedding Planner | Wedding MC |

發新話題
打印

我們的舊灣仔

up3up4 兄的相片是堅拿道西與軒尼斯道交界望去西面。估計是五十年代初的照片。右方為大三元酒家﹐我想大部分的建築物都不存在了。我記得六十年代﹐軒尼斯道路旁仍可隨處泊車。相片在中心最遠處應是莊士頓道與軒尼斯道交界之處﹐老街坊都稱之為三角油站或夏巴。是由於在三角位有代理福特汽車的 Wallace Harper 及一個 Caltex 油站。夏巴以經不全在了﹐但Caltex尚全。 該油站應該超過50年歷史了。

圖為五十年代的三角油站。 相片看到兩個油站﹐ Shell 及 Caltex, Shell 是在以前夏巴的位置。亦看到 Gilman 的招牌, Gilman 是一間英資洋行﹐代理英國汽車﹐這裡看到有 Sunbeam, Hillman 及 Humber。那時期香港的進口車主要是英國製的。




[ 本帖最後由 pashwawa 於 2007-12-14 13:51 編輯 ]


相關搜索目錄: 建築 汽車

TOP

同德押是一間有騎樓的舊樓﹐在灣仔除了和昌﹐是絕無僅有了。現在仍在營業﹐可算異數。

TOP

老餅太多﹐估地方都無乜難度。

TOP

引用:
原帖由 牛奶蛇 於 2007-12-15 11:17 發表


以前很多學神在此三角油站等師傅車,小弟也是其中一個. 舊灣仔碼頭的停車場是眾學神練習泊車之所, 不知是否湊巧, 每次學泊車都碰到鄭少秋, 而且還輪流同學泊一個位. 有次還車前車後一同駛入淺水灣練灣路. 說起 ...
附近學車的熱點有很多﹐除了灣仔碼頭﹐還有摩利臣山的活道﹐加路連山道,掃杆浦﹐跑馬地成和道一帶(有考車中心)。我都是在加路連山學泊車的。

TOP

灣仔的波樓

波樓在六七十年代是龍蛇混雜的地方。在那年代的灣仔﹐我想是全個香港波樓最集中的區域。七十年代初還是學生的時候﹐我就徘徊波樓﹐最初是因打波子機開始﹐很多波樓都是附設有波子機的。那時著校服都可以上波樓的﹐亦沒有年齡的限制﹐好像到七十年代末期政府才立例穿校服的學生或十八歲不可到波樓。

我打波子機的年代﹐是用token的﹐依希記得是五毫子硬幣一局﹐亦有些是一元三局.波子機都是機械式的﹐分牌不是電子顯示﹐到後來溫莎及滿意桌球室才改用代幣(token)及電子分牌顯示。我到現在仍然喜歡那種機械式的感受。打熟的機可以用五毫打很久﹐有些時候打到很多credit﹐亦可以賣給其他人﹐所以雖然袋口不多錢﹐亦可以消磨很久。打得多波子機﹐自然亦開始對檯波有興趣試試﹐搞到終日流連波樓﹐學業成績也馬馬虎虎。

說回灣仔波樓﹐七十年代初有洛克道的快樂﹐娛樂﹐灣仔道/莊士敦道交界的白宮﹐七十年代中期加多了堅拿道西的滿意及溫莎。波鐘是下午六時前是$2.4﹐之後是$3.6.  快樂因波檯的質數差一點﹐好像波鐘亦是平一點的($1.8)。初期到波樓的人是三山五岳﹐我亦亦多次遇過差人查牌。除了波樓有檯波﹐我亦常到有檯波及波子機的傑志體育會(在軒尼斯官立小學隔鄰)打波及玩波子機。

直到七十年代後期﹐檯波在香港比較普遍﹐其他地方才容易找到波樓。

各位有相同經驗的師兄﹐可否腸談一下。

[ 本帖最後由 pashwawa 於 2007-12-16 08:02 編輯 ]


相關搜索目錄: 娛樂

TOP

應該是東方戲院﹐英京酒家和東方戲院都是現時的大有商場。東方主要是放映首輪西片的。
'山狗'是1980的電影﹐東方仍存在嗎﹖我也記不起它是何時關門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master_bates 於 2007-12-19 10:30 發表


請問各位高手d舊樓天台向天好似天線的物體是什麼?
那些應是收音機的天線﹐在原子粒收音機未流行前﹐之前的真空管收音機需要較強力的戶外天線﹐五十年代是收音機黃金年代﹐所以看到天台的收音機天線像七八十年代時的電視機天線一樣普遍。

TOP

引用:
原帖由 cooolman 於 2007-12-18 23:24 發表
50's年代的灣仔軒尼詩道,從堅拿道西望。右手邊是【大三元酒家】,左手邊是【英男大茶樓】。第三輛電車所在,是馬師道口的【同德大押】(可參考pashwawa 兄的貼圖),現在仍在營業。
http://img57.imageshack.us/i ...
多謝coolman兄的圖片﹐這圖可看到的唐樓都是一律四層(連地下)的﹐好像戰前的樓宇都是這樣的﹐請問各位﹕是否戰前一些建築的條例限制了樓宇的高度﹖


相關搜索目錄: 建築

TOP

說起灣仔的戰前唐樓﹐不可不提現在樓宇的必備設施 - 沖水廁所。
由於戰前舊樓一般都是簡陋的﹐沒有沖水的設備﹐處理的方法就是‘倒夜香 ’。一個家庭的排泄物會被儲存在一個木桶﹐睡前拿出門口﹐每晚深夜時分會有野香婦來倒夜香。在七十年代初仍十分普遍﹐到八十年代則無乜聽到了。現在灣仔仍有一兩棟戰前舊樓(包括藍屋)﹐不知他們怎樣解決﹖還是已有新式的水廁﹖

TOP

消失的臺

臺(台)這名詞﹐在香港不是十分普遍﹐為人所熟悉的是摩頓台﹐諾士佛台﹐繼園台等。
據我所知﹐灣仔有萬茂台﹐南固台﹐竹居台﹐鳳凰台﹐賢華台。這些台都是在山邊的﹐我想台這名是用在山邊一幅較平坦的地方。有時亦會用作街道名。
萬茂台是在萬茂里沿石級上﹐在堅尼地道交接的地方。
南固台就是船街有名的鬼屋﹐不知是用作地名還是建築物的命稱。
竹居台是在今胡忠大廈及合和中心之上。為中華傳道會現址。
鳳凰台位於胡忠及舊郵局之後的一條小路﹐現在已沒有了。
賢華台在鳳凰台之東面﹐只留下稱呼。

開埠初期﹐皇后大道東是海邊﹐灣仔是較早發展的地方﹐相信這些‘台’是很繁盛及人口稠密的。
有興趣或有知道灣仔有其他台的﹐請加入討論。

附圖為灣仔尚存的遺跡。







[ 本帖最後由 pashwawa 於 2007-12-21 09:45 編輯 ]


相關搜索目錄: 建築

TOP

引用:
原帖由 pashwawa 於 2007-12-19 17:07 發表


多謝coolman兄的圖片﹐這圖可看到的唐樓都是一律四層(連地下)的﹐好像戰前的樓宇都是這樣的﹐請問各位﹕是否戰前一些建築的條例限制了樓宇的高度﹖
找到些關於灣仔的戰前樓宇高度及比較統一的資料。看來在當時灣仔在新填海的地方(軒尼斯道/莊士噸道以北)是一個有規劃的新發展區域。
----------------------------------------------------------------

灣仔是香港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1841年首宗官地拍賣﹐東角(銅鑼灣區) 、跑馬地及春園成為商業和住宅發展區。春圍街一帶早期聚居了不少歐洲人。香港第三任總督文咸( Sir S. G. Bonham ) 當時並沒有自己的官邸,他向一位英國商人羅信( Rawson ) 租住的房子就在灣仔春園街。1850及1860年代﹐灣仔海旁興建了不少船塢和貨艙﹐原居住於春園的富裕歐洲人搬離該區﹐這裡成為鄰近海軍船塢工作人員住宅區﹐新的華人聚居點。1921-1931年完成了東區海岸填海工程,把摩利臣山挖出泥土堆填在軍器廠街與東角之間,填得90英畝土地,即今日告士打道一帶,重修的軒尼詩道成為主要大道之一。1930年灣仔區亦在填海而得的土地上興建了630所“唐樓”,城市發展得非常迅速。1932年頒行新的建築物條例,限制住宅樓宇最高為五層,而其他建築物最高只有三層。限制了建築密度,通風和採光條件得以改善。在這些條例下建造的唐樓今日尚可在灣仔軒尼詩道一帶找到6。灣仔街市是灣仔早期填海區內的一座重要建築物。


相關搜索目錄: 建築 工程

TOP

儒林臺比裕林臺典雅得多。
還醒起港大附近的學士台﹐不過亦消失了。

TOP

在現今循道教堂一帶﹐稱作大佛口。是由於在戰前在今軒尼斯道皇后大道東的交匯點有一日本洋行叫大佛 Daibutsu,所以有此稱呼。收集舊香港名信片的朋友都可能看過20世紀初香港出的明信片﹐很多都是一間叫大佛印刷的﹐我想就是這間。

戰前在灣仔都有不少日本人開設的機構﹐在灣仔道有一間馬島醫院﹐亦有很多日本商店。在日治時期更不再話下。但和平後都結束了。下圖為1919年的大佛口﹐圖中牌樓是皇后大道東﹐左方可看到大佛洋行。



相關搜索目錄: 印刷

TOP

引用:
原帖由 大隻西 於 2007-12-23 14:17 發表
我有这两张旧照片.......
六十年代老豆帶我到灣仔的太平館吃東西﹐跟著到東方看戲﹐太平館好像是在今天的菲林明道恆生銀行的位置﹐不過已有四十年﹐印象矇糊了。有無朋友可證實一下。


相關搜索目錄: 銀行

TOP

引用:
原帖由 牛奶蛇 於 2007-12-22 23:38 發表


說起打更佬,勾起了一些鄉間童年往事. 一盔昏黃的油燈, 一幢舊蚊帳, 伴我渡過很多個無眠的晚上, 日間聽過的山精樹妖到晚上都來到人間, 在屋內憑藉著那忽明忽暗的油燈在張牙舞爪, 窗外一輪明月, 銀光瀉地, 萬賴 ...
粵語殘片都看過﹐打更佬的口號是"提防瓦面﹐小心燈燭",不過整晚這樣的喊著﹐不知居民是否無覺好訓。

TOP

引用:
原帖由 unclejames 於 2007-12-23 16:47 發表




灣 仔 太 平 館 的 舊 址 在 菲 林 明 道 與 譚 臣 道 交 界 。 譚 臣 道 路 口 一 邊 是 東 方 戲 院 , 一 邊 是 太 平 館 。
多謝資料。 我想即現時大同大廈陶源酒家的位置﹐說起來﹐真是仿如隔世。

在譚臣道﹐都有一些回憶﹐在軒尼斯道官立小學至菲林明道一段的譚神道﹐我記得有森記租書﹐葉炳記單車﹐好像出名的永華麵家都在那裡。 租書在五十年代十分流行﹐現在已成夕陽行業﹐森記在很多地方還在﹐不過經營手法已不同了。
在七十年代﹐譚臣道亦是號外雜誌的大本營﹐一間二樓的書局(名字記不清了)﹐除賣書之外﹐就是出版號外。在格離一條街的莊士頓道﹐亦有一間名店﹐就是華風書局﹐相信很多人都認識﹐此店是背靠祖國的﹐怎知此店在回歸前已結業。在不遠的巴路士街﹐有一青文書店﹐我想應是二樓書店的先鋒﹐不知是否還在﹖


相關搜索目錄: 雜誌

TOP

先多謝 samam 的倒夜香照片。看來這行業仍然後繼有人。
找到幾張高質數的灣仔相片﹐是40年代剛戰後的。

Source : Hedda Morrison


灣仔全景 - 空地為修頓球場




跑馬地﹐摩理臣山﹐及銅鑼彎一帶﹐ 可看到摩理臣山在30年代被取走泥土填海後﹐仍是爛地一塊




交加街(又叫為食街) - 現仍是街邊的干貨市場

TOP

引用:
原帖由 cooolman 於 2007-12-26 14:04 發表

pashwawa兄,
先祝 聖誕快樂 新年進步!
關於第三幅照片,小弟對於是否灣仔的【交奶ㄛO肯定的:"此處像是灣仔交加街街市........."
我懷疑可能是西營盤的【正街】,未知pashwawa兄有何睇 ...
大家新年快樂﹗

我對西區不熟悉﹐也不敢肯定。 我亦留意到網站只是估計在交加街攝影。從背景的山形﹐可能是九龍的山勢﹐所以交加街的機會不大。 有興趣舊照片的﹐可到 http://www.heddamorrison.com/ 看看。

[ 本帖最後由 pashwawa 於 2007-12-26 14:55 編輯 ]

TOP

在77-78年間﹐間中都有到檀島飲下午茶。喜歡他們的咖啡多於旦撻。
同期我常在那附近﹐記得在分域街/洛克道的珍寶餐廳的炸魚薯條相當好食﹐可能是他們主要是做水兵的生意。


相關搜索目錄: 咖啡

TOP

引用:
原帖由 unclejames 於 2007-12-29 00:50 發表
小 時 候 曾 在 中 國 兒 童 書 院 上 學 。 記 得 pashwawa 兄 提 及 所 就 讀 中 學 的 位 置 , 莫 非 就 是 比 鄰 那 一 所 中 學 ?
應是小弟曾經讀過的七間學校之一。中國兒童書院為一老牌灣仔學校﹐不知何時停辦﹖是否在樹仁搬入之後就沒有了﹖

[ 本帖最後由 pashwawa 於 2007-12-29 16:06 編輯 ]

TOP

圖中相片在海旁最高的建築物應是六國飯店﹐有無人可以確認一下。
六國是一有名的中式酒店﹐我記得舊的六國在七十年代仍然存在﹐亦有茶飲。
引用:
原帖由 up3up4 於 2007-12-29 05:04 發表


這一幅是戰後不久拍下的

可見半山豪宅早給洗劫一空, 人去樓空, 走難去了。
下望灣仔區也是十室九空
樓宇的木窗框給人拆去當柴燒了。

海港 ...


相關搜索目錄: 建築 酒店

TOP

我們對一個區域的認識﹐很多時是從地區內的食肆開始﹐自小喜歡到茶樓欽茶﹐很多名稱尚在腦中。這些明字亦可較容易勾起回憶﹐我試列出我記得的灣仔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式茶樓酒家﹐望各位可加大部分漏掉的。。

喜萬年酒樓﹐中國酒樓﹐ 輝煌酒樓﹐大成酒家﹐雙喜樓
龍團酒樓﹐龍門酒樓﹐歡樂酒樓﹐敏如茶樓﹐ 操記酒家
高雅酒樓﹐英京酒家﹐合和酒樓﹐富瑤酒樓﹐榮華酒樓
大成酒樓﹐美利堅飯店﹐留香園﹐生記﹐ 百樂門酒樓
大澳酒家﹐龍記飯店﹐貴賓酒樓﹐大三元酒家﹐食為先酒樓
悅香酒樓﹐廣東酒樓﹐冠海酒樓﹐醉瓊樓﹐歡樂小菜館


有幾間仍在營業﹐多數已不存在了。


相關搜索目錄:

TOP

引用:
原帖由 nsk 於 2007-12-29 15:48 發表

仲有地痞式既三寶茶殿同肥仔記.
肥仔記是否在機利臣街﹖這亦令我想起茂羅街有仔記﹐好像現在仍在﹐不過據聞已經轉手﹐只是名稱尚存。


相關搜索目錄:

TOP

引用:
原帖由 cooolman 於 2007-12-30 01:30 發表

pashwawa 兄,
小弟終於找到了答案!
Hedda Morrison網頁內的照片,肯定是西營盤的【正街】,而並非灣仔的【交加街】。
這是一張反方向拍攝的照片 ...
我再細看兩張相片﹐我都同意你的判斷﹐應該是正街。Hedda Morrison 的相片可能就是在西營盤街市拍攝的(屬於公共地方﹐可容她入內到樓上拍攝)。你附上的照片應屬於較後期的﹐我想是五十年代中期吧。年輕的朋友﹐約從未見過老鼠箱﹐cooolman 兄的圖就看到電燈柱掛老鼠箱了。

在Hedda Morrison的照片,我們亦可看到一個和現在相似的現象﹐圖左有一個圍住的地方﹐好像街市攤檔的建築物﹐但卻無人在那裡﹐我想那時的小販﹐都像現在的一樣﹐喜歡在人流多的露天擺檔。就像現在的小販不願上樓一樣。

看舊圖片的最大樂趣﹐就是找出拍攝的地點和研究當時的社會和民生﹐對你來說﹐都可以肯定這兩點了。我在網上找到一些相片亦有困難確定拍攝的地點﹐我會另開新帖﹐大家研究研究。

[ 本帖最後由 pashwawa 於 2007-12-30 10:36 編輯 ]


相關搜索目錄: 建築

TOP

引用:
原帖由 cooolman 於 2007-12-31 00:07 發表

pashwawa兄,
唔係o播!...你所指的地方,應該係大牌檔o黎o架喎。......不過非常同意你的說法,多數人買東西,都是喜歡幫趁街邊的地攤而不喜歡進入室內的....唔知點解
那些癱檔是有蓬的﹐同意是大排檔的機會較大。

TOP

發新話題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1997- Xoca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