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制多變的第十八軍
第十八軍是陳誠一手栽培起來的,陳誠也正是靠這支軍隊發跡的。一九三○年中原大戰後,陳誠升為第十八軍軍長。但實際上該軍當時只有一個十一師。一九三一年,第十八軍才初具規模,下轄羅卓英的第十一師和周至柔的第十四師。後陳誠以種種借口不斷收編雜牌軍,第十八軍規模最大時曾轄有五個師的兵力。由於陳誠深得蔣介石的寵愛,第十八軍也就備受青睞,其裝備在當時國民黨軍隊中是最先進的。這支軍隊訓練有素,以能征善戰著稱。當時國民黨軍校畢業生很多人寧願到第十八軍當排長,也不願到一般部隊當連長,其名聲可想而知。一九三五年九月,羅卓英升任軍長一職。全面抗戰爆發前,第十八軍下轄三個師︰彭善的十一師、陳沛的六十師、黃維的六十七師。
一九三七年八月,羅卓英率第十八軍由廣州開赴上海參加淞滬會戰。為不辱使命,陳誠惟有忍痛一時,嚴令部隊︰只要完成任務,十八軍打光打盡也在所不惜。在作戰初期十八軍曾四戰羅店,雙方傷亡慘重,羅店也因此戰而聞名天下。淞滬會戰後,十八軍入江西作戰。一九三八年五月,六十七師師長黃維升任軍長,莫與碩接任六十七師師長之職。一九三八年秋,十八軍參加武漢會戰,當時其下轄的三個師為彭善的十一師、何平的十六師、陳沛的六十師。此後該軍又開進湖南。到湖南後,其地方保安處所屬的幾個保安團被編成一九八、一九九兩個師,歸十八軍建制。一九三九年五月,彭善升任十八軍軍長,繼而便率軍入川整訓。整訓後其下轄的三個師分別為第十一師(師長方靖)、十八師(師長羅光文)、一九九師(師長羅樹甲)。彭善在棗宜會戰後因國民黨內部的派系鬥爭被免職,方天繼任軍長,宋瑞柯升為一九九師師長,十八軍再度撤回四川。
一九四一年十月,陳誠令第十八軍開至湖北宜昌、秭歸地區,並於與一九四二年夏對日軍發動攻勢作戰。一九四三年春,覃道善調升十八師師長,在此之前胡璉於一九四二年三月升任十一師師長,鄂西會戰時十八軍下轄覃道善的十八師、胡璉的十一師、彭鞏英的暫編三十四師。這次會戰中石牌要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曾被重慶統帥部比作中國的史達林格勒。當時守此要地的是胡璉的十一師。當戰鬥激烈時,陳誠司令長官打電話問他︰“守住要塞有無把握?”胡璉斬釘載鐵地回答︰“成功雖無把握,成仁卻有決心!”十一師官兵英勇作戰,死守要塞;十八師則連日苦戰,仗打得極為激烈,雙方死傷甚多。十八軍的英勇奮戰為鄂西大捷立下了汗馬功勞。一九四三年八月,羅光文就任軍長。之後十八軍又參加常德會戰,原暫編三十四師由武泉遠的五十五師取代。一九四四年八月,胡璉升任軍長,率部守備常德、桃源等地區。同年冬,十八軍全換美式裝備,實施美式兵器教育和訓練方法。
* 連體“嬰兒” ---- 新一軍和新六軍
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失利後,一部分部隊輾轉撤至印度。一九四二年六月,蔣介石批准史迪威關於在印度訓練十萬中國軍隊、在滇西裝備訓練三十個師及反攻緬甸的計畫。新三十八師和二十二師分別奉命於六月底和八月開赴蘭姆伽軍營,改該換美式裝備,實施美式訓練,於是蘭姆伽軍營便成了新一軍的搖籃。一九四二年十月,蔣介石下令在印度部隊改編為中國駐印軍。一九四三年初,鄭洞國到達蘭姆伽,成立新一軍並任軍長之職,下轄孫立人新三十八師和廖耀湘新二十二師。一九四三年三月,新三十八師開出蘭姆伽軍營,重返前線。是年秋,該師被調往中印緬邊境的列多地區駐防,並於十二月打通了入緬的門戶。駐印軍為迅速打通中印公路,隨即向緬北推進,以新三十八、新二十二師分別擔任左右冀,進軍胡康河谷(在當地被稱為死亡地帶)。一九四四年三月,我駐印軍占領孟關,消滅日本最精銳的第十八師團的主力,繳獲其軍旗、關防、大量文件及各種武器。繼而這兩個師又乘勝進軍,一鼓作氣,攻占緬北重鎮孟拱,再次告捷。此前,由國內於一九四四年春先後空運至印度接受美式裝備和訓練的新三十師(師長胡素,歸新一軍建制)、第十四師(師長龍天武)、第五十師(師長潘裕昆)先後轉運至緬甸密支那,隨即對其發動進攻。第三十八師在孟拱戰役結束後,也進軍密支那。經過一個多月的激烈戰鬥,八月初密支那終於被攻克。自從我駐印軍先後開出蘭姆伽後,連續作戰,屢創強敵,戰鬥力較之以前大為提高,這是日軍做夢也想不到的。他們弄不清楚這支兩年前曾敗在自己手下的中國軍隊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便成了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威猛之師。
一九四四年八月,入緬作戰的中國軍隊休整擴編,成立兩個軍。新一軍(軍長孫立人)下轄李鴻新三十八師、唐守治新三十師;新六軍(軍長寥耀湘)下轄李濤新二十二師、龍天武第十四師、潘裕昆第五十師。至此國民黨五大王牌軍前身已全部誕生。中國軍隊在密支那休整約兩個月後,向日寇發動了最後的攻擊,用繳獲的日軍文件上的一句話來說︰“支那軍歸國心切,銳不可擋”。
* “東方睡獅”傲笑沙場
一九四四年秋,國際反法西斯戰爭已取得重大的勝利,三個法西斯強國只剩下一個日本了。日本侵略軍已是孤注一擲,只能徒勞地作垂死爭扎。勝利的曙光已處現在東方的地平線上了,這對於多年以來浴血抗戰的中國軍隊來說更是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為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東方睡獅”終於發出了驚人的努吼。
第五軍的第二○○師和九十六師撤回國後進行了大休整,並補充了大批兵源。一九四三年初,第五軍擴編成第五集團軍,邱清泉就任軍長,下轄劉觀龍四十九師、黃翔九十六師、高吉人二○○師,駐防昆明城郊。同年十月,該軍開始接受美式裝備。一九四四年五月,為打通滇緬公路,邱清泉奉命率第二○○師赴滇西作戰,並於次年元月配合友軍攻克畹町城,打通了滇緬公路。抗戰勝利後,第五軍奉蔣介石之命繳了龍雲部隊的械,從而結束了龍雲對雲南的控制。這期間羅又倫、廖慷先後擔任過第二○○事師長一職,羅又倫還擔任過四十九師師長一職 。
密支那休整後,新一軍、新六軍分左右兩路向八莫發動進攻。一路上關斬將,所向披靡。一九四四年十一月,日軍進犯獨山,貴陽告急,蔣介石匆忙把新六軍軍部及新二十二師、第十四師空運至雲南沾益,以保衛重慶(後新六軍又由沾益運至湖南芷江)。剩下的第五十師仍與新一軍配合作戰。新一軍先後攻克八莫、南坎,並在畹町附近的芒友與雲南西進的遠征軍會師。駐印軍和遠征軍會師後,在畹町城舉行了中印公路通車典禮,由宋子文主持,當時已是九四五年一月二十八日。為配合英軍攻占曼德勒,新一軍又先後拿下了新維、臘戌,第五十師攻佔了細胞。此時日軍因在菲律賓失敗,收縮戰線,全部撤出緬甸。至此,緬甸戰事全部結束。一九四五年春,新一軍在臘戌附近準備回國,第五十師正式奉命編入新一軍建制。同年夏,新一軍四萬餘人由緬甸空運沾益,隨即又被運至南寧,繼而向廣州挺進。日軍投降時,新一軍已到達廣州。這支在國外戰場上誕生的“新生兒”,經過兩年的輾轉奮戰,已變成一支能征善的生力軍, 並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中國駐印軍為緬甸抗戰和打通中印公路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他們為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一九四五年五月,日軍集中六個師團約二十萬人的兵力向湘西雪峰山地區發動進攻。第七十四軍和第十八軍(下轄楊伯濤十一師、覃道善十八師、高魁元一一八師)統歸王耀武的第四方面軍指揮。兩軍再度聯手,直搗雪峰山,將大部分日軍分割包圍,殲滅大量日軍,從而再顯神威。這次會戰是國民政府自抗戰以來組織的最後一次會戰,也是日軍侵華以來最大的一次慘敗,其傷亡約二十萬人,幾乎是全軍覆沒。
中國人民經過八年的奮鬥犧牲,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終於打敗了窮凶極惡的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然而,正當中國人民需要休養生息,重建國家的時候,利用日寇侵華一直躲在山溝裡養精續銳的共產漢奸卻稟陳其俄國主子的旨意,在中華大地發動了令千萬民眾死於無辜的共產革命戰爭,而我們民族同日寇浴血奮戰立下了不朽功績的將士們,也都一個個殘遭共產毒手,得以幸免者寥寥。
搵到此文也自
抗日戰場上的五支國民黨英雄部隊
http://www.huanghuagang.org/issue14/big5/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