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廣鐵路英段於一九一○年十月一日通車。 尖沙咀火車站興建工程於一九一三年展開。
|

現今所見的尖沙咀漆咸道及梳士巴利道是當年興建九廣鐵路時的填海用地,而填海用的沙泥,正是由劈鑿當時分隔油麻地和尖沙咀之間的一座小山(官涌山)而來 。
|
尖沙咀火車站於1913年動工。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影響從英國運來所需物料,車站內部工程一度需要暫停。鐘樓作為火車站的一部分,於1915年完工,而整個車站則於1916年3月28日竣工。
當年,尖沙咀火車總站使香港可由該鐵路連接粵漢, 京漢線,再通往西伯利亞。是歐亞火車線的東方終站,因此極具歷史價值。
九廣鐵路尖沙咀火車站由馬來人哈伯主持設計修建。
1914年剛落成的火車站
放大圖片可見鐘樓各面仍未裝好時鐘,
圓頂上亦未加上避雷針。
初啟用時的候車月台設有優雅座椅
同期 1928 年 另一地標『半島酒店』也在該處的新填海地興建。
1930年間半島酒店
|
尖沙咀鐘樓
20世紀初, 城市大多建有鐘樓。 當時手錶尚未普遍, 故此在公眾地方, 政府機關, 教堂都有鐘樓向大眾報時。九龍火車總站亦不例外。
九廣鐵路鐘樓高44米,樓頂備有一支7米長的避雷針。鐘樓主體部分由紅磚砌成,四角嵌有花崗石。
尖沙咀火車總站鐘樓於1915年落成,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 零件運港遇到困難。當時鐘樓只有向維港的一面有鐘,而且是暫時裝上由畢打街鐘樓折卸下來的鐘。
畢打街鐘樓
維港鐘聲
鐘樓內重達一噸的報時大銅鐘和四面的鐘在1920年才開始安裝,並在1921年3月開始運作。才成為名副其實的鐘樓。 當時洪亮的鐘聲可響徹整個海港,也成為了維港的標誌之一。
1921年的火車站
(與 1914年拍的一幅比較
可見時鐘裝妥了)
不過,其後工程師發現一個重要問題:鐘樓報時不準確。1950年,鐵路局已想不出維修辦法,只好嘗試拆下報時的大銅鐘。鐘樓停止了報時鐘聲。
1952年鐘樓
從此圖隱約可見掛在圓頂的大銅鐘
銅鐘移走後另一問題又出現。四面鐘的報時始終不一樣,結果要勞煩鐵路局的學徒,每天跟師傅由車廠乘貨運列車至尖沙嘴,逐一調校四面鐘後,再返回車廠工作。
1975年車站清折時,大銅鐘曾被放置在九龍紅磡車站後轉至沙田車站,現則置九鐵火炭總部的何東樓。特區政府目前正研究將大銅鐘重新裝上鐘樓的可能性,以使『維港鐘聲』重現昔日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