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羽黑號重巡洋艦
軍備競爭的產物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巡洋艦是一種僅次於主力艦、在輔助艦艇中戰鬥力最強的艦隻。 當時,日本海軍已擁有一支以重巡洋艦為主的龐大巡洋艦群,編有各種巡洋艦82艘。 日巡洋艦尤其是重巡洋艦,以其航速快、巡航半徑大、準主力艦的資格,可遂行各種戰鬥任務:充當艦艇編隊旗艦;海戰中支援、掩護主力艦,摧毀敵艦;保護己方海上運輸線,破壞敵海上交通線。 巡洋艦是海軍列強進行軍備競賽的產物。 歷史上裝有大砲的快速帆船是帆船時代的巡洋艦, 18世紀末、 19世紀曾稱巡航艦。 到19世紀中葉,在蒸汽機、裝甲和艦船建造技術得到飛躍發展後,美國海軍搶先建成一批正規的巡洋艦,如“亞特蘭大”號等。 日本1919年才建成“天龍”號輕巡洋艦, 1926年建成“加古”號重巡洋艦。 日本巡洋艦特別是重巡洋艦,正是在華盛頓會議達成裁減海軍軍備協議之後發展起來的。 由於1922年華盛頓條約限制海軍強國建造主力艦的數量,列強便把注意力集中在建造巡洋艦上。 於是,美、英、日等國在這方面又展開了一輪以建造重巡洋艦(日海軍也稱為甲級巡洋艦或一等巡洋艦)為主的軍備競賽。 到1939年,日海軍已有重巡洋艦4型(“加古”、“妙高”、“最上”和“利根”)18艘。 其中妙高型是華華盛頓會議後日本建造的首批萬噸級重巡洋艦,"羽黑"號則是“妙高”型的4號艦(另3艘是“妙高”、“足柄”和“那智”號)。 “羽黑”號竣工於1929年,它長201.5米,排水量10 000噸(改裝後增至13 000噸),續航力14節可達8000海裡,航速35.5節,雙聯裝200毫米主砲5座, 120毫米單管高炮6座,3聯裝固定式魚雷發射管2座(改裝後為4聯裝旋回式魚雷發射管2座),攜帶艦載機2架。 在當時的海軍列強重巡洋艦中,堪稱一流。 下面就其艦體結構、上層建築和武器裝備等介紹如下。
艦首與前甲板“羽黑”號的艦首是雙曲率型。 為提高耐波性能,兩舷側明顯向外伸展。 艦首弦弧線清楚,但隨著後伸而趨於低平。 ,艦首最前端是御徽章,稍後是導纜器和雙系柱。 艦首旗竿為起倒式(戰鬥或訓練時放倒),旗竿的人字形支柱在旗竿後。 艦首主錨兩舷各有一個,收起時,錨鏈通過錨鏈筒,由前甲板的絞盤捲起置於錨庫內,主錨收放在艦首外傾處的錨穴裡。
“羽黑”號的艦首甲板精心設計,既要滿足耐波性“能的要求,又要保證一定強度,還要盡量減少艦體結第6至9兮鍋爐的煙走3號煙道,由第3號煙囪排出。“羽黑”號編入現役後,發現前部煙囪低,逆向煙常飄到艦橋,對戰鬥指揮影響嚴重. 1930年著手改裝前部煙囪,增高約2米。為防雨,煙囪頂。端安裝雨水尋流板(將水導向煙囪外排出)兼有排氣整流的作用。
“羽黑”號採用三角形後桅,由1根主柱和2恨支付構成,主柱與支柱之間的橫衍加強,看上去簡潔而穩固.三角桅的頂桅高,有利於提高通信能力。 三腳桅的基部有吊桿式起重裝置,起吊水上飛機和小艇。 經過現代化改裝,撤除了原來的三角桅及吊桿,換裝更大的三角腳桅,裝備大型起重機。 太平洋戰爭中,為抗擊美機的空襲,“羽黑”號加強了防空武備,後桅頂部加裝13號雷達,以提高對空觀察能力。
主砲和艦載機彈射器“羽黑”號裝有雙聯裝200毫米砲塔式艦炮5座,共m門。 前主砲砲塔3座,金字塔狀配置,其中2座砲口朝前,1座朝後。 後主砲砲塔2座,背負式部署。 主砲身長為口徑的50倍,最大初速870米/秒,最大射程26700米,射速3發/分,最大仰角40度,俯角一5度,機械裝填彈藥(以仰角5度固定式裝填) 。 砲塔旋回、俯仰的操作均是電動油壓式。 為減輕重量,主砲砲塔的裝甲厚度25毫米(下部19毫米),只能防護近炸炸彈。 砲塔頂部與側面受陽光照射,砲塔內氣溫很八M此在防護甲板外側安裝了脅拱,上面鋪以薄鋼板天遮;天遮和防護甲板之間留有空隙,讓冷卻空氣流過,降低溫度。
兩次現代化改裝。 主要變化有:主砲口徑增大到203毫米,雖僅增加3毫米,但砲彈重量由110公斤增全126公斤,破壞威力大增。 裝藥方式由平推式(火藥以帶狀連續進入彈藥筒)改為雙吊瓶式(2個揚彈筒以吊瓶狀交替揚升裝藥),一旦中彈,易於把損傷控制在局部,1938年“羽黑”號主砲裝了98式發射延遲裝置,齊射時左右炮錯開0.3秒,避免齊射的砲彈飛行中彼此干擾,提高命中精度。 1939年各主砲砲身附加了短50毫米口徑的外膛砲,以加強火力。
日海軍1926年著手研製艦載機彈射器, 1928年完成1號彈射器,試裝於初期的重巡洋艦“青葉”號和“衣笠”號上.‘建造“羽黑”號時,已將彈射器列入設計計劃,還準備在後桅底部附近設置水上偵察機機庫,並把後桅至第4號砲塔的上甲板改裝成航空甲板。 “羽黑”號竣工後有水上偵察機2架,其中一架機翼折疊後…“進入機庫內,另一一架系留在甲板上。沿上甲板中心線設有艦載機移動軌道,艦載機彈射器則裝在中心線稍靠右舷處。
首次現代化改裝,撤除了原有的艦載機軌道和彈射器,而在後煙囪與第4號砲塔之間的上甲板上增設與艦同寬的遮蔽甲板,作為航空甲板使用。 在此安裝吳式二號五型飛機彈射器。 這種火藥式彈射器長15.4米,軌道寬1.2米,有效滑跑距離5.4米,最大彈射重量4000公斤,可彈射新94、 95式水上偵察機。 經第二次改裝,改濘了飛機移動軌道,實現了連續彈射,可彈射零式水上偵察機。
[ 本帖最後由 網絡大貴賓 於 2007-12-20 00:00 編輯 ]
相關搜索目錄: 運輸 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