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觀塘外賣速遞 | 將軍澳外賣速遞 | Party 美食到會 | 汽車蓬頂維修翻身 | 雪地靴 | 羊毛鞋 | 羊毛鞋墊 | Online Food Ordering System | Pre Wedding Photographer |

發新話題
打印

九龍仔街坊惨痛回憶 1954-07-22 日之火災

回復 1086# 的帖子

好多人指九龍仔就係救世軍後面,瑪利諾後面的木屋區,當年小巴合法之後,路線牌都係寫住青山道,九龍仔,自從1972年6月18日特大豪雨成災,(港島旭禾道成座洋樓倒塌,當時真係世界大新聞。)木屋區居民幾次在棠蔭路社區會堂開會後,社署安排木屋區居民遷往石梨貝及秀茂坪,1972年暑假後,九龍仔木屋區被拆去,唔知幾時,連大坑西平房區都被拆埋,九龍仔個名亦被淡忘,70後出生,應該未見過九龍仔木屋區。
70年代,第五座有條友仔成日由朝到晚播鄭錦昌D歌,開到鬼咁大聲,幾條街都聽到,而家隔左咁多年我都記得。

TOP

回復 1120# 的帖子

果條友仔播歌,最受害者該算是協同中學,尤其是中文部,因為中文部課室正正向住第四第五座。

TOP

回復 1209# 的帖子

蕉園個路口對住榕生巷,路口有兩間木屋廁所,個個行過無不掩鼻,尤以炎炎夏日的下午,六七暴動時,可以清楚聽到香島中學成日播的"東方紅"更見到大大隻字的橫額,我的簡體字很多都是那邊學到的,路口公廁隔離有個裝義肢的肥佬賣零食,我經常幫襯買朱古力,食到牙都爛,所以很早便成無牙阿伯,佢隔離就是餅鋪,麵包,西餅,月餅,餅鋪隔離就是字花檔,有很多人幫襯,行到出去桃源街口,有檔潮洲佬麵檔,買一毫子炸魚皮都有排食,不似現在那麼貴。

TOP

回復 1216# 的帖子

後期好了很多,電燈公司可以供電到木屋區,所以很多人都不符合供電要求,但又想有電用,所以向有電用戶接個分錶,當時有三家專分電給人的,分別有屎坑佬,豆腐佬,牙菜佬,由於要拉電線,所以自然形成自己的範圍,蕉園是屎坑佬範圍,之前曾經出現過電容箱,但價錢和靈活性都不能符合要求,所以很快便淘汰。

TOP

回復 1211# 的帖子

老何兄所言之九龍城寨未知是否指九龍城西頭村木屋區?裹面有大井街,第一街,沙埔街..............相信有很多網友都對這個地方有印象,不如開個Topic給大家回憶一下?

TOP

回復 1219# 的帖子

蕉兄有所不知,老人家的腦袋是記遠不記近的,越是陳年舊事記憶越真,反而昨天的事記憶模糊。
所述的雜貨鋪兩公婆雖不熟絡,但路過的人都向他們打招呼,鋪名好像是發記(但不肯定),遷徙時他們選秀屮茂坪,至於那個關上鐵閘的也忘記它是X貴園,裹面住有多戶人家,跟木屋住戶不同,所以少有溝通。
蕉園公廁旁有竹樹林,旁邊零零舍舍一間木屋,是做雞皮紙袋,有很多小孩和主婦都從那處穿紙袋繩賺外快,每百個雞皮紙袋(即穿四百條繩)可賺二毫子。

TOP

回復 1226# 的帖子

蕉兄,蕉園菜地的廢井天熱時有很多人跳落去游水,我也曾試過,有次游到累了,無力爬上來,險些兒掉了老命,幸好有其他人助我一把否則沒命。未知蕉兄有否嘗試過?
那間紙袋鋪住有四個人,男的分別是,姜生,羅生和師耶佬,女的街坊稱她為周師奶(後來搬去葵芳第五座)
我在木屋住了幾年,雖然每日早出晚歸,由於窮困,放假只在附近做八卦公,事過幾拾年,在此勾起一些回憶,雖是雜亂,但仍是真的片段。
我雖不是教友,可是天主堂的麵餅,大衣我也曾領過。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師弟 於 2010-11-3 22:17 發表

蕉園仔兄:

你的描述不斷勾出我往昔的歡樂,我在兒時七層大樓住到十二歲左右,因為太迫了又未及徙置到南山村,搬到深水埗褔榮街營盤街,八兄弟姐妹。還記得中由深水埗行到女人街與奶路臣街交界的德仁書院,二十 ...
哈哈!德仁書院隔離檔舊書我周時都有幫襯..................厚厚范氏大代數都係伍毫子,而家講黎,都係抵到爛。

TOP

回復 1263# 的帖子

那個理髮師傅搬屋之後不久,我曾見過他在街上擔著殺騎馬叫賣,因為搬屋前,拍紅毛泥紙袋前面就是殺騎馬工場,猜想他因為熟識,所以就轉這行頭吧!
拍紅毛泥紙袋的地方長滿了大大棵的野菊花,拍出來的泥麈滿天飛,把野菊花蓋滿了泥麈,過路的都急急腳行過。


相關搜索目錄: 搬屋

TOP

回復 1258# 的帖子

當年德仁書院在奶路臣街同通菜街交界,外牆用麻石鋪砌,門口在兩條街打斜開,聽說是全港第一間介紹貧困學生工作的半工讀學校,我所知葵涌和合道葵星工業中學都是半工讀學校。

TOP

引用:
原帖由 蕉園仔 於 2010-11-6 15:40 發表
友明兄:
莫非閣下也是在這裡理髮的?我離開蕉園後已很少回去了,所以希望兄能分享多些蕉園舊事給小弟知吧。 ...
蕉兄:
小弟在蕉園附近住過幾年,那檔理髮也曾幫襯,有時間中幫襯十四座山邊那檔,貪佢有公仔書。
幾年木屋生涯最難忘莫如隔日制水(私家樓要四日才供水),木屋居民在救世軍門口排街喉,條龍排到上香島中學咁滯。
七二年六一八水災以後,便各散東西,早期還有互相探訪,八十年代後期開始淡下來,當年搬到秀茂坪38座,石梨貝14及15
座的街坊都因為重建而分散,木屋居民那分感情,只有住過的人才會產生共鳴。

TOP

回復 1390# 的帖子

六十年代陳濟棠之子姪在港攪私校攪到響噹噹......................陳樹桓,陳樹渠及陳維周,暴動後,形勢大變。

TOP

回復 1505# 的帖子

我小學時的校歌(樂善堂義學)是出自黃友棣手筆,可惜未見過其人。

TOP

回復 1536# 的帖子

我也恭祝各位年青朋友【財源廣進】、【心想事成】、【橫財就手】、學生哥【學業進步】、【名列前茅】、老人家【身體健康】、【身壯力健】大家都【萬事如意】最緊要【兔氣揚眉】

TOP

回復 1669# 的帖子

那麼,你住榕光里幾多號?蕉園井荒廢多時啦,平時鮮有人用該井,只有牛雜婆同柿餅佬用該井的水去洗滌,所以我戒食牛雜和柿餅,石梨貝15座現已重建,閣下搬到那兒去了?我跟閣下可能是幾拾年街坊?
我在十五座是住十四樓的,現在,有些石梨貝街坊在屯門都會見到,見面時只是點頭便是,未嘗細說。

TOP

回復 1692# 的帖子

老人家有病,許多時都是"積勞"所致,我也曾有過經驗,小兒反反覆覆病了差不多一年,花了不少金錢和精神,正在束手無策之際,朋友問我有無試過X屋奇應丸?金裝果隻,當時抱住姑且一試,果然有效,以上只是我個人經驗,非賣廣告,衷心祝福早日康復!


相關搜索目錄: 廣告

TOP

回復 1691# 的帖子

榕光里193號,若無記錯,佢附近是榕樹道56號石厔,內裹門牌號數非常紊亂,試過郵差哥哥李先生放大假,替工要周圍問,李先生一個小時的功夫,替工花了一整天還是沒做完。
石梨具15座12樓搭完電梯還要落兩層,遇到搬屋,送傢俬就麻煩一點,我當年住十四樓,搭完電梯不用上落,樓下正是陳南昌小學,可以遙望16座。


相關搜索目錄: 搬屋

TOP

回復 1717# 的帖子

政府成日話自由社會,自由貿易,其實好簡單,轉手抽重增值稅,炒家自然收歛。

TOP

回復 1734# 的帖子

90坪的房子跟20坪的房子數字上只相差幾倍,但感覺上相差百倍,所以有責任的政府真的要在民生住房方面下點功夫。

TOP

回復 1785# 的帖子

1972年6月18日星期日,我最難忘的日子,當時我住榕光里,所養母狗剛剛產下六頭小狗全部溺斃,母狗雖然逃難,可是,往後幾天都在流淚,不思進食,後來把牠送到荃灣圍村朋友,幾天後朋友告訴我母狗跑到街上給汽車撞倒身故,草草把牠葬於蕉樹林,一場天災,把整個木屋區變成一段段歷史回憶。


相關搜索目錄: 汽車

TOP

回復 1787# 的帖子

有情的不是我,那是我見到狗狗也懂傷心,究竟是天意?還是牠命運?

TOP

回復 1789# 的帖子

那念新村好像自成一角的獨立社區,印象中,是有兩個門口,一邊是榕樹道,對住餅舖,另一邊,正如prettysin兄所述,向住大坑,那個潮州佬一股街坊都稱他為豆腐佬,但我未見過他賣豆腐,那間半山學校就是萬山里所在地,救世軍旁邊那間木枋舖經常要光顧他,買些木枋把所住爛屋修修補補,那"鍾記"拆屋後,跑到觀塘大型電子廠廚房學做麵包,幾年後,曾在葵涌見過他自立門戶,開麵包店,他是姓鍾,所以叫"鍾記"。

TOP

回復 1794# 的帖子

那年代,雖然窮,但街坊人情味濃,生活是有意義,現在回味,知道甚麼是窮風流,餓快活。

TOP

回復 1797# 的帖子

教養小孩,真的花精神,尤以近代小孩,所花精神更甚。

TOP

回復 1857# 的帖子

那年代,普通建築工人石屎工每天$20元,加班可得總數$25元一天,駕駛汽水車連推銷佣金每月約$650至$700元,乘4A巴士由大坑東往佐敦道碼頭只需二毫,分段在上海街旺角道口,只用一毫,用這個來量度一下,便知道是否便宜。


相關搜索目錄: 建築

TOP

發新話題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1997- Xoca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