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再購現代導彈驅逐艦的真正目的--[轉貼]
中國再購現代導彈驅逐艦的真正目的--[轉貼]
近日,關於中國ZF再次向俄羅斯定購6艘現代級導彈驅逐艦及4-6艘「基絡」級潛艇,4-8艘 「拉達」級潛艇的消息佈滿各網站,一些人認為主要目的是針對日本目前的對華態度採取的針對性地行動(在中國春節即將到來時期,發生在中國釣魚島日本海上力量驅趕中國官方科學考察船事件,導致中國ZF決定今天的舉動)。但是,中國ZF此舉遭到了來自中國內地的部分學者與專家教授的反對。北京大學一名國際關係教授稱:ZF此舉無疑在一次勞民傷財。這是嚴重損害了中日邦交的問題。
日本現在ZF急需中國以緩和態度支持。在這個階段引進現代級驅逐艦,是會增加安培ZF在國內支持力度下降的局面。另一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指出:增加定購如此大批的先進驅逐艦,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目前的東海局勢。這反而會被日本抓住把柄。使得我們自己在談判中更加被動。也不能很好的遏制「中國威脅論」。現在階段我們應該更加採取「隱身」政策。而不是過於宣揚。
看到這些專家的言論,我十分汗顏,我認為他們是現代的趙括,只會紙上談兵,愧稱專家。我首先向這些專家問一句:中國ZF近十年一直向俄羅斯引進蘇-27、蘇-30戰機是不是「中國威脅論」?中國自產殲-10,生產093、094核潛、神盾艦是不是「中國威脅論」?如果這些是「中國威脅論」,那麼日本海上力量驅趕中國官方科學考察船是什麼「威脅論」 呢?
初看到中國ZF再次向俄羅斯購買「現代」艦的消息我也是大感意外,這不是對「中華神盾」艦技術的自我否定嗎?難道中國的技術真的不行嗎?但是真正分析以下中俄貿易及現今周邊局勢後就不感到意外了,而是那些所謂「專家」的言論頗讓人意外。
據中國海關統計,2006年中俄貿易額達333.9億美元,較2005年增長14.7%,同比增幅回落22.4個百分點,低於全國外貿總體增幅9個百分點。其中,中國對俄出口158.3億美元,同比增長19.8%,回落25.4個百分點;自俄進口175.6億美元,同比增長10.5%,回落20.5個百分點。而據俄羅斯方面統計,2006年中俄貿易額達444.5億美元,中國對俄出口268.9億美元,自俄進口175.6億美元。中俄統計誤差的原因,中國向俄羅斯購買的都是能源和軍事裝備,都在海關控制之內,而俄羅斯向中國購買的物資包括家電、服裝、機電、電腦等商品,大多都是經過中國商販用非法手段進入俄羅斯的,沒在海關登記,使俄羅斯在中俄貿易中吃了大虧,一致出現排擠中國商販的現象。
近幾年,由於中國軍事技術的進步,向俄羅斯的定單更是單一的能源,軍事進口也是早幾年的定單,而俄羅斯向中國購買的確是全方位的商品,這確實與正在俄羅斯舉行的中國年活動不太協調一致。
如今,中國ZF正在加緊打擊台獨,而北方的日本卻蓄意破壞中國的意圖,頻頻在東海及釣魚島問題上向中國ZF施壓,更是要和美國合作干預台海局勢。而俄羅斯在政治和軍事上力求和中國保持一致:日本宣佈對釣魚島擁有主權,俄羅斯就拒絕與日本進行北方四島歸屬談判;日本提出與中國合夥開發東海氣田,俄羅斯就驅逐日本漁船,並開槍傷人,讓日本臉面盡失。在俄羅斯與中國保持「同盟」關係的同時,卻面臨來自國內的壓力。一是與中國貿易不平衡,中國的商品嚴重打擊了俄羅斯的輕工業。二是中國開始生產廉價的先進武器,不但減少了蘇式戰機購買量,甚至取消了「道爾」防空導彈合同。三是中國三代戰機開始出口,一步一步的在蠶食俄羅斯的軍售市場。這些因素讓很多俄羅斯人開始懷疑中國,一些不信任聲音不斷出現在俄羅斯的報刊雜誌上。
另外,由於印度的強烈反對,也讓俄羅斯在對中國出口航空發動機上舉棋不定。狡猾的中國ZF很快就注意到了這些問題,於是就出台了購買「現代級」驅逐艦的舉動。
我認為,中國購買「現代級」驅逐艦的意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平衡中俄貿易,減少貿易摩擦。
二是鞏固中俄軍事同盟關係,使日本兩面受到俄式武器的夾擊。
三是借大定單向俄羅斯施壓,以解決梟龍及殲-10戰機的出口問題(因為這兩種戰機目前裝備的發動機都是俄羅斯生產的)。
另外,由於中國的新式戰艦都處在實驗階段,近階段不可能實現大規模生產,無法跟上海軍近期發展規劃,購買俄式戰艦合乎情理。如果這次購買合同能夠成交,還一定意義上拯救了無米下鍋的俄羅斯造船也,收買了俄羅斯民心,中國ZF的做法真是「一石三鳥」,讓人佩服的五體投地。在這裡,我還要批評一下那些提反對意見的中國「專家」,之所以要加上引號,是因為他們太不配「專家」這個詞彙。
事實上,只要中國不放棄收復台灣,日本就拿中國當敵人。因為在日本人的眼中,台灣海域是日本的經濟咽喉,台灣能夠獨立,遠比東海氣田及釣魚島重要。而在日本人的心中,至今還保持著尚武精神,他們永遠也不希望中國強大起來。日本人的醜惡鬼臉從平常的日中關係中都可以看出。在中日關係「蜜月」期,日本購買的都是中國的煤炭、糧食等低價值產品,而中國購買日本的都是電器、汽車等高附加值產品。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人想和外國合資建一個轎車生產廠,與日本人談判了許多次都以失敗而告終,最後是德國大眾圓了中國人的轎車夢。當中國汽車市場做大時,日本人就擠破頭的向中國擠,並時刻對中國自主汽車品牌進行打擊。
幾年前,當海爾冰箱在日本上市時,日本媒體齊驚乎「狼來了」,全民打壓。這多麼讓人可笑呀,難道中國一輩子要受日本經濟剝削嗎?看看中國ZF多麼大度,為日本產品免費做廣告,並為日本廠商設立免費區,讓日本賺足了中國的廉價勞動力。而日本人的回報是向全世界宣佈中國人素質低,中國產品低劣,忘記了是中國在亞洲經濟危機中拉了他們一把,更忘了中國放棄了二戰賠償權利。「ZF此舉無疑在一次勞民傷財。這是嚴重損害了中日邦交的問題。日本現在ZF急需中國以緩和態度支持。」這樣的言語竟然是國際關係專家的言論,真是中國人的恥辱。
相關搜索目錄: 電腦 雜誌 釣魚 廣告 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