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事點評】2007年4月6日 星期五精裝版[轉]
東方【時事點評】2007年4月6日 星期五精裝版[轉]
佩斯:中國沒有解釋反衛星導彈試驗意圖
【華盛頓消息】日前結束對中國訪問的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彼得•佩斯將軍5日表示,在他訪問中國期間,敦促中過軍事透明化。然而關於1月份進行獵殺衛星之舉,中國絲毫不露口風,他無法獲得答案。
據報道,美國國防部5日舉行記者會,由國防部長蓋茲和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佩斯兩人共同主持。3月下旬訪問過中國的佩斯說,這次他與北京高層、中國軍方進行了良好的、開誠佈公的會談,他強調中國的軍事應有透明度。
會上有記者問到,中國如何向美國解釋獵殺衛星武器一事?佩斯說,在多次會談中,他直接詢問中方,為何沒有事前宣佈要進行這一行動?他又告訴中方,因為中國的反衛星武器測試,使得全世界都質疑中國發展太空武器的意圖。但是他沒有得到答案。
佩斯是在遠東之行裡順道訪問大陸,而這是他2005年就任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以來首次到訪中國。佩斯一行也是今年訪問北京的第一個美國高級軍事代表團,因而外界解讀美中之間的軍事交流升溫。
佩斯說,雙方在會談中同意加強兩軍交流,包括讓中方學生前往西點軍校學習,舉行兩軍聯合海上救援演習,雙方也尋求設立軍事熱線以因應緊急狀況。
佩斯承認,此次的中國之行,中國軍方已顯示了開放姿態,但他表示:「就同美中其他交流領域的情況一樣,有時候,中國人給我們看的並不是美國人想看到的東西。」談到中國軍費,佩斯說:「比起軍事預算的具體數目,擴軍意圖與錢怎麼花更為重要。」
佩斯以美國公佈《四年防務評估報告》為例,希望中國借鑒。他說,這個文件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詳細披露了美軍重點要發展的領域以及為什麼這麼做,「如果中國也能有這麼個東西,我們間的誤會就會小得多」。
【時事點評】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位在中國訪問時,曾經「驚奇地」坐進蘇-27座倉,並「興奮地」在99式坦克中參觀了一番的佩斯,看來已經徹底忘記了當時的「驚奇與興奮」,從而開始抱怨「中國人給我們看的並不是美國人想看到的東西」了。
●佩斯將軍的「抱怨」有兩個重要內容
事實上,佩斯將軍的「這番抱怨」實際上有兩個重要內容:
第一,關於1月份進行獵殺衛星之舉,中國絲毫不露口風(打衛星的意圖),因此,他抱怨「無法獲得答案」;
第二,我們知道,已成為歷史一頁的「拉姆斯菲爾德國防部長」,其在2005年訪華時就極力想與北京搭建一條「中美軍事熱線」,顯然,佩斯「報怨北京」的事實顯示:「拉姆斯菲爾德國防部長」的這個「遺願」仍然還是個「遺願」。
●一個小孩子都不難弄懂的道理
我們注意到,佩斯將軍的「這番抱怨」是在中國海軍司令吳勝利將軍訪美期間發出的。佩斯訪華與吳勝利將軍訪美一樣,打的旗子上面都寫著「為了加強中美軍方的交流」,但是,在佩斯抱怨「中國人給我們看的並不是美國人想看到的東西」的同時,吳勝利恐怕也沒有奢望能在美國看到「中國人想看到的東西」,比如說:美國向海灣地區大規模集結軍事力量,其軍事計劃又是什麼?
在我們看來,佩斯將軍抱怨「中國人給我們看的並不是美國人想看到的東西」顯得過於「孩子氣」了,既然美國人也不可能將自己所有的軍事機密、軍事計劃公開展示給對方,那麼,這種「已所不欲」的事情,又何必「欲施於人」呢?這可是一個小孩子都不難弄懂的道理!
●「打衛星的意圖」本身就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誰痛誰知道」的東西
不過,東方評論員想強調的是,華盛頓之所以一再要求北京「解釋」中國打衛星的「意圖」,倒並非無理取鬧,只是知道北京「不會給出明確解釋」才會表現得如此執著,因為在我們看來,「這種意圖」本身就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誰痛誰知道」的東西,果真要說清楚,道明白,對中國當然沒有好處,但對美國人恐怕更加不利;
●那條「中美軍事熱線」還是請華盛頓「再等等」的好
最後,至於華盛頓何以著迷於架設一條所謂的「中美軍事熱線」,我們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恰恰與「中國打衛星」所傳遞的戰略意圖相關,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北京覺得有必要對「為什麼打衛星」持一種「就是不告訴你」的態度時,那條「中美軍事熱線」還是請華盛頓「再等等」的好;
為了更好地理解拉氏、佩斯急於將軍事熱線拉到北京,並一再要求北京解釋「為什麼打衛星」的真實意圖,我們再來瀏覽一則新聞,在聽聽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又說了些什麼之後,東方評論員將對其進行展開。
中國外交部回應中韓建軍事熱線傳聞
【北京消息】4月5日下午,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舉行例行記者會,就溫家寶總理訪韓、日,六方會談、海軍司令吳勝利訪美等回答了記者提問。
秦剛: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首先發佈三條消息:
應博鰲亞洲論壇的邀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吳邦國將出席今年4月20日至22日在海南省博鰲舉行的論壇2007年年會並發表主旨演講。年會期間,吳邦國委員長還將會見與會的有關國家領導人和其他代表。
應外交部長李肇星邀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外交部長阿卜杜拉將於4月8日至15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孫必干將於4月9日至18日訪問沙特、巴勒斯坦、以色列,並順訪歐盟,就當前中東地區局勢,特別是巴以問題與有關方面交換看法。
問:據報道,溫總理訪問韓國期間將提出建立中韓軍事熱線制度。你能否確認?除此以外,溫總理此次訪韓還將提出什麼主張?
答:溫家寶總理對韓國的訪問具體會涉及到什麼議題,包括是否涉及你提到的軍事熱線,我現在還無法得知,如果有這方面的消息,我們也會適時發佈。中韓兩國作為近鄰,保持在防務安全領域的及時溝通與對話,對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促進雙邊關係順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們願意在這方面同韓國進行探討。
溫總理在訪韓期間將同盧武鉉總統會談,同韓國總理及政黨、議會等各界人士會見、廣泛接觸,就如何推動中韓睦鄰友好和全面合作夥伴關係的進一步發展,深化和擴大兩國在經貿、教育、文化等各領域以及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合作交換意見。
【時事點評】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秦剛在講話中所公佈的「幾個消息」,既:博鰲亞洲論壇,阿聯酋外長訪華,中國中東特使「再次」出訪中東,特別是中韓軍事熱線的問題,本質上都與「是否立刻架設」中美軍事熱線「息息相關」;
事實上,針對「本次」博鰲亞洲論壇的「本身」,我們無意展開,因為直至今天為止,它都還只是一個各方發表「個人觀點」、彼此進行「閒聊」的「講台」。
但是,對博鰲亞洲論壇的「性質」,東方評論員卻想強調一點,那就是:中國,包括眾多參與者,之所以年年聚會、歲歲閒聊,就因為在這個論壇的上空積聚著一個重大的「戰略氣氛」----東亞、甚至亞洲經濟一體化的氣氛,可以這樣說:如果到了哪一天,如果人們突然發現博鰲亞洲論壇的一舉一動都成了世界媒體追逐的頭條新聞,那麼,可以肯定的是,東亞、甚至亞洲一體化進程也就算走到了一個重大轉折點。當然了,這都是「後話」,不過,對這種「後話」的前景,我們的觀點是:大家不妨回頭想想「上合的昨天」,再看看「今天的上合」。
在這裡,我們先來談談中韓軍事熱線的問題。
●溫家寶對日本媒體講話前,安倍「搶先」與布什通了電話
我們知道,溫家寶總理就要出訪日本、韓國,並分別對日本、韓國的媒體進行了「訪前」新聞講話,有意思的是,日本首相安倍也在今天分別接受了中國最具影響的兩家媒體的專訪(一家是中國中央電視台,另一家是香港鳳凰衛視),一時間,就表面上看,這不過是中日雙方針對這場即將展開的「融冰之旅」、在相互喊話。
但是,大家是否注意到一個「細節」:就在溫家寶總理針對日本媒體發表上述講話之前「十幾個小時」,既在4月3日晚,日本.首相「搶先」與美國總統布什通了電話,根據日本外務省的透露,在電話中,這位口口聲聲「不會再(慰安婦問題)道歉」的日本首相,再次打了自己一個耳光,不僅再次重申日本政府將繼承「河野談話」的立場,還「再次」「由衷地」向飽受艱辛的「慰安婦」表示同情,同時對「慰安婦」陷入極其痛苦的境地表示道歉;
值得注意的是,曾經讓自己的老爸(老布什)跑到北京「憤怒聲討」日本罪惡歷史的小布什,根據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戈登•約翰德羅3日在華盛頓就電話內容發表聲明時的說法,竟然也說了這樣的一番話:「(布什總統說)他讚賞首相(安倍)的坦誠,並注意到今日日本已非二戰後日本。……他(布什)對日本民眾的同情心有信心。」也就是說,安倍的「歷史態度」似乎在一夜之間就取得布什的充分理解。
●安倍與布什的這通電話的確「打得夠及時」
顯然,就如我們在昨天的點評中所說:安倍與布什的這通電話的確「打得夠及時」:這是在瞄著中日關係能否「持續改善」的軟肋之一--「歷史問題」在搶先發球:通過對美國「展示」讓步這一動作,安倍想將「歷史問題」(美日間在歷史問題上的爭吵不過是個幌子,實際上就是美日間近來因安倍拿是否支持布什政府的中東政策做籌碼在,推行強勢外交而生的齷鹺)搶先在「美日之間」燙平,之後,得到華盛頓「充分理解」、並以此向中國「暗示」「美日同盟依然鞏固」的安倍,就可以以「強勢地姿態」在東京「接待」溫家寶總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