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建屋發展報告 = 推給下任政府的 "空頭期票" = 呃人! 下任政府是誰?
現任政府說四年後會搞 = 他推俾下任政府上場後才搞 = 語言偽術拖下拖下過日子出糧呃飯食 = 自己唔使對現交功課!
等同向銀行借債承諾個孫會還! 你交稅養肥的語言偽術政棍!
名家筆陣:樓價不用管
何濼生 (嶺大教授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15.7.2013 On.cc
早前,逾萬個物業代理、裝修師傅、業主及他們的支持者參加了反3D大遊行。政府解釋,措施乃非常時期所採取的非常手段。若市場不再亢奮,樓價不再癲狂,就會撤回。
然而,在市場經濟中,私樓樓價的高低取決於供求。在供不應求的大前提下,能出較高價錢和願出較高價錢的買家才能置業,這叫做以價配給(price rationing)。任何增加置業成本的措施,包括加息和加印花稅,縱能讓樓價回落,卻無助置業。
3D辣招無助置業
雖然額外印花稅表面上只打擊短線炒家,買方印花稅只針對外地人及公司買家,雙倍印花稅豁免首次置業者,事實是置業人士的數目在多項辣招推出後已大幅減少,不少擬置業的人士也改為租樓,顯然此等措施談不上能助人置業。置業人士無法不考慮政策風險,亦無法肯定三年內必然無售樓需要,而且很多業主都不敢輕易換樓,免被綑綁三年。結果大大影響了供應,減少了置業人士的選擇。
按政府發言人的論述,似乎種種辣招重點其實不在於助人置業,而是對付「非理性亢奮」,以免泡沫愈吹愈大,這講法給辣招挽回一點合理性。然而,既然銀行估值並非進取,而金管局早已要求貸款比率低至六成或七成,又要求貸款逾此額者需購買保險,金融體系早已經有足夠的緩衝保障,何用再另出辣招?
引爆泡沫代價沉重
香港是自由經濟體,買貴貨的人若蒙受損失,自然必須面對,毋須政府官員越俎代庖,勞神去為市民判斷樓價是否合理,只須為市場提供足夠發展土地,提升發展程序的效率和控制借貸比率等,保障金融體系的穩定。
其實判斷泡沫的程度,管理泡沫的形成並適時把形成中的泡沫引爆,是極高難度、社會代價沉重和風險極高的任務。歷史上以此為政策目標的,最後多帶來危機,甚至引發了空前的經濟大蕭條。
一九二九年大蕭條前夕的股市崩圍,正是聯儲局官員因應股市連番創新高感到高處不勝寒,連番加息的結果。當時股價連續五年以雙位數的百分率增長,背景卻是連續兩年物價出現下跌和強勁的企業業績。連番加息造成信心崩潰,股市大瀉又進一步打擊信心。
搞好供應嚴管銀行
自○四年年中起聯儲局共加息17次,其中一個目的是冷卻非理性亢奮,卻造成了樓價大瀉和次按危機。有人指前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當時超低的息率造成樓市泡沫,我則認為最大問題是他縱容濫貸和虛報。有報道指,○五年借按揭者置業時的首期中位數僅得物業估值的2%,若聯儲局像金管局要求置業人士首期不低於樓價三成又嚴懲虛報,次按問題根本不會出現。
筆者認為政府和監管者只須做好本分,在公屋和供應兩方面都做得好,並且慎防銀行濫貸和貸款人虛報收入,確保銀行資金充裕,樓價真的不用去管。
http://www.flickr.com/photos/103783065@N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