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大約37 年時日聯以交過戰,但日本不堪,所以未逼東北因為資源嗎,如鋼材。
古德林親日﹐丞認偽南京政府,中德才斷交,結果失去一個大資源提供國。
與納粹德國和法西斯意大利的軍事合作
蔣介石忍辱負重,爭取時間積極備戰。因得不到英美的援助,蔣介石只有和極權國家合作。 1931年聘德國顧問在杭州筧橋成立航空學校。1933年聘洛蒂(Roberto Lordi)率領意大利空軍顧問團來華,負責中央航空學校洛陽分校的訓練事宜,和裝配意大利飛機。1935年中國與意大利費亞提(Fait)等四家航空工廠訂約,在南昌設立飛機製造廠。中國空軍經積極整頓建設,1936年全國空軍各式飛機六百餘架,飛行員三千名,機場262處。[8] 德國軍隊以訓練精良和武器犀利著稱於世,蔣介石欲得到德國技術與經驗協助他國防現代化和發展國防工業。1933年1月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致力重整軍備,需要大量鎢砂。德國缺鎢,全賴輸入。我國華南各省盛產鎢礦,遂用鎢砂交換德國協助練兵和提供武器、機器與國防工業技術。自1928年至1938年,德國前後共派五位軍事總顧問來華,協助中國練兵及國防現代化。其中以賽克特上將(Hans Von Seeckt)和法爾肯豪森上將 (Alexander Von Falkenhausen)的貢獻最大,1934年5月德國前國防部長賽克特將其建立德國國防軍的經驗移植到中國,他在給蔣介石的重整中國陸軍建議書裡主張:1、編練模範旅,予以現代化武器的配備;2、興建鐵路及公路網;3、成立軍官團;4、建立中國自己的武裝工業。1935年法爾肯豪森接任第五任總顧問,繼續執行賽克特發展中國國防工業為重心的方案,以強化陸軍戰力。他建議製造或購置各種槍炮的彈藥,以備作戰需要。另外軍隊除需要強化火力外,尚需成立工兵營、通信營等特種部隊。抗戰爆發時,中國已有近三十師約三十萬陸軍接受了德式訓練和裝備(原計劃為六十師),槍用彈藥基本上可以自行生產。戰前中國進口軍火武器,80%來自德國。八一三淞滬戰爭爆發,蔣介石便派德式訓練的中央軍參戰,德國顧問法爾肯豪森等71人並在上海指導華軍作戰。德式訓練的陸軍雖然很快消耗殆盡,但德國協助建成的兵工廠仍在後方生產前線所急需的軍火。中日戰爭全面展開後,英法船公司都害怕得罪日本,不肯運送軍火到中國。希特勒卻仍然指示售買軍火並運送到中國,使我國能稍解燃眉之急。[9] 納粹德國和法西斯意大利為歐洲帶來戰禍,對中國抗戰卻有相當貢獻
引自
http://archie.ncu.edu.tw/icas/re ... ed2cd55cdda033.html
[
本帖最後由 lv123 於 2007-2-14 05:46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