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汽槍 | 軍服 | 直升機 | War Game | 軍用品 | 軍事模型 |

發新話題
打印

檔案解密:希特拉曾經三次「調停」中日戰爭(轉貼)

檔案解密:希特拉曾經三次「調停」中日戰爭(轉貼)

希特拉對於中日戰爭,自始即與日本侵略者抱有不同的見解。他認為日本的真正敵人是蘇聯,日本應當做好與德國從東西兩面夾攻蘇聯的軍事準備,對於蔣介石,應當拉過來作為反蘇反共的夥伴。1937年10月下旬,希特拉密令德國駐日大使狄克遜向日本外相廣田探詢日本所希望的中日和平條件。當時上海尚未全部陷落,日軍提出了四個條件:⑴中國承認「滿洲國」;⑵華北特殊化;⑶中日共同防共;⑷中日經濟提攜。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奉命向國民黨政府轉告了廣田的上述條件。
  
  11月3日,也就是日軍在金山衛登陸的前兩天、狄克遜再度會晤廣田時,廣田因日軍在上海作戰已佔優勢而增加了內蒙自治、華北建立非軍事區、以親日派為華北行政長官的三個條件。陶德曼奉命將這些條件面達了蔣介石。蔣介石向陶德曼講了一句真心話:「如果接受日本的這些條件,中國政府必將無以立足,而共產黨起而當政,對日本也是不利的。」
  
  稍停,蔣介石又作了補充說明:「目前九國公約國正在比利時開會,可望覓取和平途徑,暫時難於正式承認日本的要求。」11月28日,陶德曼在已被日軍佔領的上海建議再作一次中日和平的努力。12月1日,德國外長牛賴特勸告中國駐德大使程天放:「中國已無法轉敗為勝,而時間對中國不利。」在日本軍事逼降和德國外交誘降雙管齊下的局勢下,蔣介石動搖得非常厲害,他主張「堅守」南京不是為了戰略上的需要,而是等待陶德曼到南京來再作一次調停中日戰爭的努力。
  
  12月2日,陶德曼在外交次長徐謨的陪同下由上海到了南京。蔣介石召集國民黨高級將領會議,討論日方提出的條件。會後蔣接見了陶德曼,向他提出三點:一、以日本建議為和談的基礎;二、保持華北領土主權之完整;三、和談中不得涉及中國與第三國已成的協定。蔣介石懷疑「日本人說話不算數」,希望德國在和談中作雙方的公證人。陶德曼表示德國只能在幕後活動,不便公開參加談判。由於日本陸軍派軍人自恃武力,沒有等待德國調停成熟,繼續向南京進兵,12月5日蔣匆匆離開南京,13日南京陷落,德國的第二次調停遂告停頓。
  
  南京失陷後不久,陶德曼又到漢口會見了蔣介石。他聽到了國民黨政府決定派孫科到莫斯科簽定中蘇同盟條約的消息,陶德曼立即將此項消息及中國人心傾向蘇聯的有關情況報告了德國外交部。其實,自中日交戰以來,蘇聯即於8月21日與中國簽定了中蘇互不侵犯條約,並派志願空軍人員援華,蘇聯對中國的戰略物資援助,也比西方任何一國為多。
  
  12月26日,陶德曼將日本所提的更為苛刻的新條件轉達給蔣介石,蔣推托有病,叫宋美齡和孔祥熙代接見。但在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的巨大壓力下,蔣介石不敢接受這些條件。張群曾向蔣獻策說:「和必亂,戰必敗,敗而後和,和而後安。」他的意思是說,如果過早地投降日本,必將引起全國人民的反對,政府可能因此倒台,不如暫時「抵抗」一下,打得河山破碎後再講和,就可以取得人民的諒解而相安無事了。因此德國的第三次調停又告失敗。
千龍新聞網

[ 本帖最後由 khadafy 於 2007-2-10 18:36 編輯 ]
若問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若問後世果  今生作者是

莫道因果無人見  遠在兒孫近在身

TOP

以前听说过.......

TOP

Thanks to share!

TOP

good very good

let me see .good

TOP

thx!!!!!!!!!!!!!!!!!!!!!!!

TOP

絕對有可能,因為日本攻打蘇聯,是最令德國得益;試想蘇聯的西伯利亞大軍不能趕上莫斯科保衛戰,哈!哈!

TOP

这个贴子内容有点意思,有真实性啊

这个贴子内容有点意思,有真实性啊

TOP

但大約37 年時日聯以交過戰,但日本不堪,所以未逼東北因為資源嗎,如鋼材。
古德林親日﹐丞認偽南京政府,中德才斷交,結果失去一個大資源提供國。

與納粹德國和法西斯意大利的軍事合作

蔣介石忍辱負重,爭取時間積極備戰。因得不到英美的援助,蔣介石只有和極權國家合作。 1931年聘德國顧問在杭州筧橋成立航空學校。1933年聘洛蒂(Roberto Lordi)率領意大利空軍顧問團來華,負責中央航空學校洛陽分校的訓練事宜,和裝配意大利飛機。1935年中國與意大利費亞提(Fait)等四家航空工廠訂約,在南昌設立飛機製造廠。中國空軍經積極整頓建設,1936年全國空軍各式飛機六百餘架,飛行員三千名,機場262處。[8] 德國軍隊以訓練精良和武器犀利著稱於世,蔣介石欲得到德國技術與經驗協助他國防現代化和發展國防工業。1933年1月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致力重整軍備,需要大量鎢砂。德國缺鎢,全賴輸入。我國華南各省盛產鎢礦,遂用鎢砂交換德國協助練兵和提供武器、機器與國防工業技術。自1928年至1938年,德國前後共派五位軍事總顧問來華,協助中國練兵及國防現代化。其中以賽克特上將(Hans Von Seeckt)和法爾肯豪森上將 (Alexander Von Falkenhausen)的貢獻最大,1934年5月德國前國防部長賽克特將其建立德國國防軍的經驗移植到中國,他在給蔣介石的重整中國陸軍建議書裡主張:1、編練模範旅,予以現代化武器的配備;2、興建鐵路及公路網;3、成立軍官團;4、建立中國自己的武裝工業。1935年法爾肯豪森接任第五任總顧問,繼續執行賽克特發展中國國防工業為重心的方案,以強化陸軍戰力。他建議製造或購置各種槍炮的彈藥,以備作戰需要。另外軍隊除需要強化火力外,尚需成立工兵營、通信營等特種部隊。抗戰爆發時,中國已有近三十師約三十萬陸軍接受了德式訓練和裝備(原計劃為六十師),槍用彈藥基本上可以自行生產。戰前中國進口軍火武器,80%來自德國。八一三淞滬戰爭爆發,蔣介石便派德式訓練的中央軍參戰,德國顧問法爾肯豪森等71人並在上海指導華軍作戰。德式訓練的陸軍雖然很快消耗殆盡,但德國協助建成的兵工廠仍在後方生產前線所急需的軍火。中日戰爭全面展開後,英法船公司都害怕得罪日本,不肯運送軍火到中國。希特勒卻仍然指示售買軍火並運送到中國,使我國能稍解燃眉之急。[9] 納粹德國和法西斯意大利為歐洲帶來戰禍,對中國抗戰卻有相當貢獻
引自http://archie.ncu.edu.tw/icas/re ... ed2cd55cdda033.html

[ 本帖最後由 lv123 於 2007-2-14 05:46 編輯 ]

TOP

thanks for share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回復 #7 firefish 的帖子

I don't it's ture....Honestly speaking,Japan was not able to help by attacking SOVIET because SOVIET amy was much more powerful than Japan amy.
Tasting the life!

TOP

1911至1941年間,中華民國和德國之間的合作在20世紀中前期歷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在一定程度上,中德合作使兩國結成聯盟,親密的合作關係使中國的工業建設和軍備迅速實現現代化,這在第二次中日戰爭之前尤甚。中華民國的創立雖然使中國從衰敗清王朝重新站起來,但國家一直在軍閥割據與列強環繞的環境下艱難地生存著。1928年,中國國民黨完成北伐雖在名義上統一了軍閥動蕩之中的中國,不過於同時期,日本對外擴張,主張對中國發動戰爭的鷹派勢力卻在該國政壇抬頭。有鑒於此,中國迫切需要實現軍備和國防工業現代化以獲得自衛生存的能力,而德國方面則需要原材料的穩定供應。這種關係在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末期間,將中德兩國緊緊地維繫在一起。雖然合作的蜜月期自1933年納粹當政開始到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而結束,只持續了不到4年時間;而且真正意義上的工業改革也到1936年才開始,但中德合作仍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產生了著深遠的影響。同樣,中德合作也大大提高了中國抵禦日本的侵略的能力。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 ... 7.E9.97.9C.E4.BF.82
中日都可謂以德國為師﹐但好像日本成功d。

TOP

發新話題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1997- Xoca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