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戰役
歐州局勢在1930年代後期變得緊張。德國在1936年佔領了萊茵爾、1938年併吞了奧地利和蘇台德區。1939年初,德國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而義大利則佔領了阿爾巴尼亞。德國入侵這些國家的行為提醒荷蘭政府德國接下來可能進行入侵。但荷蘭只在4月進行局部動員。
荷蘭政府希望能像25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保持中立,但為了避免入侵;荷蘭軍隊在8月24日開始全面動員。政府撥出900萬盾用作國防用途;一部分被用於興建3艘戰鬥巡洋艦。當時從國外獲得軍工設備是困難的,例如德國便故意把荷蘭訂購的工業設備扣押。希特拉在德國當權後,荷蘭雖然有更新軍事裝備,但速度遠比法國和比利時慢;軍費在1936年才開始緩慢增加。荷蘭政府不希望失去一個重要的貿易夥伴,因此不想破壞與德國的外交關係。為此,政府當局阻止人民批評納粹德國的政策,而荷蘭首相也相信德國不會入侵荷蘭。
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英國和法國向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波蘭的戰役結束後,後西歐戰場並沒有發生重大戰事。英國和法國開始為進行長期戰爭準備;而德國則佔領了波蘭。在10月9日,希特拉下令計畫入侵低地三國,將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佔領,然後用作進攻法國的基地及防止盟軍攻擊德國工業基地魯爾區。
低地三國位於法德邊界地區,是英法和德國雙方進攻的理想地點。英國首相丘吉爾在1940年1月2日的電台演說中表示希望荷蘭加入同盟國,以防止德國的攻擊。在徳國軍機逼降比利時,徳軍的攻擊低地三國的計畫洩露後,兩國仍拒絕了英國首相的建議。
1940年4月,在德國入侵丹麥和挪威之後,荷蘭要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保持中立的可能性已經愈來愈低了,國家開始全面備戰。荷蘭邊境部隊進入最高警戒裝態。第五縱隊在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的活動的傳聞,令一些荷蘭民眾擔心也有德國特工協助入侵荷蘭。4月19日,荷蘭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但大部份民眾仍十分樂觀,相信自己的國家不會被入侵。荷蘭希望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協約國的抑制政策能在這一次重演。4月10日,英法兩國再次要求荷蘭加入同盟國,再次被荷蘭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