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汽槍 | 軍服 | 直升機 | War Game | 軍用品 | 軍事模型 |

發新話題
打印

第二次海灣戰爭中 的「虛」與「實」

第二次海灣戰爭中 的「虛」與「實」

第二次海灣戰爭中 的「虛」與「實」


孫子曰:「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者離之。」正所謂:虛則實之,實則虛之。


兵無常形,水無常勢,或化虛為實,或化實為虛,或避實擊虛,或以實擊虛……,古今中外大大小小的戰爭無不演繹著「虛」與「實」玄妙。第二次海灣戰爭演繹的 「虛」與「實」,也值得人們去玩味和思考。


戰爭背景中的「虛」與「實」


第二次海灣戰爭的背景可追溯到第一次海灣戰爭。正是第一次海灣戰爭為第二次海灣戰爭埋下了伏筆。


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併吞並了弱小鄰國科威特,舉世震驚。俗話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聯合國迅速做出決議,要求薩達姆把軍隊撤出科威特。但薩達姆一意孤行,拒絕執行聯合國決議。在此情況下,聯合國授權以美國為首的34國聯盟,展開軍事行動。從1991年1月15日開始,在40天的時間裡,「沙漠風暴」席捲海灣。最後,以美國為首的聯軍獲得了決定性勝利,薩達姆被迫撤出科威特。


在這次戰爭中,薩達姆為自己的一時衝動付出了慘重代價,也開始了他長達十幾年的噩夢。在這次戰爭中,美國卻以微乎其微的代價,贏得了巨大的勝利。這場戰爭的勝利,其意義遠遠超過了戰爭本身的意義。美國不僅強化了自己作為世界霸主的地位,擴大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而且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軍事實力及能力,檢驗了自己新軍事思想和新軍事武器。同時,將自己的軍事力量牢牢地嵌入海灣。


戰爭的勝利,使美國的一些人開始懷疑美國是否把目標定得太低了;是否應在解放科威特之後,繼續採取軍事行動將薩達姆趕下台。其實,這正是美國的聰明所在,也是「虛」與「實」的精妙所在。雖然戰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但是,大部分伊拉克部隊,特別是共和國衛隊並未被摧毀。伊拉克軍心未散,民心未散。薩達姆的政權基礎還沒有根本動搖。如果此時將戰爭繼續與深入,勢必會喪失國際社會的支持,勢必付出巨大的代價。而「避實就虛」,適時結束戰爭,實乃是上上之策。


既然伊拉克部隊的有生力量還在,既然伊拉克的國力尚在,既然薩達姆的實力猶存,美國就採取「化實為虛」的策略,即採取措施,化解其實力,使其國力空虛,軍力下降。


首先,美國極力促成聯合國對伊拉克實施制裁,限制其石油出口,從而扼住了伊拉克經濟的咽喉。其次,以保護科威特安全為由,在科威特集結規模較大,裝備精良、反應迅捷的軍事力量。第三,在伊拉克設立禁飛區,美、英空軍在禁飛區盤旋,時時對伊拉克實施空中打擊。第四,迫使伊拉克向聯合國承諾,放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包括化學武器、生物武器和核武器)。


這種種措施,使伊拉克和美國的形勢此消彼長,勝負的天平逐漸傾斜。美國為第二次海灣戰爭做了最好的鋪墊。


戰前準備中的「虛」與「實」


在美國的嚴厲制裁下,在國內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的情況下,伊拉克內外交困。為了掙脫美國套在伊拉克身上的絞索,搏取最大的生存空間,薩達姆孤注一擲,也玩起了「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的遊戲。一方面,聲稱自己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一方面,拒絕與聯合國武器核查小組合作,禁止對敏感地區進行核查。使外界對其有無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如霧裡看花。也許薩達姆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使美國保持一份戒心,不敢輕易發動戰爭。


然而,這卻授人以柄,給了美國動武的的口實。1998年12月,美國中央司令部發動「沙漠之狐」行動,對伊拉克總指揮部和懷疑生產、儲存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地點實施了連續打擊。進而又宣佈將對可能威脅其飛機的任何雷達或相關設施進行攻擊。2001年的「9.11」恐怖襲擊事件,使美國發動第二次海灣戰爭的時機趨於成熟。


十年悄悄過去,伊拉克和美國的「虛」與「實」,卻有了鮮明的對比。美國十年蓄謀,十年備戰,為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配備了最為先進和精良的部隊;機場、戰備設施、戰爭環境已準備到位。美軍的指揮和控制程序更為靈活和敏銳,而且美軍具備全方位聯合作戰的優勢。反觀伊拉克,十年磨難,十年消耗,國力空虛,軍隊裝備老化,80年代用來抗擊伊朗的武器幾乎沒有更新;主要裝備無法投入實戰;缺乏有效的防空體系,雷達和指揮中心所處的位置容易受到攻擊,導彈的射程和速度不足,大部分通信系統十分脆弱。儘管伊拉克名義上能夠動員26個師,但其戰鬥力卻疲弱不堪。


最後,美、英兩國又「指虛為實」,炮製了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虛假情報,並假借反恐之名,對伊拉克大開殺戒。



戰爭進程中的「虛」與「實」


2003年3月20日凌晨,隨著F-117「夜鷹」隱型戰鬥機在伊拉克上空投下重達2000磅的炸彈,宣告以「斬首行動」開始的第二次海灣戰爭爆發。這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戰爭的結果沒人去懷疑美國會勝利。戰爭的進程卻吸引力全世界的目光。


美軍利用絕對的空中優勢,不斷對伊軍的指揮系統、防空體系及可疑目標實施空中打擊,為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展開攻擊掃清障礙。各軍種聯合作戰,統一行動,目標直指巴格達。在美軍先聲奪人的強大空中打擊面前,伊軍束手無策。只是由新聞部長薩哈夫上演了一幕現代版的「空城計」。


美軍先頭部隊已兵臨城下,伊拉克新聞部長薩哈夫, 卻坐鎮巴格達,照例每天按時召開新聞發佈會, 在麥克風前發表講話,回答記者提問,嬉笑怒罵, 口若懸河。他時而表示伊軍讓出通往巴格達機場的公路,是為了更好的打擊敵人;時而表示,伊軍將在巴格達打垮入侵的美軍。他稱,伊軍已切斷了進攻巴格達的美軍同其後方部隊的聯繫。美軍士兵要麼投降,要麼被燒死在他們的坦克裡。薩哈夫甚至在4月8日美軍襲擊巴勒斯坦飯店後不久還對記者說,伊拉克決不投降,伊拉克將擊敗美國的入侵。


看著薩哈夫的表現,想想美軍在進軍過程中,並未遭到有效的抵抗;想想巴格達沒有縱深的城市防禦;想想伊軍沒有對美軍進攻巴格達採取任何阻滯,觀察家們紛紛猜測薩達姆的戰略意圖:是不是要揚長避短,在巴格達埋伏下重兵,準備與美軍展開巷戰?世界上多數人也都在自己的心理評估著「巴格達巷戰」中美軍的損失。

然而,美軍統帥不是司馬懿,薩哈夫也不是諸葛亮。巴格達「實」也罷,「虛」也罷,美軍都必然要拿下。所以,人們知道看不到「薩哈夫巴格達嚇退美國兵」的一幕。4月9日,一批美軍坦克和運兵車進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市中心。當人們看到的是薩達姆塑像的轟然倒下,而不是想像中激烈的巷戰時,還是大感意外。

孫子曰:「兵之所加,如以鍛投卵者,虛實是也。」也就是說,兵鋒所向,要達到像以石擊卵那樣的絕對優勢,關鍵在於以實擊虛。從2003年3月20日開始,到 4月9日美軍進駐巴格達,再到5月1日美國總統布什宣佈伊拉克主要戰事結束,第二次海灣戰爭前後不過42天的時間。在這不長的時間裡,美、英聯軍 「以實擊虛」,勢如破竹,所向披靡。而伊拉克「以虛對實」,既無招架之功,也無還手之力。

如今,海灣戰爭已成歷史。然而,回味歷史也能給人以啟示。

TOP

發新話題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1997- Xoca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