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0年代前蘇聯首枚“薩姆”導彈問世以來,現已形成高、中、低空和遠、中、近相結合的比較嚴密的防空體系,並且還可與其他型號的導彈及高炮聯合構成高、中、低空防空火力網,有效攔截敵方的飛機和導彈。目前,“薩姆”家庭成員有近20個,它們在歷次戰爭和武裝衝突中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謂戰果顯赫。
1959年10月7日,我空軍地空導彈部隊用“薩姆—2”導彈,擊落了在北京上空偵察飛行的國民黨空軍偵察機RB—57D,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用地空導彈擊落飛機的戰例;此後,又陸續用“薩姆—2”導彈擊落了國民黨U—2高空偵察機5架,為“薩姆”地空導彈的戰鬥史寫下光彩的一筆。“薩姆—2”是一種全天候、中程、防中高空導彈的武器系統,其最大射程為54千米,最大射高為34000米,是當時打擊中高空飛機最理想的武器。
解放軍地空導彈部隊於1958年10月6日成立,番號為空軍導彈第一營。後來從北京軍區空軍、南京軍區空軍的高炮部隊中挑選精兵強將,組建導彈二營、三營,代號空字五四三部隊。台灣主要用美式裝備,中國大陸當時則主要是用蘇式武器。導彈部隊接收了五套薩姆2式導彈發射台,又陸續購買了62枚導彈。1959年10月,導彈部隊秘密部署在北京地區,警衛建國十周年慶典。
當年10月7日,這支成軍不過一年,裝備導彈不到四個月,沒有打過一次實彈射擊的部隊,創造了奇跡:僅僅使用了三枚命中率僅2%的薩姆2式導彈,一舉在北京通縣擊落美製RB-57D型偵察機。台灣後來評論說:這是"世界防空作戰史上第一次用地對空飛彈擊落敵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