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汽槍 | 軍服 | 直升機 | War Game | 軍用品 | 軍事模型 |

發新話題
打印

甲午戰爭

甲午戰爭

甲午戰爭之歷史,必須先從中日的關係談起。兩國之關係甚為久遠,今不必一一細表。日本在明朝時屢犯中國 ,現亦不必遠溯。清代初期,兩國並無正式邦交,直至日本明治維新,開國論者勝鎖國論者後,兩國始有來往 於1873年起,至1879年止,日本常使計吞併琉球群島,亦終於將琉球變為日本一縣,直至現代。 而兩國之最大爭拗,卻不是琉球,而是朝鮮。十三世紀以後,朝鮮均為中國藩屬。十六世紀末,日入寇朝鮮, 明朝即全力赴援。兩國之所以對此半島如斯重視,是因為在中國而言,朝鮮不保則東北不保;東北不保則京畿 危矣。在日本而言,若要入侵亞洲大陸,則非從韓、中入手不可。甲午戰爭之遠因,即由此而來。 從1875年至1885年約十年間,日本曾三次對韓挑起事端,謀取得利。第一次為一八七五年之《江華條 約》,另兩次則分別為1882年的「壬午事變」和1884年的「甲申事變」。於此段期間內,日本並未曾 明刀明槍的搶奪,而是使用各種奇謀詭計及欺中韓外交上的無知,令朝鮮之地位由中國的藩屬演變至中、日的 共同保護國家,使中國在以後朝鮮問題上受到極大束縛。

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中至九十年代初,兩國曾一度相安無事。而中國之洋務運動及日本之明治維新,亦於此段 期間大力發展。直至朝鮮的東學黨出現,遂成為甲午戰爭的導火線。 所謂的「東學黨」,亦即朝鮮的守舊黨。 其起源於崔福成雜取三教(儒、釋、道)之說,自衍一派稱東學,以「明人倫,誅行吏,救民生」相號召。朝 鮮「大院君」執政時,曾取締天主教,牽涉及東學黨。1893年,東學黨請願弛禁,因中國有意出兵剿亂而 解散,但於1894年2月再度舉事,實則因日本玄洋社「天佑俠團」煽動所致。6月3日,日政府要 求清政府派兵入韓。中國不知是計,遂遣兵一千五百至二千人入韓駐守牙山,由北洋陸軍提督葉志超及總兵聶 士成率領。日政府因根據日韓及中日天津條約而出兵朝鮮「剿亂」,第一批即有七千多人,另軍艦八艘。東學 黨人見兩國俱派兵前來,遂一哄而散。日本失去保護領使及商民口實,故口頭上同意撤兵,但於6月14日提 出新方案,要求中日共同改革韓人之內政,實為強中國所難。不論中國答允與否,日本都會依計行事。6月12日,日軍入漢城,佔王官。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發表強硬聲明,視為日向中第一次絕交書。 到了此時,中國方面一直欲以外交手段對抗日本。李鴻章雖不明日軍軍力如何,但至少明瞭自己軍隊的利弊。 因此,其一直均積極聯絡各國以達「以夷制夷」的目的。李深明俄國之不欲日佔朝鮮,故復向俄使喀希尼請援 。而俄國初亦屢向日作出警告,但不久即不再堅持。其轉變原因,是恐懼若過份壓迫日本,日必靠英,則對俄 不利。而中日開戰,亦不見得俄沒有漁人之利。

李鴻章一直希望用外交解決問題,故直至7月中間,才決定發兵赴韓。朝中眾人主戰為多,慈禧太后、光緒帝 亦力主武力解決。從表面上看來,中國無論在海、陸軍方面,俱比日本強大得多。然而,事實上証明,這是與 真實情況不符的。1874年7月初,日本在朝鮮已集結軍力萬餘人,中國方面則不足三千。此時,清軍主力 集結在漢城以南的牙山,亦因為韓南部的各據點已被日軍所佔領,故清兵增援部隊只能集結在北部平壤一帶。 7月24日,中國「濟遠」、「威遠」、「廣乙」三艦護送租借商船「高陞號」 ,上載援兵二千人往牙山。抵步後,「威遠」先回。翌日,三艦回航時,遇日艦「吉野」、「浪速」、「秋津 洲」。日方先開砲,雙方戰鬥一小時,「廣乙」被毀,「高陞號」沉沒。此即為甲午戰爭之序幕戰---「豐島海 戰」.

7月27日,中國政府得知「豐島海戰」後,準備宣戰。7月29日,中日「成歡之戰」發生。早於7月 20日,中國牙山守軍因陷於孤立,遂轉移據點至成歡。7月29日,兩軍互戰,中國慘敗,遂北走平壤。 此次戰役為中日第一場陸戰.8月1日,中國召回駐日公使,正式宣戰。之後,兩軍援兵到達,展開激鬥。8月2 日、19日及20日,日軍援軍分別於仁川、釜山、元山登陸後,齊往平壤推進。8月下旬,日韓成立所謂的 「攻守同盟」。往平壤的日軍兵力與華軍相當,由第三師團司令野津道貫指揮。9月14日,雙方終於開始戰 鬥,防守東路的馬玉崑與防守南路的衛汝貴力拒,北路總兵左寶貴戰歿。9月16日,葉志超逃走,華軍死傷 二千餘人,日軍奪得平壤。此後,清兵全軍退守鴨綠江(中韓邊界),不再入韓。「平壤之役」是中日第一次 大規模陸戰,此役後中國退守至鴨綠江,令戰場轉往中國內地,實是嚴重的失敗。

大清定遠鐵甲艦大清鎮遠鐵甲艦結構圖
「平壤之役」後,便是歷史 上著名的「黃海戰役」。戰前,不論中外,對北洋艦隊的實力皆高度評估,各級官員戰意旺盛,即令主和的李 鴻章,亦以為「攻人則不足,自守則有餘」。甚至日本方面,亦以為陸戰必勝而海戰殊少把握。 「豐島海戰」後,北洋艦隊採取守勢,不輕離基地。平壤淪陷同一日,北洋海軍由提督丁汝昌率領下全隊往鴨 綠江口的大東溝,掩護陸軍登陸。 9月17日,返回基地旅順途中,於旅順以東一百五十哩外遇見日艦,「黃海戰役」遂告開始。 當時,雙方的兵力為︰日艦十二艘,總排水量三萬八千噸,司令為日本海軍中將伊東佑亨。北洋海軍十四艘 (一說十二),參戰艦隻十艘,共排水量三萬一千噸,司令為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定遠」為旗艦,管帶為 劉步蟾。本來,北洋海軍為縱列式,後改為橫置式,「鎮遠」、「定遠」二艦居中。不久,在「鎮遠」指揮的 丁汝昌被炮彈震傷,從瞭望台上跌了下來,全軍失去領導,那時約為中午時分。下午一時戰鬥開始後,「揚威」 、「超勇」二巡航艦被擊中沉沒,僅二管帶得以倖免,餘下俱亡。「經遠」作戰後不久船身自然破裂 (非被 擊中),管帶林永升及船上三百餘人俱亡。「致遠」號作戰勇猛,至最後身負重傷,兼彈藥耗盡。管帶廣東人 鄧世昌令全艦衝向「吉野號」,務求同歸於盡。惜末達時已被魚雷擊中,全船二百餘人殉難。「定遠」、「鎮 遠」二主力艦遭五艘日艦圍攻,但仍力戰不怯。「定遠」擊中日艦「西京丸」,自身亦中彈起火。「鎮遠」表 現更為勇猛,管帶林泰曾及全船士兵奮力作戰,更要掩護已受創的「定遠」號,及以巨彈擊中日本旗艦「松島」 ,傷日兵百餘人。 至下午五時半許,戰事結束。中國損失「揚威」、「超勇」、「經遠」、「致遠」四艦,「定遠」受重創,其 餘各艦各有損毀,死傷一千餘人,日軍損傷艦隻共三艘,另有一艦沉沒,傷亡五百餘人。

是次戰役,雖云雙方各有損失,然經此役後,不但破滅了北洋海軍具一定實力之幻覺,且更顯出了北洋海軍的 各種問題,如指揮不協調、軍備素質差劣等。而此役後,北洋軍先退旅順再退威海衛,令黃渤二海之權制於日 本,促成中國之戰敗。10月23日,日本山縣有朋第一軍共二萬人,開始西渡鴨綠江入遼。清軍總兵宋慶的 淮軍、依克唐阿的滿州軍四萬人,望風潰敗。十月二十四日,另一支日軍由大東溝登陸。之後,中國連失安東 (丹東)、九連城、鳳凰城。10月26日,寬旬失守,接連岫巖亦淪陷。奉天省遼東半島以東的地方,除 大高嶺仍為總兵聶士成所據外,其餘均在短短數日間相繼陷入日人之手。11月21日,中國經經營十餘年 ,譽為東亞最好的旅順軍港,因北洋軍之撤退而守兵兵力薄弱,總兵徐力邦力戰不支敗於日軍,旅順落入敵手 。到了此時,中國一面急於求和,一面改用湘軍代替淮軍。日軍在遼東亦需作調 整,故暫緩進攻。但日本為了決意打擊中國,遂決定攻擊北洋海軍第二基地威海衛,同時佔領山東,對北京作 鉗型攻擊。1895年1月10日,日軍從城灣登陸,與清兵展開激鬥。日軍奪取了南幫砲台後,繼以海軍堵塞 威海衛港口。另外,為轉移清兵防守力量,日軍曾一度砲轟登州。2月7日,大戰終於爆發,中日兩國水師再 度相遇。但這次中國水師更為不濟,一開始「定遠」即告沉沒,管帶劉步蟾自盡。丁汝昌見大勢已去,下令部 隊沉船。士兵不應,丁自盡。2月14日,北洋軍借丁汝昌名義向日投降,北洋艦隊及威海衛全告落入日本手中。 但另一方面,新到的湘軍、吉林軍、黑龍江軍共五萬人,數次反攻海城,惜末能得手。三月初,日軍大力反攻 ,連陷牛莊、營口、田莊台等,遼西吃緊。 最初,各國對此戰抱觀望態度。但後來中國一敗再敗,令英美俄德法等國恐懼日本勢力過大,遂積極介入調停。 中國初派戶部侍郎張萌桓、湖南巡撫邵友濂求和,惟日本方面以二人權力不足,拒開會議。最後,中國被迫派 李鴻章為代表。日本方面,亦因戰區擴大,補給線長,要提防中國人民反攻,加上國際壓力漸大,感戰爭已不 可為。故於3月20日,談判開始。

中方代表除李鴻章外,還有其子李經方、羅豐祿、馬健忠、伍廷芳等。日本方面則有伊藤博文和陸奧宗光。 最初,雙方完全談不攏,日本方面提出極為苛刻之條件。後因一日本浪人小山豐太郎(一曰小山六之介)行刺 李鴻章,以致日本怕中國以此為名調回李氏,則必招致各國干涉,對日不利,故將條件略為放寬。

1895年4月17日,和約簽訂,史稱馬關條約,內容約如下︰

1.中國確認朝鮮為獨立自主國;
2. 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及澎湖與日本;
3. 中國賠償二萬萬(億)銀元與日本;
4. 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5. 日本得在中國自由製造工業各種機器,僅納入口稅;
6. 日軍佔威海衛三年,待中國還清賠款後交還,軍費由中國負擔。

甲午戰爭後,改變了遠東國際形勢,激發了列強之間的矛盾,終於導致十年後的日俄戰爭...


相關搜索目錄: 運動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請嘗試多貼文章獲取積分,積分超過 120 或特定用戶組方可查看.

TOP

謝謝,很有價值,很詳細、感恩

TOP

克寬克仁,皇建其有極。
惟精惟一,道積于厥躬。

TOP

知耻而后勇

中国老是先耻,后荣.

希望是真的.

TOP

明治维新就是让日本人吃坏食物,让丑人纠缠一部分男女,越反抗就害得越厉害,使所有人都得说日本在进步,在强大,崇拜天皇,只是害死日本人的东西,没什么科技进步.明治就是让人明白穷死是为了治穷人的精神病,维新就是维持所有人都吹嘘日本如何强大,中国现在正在如此.

TOP

可惜到了明白了会给他们治精神病时候都是人也死了.

TOP

History will repeat itself in no time

TOP

發新話題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1997- Xoca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