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汽槍 | 軍服 | 直升機 | War Game | 軍用品 | 軍事模型 |

發新話題
打印

二戰蘇聯 T-34 坦克車之簡介。

本主題被作者加入到個人文集中

二戰蘇聯 T-34 坦克車之簡介。

各位:二戰蘇聯 T-34 坦克車之發展史實是一條頗漫長之路,而它的起點/起源,可能你們並不相信- - -美國的 Christie Tank

在1930年, 蘇聯美國一坦克車發展商,Mr John Walter Christie 購入了兩輛試驗性的坦克車,由發展商命名為M-1930,即 Christie Tank 。 但蘇聯只是購入了車身底盤/部,並沒有連砲塔一起購買。   這兩輛沒有連砲塔的坦克車,於1931年初運回蘇聯後,馬上進行詳細的檢驗與測試。  最後, 蘇聯憑這兩輛 Christie Tank ,從而發展出其 BT-2、BT-5、BT-7 坦克車系列。 美國軍方卻沒接納 Christie 坦克車



(以上是 Christie Tank 的圖片/照片)


Christie Tank 的傳動系統與懸掛系統之特徵:

從以上圖片中,你們可以看到它的懸掛彈簧之位置和形狀,但當車身裝甲加上後,便再看不見。    Christie Tank 的傳動系統是頗獨特,因它能夠以履帶行走外,更能夠僅以它的八個路輪/road wheels(每邊四個)去行走(即不用履帶)。  


初時小弟懷疑/猜當它只用路輪去行走時,若要轉向時會否是去制動一邊的動力輪?  答案是不會。 你們看看以上圖片,最右面的路輪是有轉向系統,而最左面的路輪是有動力的

相同的一輛車(即相同馬力),在混凝土鋪成之路面上行走時,用路輪行走會快過用履帶去行走。 在田野/荒野時(沒有路面),則不但剛相反,有時用路輪根本沒法去通過。  

在1933年,蘇聯從 BT-7M(亦有人稱為 BT-8 ),去發展一後繼者---A-20。它的傳動系統也是可用履帶行走或路輪去行。  每邊有四個路輪,而主炮是 45mm。



(以上是 A-20 的照片)



但這種可用履帶行走或路輪去行的傳動系統,並不受人歡迎,所以在1937年,一輛由A-20 變體出來的坦克車開始研製,它只能用履帶行走每邊有五個路輪,它的最厚裝甲度是 30mm,主炮是用 L-10 76.2mm(23.7 clb),即 76.2mm/L23.7 。最初它名叫 A-30 但不久改為 T-32 。

(以上是 A-30/T-32 的照片)


最後,T-32 的最厚裝甲度增加到 45mm,亦用了較寬的履帶。  之後它被命名為  T-34 。 最初期的 T-34 生產於1940年,即T-34/1940, 主炮是用 L-11 76.2 mm/L31.5 。  除了炮身較稍後期為短外,炮盾外的復進機(recuperator)外形也較特別 , 此外它有雙車頭燈。

(以上是 T-34/1940 的照片)


之後的 T-34,主炮是用 F-34 76.2mm/L41.6。

(以上是 T-34/1941 的照片)


看不到的弱點:
儘管 T-34 的裝甲厚度與火力皆勝過軍的早期三號坦克車,但它本身郤有隱憂:T-34 砲塔只能有二人,即沒有裝填手,司令員沒有司令塔,只有司令員和鴐駛員有內部通訊系統。  至 T-34/85 出現,它 的砲塔才能容下三人。


軍的三號坦克車以全速行走時,在 150-200米 之距離才被聽到。  而T-34  以全速行走時,在 450-500米 之距離已被聽到。 軍的三號坦克車最高時速可達 69.7 km/h,而 T-34 最高時速只有 48.2 km/h

T-34 是首輛以傾斜裝甲作大量生產的坦克車。  相同厚度而傾斜的裝甲,其防彈能力是高於垂直的裝甲。  但缺點是空間較為狹窄。

***以上的圖片、照片,來自  www.battlefield.ru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barbara 體力 +40 感謝你對論壇貼出寶貴相片的分享! 2008-12-7 01:25
  • barbara 威望 +40 感謝你對論壇貼出寶貴相片的分享! 2008-12-7 01:25
情像雨點--似斷難斷--愛與痛的邊緣--。我所說的不一定是對,也不需要一定是對。

TOP

履帶和路輪可併用的傳動系統,在蘇聯不歡迎之原因。

關於上述履帶和路輪可併用的傳動系統,在蘇聯不歡迎, 在下試猜、略述其原因。      

1)增加坦克車重量。 這點在下認為是會有,但以整體坦克車重量來看,那額外之路輪轉向系統和將動力傳給一路輪之系統,在重量是上不會太大。   

2)增加生產成本。  在下覺得不只在於製造單一坦克車上,而是要額外去生產那些路輪轉向、動力系統的配件、零件,以備坦克車日後作維修之用。           

3)增高坦克車損壞的機會。  越多元件、配件,其損壞、要維修的機會越高

4)增加補給上的壓力。 和第3點類同,即補給時,要同時運輸那額外系統的元件、配件。   

5)沒有實用價值。  以上1-4點皆不及這點重要。  大多數戰場、戰線上是在荒野/田野上,根本用不上那路輪傳動系統,因沒有混凝土鋪成之路面。  當然,車輛由後方/廠方至戰場、戰線之間,是會有道路。  但通常這麼大之距離,一般是會以火車、坦克運輸車作運輸工具(即坦克車本身是不用動)。  若坦克車本身作這麼大之距離行走,是會加速本身傳動、動力系統上的損耗量

以上之原因,最終導至蘇聯在開發 T-34 時,只用履帶行走系統。


相關搜索目錄: 運輸
情像雨點--似斷難斷--愛與痛的邊緣--。我所說的不一定是對,也不需要一定是對。

TOP

T-34 is the best tank in WWII!

TOP

tanks are so important in any wars.....even on desert or city wars....!

thank you for your sharing^^

美國海軍第七艦隊 (太平洋艦隊)
導彈防禦系統&宙斯盾戰鬥系統(Aegis combat system)神盾導彈驅逐艦及巡洋艦

TOP

引用:
原帖由 barbara 於 2008-12-7 01:26 發表
T-34 is the best tank in WWII!
Sister Barbara:謝謝你對小弟拙作的再次讚賞。 唔,T-34 是二戰之中,其中一輛最好的坦克車。 但若把介定二戰最好的坦克車條件,列為:能/便於作大量生產、易於去操控(指駕駛,有報導說連農夫於受訓一段短時期後,也能去駕駛)、火力強大(指與同期的坦克車相比)和首輛採用傾斜裝甲的坦克車的話;那麼 T-34 確是二戰中最好的坦克車。 只於它的不足之處/弱點,小弟已提及了。   
情像雨點--似斷難斷--愛與痛的邊緣--。我所說的不一定是對,也不需要一定是對。

TOP

Brother James1616:多謝師兄 你的收看和回覆才是。 在差不多是對等的戰況下,裝甲師是會盡量迴避入城,去進行巷戰/市街戰。  

情像雨點--似斷難斷--愛與痛的邊緣--。我所說的不一定是對,也不需要一定是對。

TOP

T34嚮二戰折損率非常高,而且操作十分不舒適!
毫無疑問T34係最好嘅進攻型坦克!
因為佢速度算快,火力合理,防禦力全面。
相反納粹3,4型除左準繩度比佢好之外,其餘都比不上T34!
虎式、象式應為防守型坦克,其超班火力及防禦力同期冠於東西2綫!
但可靠性同機動力嘛........
直至5號豹式出現,T34/85式亦被比下去。
但蘇聯擁有比納粹10以上的坦克,虎式、象式及5號豹式根本冇得打!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barbara 體力 +20 我很贊同 2008-12-14 00:35
  • barbara 威望 +20 我很贊同 2008-12-14 00:35

TOP

Brother Kenbondwong:多謝你的收看和觀點。  
情像雨點--似斷難斷--愛與痛的邊緣--。我所說的不一定是對,也不需要一定是對。

TOP

發新話題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1997- Xoca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