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之八,理由
❰矛盾之八理由❱
<文/陳衍中>
壹) 理由:
人的心理平衡有兩大範疇;
⒈是人面對環境上的"外應"﹐
⒉是思想或行為上的"內調"。
這篇先說不同環境下心理平衡。
理→理據,
由→由來,
理由→ 事情道理的根由。
亦可以解釋成﹐個人行為的依據。
貳) 效能:
所謂『出師有名』①從正面角度,理由是成為我們努力的依據,可提高「行為認受性」,有積極作用。
②從負面角度﹐理由是推卸責任的依據﹐可使行為「合理化」有減少罪惡感作用。
叁) 兩種情況
人通常出於兩種情況,會強調理由;
⒈為一個行為提出理據,
⒉為一個行為提出給論。
⒈提出理據:
「願做不思理由、不願做想出千萬個。」
所以"理由"通常用作,是用作為(害怕、懶惰和放縱)的行為作"合理化"的掩飾。
*越不願做,理由越多。
⒉提出給論:
問;「什麼情況多用理由?」
答;「成功時✖,失敗時✓」
成功一些不思理由,
但失敗就會思考不同的理由,
失敗者理由有二;
①積極理由:
想知失敗原因,希望改善後,下次能成功。
②消極理由:
想証明失敗非因自己問題,會用(逃避、推卸或美化) 事件,讓自己好過點。
肆) 平衡心理:
有些人面對無奈或失望,感到悲傷,內心會找一些理由,讓自己好過一點。方法包括:
推卸、否定、退縮和自騙等。
伍) 形式有四;
⒈酸葡萄:(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
是指當我們追求一些事物,因自己能力不足而沒法完成時,就加以貶低這事物。
比喻;
有些人比賽輸了,看見別人有金牌,會說:
『唓!爛鬼金牌不值錢,跌在地我都不執!』
⒉甜檸檬: (酸葡萄相反)
此方法是指企图说服自己和别人,自己所做成或擁有的已是最佳的選擇。
比喻;
被丈夫虐打完對自己說;
「他雖然爛賭又惡死,但至少他無唔要我。」
⒊推卸責任:(轉移大法)
企圖把自己錯誤與失敗,推卸到其他理由,甚至推到別人身上,使自己好過一些。
比喻說;
「如果不是評判偏幫他﹐我一早勝了!」
4, 補償:
人犯錯都會感到不安,尤其是當事情牵連他人,使別人傷害和損失時,會感到内疚感和自責,他們會為對方作出一些補償行動,來抵消不愉快情緒。
比喻;
父母大打兒女後﹐通常之後會買禮物給他們。
陸) 快樂理由:
人能找到理由難過,
也能找到理由快樂,
往事如煙,
給自己一個希望,
從新開始。
矛盾哲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