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又稱
盧溝橋事變、
七七盧溝橋事變,是
1937年7月7日發生在
中國北平的
盧溝橋(亦稱蘆溝橋)的中日軍事衝突,日本就此全面進攻中國。七七事變是
中國展開全國對日八年抗戰的起點。
[
編輯] 政治背景自1937年
日本二·二六兵變以來
日本國內政局動蕩不安,政府迫切需要轉移國內民眾視線,解決接踵而至的經濟、政治問題。而《
何梅協定》簽定後
中華民國政府在
華北的勢力銳減,客觀上為
日本發動戰爭提供了有利條件。
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
中國國民黨和
中國共產黨達成協議共同抗日,兩黨再度走向聯合(共產黨志在借道東進抗日),即
第二次國共合作。
[
編輯] 地理背景盧溝橋位於北平城西南約15公里的永定河上,是北京通往南部各地的咽喉要道。
宛平城建於1640年,是捍衛北京城的軍事要塞。
[
編輯] 經過[url=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Image

ugouqiao2.jpg&variant=zh-hk]

[/url] [url=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Image

ugouqiao2.jpg&variant=zh-hk]

[/url]
盧溝橋(2005年)
1937年6月起,日本的
中國駐屯軍幾乎每天都在盧溝橋附近進行所謂
軍事演習。
1937年7月7日日本的中國駐屯軍在未通知中國北平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在國民革命軍駐地附近進行「軍事演習」。入夜後藉口一個兵士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
宛平縣城(今
盧溝橋鎮)搜查。國軍拒絕了這一要求。日軍遂於晚上八時開槍開炮猛轟
北平盧溝橋,向城內的
中國守軍進攻。國民革命軍第29軍37師219團(團長
吉星文)反擊。
事件後第二天
共產黨便發表抗日通電,要求
中華民國政府儘快履行在
西安事變時的承諾。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
蔣介石在
7月17日在
廬山談話會上宣佈準備應戰和必要時守土抗戰到底的決心。
7月28日、
7月30日,日軍相繼佔領
北平、
天津。
中國抗日戰爭(又稱
第二次中日戰爭)正式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