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觀塘外賣速遞 | 將軍澳外賣速遞 | Party 美食到會 | 汽車蓬頂維修翻身 | 雪地靴 | 羊毛鞋 | 羊毛鞋墊 | Online Food Ordering System | Pre Wedding Photographer |

發新話題
打印

科學家想要破解的謎:人為何有物欲?

科學家想要破解的謎:人為何有物欲?

  許多人常常會感慨:“這社會物欲橫流……”以此表明人對物質慾望的追求沒有止境。數千年來,人類為什麼會產生物欲的話題,一直是不同學科的科學家們的熱烈討論的焦點。日前,美國趣味科學網站的一篇文章試圖揭露其中的奧秘。

難以觸及的問題根源



  人要生活,就離不開物欲,這似乎是極正常不過的事情——我們常常渴望得到某些東西,例如房子、車子、票子(錢)等等。但對於慾望產生的根源,至今仍沒有一種權威的說法。,紐約大學社會學家多爾頓·康利認為,雖然專家們進行了數十年的研究,但是仍然對驅動我們慾望的根源幾乎一無所知。

  康利說:“我認為目前各個研究領域得出的答案都太膚淺,實際上是同義反復的,或者是邏輯上迴圈往復的不言而喻的東西,說明不了任何問題。”他說,社會學家、進化心理學家和經濟學家對於驅動我們的偏好的根本原因有著各不相同的解釋,可是沒有一種解釋真正觸及問題的根源。

  康利還認為,科學家們很容易事後用進化論解釋我們的喜好,“你可以對親眼看到的很多事情編出一個進化論觀點,(使之)更像一種合理解釋,而不是有待檢驗的假設。”確實如此,人們或許能夠預測我們將在特定環境下做出什麼舉動,或是清楚地知道在哪些情形下會出現哪些明確的喜好,但我們對於這些傾向究竟始於何處卻知之甚少。

生物學劫象的影響



  儘管如此,科學家們仍然在探求這種心理的根源。加拿大康科迪亞大學進化心理學家加德·薩阿德最近發表了《消費的進化基礎》一書,他也認為,這種問題比較複雜,並解釋說,了解一種機制如何運轉與了解機制發生的原因不是一回事。

  薩阿德說:“我們或許知道,女性對食物的喜好會隨著每月的生理週期變化而變化。但是,要想弄清楚為什麼我們的喜好會以這種方式而變化,那完全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天生的嗎?”但薩阿德確信是生物學現象驅使了我們的行為,“與社會科學家認為我們出生時大腦一片空白的觀點恰恰相反,我認為的因果機制正好相反。”

  此外,耶魯大學社會科學家約瑟夫·西蒙斯也認為生物學劫像是形成這個謎團的主要原因。他說:“我們並非是逐漸學會害怕電擊或喧囂或恐怖的面孔的,相反這些偏好似乎是與生俱來的。”

  但是,西蒙斯認為經驗在塑造我們的慾望過程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他說,比如,如果某种經歷在時間上與另一種我們非常喜歡或厭惡的經歷挨得很近,那就有可能形成偏好,“廣告商之所以在廣告中常常利用幽默、性及其他煽情的刺激因素,原因之一就是它們認定公司將從這些刺激關聯中受益。”

  西蒙斯還認為,喜好也會隨著人們的思想和情緒狀態而改變。他說,當女性認為自己是個女商人時,她就更有可能購買《經濟學家》雜誌。但是,如果她認為自己主要是一個女性時,她更有可能購買《時尚》月刊。

無法解答的“社會塑造”



  但西蒙斯的這一說法並沒有得到專家的擁護,後者認為,這種觀點還有一個沒有解答的大問題是:社會環境是如何影響人的慾望的。

  西蒙斯說:“我們已經開始理解口頭宣傳是如何塑造喜好與時尚的,但是仍有大量問題有待探討。”

  康利則認為,解決這類問題需要通過鎮密設計的實驗和社會科學家、心理學家以及神經學家共同努力的願望,從而找到跨學科的答案。他還指出,當然它的前提是我們假設這些問題最終是能找到答案的。康利說:“它也許就像量子物理學,也許是無法解答的。”

  西蒙斯也認為,完成這項任務,我們需要這些學科緊密結合。這些科學家有必要開始關注同樣的會議、同一家刊物上發表的文章並使用同樣的語言。


相關搜索目錄: 雜誌 廣告 語言 幽默
"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

TOP

發新話題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1997- Xoca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