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的Blog轉貼過來的:
曾有朋友猶豫是否應到戲院看該片,因為出品的驕陽電影公司之前的兩部電影實在太爛,令人對這間公司的製作卻步。不過,我仍然一心要去看《墨攻》。原因有三:第一,今時今日的劉德華是不會再拍爛片的了,所以片子不會太差;第二,以古代戰爭為題材的電影,我自然有興趣;第三,《墨攻》的漫畫,我在大學本科時代,在宿舍因有人供應,也是看過近一半的,因此,倒想看看改編為電影是怎樣的。
結果呢?整體而言,電影拍得是不錯的,四平八穩,不會有枉入戲院之感。以港產片而言,拍的又是古代戰爭大場面的電影,已有不錯的水準。特別是在近年來泛濫著一些浮誇而庸俗不堪的所謂以中國歷史為題材的電影中,尤見《墨攻》的平實可喜,有如一股清泉。
不過,可能是我的期望過高,因而不免有所失望。
電影以戰國時代為背景,趙國以十萬大軍進攻一座四千人的小城,不知是對《墨子.備城門》諸篇參考不足(我看這個可能性不大),或可能是為了場面容易控制,或為了突顯守城一方的智謀,趙國攻城的技倆十分貧乏,只得兩度板斧:蟻傅攻城和掘地道。片中完全見不到雲梯、巢車、搭天車、木幔、衝車、轒轀車、井闌等。片中只能看到不斷有人肉搏攻城而已。其實,趙國在人數上有壓倒性的優勢,根本就不需要固執於攻取一座城門,以如此人力物力,是可以百道攻城的。而且,在以計假意撤退,以一千精銳攻入城中後,竟然一千人全軍入城,還包括了主將、副將,而沒有留下後著、外援,結果成了甕中之鱉。與電影中一直塑造敵方主帥如何有謀,形成了反差。相對而言,守城方面就顯得好像主意多一點,其中以硫磺煙薰敵和以地下水激流殺敵,也有點新意。此外,電影背景是戰國時代,可我卻一把弩也看不到!
在一部兩個多小時的電影中,要拍很多東西囊括進去,是很有野心的嘗試,但也容易吃力不討好。導演在兩軍鬥智鬥力之餘,還想說很多東西:男女主角的一段情;兩方將士各自的同袍情誼;戰爭中百姓的苦難;平民的心態;肉食者鄙等等。要在當中取得平衝,結果是每一項也只能一筆帶過,浮光掠影。也正因如此,演員發揮的空間有限,劉德華這次演得很內歛,缺少了光芒;對於范冰冰,只看到她的漂亮,但其角色很模糊;安聖基飾演趙國有智有謀的名將,卻演不出神彩來;久違了的錢小豪和吳奇隆似乎也未能突出。眾多角色中,就以梁城昏庸的城主最搶鏡,還有就是趙國掘地道的奴隸。奴隸一角,找了一個中亞人(?)來演。他一出場,我聽到有觀眾笑:怎麼古代有外國人呢?認為很搞笑。但我很欣賞這個安排,因為我們知道,在先秦時代的墓葬中,出土了奴隸模樣的雕塑工藝品等,可以看到當中的中亞人形象,同時,還發現了一些骸骨,經檢驗是中亞以至歐洲的人種。先秦時代的中外交流已經是很發達的了,趙國軍中有中亞人作奴隸,根本是很有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