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長期患病的壓力-
如何處理長期患病的壓力
本港七成以上的長者患有一種或以上長期病。長期處於患病的狀態會影響患者的身體機能、情緒及日常生活,以致生活質素下降,令患者身心承受不少壓力。
如果未能適當地處理壓力,不但會令患者健康惡化,亦可能增加其焦慮及依賴別人的心態,甚至會增加患上長期情緒低落的機會。
認識患上長期病的心理轉變及在適應過程中可能面對的困難,並學習如何紓緩患病的壓力,可幫助患者維持身心健康,積極渡過每一天!
長期病患者及其照顧者可能會面對甚麼壓力?
1.患者本身
長期接受診治及服用藥物控制病情,並承受長期治療所帶來的經濟負擔。
憂心病情惡化及復發,並為失去健康及獨立自主能力而感到哀傷。
因治療後未見預期的成效而灰心沮喪,覺得自己失敗及無用。
角色轉變,例如由照顧者變成被照顧的人,令家庭和婚姻關係受影響。
感到他人不能真正了解及體諒自己的感受,於是逐漸與人疏離,變得孤立。
2. 家中護老者
肩負照顧患者日常的起居生活,例如膳食、洗澡、協助服藥等責任。
患者家人及照顧者往往因憂慮患者治療的情況及進展,以致身心俱疲,
容易產生「心力交瘁」的耗盡狀態。
因忙於照顧工作而被迫減少或放棄個人娛樂及與友人相處的時間, 削弱了親友的支援。
因面對和處理病患者的情緒及行為問題,倍感壓力。
壓力處理不當會帶來甚麼負面影響?
健康惡化: 採取不適當方法,例如吸煙、酗酒等去紓緩壓力,會損害身心健康。
對身體反應過分敏感及焦慮,例如患者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只扮演「病人」角色,增加其依賴別人的心態。
長期抑鬱及自殺:長期患病的長者較易出現長期情緒低落的情況,當中有些甚至會有自殺的念頭。
紓壓有何妙法?
1. 增加認識,行動積極
患者及家人應積極及主動了解疾病,例如透過向醫護人員學習或閱讀有關書籍,避免因誤解而產生不必要的焦慮。護老者亦可因應患者的需要而學習一些護理常識和技巧,以提供適當的協助。
2. 樂觀態度,輕鬆踏步
正面的思想及樂觀的態度除了有助推動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外,亦可激發患者主動調節生活習慣的動力 (如戒煙、戒酒、戒吃肥膩食物等)。此外,患者宜多參與日常自理工作,增強自我照顧能力。
3. 健康生活,快樂過活
良好的生活習慣對身心健康非常重要。患者及護老者應留意以下幾點:
保持穩定而有規律的睡眠習慣。
進行適量運動,可令身心舒暢,提升免疫力,更可藉此與友人聯誼,擴闊社交網絡,增加支援。
飲食要得宜。如胃口欠佳, 可考慮「少食多餐」和選擇進食喜愛的食物,而家人或朋友的陪伴更能增添進食的樂趣。
4. 關懷互勉 ,同舟共濟
社交生活可幫助增加自信心、減低抑鬱情緒及增強樂觀的態度。即使患病也不應孤立自己,要坦然接受親友的關懷和慰問,並要多與病友交流療養心得,彼此勉勵支持。
5. 身心鬆弛,動靜皆宜
鬆弛運動如深呼吸練習、肌肉鬆弛練習,又或耍太極、聽音樂等,都有助擺脫因緊張帶來的惡性循環(過度緊張→病情惡化→更加緊張→越難以穩定病情)。
6. 尋求協助,方法多多
現時有不少組織及機構均有向長期病患者及其家屬或照顧者提供各類型的服務和支援,有需要時可向就近的長者中心查詢。
如以上方法未能有效減低壓力,您便應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
[ 本帖最後由 飛女 於 2008-6-30 17:10 編輯 ]
相關搜索目錄: 飲食 醫護人員 運動 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