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健康產品 | 心理健康 | 女性健康 | 健康檢查 | 膽固醇 | 脊醫 | 牙醫 | 激光矯視 | 減肥 | 香薰 |

發新話題
打印

栗子也是中藥 且渾身是寶

栗子也是中藥 且渾身是寶





栗子的食療及藥用價值亦堪稱上品。中醫認為,栗子性味甘、溫,入脾、胃、腎經,有養胃健脾,補腎強腰之功,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反胃、泄瀉、腎虛腰膝無力及小兒筋胃不健等。

栗,為殼鬥科植物,其花、葉、實等皆可入藥。

栗花,為殼鬥科植物栗的花。中醫認為,本品性味微溫、微苦、澀,有健脾止泄、散結消腫之功,適用於瀉痢、便血、瘰鬁等。《日用本草》言其“治瘰鬁。”《滇南本草》言其“治日久赤白痢疾,大腸下血。”《四川中藥志》言其“治小兒消化不良及腹瀉不止。”

栗葉,為殼鬥科植物栗的葉。《滇南本草》言其“治喉疔火毒,煎服(二至三錢)。”《現代實用中藥》言其“為收斂劑。外用塗漆瘡。”

栗殼,為殼鬥科植物栗的外果皮。《食物本草》言其“煮汁飲之,止反胃消渴。”《日華子本草》言其“治瀉血。”《太平聖惠方》言其“治鼻衄累醫不止:栗殼五兩,燒灰,研為末。每服二錢,以粥飲調服。”

栗荴,為殼鬥科植物栗的內果皮。《食物本草》言其“治栗子頸(瘰鬁):栗蓬內膈斷薄衣(栗荴),搗敷之。”《本草綱目》言其“治骨鯁在咽:栗子內薄皮(栗荴)燒存性,研末,吹入咽中。”

栗毛球,為殼鬥科植物栗的總苞。《唐本草》言其“療丹火瘡、毒腫。”《滇南本草》言其“燒灰吹鼻中,治中風不語。” 《廣東中藥》言其“治小兒百日咳:風粟殼三錢,加糖冬瓜五錢煎服。”

栗樹根,為殼鬥科植物栗的樹根。《食物本草》言其“治偏腎(疝)氣,酒煎服之。”《四川中藥志》言其“治血痹。”

栗子,又稱板栗,為殼鬥科植物栗的種仁,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每年8∼10間果實成熟時採收,去殼取仁用。栗子是我國的傳統特產。據測定,栗子中澱粉的含量高達62∼70%,蛋白質含量為5.7%∼10、7%,脂肪含量為3%∼7.4%。此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鈣、磷、鐵等,特別是維生素C、B1和胡蘿蔔素的含量較一般水果都高。

栗子的食療及藥用價值亦堪稱上品。中醫認為,栗子性味甘、溫,入脾、胃、腎經,有養胃健脾,補腎強腰之功,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反胃、泄瀉、腎虛腰膝無力及小兒筋胃不健等。《名醫別錄》言其“主益氣,厚腸胃,補腎氣。”《千金•食治》言其“生食之,甚治腰腳不遂。”《新修本草》言其“嚼生者塗病上,療筋骨斷碎,疼痛,腫淤。”《滇南本草》言其“生吃止吐血、衄血、便血,一切血症俱可用。”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對栗子作過深入的研究,他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有:“有人內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二三十顆頓愈。”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栗子有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的作用,老年人常吃栗子,可防老抗衰,益壽延年。

文章來源:39健康網社區

TOP

回復 #1 火馬 的帖子

thanks for sharing

TOP

發新話題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1997- Xoca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