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並沒有「港女」
世上並沒有「港女」
上星期離港數天,處理博士學位事宜。甫回港,即有學生問
我對「港女」的意見。原來剛剛播出的「星期日檔案」探討
「港女」現象。
關於「港女」的定義,網絡上有很多精闢的注解。通常「港
女」是「港男」用來形容得不到;不相干;已分手的女性。
總括而言,「港女」七宗罪︰奉旨男子付鈔、物質主義、擇
偶條件高、名牌奴隸、自拍扮可愛、地獄式減肥、公主病云
云。
(注:根據網上的定義:七宗罪的曰「港女」;年過三十的
曰「中女」;兩者兼有曰「中港女」。)
「港女」似乎是具貶意的代名詞。幸好,我生命中並沒遇過
所謂的「港女」。或許,壓根兒並沒有什麼「港女」。
在網上,很輕易找到「港女」討論。一些香港男性,留言大
吐苦水,指責女朋友貪慕虛榮、不解溫柔,甚至視男性為「
奴隸獸」。前新聞主播張惠慈聲言男士若不把財政權交給女
朋友就嫁不過,更被批評為「港女」之代表。
(注:陳奕迅歷來最受歡迎的流行曲是「超人迪加」,也與
「港女」文化有關)
所謂「港女」,不過是利用身邊的男性當「觀音兵」,也有
些是為了多個人陪,也是為了人有我有,也有些當作投資,
追求槓桿式回報,那很自然在男朋友前表現出一副現實、不
堪的面孔。
那些在網上批評女士種種的「港男」,這令我想起「種瓜得
瓜,種果得果」的道理。人總以為付出了,就有收獲,付出
了感情、時間、金錢,就渴望得到被愛、溫柔,甚至肉體的
回報。那是算是什麼愛情?不過是一場等價交換罷了。
所謂「港男」,基於等價交換的原則,自以為付出了就該得
到應有的回報,基於這種幻想,他們就覺得「北女」比「港
女」好,「北女」溫柔大方、聽教聽話,更重要是「入得廚
房,出得廳堂」。反之,「港女」的七宗罪就顯得罪大惡極
了。說到底是因為他們種了瓜,卻得不了瓜之故。
「港男」說「港女」雙重標準,一邊要求男女平等,一邊卻
要求享有一些女性獨有的待遇,要求男士接送、付鈔,總之
就律已以寬,待人以嚴。
對「港女」、「港男」指責,不過是因彼此間沒有愛。當你
愛一個人,不是以對方喜悅為喜悅,不是竭盡所能照顧對方
嗎?當你真正愛一個人,不是處處為對方著想,總是擔心令
對方難受嗎?有人從香港男女比例、女權地位上升,或者從
全球化探討「港女」現象。說到底,是現代人過分自我中心
,太懂計較,太少為人著想,太不懂愛吧!
「種瓜得瓜,種果得果」,「港男」不提升質素,不改變心
態,不肯付出,碰上的永遠也只是「港女」。
p.s 「公主病」--不做家務,不懂煮飯:那不如請位女傭吧 !
文: 趙善軒
載自○九年三月十九日《星島日報》F4〈Let's Plya @ Home〉
相關搜索目錄: 減肥 投資 女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