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的熱血和現實的冷漠
26歲的鄭善彬在公交車上吃了一頓“悶拳”。旁邊的女乘客手機被搶,他挺身而出,被8個劫匪圍起來拳打腳踢。車上六七十名乘客卻無一人吭聲。受助的女乘客最後指著圍觀乘客號啕大哭:“你們今晚都睡不著覺!”(《南方都市報》10月7日)
見義勇為挺身而出,卻不幸成為孤膽英雄,此類的“冷漠事件”我們早就屢見不鮮了。受助的女乘客那句“你們今晚都睡不著覺”,恐怕也只能是自我安慰。那些冷漠的旁觀者,他們照樣睡得很好。讓我感到有點溫暖的是那位受助女乘客還能發出如此正義的道德譴責,在別的同類事件中,受助者無聲無息逃離的,也見慣不慣了。
乘客們的冷漠讓我們寒心,司機的不作為讓我們痛心。因此,這條新聞一齣現在各大門戶網站,跟帖也隨之涌現。筆者發現,凡是此類事件,都會成為跟帖最多的新聞之一。無一例外,在跟帖中,我們都能見到譴責者,見到指責者,而很少見到冷漠的人。網友們無一例外對當時的乘客和司機表現了自己極大的憤慨,這讓我感覺我們的社會其實並不缺乏正義,我相信,明天各大媒體的評論版面上也會出現義正詞嚴的評論。我絲毫不懷疑網友的真誠和評論家的憂慮,可是,一件件“冷漠事件”中的受害者和孤膽英雄為何運氣總是那麼差,總碰不到那些熱心的網友和正氣的評論家?
英雄寡不敵眾的背後,讓我們見證了一個事實,在我們的周圍,冷漠者是絕大多數。也許那些冷漠者並不是真正的冷漠者,但在現場卻是表現得出奇冷漠。如果換一個場合,比如在網上,他們也會同樣地表現出熱情……我們不是怪責他們,也許,我如果在現場也會一樣。只要一個有理智的人,他挺身而出,就難免會自然地想到後果:如果自己受傷了或殘疾了,以後的生活怎麼辦?會有人管嗎?
我想說的是,在網上熱鬧地評頭品足是容易的,在口頭上對那些冷漠者批評一番也不難,可是這並不能鼓勵更多的人挺身而出,並不能使更多的人義無反顧地見義勇為。唯有在制度上保障見義勇為者沒有後顧之憂,唯有讓所有挺身而出者感受到後盾的堅固,英雄才不會如此孤單而憤懣,我們也不會一次次窒息于這樣的群體性冷漠之中。(作者:王軍榮)
相關搜索目錄: 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