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 Web Hosting | Cloud Server | Server Hosting | Server Colocation | Responsive Web design | Bob嫂Ur pnt瘦身三寶 | Email Hosting Service | English course |

發新話題
打印

[檔案] 明成祖皇帝研究

明成祖皇帝研究

生平
洪武三年(1370年),十岁受封燕王。曾居鳳陽,对民情颇有所知。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之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年)。

朱棣即位之初,对洪武、建文两朝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提出“为治之道在宽猛适中”的原则。他利用科举制及编修书籍等笼络地主知识分子,宣扬儒家思想以改变明初嗜佛之风,选择官吏力求因才而用,为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朱棣在位期间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他对建文时逆命诸臣,残酷屠杀,大肆株连,杀方孝孺十族。永乐初,曾先后复周、齐、代、岷诸王旧封,但当其皇位较巩固时,又继续实行削藩。周、齐、代、岷诸王再次遭到削夺;迁宁王于南昌;徙谷王于长沙,旋废为庶人;削辽王护卫。他还继续实行朱元璋的徙富民政策,以加强对豪强地主的控制。永乐初开始设置内阁,选资历较浅的官僚入阁参与机务,解决了废罢中书省后行政机构的空缺。朱棣重视监察机构的作用,设立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的制度,鼓励官吏互相告讦。他利用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设置镇守内臣和东厂衙门,恢复洪武时废罢的锦衣卫,厂卫合势,发展和强化了专制统治。

朱棣十分重视经营北方,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设行在六部,增设北京周围卫所,逐渐建立起北方新的政治军事中心。七年在女真地区,设立奴儿干都司。与此同时,争取与蒙古族建立友好关系。鞑靼、瓦剌各部先后接受明政府封号。八年至二十二年,朱棣亲自率兵五次北征,巩固了北部边防。七年开始了营建北京天寿山长陵,以示立足北方的决心。十四年开工修建北京宫殿也就是紫禁城(但後來毀於李自成,清初又重新修復),十九年(1422年)正式迁都北京。朱棣为保证北京粮食与各项物资的需要,于九年疏浚会通河,十三年凿清江浦,使大运河重新畅通,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对其他边疆地区的统治也得到发展。十一年平定思南、思州土司叛乱后,设立贵州布政使司,为加强对乌斯藏(今西藏)地区的控制,朱棣派遣官吏迎番僧入京,给予封赐,尊为帝师。他还于四年设立哈密卫,并多次派遣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诚、中官李达等官员出使西域,随后西域的帖木儿帝国、吐鲁番、失剌斯、俺都准、火州也与明朝多次互派使者往来,加强了政治、驻军和贸易往来,全国统一形势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朱棣注意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认为“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他大力发展和完善军事屯田制度和盐商开中则例,保证军粮和边饷的供给。派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吴淞。在中原各地鼓励垦种荒闲田土,实行迁民宽乡,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进生产,并注意蠲免赈济等措施,防止农民破产,保证了赋役征派。通过这些措施,永乐时“赋入盈羡”,达到有明一代最高峰。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局面下,朱棣对典籍的整理也比较重视,组织大批人力编修了中国古代类书之冠的《永乐大典》。

为开展对外交流,扩大明朝的影响,从永乐三年起,朱棣派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七次出使西洋,所历三十余国,成为明初盛事(见郑和下西洋)。永乐时派使臣来朝者亦达三十余国。浡泥王和苏禄东王亲自率使臣来中国,不幸病故,分别葬于南京和德州。四年朱棣派兵征安南,次年安南内属,于其地设交趾布政使司。

永乐时全国范围阶级矛盾相对缓和,但由于国家支出过大,赋役征派繁重,使有些地区发生了农民流亡与起义,十八年山东发生的唐赛儿起义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支。

二十二年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這是朱棣第五次出兵大漠;出征前戶部尚書夏元吉以國庫虛耗,曾勸他勿起戰事,但他不聽,反繫之大獄,後葬于长陵,庙号太宗,嘉靖时改成祖。

朱棣曾因懷疑晚年得寵的權賢妃死因不單純,而一次處死宮女2800餘人。朱棣死時,生殉妃嬪宮女30餘人。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wan1 體力 +20 精品文章 2008-2-28 14:31
  • wan1 威望 +20 精品文章 2008-2-28 14:31

TOP

仁孝文皇后

仁孝文皇后,徐氏,明成祖朱棣嫡后,濠州人,明朝開國功臣徐達的女兒。明太祖朱元璋曾親至徐家,為兒子朱棣聘為妃。

徐皇后生於元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比成祖小2歲。明洪武九年,15歲的徐氏嫁給17歲的皇子朱棣為燕王妃。徐氏仁孝溫和,馬皇后不只一次當眾稱讚這位兒媳婦。

洪武十三年三月,燕王妃隨成祖就藩北平。

後來,建文帝削藩,成祖反,於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攻破南京,燕王妃再次踏進皇宮的時候,已經是這裡的女主人了。建文四年六月十七日,成祖登基為帝,封王妃徐氏為皇后。

徐皇后生了3個兒子,分別為太子朱高熾(明仁宗)、漢王朱高煦及趙王朱高燧。

永樂五年(1407年)七月,徐皇后卒,壽46歲。朱棣對結髮之妻的離世非常傷痛,上諡號仁孝皇后,不再立后。

徐皇后的全諡為仁孝慈懿誠明莊獻配天齊聖文皇后。

TOP

昭獻貴妃

昭獻貴妃,王氏,明成祖朱棣之貴妃,蘇州人。永樂七年,冊封為貴妃。貴妃有賢德,事奉徐皇后甚為恭謹,成祖很是敬重她的為人。成祖晚年脾氣較大,常常發火,貴妃曲為調護,太子、諸王、公主及其他的人都十分依賴她。永樂十八年七月薨,禮視明太祖的成穆貴妃孫氏,其子為生母服孝三年

TOP

恭獻賢妃

恭獻賢妃權氏,明成祖朱棣之賢妃,朝鮮人。永樂年間,李氏朝鮮進貢美女為充掖庭,權妃就在裡面。史書稱其「姿質穠農粹,善吹玉簫。帝愛憐之。」七年,封賢妃,其父權永均也升為光祿卿。八年十月,隨帝一起北征。勝利歸來的時候,權妃卻薨於臨城,葬於嶧縣。

TOP

明仁宗朱高熾

明仁宗朱高熾(1378年-1425年),明成祖長子,其母為仁孝文皇后。徐達外孫。明太祖也挺欣賞其才。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被冊封為燕世子。成祖即位後立為皇太子。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即皇帝位,次年改元為洪熙。明仁宗隨父征戰多年,知道創業很難,重用戶部尚書夏元吉,採取了一系列減少國家開支的措施,對國力的恢復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他在位期間,他褒獎直言,虛懷納諫,減輕刑法,對開封、山東等地賑災免糧。用人,行政均得後人稱善。他一即位,即決定將首都遷回南京,以免漕運的巨大花費。體弱多病的洪熙皇帝,登基後從政僅8個月,就一病不起,於洪熙元年(1425年)因心臟病五月崩於欽安殿,廟號仁宗。葬於明獻陵(今北京昌平)。朱高熾雖廟號「仁宗」,但是依然延續了太祖成祖的殉葬制度,死時生殉七名妃嬪。

TOP

朱高煦

朱高煦(?-1426年),乃明成祖朱棣第二子,被封汉王,靖难时立有战功,多次营救成祖于危难之中。于是他恃功骄恣,凶悍不法,妄想篡夺太子朱高炽之位。朱高炽死后,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他曾企图伏击其侄子明宣宗,结果失败。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一日,朱高煦趁北京地震之机,在乐安(今山东广饶东北)谋反,设立王军府、千哨,分官授职,并企图勾结英国公张辅为内应。宣宗在大学士杨荣的劝谏下御驾亲征朱高煦。八日,宣宗率军出征,二十一日,朱高煦出降,被解回京师,软禁于皇城内。在宣宗前往探视时,被朱高煦使腿将其绊倒,宣宗恼怒,命力士将其置入铜鼎后在外用火烧死,诸子其后也被全部处死。

TOP

永安公主,下嫁广平侯袁容,1417年卒,子袁贝。
永平公主,下嫁富阳侯李让,1444年卒,子李茂芳。
安成公主,1403年下嫁宋琥(西宁侯宋晟子),1443年卒。
咸宁公主,1411年下嫁宋瑛(西宁侯宋晟子),1440年卒。
常宁公主,下嫁沐昕(西平侯沐英子),1441年卒,寿22岁。

TOP

關於其生母的爭議

靖难后朱棣自称是孝慈高皇后马氏所生的嫡子。但是有人說根据明朝《南京太常寺志》的记载和明史学家吴晗的考证,其生母为高丽人碽妃。也有传说是蒙古人甚至色目人。但史實上是碽妃到中国的时候1365年春,当时的朱棣已经5岁了(1360年四月十七日出生于应天府吴王宫),所以她不可能是成祖的生母。所谓的明《太常寺志》是被伪造和篡改过的,篡改者是张廷玉,这在民国时期就有人考证过了,但是吴晗不那么认为。他认为张的取材是明朝政府的内部记录,但具体证据他也拿不出来。根据朝鲜使臣权近《奉使录》记载朱棣的生母不是马皇后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8%8E%E6%88%90%E7%A5%96

TOP

明成祖對佛教的政治利用

TOP

惠帝削藩原因探析

朱元璋之得天下也,畏元室之餘勢,懼武將之專權,是以分疆眾子,裂土諸侯。然太祖在位,嚴拒伯巨之論,惠帝繼統,急采齊黃之議,毀先王之制,削諸藩之權。究其原因,乃惠帝之際,情勢之轉移所致也。

  太祖分封之原意,乃元室實力可畏。太祖定都南京,雄据江淮,距北塞幾有七千里也。時元順帝雖已北逃,其勢仍在:

  「順帝北出漁陽,旋輿大漠,整復故都,不失舊物,元亡實未始亡耳。於時忽答一軍駐雲州,王保保一軍駐沈兒峪,納哈出一軍駐金山,失喇罕一軍駐西涼。」(〈明史紀事本末.故元遺兵〉)

故駐重兵於塞外,逐強敵於漠北,為明初當務之急也。元室孤立無援,因無分封藩王;太祖秉性多疑,故不信任武將。是以分封諸子為藩王,內制民變,外屏中央:

  「是時帝念邊防甚,且欲諸子習兵事,諸王封並塞居者皆預軍務。」(〈明史.晉王傳〉)

  及洪武廿年,藍玉征虜,翌年大捷,元勢漸衰。其後元室內部分裂,爭權奪利:

  「自脫古思帖木兒後,部帥紛拏,五傳至坤帖木兒,咸被弒,不復知帝號。有鬼力赤者篡立,稱可汗,去國號,遂稱韃靼云。」(〈明史.韃靼傳〉)

建文之世,元室再無威脅,形勢轉變,分封自無必要。削藩之舉,勢所必然。

  又太祖家天下之思想,極為濃厚,封藩王之舉動,亦在維護朱朝也:

  「明興,高皇帝以宋為懲,內域削弱,邊圉勿威,使胡人得逞中原而居閏位。於是大封諸子,連亙邊陲。」(〈名山藏.分藩紀〉)

明制規定,藩王管區之兵,悉聽藩王指揮。軍權既予骨肉,兵力自歸藩王。地方生變,固可派兵應戰;京師告急,亦能起兵勤王。遂能屏藩王室,翼衛朝廷。

  燕王早蓄謀帝位之野心,太祖後顧慮藩王之跋扈,曾語人曰:「燕王不可不慮」也。及太孫位繼於上而為政,燕王位居其下而不甘,本太祖之心腹,成惠帝之大患。分封本為鞏固王室,保有朱朝,然惠帝之際,藩王跋扈,威脅中央。情勢業已轉變,則非削不可也。

  元末地方殘破,明初民生困苦,故太祖重視吏治,以安民心:

  「洪武五年,下詔有司考課,首學校農桑諸實政。日照知縣馬亮善督運,無課農興士效,立命黜之。一時守令畏法,潔己愛民,以當上指,吏治煥然丕變矣。」(〈明史.循吏傳〉)

時勢動蕩,政局未穩,故分封諸侯,以治理地方,可上衛國家,下安民心也。

  其後太祖派兵,西征秦晉,北伐蒙古,平定川蜀,直取黔滇。自洪武廿四年後,邊境無事,戰事不復,天下大定,社會安寧。降及惠帝,藉藩侯以安民心,封諸王以監吏治,亦無此必要也。

  夫時勢轉移,無分封之動機;諸王坐大,有削藩之理據。藩權益重,王權愈危。故曰太祖封王,其舉甚佳;惠帝削藩,其勢不已。

  洪武二年,太祖詔令,敕中書省,編《祖訓錄》,立封建之制,定諸王之邑:

  「護衛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萬九千人......冕服車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謁,無敢鈞禮......歲祿萬石,府置官屬。」(〈明史.諸王傳序〉)

太祖之分封凡三次,諸子之受邑餘二十,幾有遍及全國,足可鞏固大明。受封諸王,皆有兵權。而守邊諸王,如燕晉之輩,持權特多,擁兵尤重:

  「晉燕二王,尤被重寄,數命將兵出塞及築城屯田。大將如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皆受節制。」(〈明史.晉王傳〉)

且祖訓言明:「朝無正臣,內有奸逆」,諸王得以舉衛兵而入京,清君側而勤王。又可掌司法之權,管藩國之務。諸王兵權,日益高漲;中央治權,漸趨低落。遂至燕王坐大,終於猛虎為患,王權危機,一觸即發。

  然太祖在位,諸王未叛,蓋諸王之勢,未足挑戰中央。太祖之明,自可駕馭藩王,況子弒父,以下犯上,終不能也。雖太祖之際,相安無事;然矛盾之結,終究未解。惠帝即位,難以駕馭諸叔;藩王坐大,終於舉發兵馬。蓋太祖分封,留下禍根;惠帝繼位,爆發危機。以上所言,皆削藩之遠因,以下所論,乃削藩之近因也。外部藩權跋扈,內廷士權復熾,權力不均,制力失衡。惠帝削藩,不可免也。

  諸王恃權跋扈,擁兵自重,外重難制,尾大不掉。諸王野心,燕王尤甚。燕王之為人也,智勇而有大略,私制兵器,偷印寶鈔,招買兵馬,搜羅術士,陰謀奪權,蓄意造反:

  「成祖意決,陰選將校,勾軍卒,收材勇異能之士。燕邸,故元宮也,深邃,道衍練兵後苑中,穴地作重屋,繚以厚垣,密甃瓴甋瓶缶,日夜鑄軍器,畜鵝鴨亂其聲。」(〈明史.姚廣孝傳〉)

  自洪武廢相,士權低落,今燕王蓄勢,藩權高漲。故朝中大臣,欲恭閔惠帝,遏抑藩權,提高士權。高巍韓郁,主和親之議;齊泰子澄,舉削藩之論:

  「勿行晁錯削奪之謀,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明史.高巍傳〉)

  「先人者制人,毋為人制。」(〈明史.黃子澄傳〉)

帝鑑於形勢之危急,遂擇後者。故士權之復熾,乃促成削藩之舉。

  贊曰:漢建郡國,遂起七國之變;晉封親王,終成八王之亂。前車既覆,後車為鑑,故分封在於先,必禍患遺於後。燕王起兵,其勢必然;惠帝削藩,其法無奈。

參考書目

周谷城:《中國通史(下)》(香港:太平書局,1980).

孟森:《明清史講義(上)》(北京:中華書局,1981).

婁曾泉、顏章炮:《明朝史話》(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湯綱、南炳文:《明史(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鄺士元:《國史論衡(二上)》(香港:波文書局,1979).

TOP

發新話題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1997- Xoca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