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体结构和制造工艺方面,歼-10 绝对是世界第三代战斗机水平。歼-10 翼身融合体和大三角翼布局使得内部油箱的容积增大,有助于改善中国战斗机航程短的问题。由于我国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可以相信歼-10 复合材料的用量应能达到国际第三代战斗机的水平。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承担了歼-10的 复合材料构件制造、钛合金热成形、框肋类零件数控加工、机翼壁板抛丸成形以及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软件开发、蜂窝芯建模等任务,同时提供复合材料树脂和蜂窝芯。上述工作,对我国发展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构件设计与制造技术起到了推动作用。1998 年首飞后,该所荣获“首飞集体功”。目前歼-10 的复合材料垂尾及内外侧升降副翼仍在该所小批量生产。
歼-10 垂尾根部布置了减速伞舱,伞具由长期研制生产减速伞、降落伞、炸弹伞的宏伟机械厂负责研制,是类似苏-27 的十字形结构。歼-10 的前起落架为双轮,可能考虑了着舰或粗暴着陆的需求,向后收起。该前起落架在研制时是三“新”产品,成飞公司仅为此就组织了 4 个突击队、80 多人攻关,改造机床、实验、试制产品并行开展。其中以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张林为首的攻关组,将公司普通车床改造成多用车床,成功实现了前起落架的挤压、滚压螺纹加工,达到了各项技术指标。其轮胎由中橡集团曙光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负责研制,该院具有生产波音等大型客机的橡胶轮胎的丰富经验。新的主起落架在机身下方,向前收起,估计同时需要旋转一定角度。但是舱盖外形相当怪异,可以说比较丑陋。歼-10 的起落架采用了我国自行研制的碳刹车机轮、碳刹车盘及碳盘防氧化涂层,上述设备通过了中国航空机载设备总公司组织的技术评审,于 91 年装机试飞,97 年随整机成功首飞。
歼-10 垂尾根部布置了减速伞舱,在初期型上并未看到多少尾部传感器天线
歼-10 后机身 4 片对称式减速板
上述起落架布局类似 F-16 和
“阵风”,让出了宝贵的机翼下的空间,便于携带更多外挂武器,预计外挂点可达到 11 个。目前所知,由于机身设计的变化,歼-10 挂点改为共 9 个,机腹 3 个,两翼下各 3 个。左图则为歼-10 早期的挂架布置方案。减速板分为四个,位于翼身融合体后部的上下表面。
歼-10 全部挂载点为 9 个,进气道下方两侧的挂架可用于挂载导航/目标指示吊舱,与 F-16 类似
关于歼-10 的火控系统与武器没有什么定论,估计以国产武器为优先考虑,并考虑使用一些俄罗斯先进精确制导武器。不可缺少的机炮,应为 23-3 双管 23mm 机炮,布置在机腹进气道下方。空空武器包括“霹雳”系列空空导弹。目前可用的组合是仿自以色列怪蛇-3 的霹雳-8 近距空空导弹,加上国产霹雳-11 中距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未来则将采用国产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公开展览上频频路面的离轴发射角达 120 度的瞄准头盔,也应该会加以应用。至 2004 年,歼-10 尚不具备精确对地攻击能力。我国机载光电探测吊舱已经成熟,因此歼-10 在不久的将来,可使用包括激光导引炸弹在内的多种精确制导空地武器,C-801 反舰导弹估计也不会少。留意一下下图机翼下挂的弹体,象什么型号?同时在这个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减速板。
歼-10 进气道下方的23-3 双管 23mm 机炮
随着 FC-1 携带的 SD-10 中距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公开,歼-10 将会拥有更加强大的武器。目前已确定 SD-10 作战高度 0∼25 千米,最大发射距离 70 千米,最大速度 4 马赫,最大使用过载 38G。弹长 3,850mm,直径 203mm,翼展 674mm,弹重 180kg。据媒体报道,2002 年 8 月某团“为我国自行研制的三代机配上国产空空导弹立下来汗马功劳”,该团“又一次成功完成某型导弹试验任务”,该弹“具有发射后不管的特点”。这里所说的三代机很可能就是指歼-10,而“发射后不管”的新型空空导弹推测为“霹雳-12”,即 SD-10 的国内编号。
2006 年,杂志上出现了歼-10 携带霹雳-12 空空导弹的图片,至于 SD-10 与霹雳-12 的关系,至今未有任何权威的证据
歼-10 的生产工艺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尽管工艺不代表飞机的性能,但反映了整个国家工业的基本水准。歼-7E 的机身明显比以往的国产战斗机要漂亮光滑得多,因此可以断定歼-10 不会差。实际上,歼-10 也采用了三代机所特有的复合材料、高强度金属材料(主要指钛合金)大型框架等技术,尽管用得不多,但毕竟掌握了这些技术。成飞的歼-7 是国内首个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IMS)等先进设计技术的工业产品。而 1989 年起,成飞在国内首家实现 863 重点工程项目 CIMS 的应用,该工程为歼-10 研制成功作出了巨大贡献,获 1996 年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 年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同时,成飞长期与波音等外国公司有合作关系,外包生产波音客机的部件或舱段,积累了大量西方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经验、管理方法等,人员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都有利于成飞进行新歼的研制。摩登而漂亮的成飞车间,装备了精良的数控机床。相比起歼-8 那幅工人们拿着铁锤的图片,唉 ……
漂亮的成飞车间
目前歼-10 的主要问题在于研制周期和发动机方面。毕竟歼-10 是以世界战斗机 70 年代的水准为基础研制的,待研制成功大量装备部队,与第三代战斗机的改进型号(如 F-16 BLOCK50、米格-29SMT 等)和 2012 年将服役的 JSF 相比,歼-10 将变得毫无优势可言,甚至落后。而和沈飞逐步全面国产化的歼-11 相比,歼-10 也并无优势,甚至贵而性能不如。发动机则是解放军战斗机的致命弱点、中国航空的耻辱,连涡喷-7 和“斯贝”都用了这么久,甚至“斯贝”今天才实现国产化,实在不太想去提它。尽管有了 AL-31FN,但我们始终需要自己的好涡扇。按 2002 年底的一些消息,国内的新涡扇发动机项目已经做出了好成绩,歼-10 的心脏将得到强有力的保证。
歼-10 必将有着较歼-7、8 优良的作战性能,将和苏-27SMK、苏-30 及歼-11 形成高低搭配,为国防做出重大贡献。对于空军的作战能力,也许我们必须寄更多希望在国产化的歼-11 身上。根据最新的一些信息,歼-10 甚至不是“低档”配置,而是中档,因为解放军并没有足够的经费装备大量的歼-10,而将选用 FC-1。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次著名的“泄密”事件。2000 年某日,一个据说为航空院校的网友帖了一幅图片在国内知名的鼎盛军事论坛。这幅照片导致了鼎盛军事论坛被迫闭门思过一个月,闹得沸沸扬扬。结果如何不得而知,爱好者们各有论断。随后又出现了其他的一些风浪,包括有人说在成都拍到了歼-10 的照片,然后还有“歼 X 首飞纪念章”事件,进一步把歼-10“不灭传说”的江湖地位不断升华。到了 2001、2002 年,歼-10 泄密可谓“如火如荼”,甚至有人公开发表在机场围墙外拍摄的宽幅歼-10 照片,众军迷大呼过瘾。
歼-10 早期“偷拍”照片,模糊而又亲切
目前据推测,部分歼-10 原型机应在西安阎良试飞研究院进行火控及武器试验,据说打空靶已获得成功。另外关于新涡扇和 AL-31FN 的说法很多,外界认为这个问题仍缠绕着歼-10。此外,按进度推测,歼-10 于 2005 年起有望发展出出口型号,售价约 2,500 到 3,000 万美元。如与俄罗斯等方面合作采用成熟可靠的火控雷达、空地武器等系统,可能会促进外销。另一个得到成飞总师杨伟侧面证实的消息是,2003 年,以全面的空地作战能力为目标的歼-10 双座型正式启动图纸工作,很快有望面世。至 2004 年,双座型号已成功试飞。
歼-10 双座型,为了保证后座视界,后座提高了不少
经过不懈努力,至 2003 年 3 月左右,歼-10 实现小批量生产和装备部队。有意思的是,在这时歼-10 仍未最后定型,还需边试用边改进,首批量产型号也分多个细节不同的小批次。即便定型也会不断进行改进试验,从而不断验证新技术与新设计。而双座型的发图工作也进行顺利。至此,歼-10 的研制可以说基本成功。但该型号很可能不会大量装备解放军,而是作为一个试验改进的平台,以提高我国航空技术水平,促生更新型的国产歼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