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戰斧是美軍先進的全天候、次音速、多用途巡弋飛彈,1972年開始研制,1983年服役,目前的承包商為雷神公司(Raytheon)。戰斧巡弋飛彈有3個型號:陸射型巡弋飛彈(GLCM);空射型巡弋飛彈(ALCM);艦射型/潛射型巡弋飛彈。
戰斧飛彈彈長6.17m,直徑52.7cm,翼展2.62m,發射時重量(包括250kg的推進器)為1452kg。
因發射載台的不同,發射方式也有所區別,艦艇上用的是箱型發射器,或垂直發射系統(VLS, Vertical Launch System)。在潛艦上可用魚雷發射管發射,也可用艦艇的VLS發射。
飛彈在飛行中採用慣性導引(INS,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加地形匹配(TERCOM, Terrain Contour Matching)或衛星全球定位(GPS)修正導引,射程約450至2500km,飛行速度約800km/h,其圓周公算偏差值(CEP, Circular Error Probable)可達到在2000km以內誤差不超過10m的程度。
BGM-109A
第一種部署的戰斧巡弋飛彈,也是戰斧巡弋飛彈系列當中第一種攜帶核子彈頭的次型。正式的名稱是核子陸上攻擊型戰斧(Nuclear Land-Attack Tomahoawk),簡稱TLAM-N(Tomahawk Land Attack Missile - Nuclear)。
最早的戰斧Block I中,BGM-109A搭載二十萬噸級黃色炸藥威力的W-80核子彈頭,導引系統為慣性導航暨地形比對系統(TERCOM);精確度較差,M-109A的圓週誤差公算(CEP)達80m
BGM-109B
第二批戰斧飛彈(Block II)是BGM-109C/D陸攻型戰斧(TLAM-C/D),換裝傳統高爆彈頭,並引進數位影像區域比對(DSMAC)技術,大幅提高精確度,CEP降至10m左右。TLAM是第一種真正好用的戰斧飛彈,由於配備的並非核武,故能在一般的情況下使用,並憑藉其極佳的精確度達成極高的效益。
BGM-109C
第三批戰斧飛彈(Block III)主要是針對Block II的技術進行改良,加裝GPS全球定位系統接收器、Time-of-arrival軟體控制、改良型導航電腦、程式化延遲引信。Time-of-arrival軟體使多枚戰斧飛彈能由不同方向攻擊同一目標。戰斧Block III的彈頭由Block II的454kg降至320kg,但由於彈殼較堅硬,穿甲能力反而是後者的兩倍。此外,戰斧Block III也改良發動機並增加燃油使用效率,以提升射程。
BGM-109D
第四批戰斧飛彈是經過戰斧基礎改良計畫(Tomahawk Basic Improvement Plane,TBIP)的戰斧Block IV,換裝具反干擾能力的GPS接收器,並加裝雙波段衛星UHF資料鍊,能在飛行中途更改攻擊目標。目前戰斧飛彈家族的最新成員是戰術型戰斧(Tactical Tomahawk,TACTOM),又稱為戰斧Block IV+。戰術型戰斧飛彈的整個結構與系統配置都重新設計,以簡化結構與生產程序、增加燃料儲存空間以及降低製造成本。戰術型戰斧的主要結構改進包括燃料箱構造簡化、電子系統集中安裝、簡化固態火箭加力器,此外減少特殊加工部件並減少35%的零件,大幅簡化生產流程。
戰術型戰斧相當重視降低成本,單價預定為57.5萬美元,約為以往戰斧(單價140萬美元左右)的1/3,此外單枚組裝工時也由原先610小時降為193小時。戰術型戰斧的射程延長至2800km,能在目標區上空盤旋約2小時(460km)。
[ 本帖最後由 kkcheung 於 2010-4-13 08:21 編輯 ]
相關搜索目錄: 電腦